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化学科教学总结

时间:2019-05-26 20:25:33 网站:公文素材库

化学科教学总结

化学科教学总结

1999201*学年度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第一章至第六章以及实验部分的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化学科任教师:李孝良201*年1月21日

扩展阅读:基础化学小结

《基础化学》小结

一、溶液的浓度

cB(nB,MB)、xB、ωB、B、bB

二、稀溶液的依数性

p=xAp0△p=KbB△Tb≈KbbB△Tf≈KfbB≈cBRT

纯液体蒸气压的影响因素:本性、温度

稀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影响因素:溶剂本性、浓度、温度稀溶液bB≈cB

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的溶液为等渗溶液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

有半透膜及膜两侧有渗透浓度差存在

测定小分子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多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常用(渗透压法)常见等渗溶液:50gL-1葡萄糖溶液,

9.0gL-1NaCl溶液,12.5gL-1NaHCO3溶液等渗透浓度cos(mmolL-1):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三、电解质溶液

1.酸碱质子理论

质子酸、质子碱、两性物质的判断;共轭酸碱对

H2PO4-的共轭酸:H3PO4H2PO4-的共轭碱:HPO42-[Fe(H2O)6]3+的共轭碱:[Fe(OH)(H2O)5]2+

酸解离常数Ka、碱解离常数Kb的影响因素:本性、温度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部分解离;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解离度α的影响因素:本性、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的定性判断、定量计算3.各类水溶液pH值的计算⑴一元弱酸:⑵一元弱碱:⑶多元弱酸:

二元弱酸的酸根阴离子浓度近似等于Ka24.缓冲溶液:HBB-⑴pH的求算

⑵缓冲能力的影响因素:浓度、缓冲比。总浓度越大,缓冲能力越强;缓冲比=1时,缓冲能力最强。⑶人体血液正常pH范围:7.35~7.45

⑷血液中重要的无机盐缓冲系:H2CO3HCO3

四、沉淀-溶解平衡

1.溶度积和溶解度

Ip=Ksp饱和溶液平衡状态IpKsp过饱和溶液沉淀析出开始沉淀:Ip=Ksp

沉淀完全:剩余离子浓度c1.0×10-5molL-1Ksp的表达式以及Ksp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有同离子效应存在时溶解度的计算2.溶度积规则

五、胶体

胶体的分散相粒子大小为1~100nm1.溶胶的基本性质光学性质:Tyndall效应动力学性质:Brown运动电学性质:电泳、电渗

2.胶团结构胶粒(胶核+吸附层)+扩散层3.溶胶的稳定性因素

胶粒带电、胶粒表面水合膜的保护作用及Brown运动4.溶胶的聚沉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溶胶的相互聚沉、高分子物质的敏化作用

六、化学反应热及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Q:吸热为正,放热为负;W:作功为负,得功为正1.基本公式及定义

△U=Q+WH≡U+pVQp=△rHmG≡H-TS△rGm=△rHm-T△rSm△rGm=-RTlnK

△rGm=△rGm+RTlnQ基本热力学数据:

标准摩尔生成焓△fHm、标准摩尔熵Sm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fGm2.有关计算

⑴盖斯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rGm<0自发反应△rGm=0平衡状态

△rGm>0非自发反应,逆反应自发3.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平衡特点:v正=v逆≠0(2)平衡表达式化学平衡:

(3)标准平衡常数与吉布斯能变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rGm=-nFE浓度:反应物浓度↑,平衡→

压力:总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温度:

(4)平衡移动

△rGm=△rGm+RTlnQ

元反应v=kcAacBb(质量作用定律)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a+b复合反应v=kcAmcBn(m+n)级

m,n由实验确定aA+bB→P

七、反应速率

1.速率方程

速率常数k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k的大小与反应的本性、反应温度及催化剂有关。能否由速率常数k的单位确定反应级数?2.简单级数反应的特征反应级数基本方程式直线关系斜率半衰期k的量纲一级反应-k0.693/k[时间]-1二级反应k1/kc0[浓度]-1[时间]-1零级反应-kc0/2k[浓度][时间]-1⑵外因浓度:质量作用定律温度:

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Ea↓v↑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⑴内因

Ea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活化分子分数增加!

八、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1.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标准状态下

若E>0E<0非标态下Nernst方程

当T=298.15K时

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若E>0E<03.原电池

例:2Fe3++Sn2+=2Fe2++Sn4+

正极:Fe3++e-=Fe2+(还原反应)负极:Sn2+-2e-=Sn4+(氧化反应)原电池组成式:

(-)PtFe3+(1molL-1),Fe2+(1molL-1)‖Sn4+(1molL-1),

Sn2+(1molL-1)Pt(+)E=0.77-0.15=0.62V△rGm=-nFE=-2×96485×0.62=-1.2×105Jmol-1

九、配位化合物

⒈基本概念[Pt(NH3)6][PtCl4]

中心原子Pt2+Pt2+

配体NH3Cl-配位原子NCl

配位数64名称四氯合铂(Ⅱ)酸六氨合铂(Ⅱ)

单齿配体:H2O、CN-、SCN-、S2O32-、NO2-、CO等多齿配体:C2O42-、en、Y4-(EDTA,edta)等⒉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Ag(NH3)2]+Ag+(4d10)sp杂化直线形[Ni(NH3)4]2+Ni2+(3d8)sp3杂化四面体[FeF6]3-Fe3+(3d5)sp3d2杂化八面体[Ni(CN)4]2-Ni2+(3d8)dsp2杂化平面四方形[Fe(CN)6]3-Fe3+(3d5)d2sp3杂化八面体⒊配合物的磁性

磁矩μ=0,反磁性,未成对电子数=0磁矩μ≠0,顺磁性,未成对电子数≠0⒋配位平衡

⑴Ks的表达式

⑵有关计算:已知Ks,求算各物种的平衡浓度。⑶配位平衡与其它平衡的相互影响配体酸效应

十、原子、分子结构

1.原子核外电子的组态25Mn

基态核外电子排布1s22s22p63s23p63d54s2价层电子构型3d54s2

轨道排布式四个量子数

外轨型外轨型外轨型内轨型内轨型4s:(4,0,0,+1/2)(4,0,0,-1/2)3d:(3,2,0,+1/2)(3,2,1,+1/2)(3,2,-1,+1/2)(3,2,2,+1/2)(3,2,-2,+1/2)2.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

原子基态电子组态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相互联系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BeCl2BF3CH4NH3H2O杂化轨道spsp2sp3sp3不等性空间构型直线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三角锥形分子极性非极性非极性非极性极性电偶极矩000≠04.分子轨道理论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顺序:

O2分子的分子轨道式:KK(2222112s)2(2s)(2p)()()顺磁性;键级=2

x2py2pz(2py)(2pz)N2分子的分子轨道式:(22222)21s)2(1s)(2s)(2s)(2p特别稳定!键级=3y)(2pz)(2px⑵溶解性

H2O的熔、沸点>H2SH2O分子间形成氢键I2-CCl4易溶I2-H2O难溶I2+I-=I3-溶解

5.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⑴熔、沸点

F2Cl2Br2I2熔、沸点依次升高∵分子间作用力(色散力)依次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分为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十一、滴定分析

1.基本概念

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突跃、指示剂等。2.滴定分析的类型和一般过程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分析组分含量的测定3.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以滴加的标准酸或标准碱溶液体积为横坐标,以混合溶液的pH为纵坐标所作的曲线。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突跃范围内或占据突跃范围一部分突跃范围与酸碱浓度的关系

浓度增大,突跃范围变宽;浓度减小,突跃范围变窄。通常酸碱的浓度为:0.1molL-1~0.5molL-1

角形极性0≠一元弱酸的滴定:当弱酸的Kac(A)1.0×10-8时,才能用强碱准确滴定弱酸。4.酸碱滴定常用的基准物质

标定盐酸:碳酸钠或硼砂(Na2B4O710H2O)标定氢氧化钠:草酸或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5.其它滴定分析法的原理及有关计算6.误差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但高精密度是获得高准确度的必要条件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减小系统误差仪器校准、分析方法的选择、对照实验、空白实验减小偶然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十二、可见分光光度法

1.基本概念

适用于微量及痕量组分的测定吸收光谱(吸收曲线):

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吸收光谱中产生最大吸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λmax。吸收光谱的形状与浓度无关。

I透光率T与吸光度A:AlgTlgtI02.LambertBeer定律

A=εbc或A=abρ(ε=aMB)摩尔吸光系数ε或质量吸光系数a的大小

与被测物质本性、入射光波长、溶剂及温度有关吸光系数越大,测定的灵敏度越高。3.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⑴测定时调整c或b,使T在20~65%之间(A:0.2~0.7)⑵选择适当的显色剂⑶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⑷空白溶液的选择⑸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化学科教学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化学科教学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化学科教学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4076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