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一年级美术教学总结

时间:2019-05-26 20:25:17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一年级美术教学总结

一年级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绘画能力较幼儿园也有了较大提高,是迅速提高艺术能力的好时机。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基本方法已基本了解并适应,对一些绘画构图着色,手工剪贴制作的技能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够完成较完整的作品,在创新思维上,一些学生能对事物发散思维,有些想法还非常独到,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

教材内容分析:本期主要以锻炼动手能力和认识感受能力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课题为基础,其中包括绘画、拼、剪、贴、彩泥、等,在内容方面,题材显得更为丰富和多样,有平时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一些不常见的、比较新颖的,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有利,除了常规的绘画手工之外,本册教材还增加了手工制作等丰富的艺术方式,并加入了一些绘画技巧,使教材内容更丰富,也能够适应儿童的发展。

在完成教学目标方面: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在美术教学完成方面:一、低年级美术教学理念:(造型〃表现)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看看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学习掌握几种人物速写的方法,能抓住对象的体态特征,用简练的线条,概括生动地表现其特点,特别是动态的任务形象。2、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美术技法进行绘画创作或工艺制作。3、工艺美术(实用)的特点,能了解接受并明确现代生活中工艺美术的应用和地位。4、欣赏著名雕塑作品,提高欣赏能力。(二)难点:1、人物速写中,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2、在绘画、工艺制作中综合运用已学的构图、色彩等基础知识。3、欣赏中,接受电脑美术这一新颖艺术形式激发创美信心。三、教学情况分析:高年级学生在绘画方面具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已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具有较好的欣赏能力。存在问题:基础知识薄弱,想象力下降;部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作业完成男生较差。四、措施:跟班主任联系配合,端正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和认识;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利用欣赏、复习等手段,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想象力;利用班际作业展评,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努力做好“备、教、批、辅、考”的基本要求中的各项工作。教学中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扩展阅读: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带反思

人教版美术第一册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口袋第二课大家都来做第三课彩线连彩点第四课淅沥的小雨第五课闪烁的烟花第六课美丽的印纹第七课纸风铃第八课鱼儿游游第九课我在空中飞第十课我的新朋友第十一课鲜花送老师第十二课我做的文具第十三课会动的小人第十四课繁忙的交通第十五课乘上列车去画画第十六课童话的小屋第十七课回滚的玩具第十八课动物王国第十九课办年货第二十课植物欣赏课题:神奇的口袋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课后拓展: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1)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2)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3)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札记:

在展示每一种美术工具材料后,我都出示一张用此工具材料做的画让学生看看、摸摸,加深他们对这种工具材料的了解,学生看得很投入,在练习中能够大胆的画出第一笔。

课题:大家都来做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简析:本课其实是用一种行为艺术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通过走出教室到校园里上课的方法进行。要提前一节布置学生准备材料。教学重、难点: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搜集可乐罐、沙子、石子、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教学活动过程:

(1)交流阶段: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题和造型。

(2)思考与讨论阶段:分组展示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象,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欣赏教师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术小组的装置艺术作品。

(3)发展阶段:带好材料来到操场,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或造型。通过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4)收拾与整理: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课后拓展: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在排列时,要大胆想象。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加丰富更加广泛。

教学评价:(1)是否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2)能否课前观看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及名家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3)教学中能否强调集体合作精神。(4)就地取材,会利用废旧物品或当地物产,如:小石头、沙、泥、贝壳运用于主体造型之中。

札记:本课教材要求学生们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而这对刚刚上了一节美术课的新生来说很难做到。在上第一个班时,我提前多准备了一些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选择,教学效果不错,但总感觉这些材料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达不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目的。于是在上第二个班时,我启发学生用铅笔盒、书、本子、笔、橡皮等书包里的文具来摆图案。学生们讨论一番后,用书本摆出了电视塔、大火车、大楼用铅笔、彩笔、橡皮、粉笔头装饰上了窗子、门、塔尖甚至是太阳、轮子,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用上了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圆片等。他们高兴极了:“原来文具也可以摆出画来!”我借机告诉学生:“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我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要善于就地取材。”这下学生们又有了新发现:“水壶也可以盖房子!”“扎头发的皮筋、彩花也可以用!”“小手绢叠成各种形状也可以摆上。”于是地上的图案越来越丰富、色彩越来越漂亮,学生充分体验到了造型的乐趣。

《美术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目标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最容易找到的就是书包里的材料了,引导他们轻松愉快地找到可利用的材料,就更容易达到《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做、玩融为一体。”的要求了。

课题:彩线连彩点课时:一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与创造的乐趣。2、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组合,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材简析:本课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但不要讲定义,只引导学生具有用点线面造型的意识,边画边说,引导学生感受点和线能组合成不同的图形。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点线面作画。

教学准备:(1)师生课上要使用的:蜡笔、水笔、色彩纸。(2)供学生欣赏的相关计算机图像、中国画资料。《康定斯基作品选》。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1、欣赏《康定斯基作品选》、计算机图像资料和中国画资料中各种由点、线组成的画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点线自由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从中感受到绘画与创作的乐趣。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用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节奏以及其协调性。3、出示各种常见的线材料,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比一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形状细长。不同点:材料不同、有的直、有的弯、有粗有细、颜色不同。)4、线材料变成点材料:教师把纸条揉成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引申:再将点材料拼摆成线材料。

(2)发展阶段:1、体验用不同的笔画成不同的点和线;2、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3、鼓励学生选择各种点线面组成新的画面。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试着绘制一至两张与众不同的画面。

课后拓展:尝试在同一内容中用单线、涂色及剪贴各种不同形式表现物体形象、体会不同的画面效果。教学评价:1、能否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2、能否用其中一种形式自由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3、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画面所表达的意图。

札记:本课在演示点和线的关系时我利用了一个简单的教具:在一张蓝色KT板上并排扎上三个彩色长头图钉,问学生:“这是什么?”“三个点”然后我在这三个图钉之间又扎上了许多图钉,“呀,变成一条线了。”接着我在板上随意的扎上一些图钉,请学生用毛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哇,三角形!”“太阳!”“五星!”孩子们再在欢快的游戏中了解到了“点多了可以连成线”。我又鼓励学生用图钉扎出各种图形,他们在摆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限制自然的考虑到了有疏有密,我趁机鼓励他们在画画时也要表现出疏密关系。利用了这间小小的教具,让我少费了许多口舌,也使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气氛更加活跃。

课题:淅沥的小雨课时:一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教材简析: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则的点线练习)采用什么材料均可。教学重难点: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2)发展阶段: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学评价:1、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2、是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3、能否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札记:在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人们的反应时,我请一位学生上来学学下雨刮风时的各种声音,另一位学生拿着雨伞配合着声音表演风雨中行走的困难。学生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发现了在雨中走路的样子与平时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自觉地将之表现了出来。回忆以往教学时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却不能准确表现人物动态的情况,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带来的好处。

课题:闪光的烟花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效果。2、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材表现烟花。3、指导学生学会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

教材简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放烟花的情形,引领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烟花,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点、线、面的应用。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烟花。第一节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张大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等。学生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哪儿见过烟花,都有什么样子的。2、引导学生回忆烟花是如何升空的,用手势表演一下烟花。(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烟花升空后是从中间向外放射)

二、掌握、创作阶段;1、观察书上烟花的照片,说说它们的形状象什么?2、请几位同学到前面的大纸上,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画画烟花。其他同学在自己桌子上用水彩笔或彩线摆出烟花的形状。

3、烟花的形状丰富多变,要如何变?教师在学生画的烟花上进行再创作,有的加粗,有的线加长,有的线弯曲,线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让学生领悟点、线、面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可以让烟花的形状发生各种变化。4、教师将五、六支彩色铅笔绑在一起花烟花,出现一种五彩斑斓的效果。鼓励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特殊的绘画效果,如:在彩纸上画,用深色油画棒涂满底色后再用硬物刮画等。5、每两个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设计的烟花与众不同,可添加上人物、建筑物,增加节日的气氛。作业完成后,贴在教室的墙上,互相评价、欣赏。

课后思考:除了绘画,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来表现烟花?第二节

课前准备:教师:各种材料粘贴的烟花的作品。

学生:彩纸、绒线、塑料绳、纸搓绳、扣子、种子等,剪刀、胶水、色彩工具。

一、引导阶段:1、出示用彩色绒线粘贴而成的烟花的画,引导学生体会其美感。2、请每一位带了绒线的同学剪下一小段来送给老师,教师将其剪成一样长短,贴在蓝色的纸上做成漂亮的烟花。(这其实是演示粘贴烟花的步骤。)3、欣赏教师带来的作品,请学生说说都有哪些不同材料制作的烟花。

二、发展阶段;1、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烟花?2、将学生发现的可以制作烟花的材料归一下类,如:线状的:绒线、塑料绳、纸搓绳等。点状的:扣子、种子等。面状的:彩纸等。3、引导学生将彩纸剪成条或撕成小片,体会通过加工可以改造材料的性质。4、举一反三:还有哪些材料即可以是线状的又可以是点状或面状的?

三、实践阶段:两人合作,涂色做底或用彩纸做底子,用不同材料制作各种烟花。四、收拾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环境卫生。课后拓展:请同学们思考,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来制作烟花。

札记:在制作烟花时,有一位同学用橡皮泥搓出了条和点来利用橡皮泥本身的粘性粘在本子上;还有一位同学将一张宽纸条一头搓起,使其成为由线状渐变为面状的材料,组成的烟花独具特色。我对学生的创造性感到惊讶,也深感自豪。同时反思自己:在设计教案时是不是太小看这些学生了?有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呢?

课题:美丽的印纹课时:二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本课第一课时通过不同物品的印纹游戏,使学生体会印纹的形式美感,并通过添加创作成画;第二课时通过简易的自制图章,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用手、树叶等印出的印纹的肌理效果,并有意识的进行画面组织。

教学准备:教具:范作数幅、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能盖印的东西。学具: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回忆冬天玻璃窗上布满水汽时用手在上面印手印的快乐情景。教师用大拇指蘸颜料在白纸上印出一个指印,再用水彩笔添画几笔,使其成为一个正在打球的小孩,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二、发展阶段:1、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纸,让全班学生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用手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的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蘸色彩、按印的感受。2、找找身边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印出漂亮的印纹?试着在自己的纸上印一下。通过尝试敲印找到出现纹理效果的原因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三、创作阶段: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注意色彩的协调及疏密的安排,还可以用水彩笔将印纹略作添加,或加上彩纸剪贴的物体,成为一幅幅有趣的画。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1、是否发现物体上的纹理与敲出的印纹之间的关系。2、能否简单的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3、能否团结合作、注意卫生。

四、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五、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与整洁。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自制简易的印章,并进行拓印,感受造型的乐趣。2、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自制印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教具:小五星、小红花等学生熟悉的印章。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印泥。学具: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水粉颜料。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1、看看自己本子封面上老师给盖的小红花,思考:这种印纹和上节课我们印的印纹有什么不同?这是怎样产生的?2、学生传阅小红花的印章,仔细观察、探究,找出其产生纹理的原因。二、发展阶段:1、教师带领学生用厚纸片制作简易的印章。先制作一个只有一层的印章,如月亮、红旗。制作方法是在硬纸上剪出外形,再粘到瓶盖上。将自己制作的印章蘸上印泥盖到黑板上的大纸上。组成一幅漂亮的画。2、教师在大纸上盖一个有重叠效果的印纹,启发学生想一想这样的印章怎样制作。可以几个人商量一下,先试验着做一个。3、通过讨论、总结找出最简单的做法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先剪出物体的大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要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构图要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三、创作阶段:小组合作,制作一枚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的图章,然后各组将自己的图章盖出的印纹剪下来,在黑板上的纸上拼贴出一幅大画。再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美化装饰。教师指导评价要点:图案在图章中的构图是否饱满;印纹是否清晰;是否做到团结合作;卫生保持的情况。四、举一反三:出示用磨印的方法制作的彩纸,简介磨印的方法,鼓励学生回家找找生活中凹凸不平的物品,通过磨印的方法制作有美丽印纹的纸,用到以后的艺术创作中。五、整理、打扫卫生。札记:

在自制小印章时,一、一的一位同学将数学学具盒里的一枚花形的圆塑料片粘在瓶盖上,蘸上颜色盖出了小红花。我趁机表扬她善于发现美,并鼓励同学们比一比谁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结果学生找到了许多有凹凸花纹的东西贴到瓶盖上作印章。我又鼓励他们用硬纸剪小部件贴上使其成为有层次的印章,这样一些本来不明白怎样使印章“有层次”的学生一下子便搞清楚了制作原理。

课题:纸风铃课时:一课时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象,再用添加、裁剪、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成风铃。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

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是对纸杯等物品进行美化,将其改造成为风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纸杯等材料制作风铃。教学难点:如何在细绳上固定纸杯的位置。

教学准备:1、师生一起收集适合制作风铃的物品,如:纸杯、卷筒纸芯、筒状的纸盒、小挂饰2、教师应课前准备好各种材料的范作、图片、制作步骤图以及锥子。3、学生应课前准备好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线绳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给学生看各种风铃(实物、照片、录像),请学生谈谈: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找出风铃的共同特征由绳串起、挂有铃铛。给学生看教师做的纸风铃,说说与刚才见到的风铃有何不同。

2、发展阶段:学生近距离的参观纸风铃,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将纸杯变成风铃需通过怎样的装饰改造来进行。将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绘画:在杯体上画上具体或抽象的画。剪贴:用彩纸剪出各种图案贴到杯体上。画和贴相结合。另外和可以用剪或撕的方法改造杯子的外形。还可以将彩纸撕成各种条形穗子拴到风铃上装饰。教师示范用剪贴和绘画结合的方式制作一个风铃,学生总结出制作步骤。教师出示步骤图。

3、创作阶段:学生以3-4人为一组制作风铃,可以将个人制作的串成串,也可以分工以流水线的形式制作。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杂物作装饰。教师指导时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上的难题。

4、收拾与整理:每组选一位保洁员,负责提醒与督促大家将废纸屑收集到垃圾袋中,要杜绝浪费现象.课后拓展:为有兴趣的孩子出主意,引导他们做一个真正能发出声响的,真正的风铃。札记:有的学生用纸盒剪去一头来制作风铃,还有用其他大小、高矮、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制作风铃的,效果真不错,应鼓励学生利用与书上不同的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课题:鱼儿游游课时:三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课程,不但要画,还要剪贴、制作,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绘画、剪纸、制作等形式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儿及周围环境。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

教学重、难点:1、通过动眼、动脑、动嘴扩大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交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2、以兴趣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力争使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学准备:1、师生一起收集有关鱼儿的图片、录像等资料,有条件的同学可将鱼缸带到班上来。2、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色图片纸、及时贴、准备剪刀、橡皮泥、画纸、彩笔等。3、教师准备几个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鱼缸等透明容器。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过程:1、你在哪儿见过鱼?将自己见过得最漂亮的鱼描述给大家听,并刻意模仿一下它的姿态。2、播放有关鱼的课件、录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鱼的形象。3、说说自己见到的鱼都有什么形状的,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将这种形状记录到黑板上。4、请几位学生将黑板上的基本形状用点、线、面添加成各种鱼的形象。其余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5、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草莓、一个菠萝、一个梨,为学生变一个魔术:将这些水果添添画画,把它们变成漂亮的鱼儿。问:你会不会把你见过的东西变成鱼儿?试试看。二、发展阶段:1、以组为单位合作画鱼,在十分钟内看看哪一组画得最多最漂亮。2、展示各组画的鱼,组员一齐扯着纸学鱼游的样子。3、思考:除了画,还可以怎样表现鱼?(撕纸、剪贴、橡皮泥捏)4、试试用不同手段、材料表现鱼。

三、收拾与整理:刚才我们看的录像上有一种专门干清洁工作的鱼,叫清洁鱼,谁愿意做一只清洁鱼,帮大家收集垃圾?(选四只清洁鱼拿着垃圾袋收集垃圾,其余同学清理自己的活动区域。四: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1、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谁来打开看看?(请学生揭开布,展示出鱼缸来,看看鱼儿游得多愉快!)2、我们上节画的、做的鱼儿也想到鱼缸里去游游,你有没有办法让它们住到鱼缸里?学生分组讨论,想出好办法:把画好的鱼剪下,贴在一次性透明杯子上或鱼缸上。用橡皮泥捏鱼贴在鱼缸上。用彩纸剪贴鱼到鱼缸上二、发展阶段:

1、讨论并尝试:哪些材料是可以放到水里的,哪些放到水里会退色?仔细观察书上的图片,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将纸质材料的鱼贴在鱼缸外或夹在两个一次性透明杯的中间)。你有更好的办法么?(告诉学生纸涂上蜡笔后就不容易浸湿了)2、各组根据自己组“鱼缸”的大小,用各种方法作鱼并“放到”鱼缸里“养起来”。挑一条最优秀的,放在显著位置,再做几条小的在它的身边。想一想:还可以做些什么放在鱼缸里?用什么材料做?(一次性杯太轻,可在杯底放上小石子。)三、各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选一个最佳角度,谈谈那些鱼是主角,鱼缸里发生了哪些故事。大家扮成清洁鱼来收拾教室。布置下节工具。第三节:

一、引导阶段:我们上节课让小鱼儿在鱼缸里游起来,可有几条鱼儿想到外面游游,老师便帮了他们一个忙。(出示用纸杯做的风铃)你知道这是怎么做的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将学过的纸风铃与小鱼结合起来。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鱼儿到外面游起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二、学生交流讨论结果,并尝试着做一下。1、交流讨论结果,别的组可提出改进意见。教师提供几种参考方案:a、将两根木棒绑成十字形,将剪好的小鱼用线吊到木棒外端,旋转木棒中心的线,鱼儿可动。B、将一根长线两端固定,上面栓许多可活动的绳套,将小鱼拴到绳套上。C、在一把打开的雨伞的每一个角上吊一只小鱼,转动伞,鱼儿就游起来了。2、尝试着做一下,发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如何改进。三、小小鱼儿水中游。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随音乐游起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四、清洁与整理。札记:

制作性的作业造成的垃圾较多,除引导学生养成将纸屑随手装入自备的垃圾袋的习惯外,我还学出了几位同学做“清洁鱼”,也就是卫生监察员兼值日生,由于学生对于录像上看到的清洁鱼很感兴趣,所以争着干这一差事,值日时也极其认真。

课题:我在空中飞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能在空中飞翔是人类的梦想,更是许多孩子场梦到的。本课要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多种手段将自己在空中飞的情景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1、知道人在空中看到的东西与站在平地上看的不一样。2、拓展儿童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在空中飞的情景。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想像“我在空中飞”的情景。教学难点:运用综合材料探索表现“空中飞”。

课前准备:1、教具:飞行器、风筝、仙女、精灵、鸟类等会飞的物体的图片、录相或模型。鸟瞰的青岛风景图片课件。2、学具:绘画纸、手工纸、剪刀、胶水、自己和家人的头像小照片。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一、引导过程:1、了解一下班里哪些学生做过飞机,或坐过游乐场里的摩天轮、飞行器。2、说一说:乘坐飞行器在天上的感觉怎样?在空中看到的东西与在地面上看到的有何不同。(出示鸟瞰青岛风景的课件,引导学生感受俯视的风景。)3、讨论:还可以怎样飞上天?如果你能飞上天,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交流时比一比谁的主意最妙。4、做一做:站起来闭上眼,打开风扇,想象一下自己在空中飞舞的情景。你想自己飞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高一点还是低一点?怎样才能表现出来呢?二、发展阶段:讨论:你想与谁一起飞,飞的时候你们几个人怎样排列?作业要求: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幅表现在空中飞的画。

三、拓展阶段:各组将所有的作业根据飞的情节连在一起,再集体编一个在空中飞的故事,比比看哪一组的最有趣。布置带下节课的工具材料。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1、思考:看看书上的作品,除了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在空中飞的情景?运用那些工具材料?讨论、选代表起来回答,其他组可补充。2、上节课我们画在空中飞时,优秀多同学想表现出立体效果却画不出来,比如想表现自己的翅膀是透明的而且是翻起来的,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工具材料来表现?鼓励学生用最简单的材料及手法解决问题。

二、发展阶段:如果让你用画、贴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在空中飞的情景,你想怎样来做?那些地方画、哪些地方贴?(可根据学生的创作思路建议其使用彩色纸做底子。自己或朋友的脸可用照片剪贴再画上身体飞行器可用纸来折,云朵可用棉花、卫生纸来做。鼓励学生就手头已有的材料创造新的表现方式。)三、创作阶段:用画和贴相结合的方法创作一幅“我在空中飞”的画。可两三人合作一幅大的。四、拓展阶段:讲一讲自己画中发生的在空中飞的故事。回家搜集宇宙的资料,探讨人在空中飞的可能性。札记: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画场景相对容易些,而要在场景中加上自己,尤其是画好自己的面容,常用去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本课课本上提出的将自己的肖像照片剪下来贴在画面上,用绘画的方法补充上身体,让学生感到既新奇又兴奋。他们用节约下来的时间用心的画出了舒展的、做出各种飞翔动作的身体,感受成功的愉悦,连一位平时认为画人脸太难而不愿画画的学生今天也愉快的画了起来。让我们切身体会到新教材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课题:我的新朋友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开学已经8周,每一个学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本课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好朋友的面貌特征,并用绘画、剪贴、立体制作等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了解新同学的外貌特征,并能较真实地进行反映。

教学准备:教具:人像参考资料、一张对开大小的KT板、范作、录音机、带。学具:图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课时:

一、找朋友:录音机播放音乐课刚学过的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随音乐在班里找一个好朋友对唱。说一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的样子,请大家猜猜他是谁。猜对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能猜准?通过思考、讨论得出要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道理。

二、发展阶段:1、带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进行观察:①有的同学的脸长长的,有的圆圆的,请认为自己是圆脸的同学站起来大家看对不对;再找出其他脸型的同学。②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彼此五官、发型的特点。2、再次描述自己好朋友的样子,要把特点抓住。3、选一名长相较有特点的同学做模特,引导学生分析他的特点,教师迅速的在黑板上画出。4、引导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学生懂得画肖像画既要抓住人物特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又要体现自己的风格。

作业要求:画画自己的好朋友的样子,只画脸,画好后剪下来,贴到老师准备的KT板上,组成一幅“全家福”。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画的要大,注意画的五官协调,表现出对象的特点。三、欣赏“全家福”。从“全家福”中找一找自己的同学,评出画的最像的,鼓励学生多关心、观察自己的好朋友。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环境整洁和卫生。

四、课后问题:回去看看书,并动脑思考一下还可以怎样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随着“你的朋友是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札记:在进行第一课时“画朋友”时,我向音乐老师借了一盘录音带,上面有一首名为《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歌,请学生随着这首旋律优美、唱词正好是新朋友互作介绍的歌曲找自己最好的新朋友拉起手来跳舞的歌,这样就自然的帮助学生确定了今天要画的对象。在解决怎样整体观察这个难点时,我采用了“对号入座”的游戏:在黑板上画了几种典型的脸型,当老师指着某一种脸型时,这种脸型的同学就站起来,其他同学可以评议是谁站错了,他应该与哪一种脸型对应。在分析五官特点时,也用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将自己的特点归类。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头像后,剪下来贴到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一张KT板上,组成一幅“一年级X班全家福”。这种形式学生非常喜欢,画的认真,做的积极,有的学生在准备往KT板上贴时,通过与别人的作品相比较发现了自己画的有些小,又赶忙拿回去重画,比老师为他指出缺点时才进行的修改要积极的多。《美术课程标准》关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说明中指出: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做、玩、画、融为一体。而我在设计本课时就着重体现造型活动的乐趣,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和探究,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了绘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符合《标准》的要求。

课题:鲜花送老师学习领域:设计*应用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废旧材料的利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3、培养学生对师长的敬爱之情。教学重点:设计漂亮的花瓣造型。教学难点:把一片片花瓣组成一朵花。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带领学生观察各种植物,并能对各种植物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用来表现植物的废旧材料,如旧挂历、吸管等。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放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问:每年的9月10日是什么节?老师教我们学习各种知识很辛苦,我们应该尊敬老师、热爱老师,那你想怎样来感谢老师呢?(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来找出感谢老师的方式,强调如果自己动手制作礼物,老师会更高兴。)出示范例:我们亲手制作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老师更有意义。

二、发展阶段:1、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图片,分析其外形、颜色,主要是花瓣的形状,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各种形状的花瓣。2、试着用各种纸材画画、剪剪各种形状的花瓣。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好看的花瓣。制作时鼓励学生使用重叠剪的方法。3、花瓣设计好了,怎样才能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朵花?并让花茎站立起来?小组讨论,并试着组合一下,看你一组想的方法最多、最巧妙。4、互相交流好的方法,用更多的方法制作出更美的花。

三、讲评:让学生谈谈创作的体会,介绍一下本组是怎样合作发挥集体力量制作出这么好看的花的。布置回家搜集适合表现植物的废旧材料。观察更多的植物造型。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出示教师制作的各种形式的,各种废旧物品制作的植物,这些与我们上节课看到的花有哪些不同?利用了哪些材料?观摩一些造型比较奇特的植物图片,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哪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可在适当分析植物结构时,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教师还可通过示范仙人球等结构较为特殊的植物,让学生领会多角度折,折纸成球等特殊表现法。二、发展阶段:1、奇思妙想:启发学生在现有植物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植物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棵与众不同的植物。几个需要在制作之前讨论的方面:①本组准备的废旧物品的形状适合表现什么植物?②为了表现好这种植物,须对原料进行怎样的改造?③还可以利用哪材料对其进一步加工?④本组同学如何发挥各自专长进行合作?2、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教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照顾同学们的成长,鼓励学生将最美的花儿献给自己的各位老师。并向老师说一句感激的话。

三、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收回可再利用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和整洁。四、课后拓展:在生活中,我们引仔细观察,将各种材料变废为宝,用更多的材料和表现方法表现植物。札记:在上第一课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将剪下来的皱纹纸碎片扔掉了,但这些被遗弃的碎片堆在垃圾桶里却很好看。于是我布置学生在第二课时每人带一个透明的矿泉水瓶子,将剪下来的彩纸碎片都塞到瓶子里,到下课时,瓶子已经变得五颜六色,美极了。学生将做好的花插在瓶子里,高兴的不得了,同时地面桌面也干干净净了。

课题:我做的文具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简析:文具是学生最熟悉的朋友,本科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尝试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文具。在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和互动中,获得用艺术的方法美化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1、在仔细观察常用文具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各种常用文具。2、引导学生运用橡皮泥表现各种文具的形象,提高学生立体表现能力。教学重点:打开学生积极、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引发对文具造型的兴趣。教学难点:文具的造型、装饰。

教学准备:1、纸盒、小瓶、橡皮泥、剪刀、双面胶。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造型新颖、别致的文具。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猜谜语:说一说你的一种文具的形状、大小、功能,请大家猜一猜是哪种文具。(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每种文具的特征。)看老师制作的文具使用了什么材料?(橡皮泥)大家试着用橡皮泥做一枝铅笔,看谁做的像,请他介绍一下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出示几种造型、花纹独特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在橡皮泥做的铅笔上装饰上这么好看的花纹,试着做一下。

通过制作,总结出用橡皮泥进行文具造型的方法是:基本形制作和添加装饰。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二、再分组合作用橡皮泥制作一下其它的文具,比比哪一组做的最多,造形最新颖独特。引导学生搓成不同的线、捏成各种的点和立方体、长方体形象进行组合,如制作铅笔盒时,可制作方形、椭圆形等外形,并可夸张其长短及粗细,并装饰上小花纹,使制作的文具更有新意。

三、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进一步鼓励学生设计出更新颖的学习用品。

四、收拾与整理:要求学生制作前铺一张旧报纸在桌子上,以免把桌子弄脏。制作结束后,要及时收拾剩余的橡皮泥。

课后拓展:课后利用多余的橡皮泥再设计制作几种学习用品。布置下一课时带纸盒、纸袋等废旧物品。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欣赏各种不同媒材制作的文具,了解制作文具的材料与手段是多样的。以大纸袋做的书包为例分析如何将废旧物品进行适合的改造成为文具。发现基本的制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探讨设计与制作文具的具体方法步骤:1、讨论用自己带的废旧物品可以制作什么文具,怎样进行改造,提出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2、总结出设计制作的方法:①观察想象(所带材料的特点)②拼摆组合③固定装饰(固定一定要结识)

四、发展阶段: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用自己所带的材料,通过巧妙的设计,认真的制作,打造出全新款式的文具。

五、新款文具发布会:各组将自己设计的文具以发布会的形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其他同学以讨价还价的形式来对其评价。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继续观察、思考,利用更多的废旧物品制作出文具。

札记:在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文具时,有的学生提出:做出来的有些文具根本就不能用,这叫变废为宝吗?我告诉孩子们,虽然这样的玩具不能用,但它们很有装饰性,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同时提出,希望同学们能设计、制作出可以用的文具,真正的变废为宝。

课题:会动的小纸人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简析:会动的小纸人之所以会动,是因为它的身子是用纸弹簧做的,课前学生告诉我,他们在幼儿园时学过制作纸弹簧但那是上下一样粗的纸弹簧。本课要学的是上大下小的纸弹簧。

教学目标:1、通过制作会动的小纸人,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的能力。2、利用小纸人来表演节目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强化他们与人交流合作的井绳。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渠道探究会动的小纸人的特点及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探究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短小精悍的、适合于表演的、孩子们熟悉的小故事、各种形象的小纸人。(2)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一头宽、一头窄的纸条1-2对。(3)学生准备彩色笔、纸、剪刀、胶水等物品。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1、教师出示小纸人范作、并用它们同学生合作表演一个节目。这个小纸人为什么会动?哪一部分会动?它像什么?我们叫它纸弹簧。2、探究如何制作纸弹簧:发给每一组一个两头一样大的白色纸弹簧。①感受纸弹簧的弹性及活动的特点(摇一摇,捏一捏)②同组通过观察或拆开老师发给的纸弹簧,探究纸弹簧的制作方法。③自己试着折回去。④请折成功的同学到讲台上为大家表演一下。3、进一步探究制作小纸人:①用老师发给的彩色纸条折一个纸弹簧。②对比自己折的纸弹簧与老师发给的白色纸弹簧有什么不同之处③为什么制作小纸人的纸弹簧需要一头大一头小?(试着分别摇一摇,看哪一种动的厉害)大头在上动的幅度大还是小头在上动的幅度大?(试着摇一摇找出答案)④看老师范作,自己的小纸人还需要做上什么?

二、发展阶段:1、思考并交流:你将要表现的角色的头部有什么特征?你准备如何来表现?2、用撕贴、剪贴加添画的方式完成人物头部。3、根据自己设计的人物动作剪贴上合适的四肢。(注意比例)三、表演阶段:同组的同学都制作完毕后,根据自己组小纸人的身份编一个故事,并利用剩下的彩纸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场景进行表演。

四、收拾与整理:将环境卫生收拾好后,把小纸人按故事情节在窗台上摆放好。布置下一节带彩纸等工具。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上一节课我们用纸弹簧制作出了会动的小纸人。那你知道纸弹簧还可以做成什么造型?欣赏纸弹簧造型作品:龙、小猫、小蛇、小鹿等。这些造型用的纸弹簧也都是一头大一头小吗?(不一定)二、发展阶段:1、做小龙等较长的动物,折纸弹簧时纸条不够长怎么办?(自己小组试折一下,研究一下解决的办法。)2、各小组交流一下解决办法,看哪一组的办法最好最简单。3、各组商量一下要制作什么,先要制作一个什么样的纸弹簧,再添加些什么?添加的部件可不可以制作成类似纸弹簧的可以动的?启发学生想象,通过合作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三、玩一玩:将各组制作的作品组合到一起,为各自的角色编上台词,来表演一下。四、收拾整理阶段。

五、课后拓展: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弹簧?可不可以用纸弹簧代替,动手试一下。

札记:对于第二节课来说,裁纸条倒成了难点,很多学生不会裁纸条,耽误了太多时间,影响了制作。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方法,实在不行,可以加以加一节课专门练习裁各种形状的纸,为以后的制作课打基础。

课题:繁忙的交通课时:二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由于本校紧邻大十字路口,学生们对“繁忙的交通”十分熟悉,课前我布置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车辆,看一看车辆是如何有秩序的经过十字路口的。但这也容易给他们一个框框,所以还要想办法让学生突破现有的形象,画出独特的汽车或道路形象。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2、引导学生认识马路、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形式,通过大胆想象表现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3、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大胆表现各种造型、方向的车辆。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使用各种材料,使用不同的造型手段表现繁忙的交通。

教学准备:教师:表现繁忙的交通及各种造型、不同方向的车辆的课件、一张整开图画纸。学生:铅笔、蜡笔、水彩笔、胶水、彩色纸。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一、引导阶段: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上学路上经过十字路口时见到的繁忙的交通状况,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或几个人上来表演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2、利用课件帮助学生观察、分析不同类型、不同角度的车的样子摩托车侧面的工程抢险车侧面的吉普车正面的轿车背面的越野车3、除了课件上展示的,你还见过什么车?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将自己见过的车的外形简单的表述一下,在描述时教师尽量引导学生用基本形来概括车的各部分。

二、发展阶段:1、除了自己见过的车,你在科幻电影、动画片、童话里还见过什么样的车?如果让你来设计,你还会画什么样的车?鼓励学生奇思妙想。2、画一画自己见过的和没见过的车。每张作业纸只画一辆车,要画的满一些,本节课能画几张就画几张,每一张画的角度和车型、颜色都要不一样。把这些车剪下来下一节课用它们组成大马路。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但车窗、门等基本要素要具备,车的颜色要干净、协调。

三、布置学生回去观察马路上的其它交通设施。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1、做游戏:将桌椅组成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选七八位同学装扮成各种车辆从各条道路上开向路口,看会出现什么情景,再选一位交通警来指挥,让车辆有序地通过路口,使学生在游戏中了解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回忆:在马路上还有哪些交通设施,它是什么样子的?作用是什么?3、为了使交通畅通,青岛建了许多立交桥,老师这儿就有一座,不过还没通车,要请同学们帮忙规划一下。出示整开图画纸,上画一座立交桥,先与学生一起“规划”一下每一条路的行驶方向,再请几位学生上来画一下交通标志和左、右行线、斑马线等,使学生明确每一条路上该贴上向什么方向行驶的车。二、创造阶段:1、将上节课画的车辆剪下来贴到立交桥相应的车道上。剪贴的时候鼓励学生突破平面,将其它造型方式结合运用。当学生将已完成的车贴上去时,就会发现由于习惯的原因,画的侧面的车比较多,造成左、右行的车道上太挤了,正面的车道上太空,这时就需要进行“交通调流”,教师扮演警察叔叔指挥学生不要再送上侧面行驶的车了,赶快画一些正面、被面行驶的车。

2、分配给各小队任务:(1)交通标志牌(2)绿化带、建筑(3)街边行人(4)其他可能出现在街道周围的情景可运用橡皮泥涅等形式进行。三、展示成果,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四、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回家收集一些表现繁忙交通的图片,通过想象自己设计未来的道路和汽车。札记:

本课运用课件展示各种型号、各个方向的车辆,使得学生绘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画的车大、很像样,但也造成了局限学生想象力等后果。所以教师还必须想办法让学生突破现有的形象,要求学生画出独特的汽车或其他形象。

课题:乘上列车去画画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材简析:本课要向学生展示的是祖国的壮美景色,使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等游戏式活动中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设计方面,第一节主要是通过网络欣赏做过各地的风光,第二节主要以“开火车”到各地旅游的方式,集体合作画一画、做一做各地的景色。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引导他们感受、寻找美的事物。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抒发出自己对祖国独特的感受。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祖国各地的图片资料,并请家长介绍一下自己到各地区旅游的感受。教师准备火车头的头饰。本课第一节通过电脑网络进行。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

一、引导过程: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去过的或听家长讲的外地的风土人情。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戴上火车的头饰跟老师一起“乘上列车”到各地去看一看。“我是小小火车头,整天东跑又西忙,瞧见祖国可真大,各地风情不一样。”

二、认识过程:1、利用电脑网络观看各地景色:进入人民画报网网址:点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表演:现在我们的火车要在黄山站停靠,请大家下车游览。(点击“黄山”出现黄山的页面,当鼠标指向哪一幅图片,就会同时出现关于这幅图片的介绍。这时请一位识字多的同学当“导游”,为大家念一念介绍。教师在讲述时应做到突出风景的美,为学生做好范例。)表演:我们的火车又要开动了,请游客们坐好。(学火车开动的样子)下面火车要在苏州停靠,请游客下车参观。(点击“苏州园林”)用同样的游戏参观国内各大景点。在介绍中可穿插学生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的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富有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望。3、让我们当个小画家,画出你在旅途中的见闻,好吗?先说说你想画哪里?画什么?(鼓励学生找出各地最适合用绘画方式表现的情景。)除了画,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各地的景色?(本课时主要来设计,下节课主要来绘画和制作。)构思自己准备表现的景色。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1、回忆上节课坐“火车”出去“旅游”的见闻,说说自己准备表现什么?2、(在大白纸上贴上火车)让我们把旅途中的见闻画下来好吗?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添加人物和景物。(最好分配给各合作组具体的任务,如:1组负责画人贴到火车上,2组负责画北京的风土人情)

二、发展阶段: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人物、景物的想象。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无拘无束的大胆、自由的表现。热情的与同学交流、分工合作。2、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同学们扮成火车和导游,继续玩开火车旅游的游戏。“导游”向大家介绍时主要谈自己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热爱及自己收集的祖国近几年来的巨大变化。三、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让学生回家把本课学到的祖国的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跟父母讲一讲。要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注意自己身边的美感。札记:

我在上这节课时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便利,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上的图片不但清楚、全面,还配有相应的文字介绍,使学生沉浸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之中。这促使学生在交流时有话可说,爱国主义教育自然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在这种“看电影”式的教学方式的启发之下,学生作业时也不再缩手缩脚,学生抒发感情的表现方式也不再受限制:学生有的用彩纸剪贴,有的撕贴,有的画完后再剪贴,甚至有的将自己找到的图片剪贴到集体作业上;有的独立完成,有的选择与伙伴合作完成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情绪高涨,进行着灵感的撞击、美的交流,体验审美的愉悦。作品完成后,效果令我十分满意,也使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标放开了教师长期被束缚的双手,只有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可能放开自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放飞情感,才能在快乐学习中完善自己。

课题:童话里的小屋课时:1课时

教材简析:本课是引导学生利用纸盒、纸筒、彩泥等多种原料制作小房子,并为它编一个童话故事,主要是使学生懂得分类收集材料并进行相应的艺术改造。

教学目标:1、选用不同的材料,通过看、想、撕贴、泥塑、绘画等方法进行房子的造型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2、能为自己的小房子编一个相应的故事。教学重点:以多种材料、大胆想象,自由绘制不同的房子。教学难点:在材料基础上对房子的造型设计与色彩装饰。

教学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纸盒、纸筒、瓶子等。带彩纸、彩泥、水彩笔、剪刀、双面胶。2、教师准备一些“童话里的小屋”的故事及录像资料,准备若干摆放学生作品的场景,各种材料制作的范作若干。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1、教师讲“白雪公主”的故事,随着故事的发展,出示教师制作的各种小房子,并打开门、窗、让学生看到里面住的是谁、有什么摆设。2、请学生欣赏以“童话里的小屋”为主体的录像资料,然后请学生自由讨论:你最喜欢那种类型的房子?喜欢什么样的屋顶?什么样的门、窗?怎样的色彩?3、根据自己带的材料思考: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屋顶什么样?怎么做?(加上或剪出)门、窗分别做在哪里?(能开吗?)

二、发展阶段:1、如果屋顶是选择剪的方式来制作,那你能够想出几种制作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多种改造方法。2、教师演示怎样将纸盒完整的拆开并反过来重新折好、粘牢。演示最难的一种改造房顶的方法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具体示范一下怎样做能打开的门、窗。3、请学生帮忙利用多种装饰手法进行“内、外装修”。

三、设计制作、鼓励创新:小组合作、利用好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童话里的小屋”。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能力,让学生自由选择撕贴、泥捏、绘画或各种手法相结合构思设计与众不同的房子,大胆创新。2、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依据每个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四、将制作好的作品摆放在老师制作的场景中,每一组上来讲讲自己的房子里有哪些人物,都有哪一些童话故事发生?五、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回家后请学生思考:除了小屋,纸盒还可以做什么?

札记:小小的纸盒在学生的精心设计与制作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有的精致,有的大气,有的简洁,有的华丽有一组的学生先编了一个故事,然后每人制作了一座反映故事情节的小房子,而且每座房子周围都画有树、操场、汽车等环境,每座房子都根据其用途作了精致的“里、外装修”,打开“医院”的门可以看到躺在床上的“病号”,小区门口还有“保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才能。我认为这种丰富的效果并不来源于技法的讲解与示范,而是由于在制作前师生间大量的“根据房子讲故事”和“根据故事选房子”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敢想、敢做,善于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合力解决问题,最后才展现出如此好的效果。

课题:17、会滚的玩具

课时:1课时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简析:本课教材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动的简易玩具在游戏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会滚的玩具的特点。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多种方式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3、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合理选用废旧材料,表现会滚的玩具的细节部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选材料、自筹材料、自制玩具的能力以及设计造型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易拉罐、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演示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及示范作品2、学生准备纸盒、小瓶、罐等材料,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在讲台与学生课桌间用kt板设置一道斜坡,展示一些会滚的玩具。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展示一些滚不好的玩具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们滚不好?而示范的玩具为什么滚的好,可以让学生上来拿着比较一下。

二、发展阶段: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有代表性的瓶、罐、纸筒等材料制成会滚动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滚的小玩具。采用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大胆、自由的创造。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制作或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三、游戏:作业完成后到斜坡处滚滚试试,看谁做的又漂亮,滚的又快、又好。

说一说:1、你感觉这些玩具中哪一个最有意思?为什么?2、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介绍一下自己认为最成功的地方。如果再做一次,你准备在哪些地方进行改进?教师及时鼓励有点滴进步的学生同时提出发展要求。四、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让学生回家后进一步提高“会滚的玩具”的设计创意。札记:

学生寻找的会滚的材料中有的虽然是圆柱形的,但材质却太软,在经过学生的小手又画、又做的过程后便揉搓的不像样了,滚起来歪歪扭扭。所以在选材上应提醒学生尽量选用硬一些的材料,如果实在要用较软的材料,也要在制作时轻一点,尽量不破坏材料原有的形状。

课题:18、动物王国

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新教材中要求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的学习,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本课就是将美术与信息技术课进行了整合,引导学生初次接触电脑绘画。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担任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2、指导学生采用模板添色和界面上的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如何运用“画图”程序中的工具进行绘画。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模板中的各种形象组合成一幅画。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设备。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中的各种教学设备。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一、

引导阶段: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基本操作的学习:

1、复习信息技术课上学的如何开机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从“程序附件”中找到“画图”并双击打开。3、利用大屏幕投影操作,认识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任意形状的裁剪选定其它很形象的图标:橡皮*彩色橡皮擦用颜色填充取色放大镜

铅笔刷子喷枪文字直线曲线矩形多边形椭圆形圆角矩形4、示范各种工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教师每示范一种工具后都让学生进行操作尝试。练习目的:使学生熟悉各种工具,能够熟练的运用鼠标。二、发展阶段:练习:

1、试着用铅笔中的粗线以红色画一画线。再用橡皮擦干净。2、用画线工具画一条粉红色的直线和一条紫色的曲线。3、用喷壶取草绿色喷出大颗粒效果。4、选矩形工具画一个正方形,并用黄色填充。

5、选中矩形,并进行复制、粘贴。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使用好各种工具,不会的地方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三、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的关闭电脑,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第二节:一、引导阶段: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画图工具的使用。

2、学习如何利用模板添色:打开菜单栏里的“编辑粘贴来源我的文档动物”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粘贴到画面上。运用涂色工具为动物添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二、发展阶段:

1、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幅电脑绘画作品。

2、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电脑画笔工具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制作出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3、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电脑前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三、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的关闭电脑,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卫生和整洁。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后积极的寻找上机的机会,探索电脑绘画的魅力。还可以接触其它绘图软件,如“金山画王”。

札记: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但初次接触电脑绘画还是感到无从下手,而利用剪贴板来组合画面就简单多了,很容易的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但本课设在一年级上学期有点早,因为学生认字少,看不懂界面上的文字,耽误了自由创作的时间。

课题:19、办年货

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这是本学期的第二节“综合*探索”课,以“办年货”为主线,融合了绘画、制作、表演娱乐等多种形式。第一节主要通过想一想、讲一讲、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新年的来历、过新年的特点及民俗、各地过年的风情及过年时各处的变化等,进行一次采办年货的集体活动。第二节通过做一做、演一演、乐一乐等形式,以“社区共同庆新年”的形式体验大家一起庆新年时浓浓的亲情、友情、融洽的邻里之情与欢快气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脑筋想办法,制作小商品。2、指导学生布置小小超市或集市,模拟过新年的情景。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并培养他们在活动结束后收拾整理的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说、画、做、演、乐,再现过新年时的热闹情景。教学难点: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年货时技术上的难题。

课前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关于过年的民间传说、故事、民俗风情等。收集身边的各种材料和准备工具,如:报纸、纸盘、瓶子、橡皮泥、彩色纸、绸带等。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一、引导阶段:

1、说一说:你搜集到的关于过年的来历、有关过年的民间传说及民俗风情等。也可以用表演等形式表现。2、想一想:过新年时我们的家里、街上、市场上、商店里都有什么变化?如何将这种热闹的气氛再现到我们的课堂上?二、发展阶段:

1、给各小组分配任务:有以下几个场景可供各组选择:超市、集市、服装店。2、选好场景后各组利用带来的材料对自己选的地方进行节日的喜庆装饰。

做之前先讨论:这个场景有哪些商品?在过年时有什么变化?如何进行装饰?怎样选择、改变自己所带材料的形状来表现?

教师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对学生提示:除了这样做之外,还可以怎样做。并帮学生解决具体的技术上的难题。

3、演一演:表演过年前到市场上办年货的情景。以讨价还价的形式互相评价所做的作品。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我们上节课从市场、商店里采购了好多商品,今天我们来将这些“食品”做成可口的饭菜,用美丽的“布料”做出新衣服、头巾在装饰好我们的家,一起来乐一乐好吗?二、发展阶段:

1、分配情景:爷爷家、自己家、邻居小朋友的家社区娱乐场、社区餐厅

2、想一想:自己组分到的这处场景在过年时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东西?怎样表现?

3、做一做:剪窗花等布置场景、用上节采购的年货做菜、自己制作新衣服、头巾等。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如何利用废纸、彩纸做衣服、用橡皮泥、彩纸做菜等技术难题。

4、乐一乐:学生分配角色演一演,表演过年时拜年、领压岁钱、大家一起吃年夜饭、邻里间一起娱乐等情景,以“社区共同庆新年”的形式体验大家一起庆新年时浓浓的亲情、友情、融洽的邻里之情与欢快气氛。放《过新年》的音乐以烘托气氛。

5、看一看、说一说:学生与教师共同欣赏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参与这次活动的感想。

三、收拾与整理:引导学生在活动结束后,主动参与收拾与整理教室的活动,并要求他们妥善保存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尤其是合作作品。

课后拓展:1、对身边能找到的材料的形、色进行联想并尝试着变废为宝巧制作。2、把美术课上所获得的综合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札记:上这一课的时候,我参考了《艺术》教材中“过新年”一课的音乐元素,使得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这是我深切的感到,新课标放宽了教师的手脚,而且不拘于某一本教材的内容,课程间、课程内的综合使得教师在教的时候、学生在学的时候更加轻松、自由。

课题:20、植物欣赏

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欣赏*表述

教材简析:这是本学期唯一的一节欣赏*表述课。通过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美术鉴赏能力,但怎样正确、完整的进行表述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设计上我打算第一节先由教师搜集要欣赏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用简单的话来表述;第二节由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以向同学介绍的形式进行欣赏、表述。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2、引导学生感受动、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3、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感受美好的事物并正确的进行表述。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漂亮的动、植物的图片,制成电子幻灯片。准备基辅艺术家表现动、植物的写实的、色彩鲜艳的作品。

2、学生收集有着漂亮颜色或纹样的动、植物图片资料、事物或标本。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教师放幻灯片展示多姿多彩的动植物世界。在大自然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它们的颜色和纹样真漂亮,你看出来了吗?二、发展阶段:

1、植物主题的欣赏:先展示不同的花的幻灯片,这些美丽的花朵都有什么形状的?具哪些漂亮的色彩?针对你最喜欢的一种说一说。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尽量的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完全。2、动物专题的欣赏:教师展示动物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花纹、颜色等特征,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并根据自己对这种动物的看法与喜爱程度进行谈论。

3、表现动、植物的绘画作品的欣赏:电脑展示卢梭的表现热带雨林动、植物的绘画作品,请学生欣赏。用学生能接受的话语简介卢梭及其代表作及作品风格。画家卢梭在他的画中画了什么?你喜欢他的画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参考书上小朋友的表述)

4、写一写:用拼音将自己这节课欣赏的感受写下来,回家请家长写上意见。布置回家收集有着漂亮花纹或纹样的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或实物、标本。第二节一、引导阶段:

学生分小组共同欣赏每人带来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颜色和纹样,并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二、发展阶段:

学生以向大家作介绍的形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欣赏作品的感受。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鼓励学生描述、解释作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评价。

教师评价时重点看学生是否在课前收集了资料,并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和纹样。在课堂上能否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用拼音写一写,并加上画:自己或同组同学带来的资料是什么样子的?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课后拓展:

1、留意身边的动物、植物,欣赏它们的颜色及纹样。

2、欣赏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想一想,这些艺术家为什么要表现动物或植物呢?3、用绘画与拼贴等方法表现漂亮的动物与植物,大胆加入自己的想象。札记:

欣赏课在旧课本里有很多,但在新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通过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美术鉴赏能力,但怎样正确、完整的进行表述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新教材更重视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及学生表述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观念来设计教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一年级美术教学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一年级美术教学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一年级美术教学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4073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