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国培在岗研修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26 20:50:48 网站:公文素材库

国培在岗研修总结报告

国培在岗研修总结报告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农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让我们每一位教

师的专业技能能够更好地得到提高,国家教育部组织了这次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活动,为我们农村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而有效的学习平台,我能够有幸参加这次远程培训学习,倍感荣幸,这次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很多东西,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精彩的讲课,并与广大同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汲取了很多经验,成效必定显著。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收获: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网上学习,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角色的转变,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能有根本性的改变。二、认真学习,积极研修。参加国家远程教育培训,这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意义深刻的学习旅程,也是自己提高和进步的基石。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失误,并对今后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充满期待;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思想品德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三、目标明确,方式灵活。

在这次培训期间,我学习了思品教学的课题研修,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这对于一个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通过一系列系统的讲授与学习,作为学习者的角度来说,我都觉得这样的培训方式与内容更易于接受,更加能集中一点加以突破,达到研修的目的和效果。

四、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在这次培训期间,让人没想到远程研修却是如此的丰富,仿佛又回到了以前的学校的学习生活:集中在一起上课听报告,按时完成作业,还有指导老师的精彩点评,让人心生敬佩之心。在这一平台上,既有专家的丰富理论指导,又有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还有辅导员和同仁们的精辟点评,可以说收获颇大,很有意义!

五、学有余味,收获幸福。

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是对教学专业知识上的收获,一种潜心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的学习态度,更重要是一种教学态度,一种教学意识。不管是班务工作还是教学工作专题板块,作为老师我都应该能够当学生的引领者、主导者,加强文化熏陶,加强审美活动,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与学生共同感受,这样才能在教学上碰撞出精神的火花,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综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能力,培养健康合格向上的人才。

本次国培远程培训,尽管学习的时间不算很长,但是,在这网上学习的平台上,我一直信守着“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虽然自己繁忙着却追求着、疲倦着却快乐着、辛苦着却收获着,更多的是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更心了理念,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更多的远程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扩展阅读:在岗研修总结报告

在岗研修总结报告

在参加“国培”的时日里,通过三个月的在岗研修收获颇丰,对我本人的专业化成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就培训学

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参加“国培”成果丰硕。从参加“国培”的一开始,本人力求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全身心的投入到参加“国培”之中。二、通过参加“国培”,自身素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使自己的视野更阔了,

困惑渐少了。

三、通过参加“国培”,教研能力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自觉教研的意识空前提高,进一步领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分

享了许多见解独特,思想前卫的教研成果,做到学以致用。四、通过参加“国培”,与人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显著提升。

五、通过参加“国培”,终身学习的理念进一步发展,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学习对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这

将持之以恒的带入到今后日常的工作中、生活中。

六、通过参加“国培”,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理论的指导下,科学的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善于总结发展

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科学结合。

七、通过参加“国培”,电脑操作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适应现代网络教研环境,为今后的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

件基础,为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插上了翅膀。

八、通过参加“国培”,在新课程理念下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新理念指导下的全新教学方式,有意

识的渗透到每一堂课,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课改的践行者。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研修班,在紧张的远程教育学习几个月后,我们进入了在岗研修阶段。这是一个理论联系到实际的阶段,是检验前段时间学习成果的阶段。通过这三个月的在岗研修收获颇丰,对我本人的专业化成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就培训学

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参加“国培”成果丰硕。

1.从参加“国培”的一开始,本人力求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全身心的投入到参加“国培”之中。自身素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使自己的视野更阔了,困惑渐少了。

2.通过参加“国培”,教研能力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自觉教研的意识空前提高,进一步领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分享了许多见解独特,思想前卫的教研成果,做到学以致用。

3.通过参加“国培”,与人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显著提升。

4.通过参加“国培”,终身学习的理念进一步发展,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学习对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这将持之以恒的带入到今后日常的工作中、生活中。

二、通过参加“国培”,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理论的指导下,科学的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善于总结发展

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科学结合。

七、通过参加“国培”,电脑操作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适应现代网络教研环境,为今后的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

件基础,为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插上了翅膀。八、通过参加“国培”,在新课程理念下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新理念指导下的全新教学方式,有意

识的渗透到每一堂课,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课改的践行者。

3月10日,我就在本校上了汇报课。我想把前段时间的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在这节课中(内容是《扇形统计图》)体现出来,上了课后感觉效果还不错。觉得自己比以前成熟了,课堂的驾驭能力有了提高,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虽然学生学习时总不够自觉(学生不爱个人回答,喜欢观望、等待),但我还是积极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大都完成了学习任务,每个学生在自我层次上都得到了收获。但这节课也有不够满意的地方,就是板书的设计不够合理,显得有些凌乱,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提高的。

这段时间,我还经常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并积极参与反思评课活动。12月15

日,听了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12月16日指导顶岗老师区铷轩老师上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29日上《沏茶问题》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我发现自己的评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自己能很快地抓住某节课数学内容的数学本质,能对某些教学环节提出很好地见解,并能被其他老师接受,知道评一节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这些进步,都是在参加“国培”班学习后才有的提高。

在研修期间,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我研修的课题是《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因为在研修班集中学习时,我们学员讨论最多的话题是现在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差,数学应用能力不强,如何能提高,因此,回校后,我想从这个问题入手,看看如何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现在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课堂上,我十分活注重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我觉得这两样是数学的基本能力,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是应该着重培养的。这段时间只是研修的开始,希望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能提高我班学生的数学成绩。这个阶段的研修结束了,这个阶段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我感受最深的是,学习很重要,但能把所学的用于实践中更加重要。真的很感谢这个“国培”计划,它让我找出了自身的不足,又给了我学习与工作的信心,因为在学习后,在实践中我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多学多用,好好栽培自己。

国培-教学叙事与反思日志201*-12-2113:17(一)

开学不久,有位班主任对我说:“学生在日记中写,别看英语老师个儿不高大,看起来还像个学生。还真有点威信,班上学生都怕她。”参加国培以前,我对此并没有多大感触。

在国培期间,听了许多专家讲座。回来之生,我认真地想了这件事情。我发现自已的师生观存在很大问题。我与学生的距离很大,平时我都不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我有什么看法,他们的思想动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的工作,要与学生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近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二)

回来之后给学生上了第一堂课,内容是学会单词twenty-one,thirty,thirty-one,forty,forty-one,fifty.在教学时,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先把这些单词出示在黑板上,而是拿出学生交的作业本,和学生一起数。当数到29时,有的学生说twenty-ten.这时我便告诉他们thirty.接下来他们就能自己数到39。每次到换的时候,我顺利出示了新单词。然后领读几次,并让学生根据所学这些词,说出60,70,80,90用英语的表达。他们都能说出来,这样他们的积极性也高,原来英语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难。

这节课的效果还不错。这是国培给我的启示:英语教学要注重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单调的一个个单词的呈现,会在开始就给学生乏味而不愿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

国培给我力量,给我引路。这段时间,发现有个班的学生变了,变得更不听话,更不喜欢上英语课了。每次上课,下面有好多学生在玩或做其它的作业,有一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在做什么。一直以来,我都是压着怒火在上课。同时也在寻找原因:为什么他们会变了呢?

翻看培训时做的笔记,我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试着改变自己,改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让课堂轻松活跃。有了这样的想法,便着手上了一节完全不同以往课。

今天,我把认读单词的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包括所有老师公认的差生。检测发现他们在朗读,发音方面都不错,有些甚至比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都要好。在我不断的GOOD,GREAT等表扬声中,玩的学生几乎没了。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要做一个好教师,就要爱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有异常,教师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四)

总是听到周围的教师谈论学生,就学生差、笨什么的。我也总会凑热闹地说上几句。这次学习之后,我再也不会妄断说学生的不是。我知道那是自己的教学方法太呆板,学生很难参与到当中来。专家提倡的活动教学法,我觉得很实用,还有情景的演练。小孩子都是直观感觉较深刻,把书中要讲解的道理在课堂中真人真事的演练出来,而不是通过说教的方法,这样效果一定会更好的。通过活动让学生把道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再展开讨论,道理会分析得更加深刻的。

国培真的是一场及时雨,我不再迷茫,不再为自己的付出是否有价值而纠结,坚定了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将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五)“孩子是夸大的,孩子是要表扬的。”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极少用到表扬的语言。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并将表扬运用于课堂后,才知道激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在他们看来,教师的表扬就是对他们的肯定。而且我发现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大,上课也会主动发言,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不少。通过实践,我知道了作为一位教师,不要吝惜你的鼓励,不要吝惜你的笑容,那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是教学中最有力的提高教学效果方式。

(八)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以前学校有要求要写教学反思,我都没有放在心里。教学后也很少写反思,只顾着教自己的书,从不去总结。自从参加这次农村中小学骨干老师培训以来,我开始懂得了写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也尝试着自己写一写。我才知道写教学反思能发现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并加以改正。

上好一堂课,备课是关键,但课后反思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利于自己总结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九)

天气好冷哦。又上晚自习了,真烦。

走进教室,我就向一个男生借个水袋暖手,顺便把充电的线也拿过来了。课间时,我把线落在了讲桌上。谁知再去上课,线不见了。我即刻大声问:“谁拿了讲桌上的线?”无人应答,我窝了一肚子的火。因为这不是我的东西啊。再说教室里的东西这么不安全,也给学生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我在心里不断重复着:“冷静、冷静。”批评学生要讲究时宜,讲究方法。如果我冲动处之,就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我对那个男生道歉。第二天,我拿上自已家里的一根线,对全班同学说:“昨天是我记错了。我把线带到办公室去了。”谁知那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的线找到了。”看着学生那写满纯真的脸,我很欣慰自己昨天没有忘自批评他们。(十)

英语的听说训练反馈一定要及时。在教学中,学生对刚学的内容记忆犹新,印象深刻,但如果不及时巩固,不仅会很快遗忘,而且将使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与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以至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因此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实践告诉我,英语听说训练中,这几步是密切相连的,是一条有效途径。在训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和对话,这样老师问学生、学生问老师、学生问学生,就由单向到双向、由双向到多向,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材料,从而保证了听说训练的质量。

(十一)

为了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长久保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成功感,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层次为他们创造阶梯目标,这样给他们创造得到奖励的机会。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稍逊一筹的,只要有进步都能得到奖励。也消除了学生对我的成见:说老师有偏见。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个别奖励和集体奖励相结合。个别奖励可以培养他们的成就感,而集体奖励培养了集体荣誉感。这种奖励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劲儿也比以前更大了。(十二)

过去的两年,我都是对学生的期望都比较高。因此每次提问或是听写,要是学生表现不好,我就会很生气,说他们又不认真学习了。今年接管这个班时,由于知道他们的英语功底比较弱。对他们的要求只是会读学过的单词和几个简单的句型。在一次上PEP4年级UNIT3时,学完那些描写人的外貌的词组后。我让学生用这些词来说说他们自己最好的朋友。好多学生都说得很好,他们不只会照课本读,还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素。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Myfriendisagirl.sheistwelve.shehaslonghairandlikesmusic。待她说完,我禁不住对她竖起大拇指。同时,也认识到我对过去对他们的要求太低,过低地评估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身为教师,一定要合理的评估学生的能力,对他们要求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有助于教学效果提高。在以后教学中,我一定要做好这一点。

一转眼,就星期三了,天气一如既往的冷。

上午没课,可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困扰着我,那就是校长要我写孩子们的成绩单。填成绩是件简单的事,可写操行评语就比较麻烦。因为我与孩子们接触才两三天,对他们完全不了解,甚至连人都不认得,怎能对他们一个学期的表现妄下结论呢?我与数学老师商量,可他是校领导,工作太忙,不愿写这个麻烦的东西。我又不熟悉,想破脑袋也无法把孩子的样子与名字对号入座,至于表现就更没法了解了。想来想去,我暂时确实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只好丢掉不去管它。想来有些可笑,怎么有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呢?这不是为难人吗?可事已至此,只能多留心,多观察,争取放假前把它写完。

没有可以完成的事,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边烤火边看书边聊天。原来总以为她们很难接近,几天下来,我跟她们已经很熟了,说话也没有原来那样有所顾忌了。对于学校的一些事、同办公室老师家庭的事、一些学生的事都有所了解,同时还能听到一些原来所不知道的新闻,这对孤陋寡闻的我来讲,非常的有吸引力。不管领导、同事、还是学生,只要你有机会走进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现,他(她)们睿智的一面、天真的一面、深沉的一面、可爱的一面等等,会发现你原来所不了解的一面,会发现他(她)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不了解的人或事让我们充满了想象与憧憬,当我们了解之后,发现其实事情的真相没有我们想得那么难,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是,你要有想去了解的勇气或是有让你了解的机会。

201*年1月11日星期二晴

今天上午没有课,由于天气太冷,昨天的试卷还没改完。下午就要讲了,所以就是冷死了也要坚持把它改完。临近放假,每个老师的办公桌上都是乱七八糟的,我所接替的老师桌上更是如此,这是我没法容忍的。同办公室的老师在烤火,我在忙着整理桌子。杂乱的东西太多,收拾了好长时间也没搞定,其他老师都笑我不怕冷,太认真。

终于收拾好了,我静下心来改卷子。在改卷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试卷做得挺好的,字也写得很漂亮,比我原来教的低年级要强得多。当然,也有差的,作文一个字也不写,基础题也不做,总分只有十来分。全部改完后,登记分数,发现36个孩子5个不及格。最好的与最差的相隔80多分。可惜,我一时之间还不认得这些孩子,也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岁月不饶人,年纪大一点就是一点的事。想当初刚毕业时,五十多个孩子的名字与模样不用一节课就能记住。十几年之后,我可能要花一周的时间才能记住他们。这个发现让我很沮丧。绝大部分的人看到我的人都说我很年轻,可我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许我的外貌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我的内心、我的大脑无法隐瞒岁月无情的流逝与变迁。

下午讲卷子,我发现这班孩子上课纪律松散、吵闹、不听讲,可他们有的比我还高,我不能像对待低年级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我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比老师还要高了,我非常的尊重你们,把你们看成是我的朋友一样,希望你们也能像我尊重你们一样尊重我,我们共同来订正这张卷子。”孩子们听完之后,都安静下来。我知道试卷不过就是个例子,这次考过的东西,下次决不会考。但为什么老师们都要讲呢?是因为可以从卷子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共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下张卷子里还会出现。诸如考试题型、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考试方法等,都

可在试卷中得到体现。所以讲卷子,不是一味地对答案,更重要的是教孩子考试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所以速度较慢,一张卷子讲了3节课。聪明的孩子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不爱学习的孩子什么也没学到。讲完卷子,我让他们把卷子抄一遍,他们一齐“哇”起来,说他们从没做过这样的作业,原来老师都是让他们看试卷。没办法,只有“入乡随俗”,让他们看卷子,免得他们反感。但我心里很纳闷,孩子们真的会看卷子吗?看了之后能记得住吗?我一向推崇“眼过千篇,不如手过一篇”,主张抄写,物化,难道我的教学方法已经“OUT”了吗?思考中教学叙事与反思日志解读“形成性评价”201*年1月8日

201*-01-1218:42:49|分类:反思日志|标签:教育体制|字号大中小订阅

这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各学科都在进行紧张而有序的期末复习,各班主任还要忙着给学生书写评语。作为非统考类的美术学科,我也在本周结束了美术学科课程。虽然课程已经结束,但是我觉得后期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如写学科教学小

结,给各班学生进行美术学科期末评价等。

说到给学生评价,我想起了前些天在“国培”网上学习的《中小学美术学科形成性评价及其案例研究》一课,让我了解

了应该如何进行评价,什么才是当今新课程教学理念所提倡的评价教学形成性评价。

所谓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

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应是发展性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注重了形成性评价,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其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个体,不以课程目标作为评价的单一化依据,而是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等情况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以此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等,来强化评价的

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

总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学生的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实效。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探索出多种适合评价的方法,适时调控教学,抓住学生正确的某个观点把学生引入正确的评价中来。正确的运用评价能够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使他们树立信心不断的克服困难以取得更好成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职教学叙事与反思11

(201*125,星期一)

学法指导:每次直追前一名

江西省丰城市曲江中学孙新华

什么是合理的目标?有的同学说,我的目标就是第一名,为了这个目标我会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样的目标合理吗?

一般意义上来讲,太大或者太远的目标往往不能达到。最好的做法是把目标阶段化,简单地说就是把目标划分成一个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比如说,你现在处于班上第五名,你想要一步超过第一名往往比较困难,但是如果你把目标定位在“先超过第四名”,这个目标就比较容易实现。然后把目标再定位在“超过第三名”,“超过第二名”,“成为第一名”。

曾有这样一个事实。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直追前一名。”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达到中等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直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1*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大学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直追前一名”的理念,就是所为的“够一够,摘桃子”的道理.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毁.明确而可行的目标,真实而有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在职教学叙事与反思13

(201*129,星期五)

教学随笔:数学课堂上的民主与集中

丰城市曲江中学孙新华

以往的数学课,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教师唱主角,甚至唱独角戏的都

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参与的机会很少,也许有的根本就未参与,无论你教师台上如何热情高涨,学生台下就是无动于衷。这种被动的接受学习,效率也就可想而知。而那种三尺讲台,两种境界,你讲我听,下课两散的教学方式,必需将之摒弃,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更为热烈积极的双边活动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仍然保持,但教师决不再当主角,学生也非纯粹的听众。如果将课堂比做一个舞台,学生就成为主角,而教师则是导演,教师的任务是统筹安排好各位学生,按照各自的实际,互相协作、配合,较好的完成各自的学习工作。教与学没有明显的区分,也不一定为老师教学生,而是一种平等地位上的交流与创造,共同进步的学习行为与过程。

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我认为可充分发挥教学中的“民主”与“集中”这两个原则,使得学生与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充分行使各自的权力,发挥各方的作用,再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一、充分发挥学生民主

所谓民主,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学生民主,则可理解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民主原则这一权利,勇于发表并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要发挥学生民主,必然要求教学形式上的根本改变。以往课堂上的一问一答,充其量只是部分民主,其目的在于发动学生参与,但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因为通过举手能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再者他们大都是针对老师的具体问题给出各自答案,学生所得到的思维没有能完全发散开来,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极为有限。而我们这里所讲的学生民主,则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将有所改变。首先,不再是教师提问学生举手,然后由教师点名回答,而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后进行同学间的小组交流,如果能达成共识的,只需派一名代表过会回答进行班级交流;意见有分歧的,可各自保留,然后也一并提出进行班级交流。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教师点名回答中出现的重复或雷同答案的情形,也可避免有的同学观点没有表达机会,使得交流更广,效果更佳,这是其一。再就是,回答问题时,也不再是教师一一点名,而是由学生自主回答,这样做,既可免去刚刚提到的重复回答,同时也利于部分平时羞于举手难以启齿,有见解却不敢提出的学生,可通过讨论,由其他同学帮助他发表看法,久而久之,他也会慢慢由“台后”发表转到“台前”发表。这样就能真正让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同时,此种形式也避免了问题答案过于集中的局限性,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发散思维也大有好处。

发扬学生民主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在,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爱学,会学,直至学会,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

二、恰当行使教师“集中”

有“民主”自然也要有“集中”,单是“民主”还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而学生的“民主”只能由课堂的组织者教师来“集中”。因而,我们除了发挥好学生“民主”的同时,也非常强调教师要及时恰当的行使好“集中”这一权利,只有有了集中的民主,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在学生“民主”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下,教师的“集中”至关重要。学生所给出的答案或结论,不管是针对问题的回答,还是思维的发散,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猜测性甚至存在盲目性。学生对于众说纷纭的回答,也许有的能达成共识,但相信更多的还是各持已见,总认为自己的才是最佳答案。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教师指点迷津,加以解惑,加上在这其中还存在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学生很难自主形成定论,而未形成观点的同学更是不知该如何取舍。因而教学目标难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了。

那么我们教师究竟该如何及时恰当进行“集中”呢?关键有三。

一是抓住时机。课堂45分钟,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与交流占去大部分,如果每次“民主”都加以“集中”,一是时间不允许,再就是有“满堂灌”之嫌了。因而我们不可能每次有了民主就集中,而是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找准时机,加以集中。比如关系到本节课基础知识的争论一定要集中,因为这里涉及到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概念的掌握。对于产生分歧的意见,必须加以统一,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结论,不然,很可能会影响学生下面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再如解题方法较多时,应加以集中。如果学生在解题方法上充分发扬了“民主”,给出了众多的思路与方法,这其中必有一些是类似或根本依据相近的方法,这时,教师应加以及时的归纳与整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去掌握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最佳途径,从而为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带来一定帮助。又如对于争论较大,意见不能统一的“民主”,也必须加以“集中”。有时候,因过于激烈的民主交流,会使学生思想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有的学生为了别人能接受自己的观点,还会绞尽脑汁去设法说服别人,这样,他的思想就不再集中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钻牛角尖”。这样也极不利于学生对后面知识的掌握。此时,教师就要注意“集中”了,及时对学生各种意见进行点评,让学生冷静下来,接受正确的结论,对于固执已见的学生,可让其保留意见,待到课后再交流。这种状况,集中的重要性就更好的体现出来了。

二是追求实效。有的民主可能是教师难以预料的,特别是学生思路打开后,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有的是有关于教学内容的,但也不能排除会有与教学内容联系不是很紧密的结果出现,这时,教师就不可能一一加以集中了,有些必须是一带而过。否则,如果抓不住重点,很容易导致本末倒置,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毕竟教师是整出戏的导演,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并不具备完善的鉴别能力,那么课堂的节奏应由教师来控制了。何时“集中”必须考虑一定的实效性,而切不可盲目实施。

三是遵循计划。这种“集中”是课前计划安排好的,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展开有目的的民主讨论,然后教师加以集中,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并使问题得以解决。一般来讲,这类“集中”,要求教师要做好较为充分的准备,尽量全面考虑到在学生“民主”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结论,整个“民主”与“集中”要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回,做到收放自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职教学叙事与反思16

(201*224,星期三)

关于初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江西省丰城市曲江中学孙新华

1.环境与心理的原因。

对初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小学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初中,甚至尖子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初中数学很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的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字母、方程、函数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另外初一学生正处在青春初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小学生相比,多数初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少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初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2.教材的原因。

首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教材偏重于正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方程的定义,三角形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初中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小学数学。这些都是初一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现行的义务教育新教材和与之衔接的小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删减、调整,客观上降低了义务制阶段的难度但也同时加重了初一数学的份量,学生的两极分化明显后移。而小学、初中几何中增加的空间图形和"读一读"、"想一想"等许多内容由于没有系统地研究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地对初中数学教师就新教材的衔接给予系统的培训,在把握教材等方面可能使教与学产生分离,另外初中由于受中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初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3.学法的原因。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4.教法的原因。

笔者曾召开过初一学生座谈会,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原因在于小学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考试,小学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而初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向于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初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另外由于初中搞小循环,上初一的老师往往是刚从初三下来的老师,他们往往用初三复习时的节奏和难度来对待初一教学。因此造成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致使初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职教学叙事与反思17

(201*35,星期五)探索教改:学生作业的批改

丰城市曲江中学孙新华

今天,在班上进行小测验,随堂批改,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思考传统的全批全改方法对培养新型人才存在的问题,时间过多,任务繁重,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同时,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又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1、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等简当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但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当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3、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3)每一单元教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双方积极性;

在职教学叙事与反思19

(201*39,星期二)

应该如何让课堂最后五分钟增值更多些?

江西省丰城市曲江中学孙新华

近日读了杂志《演讲与口才》201*

年第1期“交际文苑”栏目中的

一篇文章《做好“送往”暖人心》。文章主要讲了迎来送往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做的事情。然而,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和体会,许多人往往只注重“迎”,而忽略了“送”,并举了两个例子:一次,作者去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家聚会,受到了他的热情款待。朋友早早就在门口等候,拉着他的手、搂着肩,之后一同进门,让座、敬茶、寒暄、吃饭热情得让他有些受宠若惊。临别时,作者伸出手,紧紧与之握别,动情地说:“再见!”朋友跟着说:“再见!”可当他一转身,刚走出家门,就听到后面“砰”的一下很大的关门声,着实吓了他一跳,原本愉快舒适的心情顿时浮现了一丝阴影。另一次的感觉却与之截然相反。那次作者是去一个老领导家拜访,临走时,白发苍苍的老领导亲自挽着手,把他送出门外,还坚持陪着下楼,却被作者拒绝了。但老领导执意要站在楼梯口,目送着他走远。走到小区门口时,他习惯性地向他家望去,却看见老领导站在阳台上,望着他,还向他挥手。顿时有一股暖流在他的心田涌动。

这两个事例,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和“末因效应”。“最初的”和“最后的”信息,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初的”印象尚可弥补,而“最后的”信息往往无法改变,做好“送往”身后事,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读到这,我也不免想起上初中时的一位数学老师。每天,数学课的最后五分钟,他会在黑板的一角给同学们留下一道“趣味数学题”,并鼓励大家多种解决方法。就是老师的这一做法,激起全班同学学数学的热情,也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们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大部分老师都特别注重课堂的“首因效应”,他们努力创设多种导课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大家都忽略了课后的“末因效应”,往往一节课讲到底,甚至下课铃声响了,还舍不得割弃未完成的教学。想想自己也未能走出这个俗套,“应该如何让课堂最后五分钟增值更多些?”,最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想今后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灵活地运用“设计感、故事感、综合感、共情感、娱乐感和意义感”设计最后五分钟的增值服务,让我们每堂课的最后五分钟异彩纷呈,让我们的课堂最后五分钟增值,让我们的每一节课增值,让我们的每一天增值!

在职教学叙事与反思21

(201*312,星期五)

江西省丰城市曲江中学孙新华

例如下:

错车问题的解法

两车交错行驶,从相错开始到错开的问题我们称为错车问题.错车问题有同向错车和相向错车以及一车静止三种情形.解决错车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这么几个量:两车的长度、两车的速度以及错车的方向.举

例1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长400米的大桥需要几分钟?分析: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是指火车的车头到大桥的那刻起,到火车的车尾离开大桥的那刻止.在这个时间段里,火车经过的路程是400+200=600米,因此,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600÷60000=0.01(小时)=6分钟.

例2长分别为150米和250米的快慢两列火车,同向行驶在平行轨道上,如果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它从车头追上慢车的车尾到车尾离开慢车的车头需要6分钟,那么慢车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设慢车的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则错车期间,慢车行驶了

x千米,快车行驶了

×80=

8(千米);在错车期间,快车比慢车多行驶了150+250=400=0.4(千米),故

8-

x=0.4,

解之,得x=76.

答: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6千米.

例3长分别为150米和200米的快慢两列车相向行驶在平行的轨道上,它们从车头相错到车尾离开共经过14秒.小明坐在快车上,小新坐在慢车里,小明说他自己从慢车的车头驶到慢车的车尾共经过了10秒钟,小新说他从快车的车头驶到快车的车尾经过了4秒钟,你知道小明和小新各自说的是实话吗?为什么?分析:设快车的速度为a米/秒,慢车的速度为b米/秒,由已知,得(a+b)×14=150+200,(a+b)=25,

设小明驶过慢车的时间为x秒,小新驶过快车的时间为y秒,则(a+b)x=200,(a+b)y=150,即25x=200,25y=150,

分别解之,得x=8,y=6.故小明和小新都在说谎.

练习:一列长300米的火车通过一座长1700米的隧道需要3分钟,那么坐在该车上的人在隧道里的时间是几秒钟?

答案:153秒;

在职教学叙事与反思24

(201*317,星期三)

善于利用时间的“边角料”

江西省丰城市曲江中学孙新华

在裁缝店里,无数“边角料”将被废弃,可是有心的设计师却别出

心裁地将它们做成了奇特的服装;在废品收购站,无数“边角料”将被废弃,可是有心的环保志愿者们却将它们做成了奇特的造型。

那么,同学们,时间老人赠给我们的“边角料”,我们用好了吗?

还是先来听听两个名人的故事吧。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22岁时就中了进士,一生中曾担任五六个重

要职务,政务繁忙,但他又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和史传作品,数量之多,十分惊人。

有人想不通他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他说:我生平做文章,多在三

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意思是说,他充分利用骑马、睡觉、上

厕所的时间,去思考,去写作。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

其实是等于谋财害命。说得虽然有点点夸大,但正说明他对时间的珍

惜。

古今中外的名人,我们身边的许多榜样,他们都是善于利用时间的

“边角料”,从不虚度每一分钟,他们驾驶着惜时如今的马车,驶入了成功之门,创造了人生的辉煌。

钉子是敲进去的,时间是挤出来的。这些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那么,就让我们发扬钉子精神,挤出每一天中的闲暇时间,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学习,多一点奉献。

如果,你善于利用时间的“边角料”,那么你会收获更多;

住: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了所有的时间,让我们一起共勉吧!

在职教学叙事与反思25

(201*319,星期五)

学习中的苦与乐

荀子曾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

渊,不知地之厚也。”

“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程门立雪……在知识的海洋上自古以来就是以苦作舟,苦不堪言!

人们常说:“学生时期是一生最苦的阶段。确实在理。清晨,闻鸡起舞,迎着晨风操练,伴着晨曦涌读的是学生;晚上,更深夜静,挑灯苦战的也是学生。

在安静的课堂上,大脑随着老师的讲解不停的转,眼看,耳听,手写,心记,全神贯注,不得松懈。

为了一道没解出的题,急的抓耳挠腮,下了课还在思考着难点、疑点,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考试成绩上不去,各方面的压力便随之而来……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题磨得人憔悴”,苦不胜言!

江西省丰城市曲江中学孙新华学习中的苦难以尽言。然而,学习中的乐却更多。当你经过艰难的思索、推理,最后解出一道难题时,会喜形于色;当你在学习中取得优良成绩时,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当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解决了实际问题时,会乐在其中;当你中学,大学毕业,运用所学知识在祖国建设中做出贡献时,更会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欢乐。学习本身包含着权大的乐趣。凡是爱学习,刻苦攻读的人,都会乐在其中!

俗话说:“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上甜。”学习中的苦与乐就是这样的,要想掌握真知识,真本领,不吃苦中苦,是不行的。对于学习来说,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与乐是对立的统一,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苦,不被暂时的困难打倒,从而信心百倍,持之以恒,为获得学习中的“甜上甜”而艰苦奋斗。只有这样苦中寻乐,以苦求乐,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奋斗拼搏,才能享受到胜利者无限的幸福与欢乐。

讲评试卷中的反思江西省丰城市曲江中学孙新华

考试是教学的一部分,它对了解学生的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讲评试卷更是实现这一意义的关键环节。要想提高讲评试卷的效率,达到预期目的,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试卷讲评要及时

考试的目的,是暴露学生学习中的漏洞,然后采用相应的措施补救,因此,试卷讲评应突出时间性,及时进行。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学生由于粗心大意或平时不努力造成的失分和成绩不理想的内疚心理,寻找不足,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又可利用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的记忆表象,容易及时纠正其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讲评试卷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做作业中,不注意书写,乱用标点符号,忽视解题步骤和答题要点,甚至在卷面上乱涂乱改,影响了卷面的整洁,也导致了不必要的失分。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如能细致的告诉学生每一个不良的答题习惯会使他失去得之不易的多少分,我想他一定会痛心疾首的,那在以后的考试中一定会注意这些细节的,这样会养成他良好的答题习惯的。

三、讲评试卷要突出针对性,指明解题思路

试卷讲评应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理解偏差或思维谬误等,帮助学生找出导致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并指明解题的正确思路、方法和规律,切忌就错论错。只有帮助学生真正搞清楚出错的原因,并指出解此类题目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对试题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并做到要药到病除。四、讲评试卷要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有些题只要点到为止,而有些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及能力要求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讲评前心中有数,讲评时有的放矢。五、讲评试卷要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核心,思维是目标,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各科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当然也是讲评试卷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讲评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增加,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强化。

六、讲评试卷要突出延伸性,拓宽解题思路

即使是一份很好的试题,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覆盖到。所以,教师的本领就是怎样以一份或几份试题为线索,将涉及到的知识讲深、讲透,并将没有反应出来的知识加以延伸,扩展,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只有这样的训练和讲评,学生才能举一反三,以一变应万变。讲评时,还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其能力水平,结合近年高考命题的新特点、新趋势等,或是适当增加知识量,,或是增加知识难度,在原题知识上进行设问,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七、讲评试卷后要引导学生写卷面分析

只有通过写卷面,学生才能及时发现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体现考试的意义。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1)、把做错的题目找出来;(2)、分析错的原因。把每部分丢分的比重弄清,比重最大的就是学生最大的弱点。(3)、针对错误采取对策加以克服。粗心一般是偶然的,通过加强检查可以部分克服。但,要想一点精心的错误都不犯,就只有扎扎实实地好好学习,每一次考试都尽最大的努力,一丝不苟。

八、帮助学生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在考试结束,试卷也作为分析后,就该根据前一阶段的学习效果来修改下一阶段学习计划或重新制定新的计划。如果在考试中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基本上是成功的,可以继续按照原来的学习方法和计划进行。要是从考试中发现了明显的问题,就需要适当地调整学习方法和计划,以便在下次考试时能够取得成功。

在职教学叙事与反思29

(201*325,星期四)

教你如何做作业

江西省丰城市曲江中学孙新华

学生在校期间,做作业是系统学习的重要内容与环节,它对于巩固和消化课堂成果,培养和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重要。同学们几乎天天作业,可是不少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作业,怎样做作业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呢?一、做作业要独立

作业的目的,就是巩固、消化、加深和提高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求学生有独立做作业的习惯。所谓独立,就是亲自动手,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和自己完成。有些同学不动脑筋,抄别人的作业或抄袭答案,这就是一种单纯完成任务的观点和学习不认真的态度。

二、做作业要准确

做题是表达思路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既动脑、又动手。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规范”、“准确”。要做到这两点,就要求学生认真的抄好题,书写格式必须正确、规范,严格按照各类题的解题要求,仔细演算解题的每一步,得出正确的结果。只有平时做题认真细致,步骤完整,思路正确,表述严密,准确无误,考试时才能照这种良好的习惯进行。

三、做作业要快速

学习不能不讲效率,作业题不仅要做得对,而且要做得快。许多同学不是先复习,而是直接做作业。由于没有复习,对知识理解不深,记得不牢,因而经常卡壳后再去找书看,这样欲速则不达,作业的效果大大降低。如果先复习,使知识的理解得更深入,记忆得更牢固,这样再去做作业,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就会很顺利,作业的效果就会好。

四、做作业要耐心

作业完成后,一定要耐心的再思考一遍,想一想做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原理、公式?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关系,和哪些题有联系,有什么特点、规律可循,稍加变化还能变成什么样的题?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等等。这样才能把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系统掌握,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做作业要反思

老师把作业批改发下来后,一定要尽快翻阅,认真分析、耐心反思。对做对的题目,想一想是采用什么样的思维和方法做对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题能不能触类旁通;对做错的题,要找出做错的原因。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国培在岗研修总结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国培在岗研修总结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国培在岗研修总结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4392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