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高一生物学科组研究性课题结题总结

时间:2019-05-26 20:43:48 网站:公文素材库

高一生物学科组研究性课题结题总结

高一生物学科组研究性课题结题总结

高一生物学科组

本学期,我们高一生物学科组针对于我校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课堂教学“教师讲课不超过20分钟”更进一步提出了我们学科组的教科研课题:新课改下,生物教学如何有“讲”走向“少讲”,走向“不讲”。本学期我们三位教师每人承担7个或8个教学班级的教学任务,每人分别主要挑出2个班级先进行实验,然后推向其他班级。本学期,我们认真利用好每次教研,共同讨论下周的教学安排和学案设计,讨论好每节课怎么上,明确学生的学习要求,哪些内容让学生来完成,哪些教师加以辅助,哪些教师作为主导。经过一学期的的实验,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讲与不讲并不是绝对的,我们教师必须要搞清楚“讲”与“不讲”的内涵,必须转变我们的传统观念,而不只是形式上的转变。因为:

一.“讲”与“不讲”虽然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而言,但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印象中,“讲”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的基本知识,学生听教师对知识结论的分析。这是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的体现。在这种教学观念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在课程标准下,课程已经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这个时候的课程已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还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的课程)。这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方式,从而可以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这就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观。从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随之改变,它强调学生的体验性。体验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从教学的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新课改下,教师和学生不必束缚在传统的“讲”之下,不必再去苦苦地纠缠于“标准答案”。在新课改下,教学已经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了,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此时教师还放不开,一味地“讲”,那还是以前的灌输模式,会剥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交流、体验,就会背离新课改的精神。因此,在此情况下,教师大可不必“讲”。

二.“不讲”是指教师不代替学生对知识内容和知识产生过程的认识活动,而是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组织启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及时地给予点拨、引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模式的体现。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不讲”,并不是真正的“不讲”,是不按传统教学模式去“讲”,而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讲”。此时,教师的“讲”是创设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组织启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及时地给予点拨、引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可见,“不讲”并不是真的不讲,否则,就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可见,在课程标准下,一节课不能单用“讲”与“不讲”来评价它的好和坏,而应该是看教师有没有理解“讲”与“不讲”的真正内涵。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虽应该反对“以知识为中心”、没有交流、没有互动的“讲”,但不是反对所有形式的“讲”。问题是教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教师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就需要“讲”,这里的“讲”,是指教师的提示、点拨、引导、指导。或者为了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深入的认识,或者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某一思维障碍,教师也需用“讲”,而且可以大讲特讲。但这时教师“讲”的不是知识的结论或过程,而是为帮助学生理解过程、推导结论作外围背景知识的铺垫,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的学,不是代替学生的学。

所以说,课堂教学需要“讲”也需要“不讲”,“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讲”。

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才能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扩展阅读:名校生物课题结题

《对“加强学生课堂作业,优化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目标(一)研究背景:

1、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包括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模式、学生学习的方式等等,来研究生物教学质量的问题,但从课堂作业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比较少。

2、传统生物教育的作业观。

(1)生物作业是课堂之外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生物教师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解生物的基础知识,尽可能详之又详,惟恐学生不掌握,为了检查学生的消化吸收情况,教师自然而然地就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的目的和内容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地训练,注重重复和模仿,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一说起作业,在不少教师的潜意识中认为作业不是布置课后练习题,就是根据考纲的要求编写的巩固习题,这种单一方式的作业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了考试,使不少充满灵气的学生变为机械手,呆板的作业把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变成一个乏味的题堆,了无生趣。生物作业人人千篇一律,一直以来,生物作业都是同一种模式面对全体学生,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背离新课程标准中“教学过程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

(3)在生物教学实践中,一部分老师将课堂作业留滞于课后,使学生只能匆匆完成作业,流于形式,是作业质量得不到保障;生物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不强,依赖性很明显,不太愿意主动地做课堂作业,因此,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课堂作业,优化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十分迫切。

3、现代生物教育的作业观

(1)生物新课程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新理念。其目标指向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生物学科教学真正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对理解、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主渠道,课堂作业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学生“实验操作”、“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同时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能够在课堂得到培养。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儋州市一中生物组申报“优化课堂作业,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开展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转变教师观念,激发教师进行课堂作业有效性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收集资料,提高教师课堂作业设计能力;探索课堂作业体系和课堂作业评价方法;真正致力于课堂作业有效性的提高。

2.通过研究,激发学生课堂作业的热情,提高作业能力。

3、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4.通过研究,构建校本课堂作业框架,编写课堂作业题集。探索课堂作业实施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总结经验,为同类研究提供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特点(一)研究的内容

1.课堂作业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课堂作业的形式3.编写校本课堂作业题集

编写原则内容构成作业目标编写题例使用建议4.课堂作业实施策略5.课堂作业评价方法。(二)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的主要思路是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比分析课堂作业对生物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在不断的对比中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计划,并不断指导行动,调整行动,最后形成教学案例集、研究总结和论文。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参加者共同查找本课题的相关内容。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和座谈的形式,分析所获取的有效数据和学生课堂作业的实际情况作为研究的实际依据,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并能够根据教学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目标地实施教学与研究,及时总结每一个阶段的研究成果。

3.案例分析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来分阶段逐步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对于每个教学的实际案例,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及时的实践、反思、总结,以此达成相应的研究目标。

4.对比分析法。主要采取横向的宏观对比的研究方法,不同班级的对比,来证明实施有效的课堂作业,学生所获得收益的真实反馈。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也可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生物知识、作题能力进一步的巩固。

(三)研究的特点

本课题不仅关注学生课堂作业的有效性,更关注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取的能力,我们通过采取横向的宏观对比的研究方法,不同班级的对比,来证明实施有效的课堂作业,学生所获得收益的真实反馈。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也可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生物知识、作题能力进一步的巩固与加强。

一年来我们课题组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时我们对照研究方案中制定的课例研究的流程来进行。以我校的一节研究课《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为例,我们做了如下五个方面:

1、课前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分析)2、教学设计(含课前的课堂作业设计)3、课堂教学观察(分析课程整合点)4、教学反思5、教学过程建模。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年6月-9月)

1、结合学校特色,针对学生特点,明确研究方向。课题申报与论证、制定研究方案;2、制定实验研究方案;建立课题领导小组;落实研究任务;3、组织实验教师学习课题方案和相关理论;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及实施阶段(201*年9月-201*年7月)

1、确定具体目标,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按计划进行调查研究。2、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依据实施方案,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构建校本课堂作业框架,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对比研究,并及时撰写教育日志及教学反思,促进研究的实效性。

4、对比分析各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优化教学模式。5、进行阶段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召开中期汇报会,进行经验交流。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阶段(201*年7月10月)

1、对研究积累的有关材料、数据,获取的有关信息进行理性的分析。2、构建校本课堂作业框架,编写校本课堂作业题集。

3、召开课题实验成果展示和现场经验交流会,交流与推广实验成功者的经验。4、撰写研究论文。5、撰写结题报告。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通过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并针对研究进程中呈现的问题与思考,我校课题组教师一边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一边对研讨课的进行梳理总结。我们明白加强学生课堂作业,可优化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作业的必要性”的问题。课改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负担,课堂作业通过试题设置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及时训练比课后训练量小而效果更好,有利于学生减负,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为了更好的研究课堂作业,我们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抽样调查了儋州市第一中学高一400名学生的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情况(内容包括课后作业的难度、完成时间、训练量,课堂作业的试题类型、教师评价方式等),调查结果如下:

根据问卷统计,不难发现,课堂作业符合教学现实和学生发展,还可以将老师从繁重的批改任务中解放出来。

(1)学生发展的需要

①表一数据显示,课后作业太多,主要集中在数学和英语科目中。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认为需要大量的试题才能达到训练效果,英语教师则要求学生多看、多背、多写,以上两种情况导致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严重被挤占,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生物等传统教学中的“副科”。将近80%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花2小时以上时间完成全部课后作业,各科课后作业不但量偏大,而且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学生常常忙于应付课后作业。自主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高中的学生经常眼高手低,主要是与缺乏自主学习相关,所以要教师要舍得,要放手学生去自主学习,形成真正的学科能力。

课堂作业所需的时间少,学生们兴趣很高,都乐意去完成,高效的落实各科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

②8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后作业相对较难,能独立完成的很少,70%左右的学生感到课后作业对学业帮助的效果一般。由于教师上课以讲授为主,大量的灌输知识点,学生缺少独立思考时间,这样的结果充其量只能使学生“懂”,而达不到“会”

[3]

。课后作业以实践为主,

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严重脱节,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态度相当反感,又不得不做,逐渐形成抄袭的坏习惯。相对而言,教师根据教情自编或精选的课堂作业难度适中,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又能落实课堂训练,训练中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困惑,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巩固知识的效果自然好。

③课后作业严重挤占课余时间,学生个人爱好和兴趣没有时间去发展,全面发展成为了一句空话。

④学生在课堂作业中通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交换观点和看法,不但收获知识,而且培养了语言表达,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整合信息的综合能力。

(2)有效教学的需要

课堂作业的试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利于学生把握当堂课的重点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课后作业量少了,学生可以对有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促进学科学习。教师有更多时间进行细致的备课,课堂的驾驭能力提升,课堂更符合新课程理念。

通过课堂作业反馈情况,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同时可以针对性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重复。

(3)符合课改精神

课改精神要求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角色,改善评价方式,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作业完全可以满足课改精神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作业,在技能训练中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吸收其他人的不同见解。用少量的时间去把课堂知识巩固,提高了学习效果,也为课后学生进行创新和实践提供了可能。教师作为引导者,既可以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又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

2、运用“同课异构”课例研讨法,进行比较性探讨,解决了“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作业”的问题。

课题研究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是课例研究,即在一节课的观摩研讨中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课堂短短四十分钟世间非常宝贵,除了新课程讲解花掉的时间,剩下的课堂作业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课堂作业的设计就显得非常关键,如:所面对的学生、什么样的题型、难度如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所要达到的效果等等都是要考虑的范围。通过我们的研究,认为课堂作业至少要遵循以下原则:(1)可行性原则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作为课堂作业,有的作业适合作为课前作业,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思考问题;而有的作业适合作为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提升学习能力;而有的作业适合作为课堂作业,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达到查漏补缺所学知识的目的。比如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思考、较长时间讲解的内容就最好不要作为课堂作业。再如:那些观察标本、或探究实验时,可以布置课堂作业(如:请依据观察或实验情况画图、记录、写实验报告。)

(2)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基础差异,有的放矢的布置作业。也就是说,作业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同一班的学生,有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教师既要重视面向大多数同学,又要考虑到少数同学,做到“长善救失”。本人认为,有效的课堂作业一定要让同学们都参与,如果学生不参与,又有何效率可谈,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过程,而课堂作业是重要渠道之一。

例如:在课堂中布置一道有质疑性的作业,经过思考讨论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陈述自己的答案,由于已有知识的差异,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常常不同,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可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听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并进行认真反思。

(3)实践性原则

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应该在新课知识讲解结束时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从作业中思索问题,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完成作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通过知识的运用,学生能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酒与果醋的制作原理,教师可以在介绍两者实验装置的主要区别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4)有效性原则布置课堂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课堂作业能够弥补知识点讲解的不足,是课内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3、运用“同课异构”课例研讨法,进行连续性探讨,解决了“有效的课堂作业的形式”的问题。

通过我们的实践研究,在新课程高中生物有效的课堂作业的形式有以下几类。(1)习题类作业

这是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形式,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形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根据作业反馈情况,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地进行下面的教学,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活动类作业

如在讲授完细胞的结构时,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明确了作业要求,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制作出计算机模型,有的制作出生物模型,在班级内交流各小组制作的模型,从科学性、艺术性、成本低廉等方面对各小组的模型做出评价。此类作业能充分调动同学的共同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游戏类作业

对蛋白质的多样性和DNA的多样性的产生原因不少学生不理解,在讲授完这些内容后,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扮演20种氨基酸或4种核苷酸,自由地手拉手排队,由一个学生数一数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在游戏中学生深刻地理解蛋白质和DNA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并能掌握一条多肽链中氨基酸与肽键的关系,实现知识的延伸。

(4)辩论类作业

在选修3的专题四的学习中,课本的内容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专题的知识,本人以每一个小专题为辩论内容,让学生自己组队担任正方和反方,各自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各抒己见。通过准备和辩论,学生深刻理解无论是转基因技术还是克隆技术都有安全性的问题,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道德等问题。体会生物技术在推进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外,感受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对事物具有分析、判断、决策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5)演讲类作业

在必修3的“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学习中,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环境的变化,谈谈这种变化与人口增长的关系。让学生自己演讲,除了能培养表达能力外,还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运用生物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和问题,体现“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新课程理念。

(6)调查类作业

指作业形式突破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走出课堂,走入生活。在学习完“核酸”,鼓励学生到医药商店或超市做一个调查,统计核酸保健品的种类、收集说明书,结合已有知识,对核酸保健品的功效做一个评价。在学习完“人类遗传病”后,建议学生对本校色盲的调查,让学生设计表格,收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其能力得到展现。

4.通过课题组的研究,制定高中生物课堂作业评价的一般方法。

课堂作业既然在课堂完成,也要在课堂评价,使课堂作业的收获最大化。及时评价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益,学生可以通过评价纠正错误,教师也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课堂评价是通过三种方法进行的。

较简单的问题,公布答案,让学生自评,学生根据上课内容查找答案,更深入理解知识。

第二种方式是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公布评价结果。在整个讨论环节中,教师要了解各小组讨论的重点,把握全班的情况,待学生发言后对问题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提升认识。此方法符合课改精神,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但是学生讨论的范围常常扩大化,问题也更加的深入,必要时提醒学生围绕重点进行讨论。另外,讨论需要一定的时间,课堂要为讨论和发言预留充足的时间,避免浪费时间又没有成效。第三种评价方法多用于计算类和作图类的问题评价当中,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直接暴露学生思维方式和知识的运用能力,经过分析、纠正后,确立合理的解题思路并强化记忆。课堂作业是对一节课所学内容的考察,了解学生对这节课教学内容掌握情况,有助于接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教师完成课堂作业评价只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开始,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类总结,完善课堂结构,改进课堂教学,不断的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进步。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根据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指点,不让他们落下,帮助他们早日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5、对课题研究实验组班级和对照组班级,通过进行测试来体现出课堂作业的实效性。实验组班级对照组班级3579114681012第一次月考55545853525051565251期中考试56555754554852535352第二次月考48454647484243444241期末考试59575958565152515450通过了一个学期关于课堂作业的学生调查、考试成绩的比较,可以看出经过对课堂作业的精心研究、布置,实验组班级的学生比对照组班级的学生的全班平均分高出很多,对实验组班级和对照组班级学生的随机调查访问时,实验组班级学生也说学习生物容易多了,花的时间也比以前少。二对照组班级的学生说学习生物有点困难,找不到重难点。6、通过课堂实践研究,编写典型的教学设计。(略)7、通过实践研究,构建校本课堂作业框架,编写课堂作业题集(高中生物必修1一小部分课堂作业)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SARS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发的严重传染病。201*年,我们亲历了与它斗争的过程。下列有关SARS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SARS病毒只有依赖细胞才能生活B.SARS病毒能在空气中代谢、传播,并不只依赖细胞

C.SARS病毒主要通过入侵并破坏肺部细胞使人致病D.SARS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2.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草履虫、衣藻、香菇B.棉花、水螅、乳酸菌C.水稻、番茄、白菜D.蝗虫、青霉、豌豆

3.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B.一个牧场里的家禽C.一条河里的鱼D.一个蜂巢里的蜂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将“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A.bB.dC.qD.p

2、细胞具有多样性,但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即都有()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3、下列有关对细胞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C.所有的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D.细胞对另一个个体的其他细胞的生命起作用4、下图为某人体内几种类型的细胞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这些细胞最初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细胞B.a的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但仍属于真核细胞C.这些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D.这些细胞在功能上是相似的5、下图是某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细胞为___________类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所共有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该细胞构成的生物的基因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一生物学科组研究性课题结题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一生物学科组研究性课题结题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一生物学科组研究性课题结题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4304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