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团委201*年工作总结暨201*年工作部署大会上的讲话1
在区团委201*年工作总结暨201*年工作部
署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三,俗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在这里还要恭祝大家新春快乐,在新的一年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天团区委在这里组织召开工作总结会,对201*年共青团工作和青教保护工作做了细致的总结和梳理,总结经验和成绩,收获和喜悦;同时,我们又研究部署201*年的工作,为新的一年提早筹谋,可谓“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认为很有必要,也很及时。这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举措,同时为基层的同志们做了表率。
刚才的工作总结和部署我非常赞同,希望大家抓好落实。借此机会,我也要向一直以来大力支持共青团和青教保护工作的区党政领导,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团干部、青教保护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和青教保护组织的自身建设讲
两点意见。
一、用好的作风建设作风好的共青团组织,不断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要深入落实市委“作风建设年”的各项要求,坚持“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贴近、工作上依靠”的原则,切实把青少年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进工作作风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防止急躁和懈怠情绪。在思想上,既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杯。在落实中,既要面子好看,更要里子好用;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既要善做善成,更要善始善终。要真正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关系青少年切身利益的紧迫任务,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破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步步为营,久久为功,让广大团员青年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工作的动力与活力。基层团组织是服务青少年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基层团干部、青教保护工作者是做好青少年群众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全团始终把强基层、打基础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深知每一个细胞的健康与活跃都是推动共青团工作的力量和源泉。各级团委机关要在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层功能上想办法、做实功、求实效,将更多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广大团干部、青教保护工作者要把知情、解忧、化怨、暖心作为常态化工作,按照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服务满意在基层的要求做好共青团和青教保护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视野开阔、务实能干的团干部和青教保护工作者队伍。
最后希望同志们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部署。谢谢大家。
扩展阅读:在201*年工作部署大会上的讲话
在201*年工作部署大会上的讲话
(201*-3-7)
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新年好!
过去的201*年,在校党委领导下,经过广大教职工的共通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今年,我们将喜迎党的十八大的召开,这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我校重大的历史机遇。大连交通大学如何在新的一年,抓住机遇,不断创新,攻坚克难,突破瓶颈,获得更大的成就,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寒假期间,根据校党委的工作安排,校领导带队进行一系列调研,并与相关部处召开专题研讨会,多次就学校的发展思路、工作要点,特别是学科建设、新校区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以及科学编制概预算等进行讨论。2月29日、3月6日分别召开了党委常委会,通过了今天大家看到的学校201*年工作要点。
今天,受党委委托,就学校201*年工作思路和要点做简要系统的部署。一会还有几个学院领导发言,最后,是葛书记的总结讲话。下面,我从成绩回顾、问题分析、新年思路、要点说明等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说明,请结合工作研讨、交流、批评、指正。
一、成绩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年,在校党委领导下,全面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学校的两大办学特色和特色化发展战略,全力推进“15112”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学科提升计划”、“科技强校”战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国内外合作与交流、“一校一园”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可喜成绩。刚才,我说是历史上的好成绩。详细的工作总结,近日葛书记会在考核大会上详细地讲,在此我仅间要作以概括。
一是,学科建设取得建校55周年以来的重大收获。获批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零的突破;一级学科硕士点由3个增加到12个。重点学科建设获得重大支持,在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中,我校获得三个项目的立项,共获批建设经费1020万元。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开启新篇章。张志华教授喜获“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攀登学者岗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郭方准研究员已签署协议来我校工作,葛书记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青年学者的培养和引进为学校发展补充了后劲和活力。
三是,科研项目能力显著提升。首次作为主持单位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经费1242万元)、国家973技术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863重大“十二五”专项1项,这是未来大成果的重要基础。软科学研究实力得到了大力提升,获批1项国家软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和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何卫东教授参与的项目“六轴7200kW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研发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李明海教授主持的项目“柴油机用带强制润滑喷油器针阀偶件”获201*年度中国铁道科技奖二等奖,为申报国家重点学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研究中心”通过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专家论证。
四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杜广强教授荣获第七届省级教学名师奖;分别获得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车辆工程获批辽宁省首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6名同学荣获国家、省、市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个班集体、团支部荣获大连市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获得2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五是,招生就业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今年在全国十个地区实现一本或一本B段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97.17%。就业创业工作成绩显著,整体就业率达93%,居辽宁省前列。加强与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的校地合作,树立创业典型,201*年共有五个项目成功孵化注册公司。
六是,学术声誉有较大提高。成功举办“现代轨道交通装备焊接与疲劳可靠性国际论坛”、“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高层论坛”、201*年第三届机械与电气技术国际会议、辽宁省管理科学研究会201*年学术年会等高端学术会议,承办首届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大学生“机器人擂台赛”,得到高度评价,扩大了我校在铁路行业和国内外的影响力。
七是,与社会及政府联络更为广泛。学校成功组建了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基地,与国内外高校、铁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增加到40多份。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与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国家留学基金委,省学位办、财政厅、发改委等建立了广泛紧密的联系。这些都为今后更好地争取国内外于社会资源奠定了基础。
八是,“一校一园”建设进展顺利。快速推进新校区建设工作,通过了新校区建设概念性总体规划方案(草案)、新校区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草案)和教工住宅建设的有关说明,获得辽宁省发改委立项批复。与省市领导进行多次富有成效的沟通,目前,置换评估工作接近尾声。
九是,创先争优工作有声有色。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两先两优”表彰活动、“颂歌献给党”大型教职工歌咏活动,201*年度教职工“十佳人物”评选表彰活动等,充分展示了我校教职员工求真务实、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问题分析
取得今天这个成绩非常不容易。但要冲击国家重点学科,还有很艰难路要走。我们经常说,大交大是东北地区惟一一所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为特色的大学,优势特色指我们的主流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交通运输工程等。超英省长有一次拿出全国学科排名给我看,形势很严峻;葛书记也经常强调学科提升计划和新校区建设的重要性,等等。这说明学科建设是大学的龙头性内涵工作,但确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特别是“大师、大平台、大成果”成为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今年又是我校新校区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形势、找准制约发展的根本问题,才能突破发展的瓶颈。包括制约发展的自身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我校十二规划中有一段话描述的简练到位。我在此基础上概括为五大问题:
1、历史遗留问题沉重。在学校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需要和原因,产生了六栋楼问题、西南路大学生公寓问题、原铁路司机学校印刷厂集体职工问题,等等,影响了学校的办学、稳定与声誉;
2、财务压力巨大。学校贷款数字高,成为近期改善办学条件的制约因素和困扰发展的严重问题,当然财务处等非常努力。
3、管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创新。要把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与机制理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问题完善解决,否则,就不能释放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能量,形成发展的自我动力。
4、管理与服务规范需进一步加强。包括管理过程规范、服务程序规范、文档规范、信访规范以及产业管理规范,包括各项规章制度,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5、地方高校的大学视野需进一步拓展。先看看我校的历史排名和人气影响力指数情况。分析原因看可知,一所大学,不论什么身份,必须放在国内外大学的视野中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才能有更宽的视野,找准发展的定位、战略与措施。
我们除了正视发展的自身问题外,还需要适时分析面临的外部形势,以及机遇和挑战:
1、金融危机对整个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政府对高校经费增加存在困难;毕业生就业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招生困难;房地产市场的萧条与楼市控制,直接影响了我校校区置换的价值,错过黄金机遇。当然,金融危机也使得我们反思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以社会需要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研究适应性教育教学的改革等;也为我们引进国家化高段人才提供了机会。
2、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变化的挑战与机遇。高铁发展变化的形势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如何发挥优势特色,在铁路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平台建设方面能争取到什么(去年给盛部长写信及回信的后后续机遇)?据咨询机构预计,未来5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总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201*至201*年地铁建设投资规划额将达11568亿元。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机械施工程、通信及信号控制系统、运营管理、车辆段与检修工艺设计等方面提出科技和人才的新需求,为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我校提供了相应的发展机遇。
3、高等教育大众化促使大学更加注重品牌质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数量急剧扩张的外部环境已经改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从以规模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外延性发展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高等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跟就必须在注重品牌和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建立以提高质量(当然,对于我们来说,必须量质并重)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办学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4、经济全球化促使大学更加注重国际开放。大学普遍把国际化程度作为自身学术实力和办学水平的体现,作为衡量自己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一是人才培养的视野;二是国内大学的竞争;三是国际教育资源的引进等。
5、教育与人才资源的争取。国际合作;扩大影响;国家各部委的资源;教育部与辽宁省的相关政策与资源(院士、长江、杰青、千人;海创、凤来雁归,115人才工程,以及攀登计划等等);服务社会的能力,等等。
针对我校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形势与机遇,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办学思路,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把握机遇,不断争取有利的办学资源,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新年思路
201*年总体工作思路可以简要概括为5句话: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努力解决制约办学的历史遗留难题;通过高水平人才“引培用”带动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强化自我发展动力;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加快学校核心能力提高;通过争取各种国内外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科研中心工作。
(一)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努力解决制约办学的历史遗留难题
新校区建设是省教育工作会议以及省、市领导对高校提出的明确要求,对于我校而言也是“一揽子”解决目前学校面临的各种的问题的最佳途径。新校区建设是化解我校沉重债务和财政赤字的唯一途径。新校区建设会使学校在化解债务之余,建设现代化的校园和教师公寓等,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职工待遇,增强学校办学能力,增强高端人才引进的吸引力;通过新校区建设还可以解决困扰学校多年的六栋楼、西南路大学生公寓、铁路司机学校印刷厂职工以及老校园基础设施陈旧等历史遗留问题。另外,新校区建设可以解决多校区运转存在的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办学成本高等问题。
(二)通过高水平人才“引培用”带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人才“引培用”,即引进、培养和破格晋升使用青年优秀人才。目前,学校大师级人物和学科领军人才缺乏。建设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要培养和引进“两手都要硬”。要紧紧抓住辽宁省“吸引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千人计划’、积极推进海外研发团队引进工程、多渠道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有利政策和时机,以学校实施“腾飞学者”计划为依托,重视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优秀人才、杰青加等高端人才的推选和培养工作,同时,完善相关人才引进制度、条件、程序,创新用人机制,加强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落实人才政策,形成育才、引才用才的体制机制,为大家提供一个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成长发展的环境,让他们愉快、舒畅。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贯彻落实“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加大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培训、企业实践等师资培训力度,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三)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强化自我发展能力
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注重大学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机制的有机统一;追求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平衡协调,倡导大学教师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的缜密结合;明确目标任务,以及责任和权力,重心下移、注重创新发展。
完善校院两级体制机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激发学院办学活力,调动学院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院逐步成为拥有相应自主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四)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加快学校核心能力提高
如何有效激发学校各方面群体的主动性,使每个教师、每个教职工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积极主动地贡献自身的能力与资源,促进学校发展。今后,学校要完善职称评审和教师、干部、职能部处的考核办法,激发教师和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要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加大激励机制,重视学术能力评价导向,奖励高水平科技活动和科研成果,改变“重研究、轻成果申报、轻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使校、院、团队与教师个人形成积极的发展合力与动力。
(五)通过争取各种国内外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科研中心工作
多元化筹资办学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大学必须善于集成各方面资源,通过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全校上下都要树立强烈的争取资源的意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出击,拓展思路,从政府、企业争取更多办学资源,实现政府财政拨款、社会各界捐资、开放式办学效益等三方面的大幅度增长,要进一步做好国家省市等上级部门的资金争取工作,要在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获得大量的资金;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争取海外资源;要紧密联系校友,积极利用校友资源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其次,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四、要点说明
201*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辽宁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深入实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拓展视野,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改革创新,抢抓机遇,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特别要在“学科提升计划”立项学科建设和新校区建设中取得新突破,加快大连交通大学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进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201*的主要工作思路体现在要点中(已提前发)的10个方面,共48条。其特点是量质并重,努力在量上寻求突破、不断冲击质量。大家都有文件材料,在此就要点做简要的重点说明。
(一)不断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
1、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突出主题,明确重点,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系列工作,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精心总结创先争优的经验,形成长效机制,并内化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动力。
2、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研究并完善干部、部门年度考评制度与相关政策;继续做好干部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强化国际意识与视野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3、加强党内民主,实行党务公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健全校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健全校院两级议事规则、规范过程管理与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4、加强并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进一步优化政策,丰富并促进诚信、和谐校园建设。全面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做好第四届师德标兵评选,推进师德规范和教风建设,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长期的保障。
5、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好校院两级中心组及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校园文化;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积极组织申报省市各类党建研究课题,获得3-5项党建课题。
6、做好新闻宣传、统一战线、离退休等工作;丰富老干部业余生活,落实好离退休老同志的两个待遇。推进校园网主页和交大新闻网的内容创新;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7、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做好干部述职述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新校区建设审计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与工作过程责任追究制度。
8、精心筹备、周密安排,认真做好召开校第九次党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适时召开第九次党代会。
(二)系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9、研究适应性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问题,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一是做好两大特色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做好复合型人才培养新一轮的改革工作;二是继续做好茅以升班、詹天佑班精英化拔尖人才的培养;三是做好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做好《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继续做好爱恩国际学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四是创建首届国际班,探索国际接轨双语化专业建设。10、深化轨道交通办学特色,积极调研,探讨构建轨道交通车辆全生命周期的学科专业体系可行性,研究有关轨道交通学部的组建方案;结合轨道交通技术学院实际,提出轨道车辆运用与维护工程学院(暂名)组建及其可行性论证方案。
11、做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方案的实施工作,争取有1-2个专业纳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做好“辽宁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车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12、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项目”,扩大大学生参加课外创新活动人数,在竞赛成绩上有新突破;主持1-2项省创业学生竞赛活动。
13、加大教学质量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力度;进一步强化教学运行管理,推进考试方法改革。每个学院落实1-3门课程实施考试制度改革立项;在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和新一轮省级教学成果奖上取得新的突破,省级教学成果奖力争获得10-15项,其中一等奖2-4项,二等奖4-6项。
14、做好特色教材和特色培训教材的组织编写工作。
15、建立和完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交流学生的遴选机制,完善交流学生学籍管理和学分互换机制。
16、按照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研究生,招生数量超过500人,启动联合EMBA培养项目,带动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召开研究生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二级管理;不断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别是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创新,探索建立产学研一体的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进一步完善硕士推免生推荐政策;制定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励实施办法;“辽宁省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力争取得突破,启动培育“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计划”。
(三)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17、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推动重点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大辽宁省“学科提升计划”立项学科建设力度,全力冲击国家重点学科。18、加强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个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省级重点学科申报有新突破;完善我校重点学科建设思路,形成三级学科体系建设的政策与机制。
19、加强学位点建设和申报工作,不断完善学位授权体系;加强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申报博士点立项学科建设,博士点申报成功1-2个;加强化学工程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技术等5个申报硕士点立项学科建设,硕士点申报成功2-3个;力争硕士专业学位申报成功1-2个;成功申报MBA专业学位资格。
20、积极参与学科评估,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和知名度;落实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促进各学科内涵建设;制定系统的学科建设责任制度。
(四)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21、进一步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力量,明确责任,细化高端人才建设目标,制定年度培养和引进规划,具体落实任务,使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取得突破。
22、继续推进“215”工程,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腾飞学者计划”,科学设置“腾飞学者”计划岗位,201*年遴选或引进10名左右国内外知名的专家,通过人员组合、团队建设和经费资助等形式进行重点培育,力争在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双聘院士等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方面取得突破;实施“学科学术带头人计划”,加速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争引进40名优秀博士。出台倾斜鼓励政策,增加投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我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23、继续贯彻落实“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选派优秀教师、中层干部出国学习;选派40名左右青年教师到知名企业进行两周以上的工程实践培训;全力做好国家博士后流动站的评估工作,新招收4名以上博士进入流动站工作。
(五)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24、力争科研经费201*年突破一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15项,纵向总经费4000万元以上(包括科研专项1000万元)。
25、国家级奖励(包括参与项目)取得新突破;获得省部级及科技奖励6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2-3项;申请专利110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70件;出版著作35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550篇次。
26、结合科技工作改革与发展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加快辽宁省重大科技平台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完善管理模式;力争大连交大轨道交通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国家发改委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研究中心成功;争取铁道部科技平台建设支持;力争成功与北京交大、西南交大等兄弟院校深入合作,参与联合申报国家201*协同创新工程,以及联合申报建设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建设。
27、总结经验,扩大影响,形成品牌,组织召开第二届“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高层论坛”;邀请名人大家来校演讲交流或兼职,创建“大交大”学术讲堂品牌。
28、完善政策,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进程,力争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成功。
(六)提高招生就业与学生管理水平
29、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第一志愿录取率进一步提高;扩大四年制特色专业第一批次招生省市,适度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力争达到4300人,力争入学率达98%以上。
30、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3%,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案;推进旅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管理工作;创建辽宁省示范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3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大力宣传建设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校园文化,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争创省校园文化建设品牌。32、积极推进“两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以育人为中心,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突出一个重点:和谐稳定的校园,加强两个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风建设,抓好三个平台:学生自主教育平台、学业导航与咨询平台、信息网络教育平台,完善四个体系:学生思想教育体系、紧急事件应急处理体系、评价激励体系、贫困生帮扶体系;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筹备召开研究生代表大会。
33、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共青团凝聚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青年综合竞争力提升工程。
(七)广泛争取国内外与社会资源
34、深入落实省部共建协议,加强与铁道部及所属各铁路局、中国北车、南车集团、中国中铁、中铁集装箱、中铁快运及原铁道部所属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推进落实战略合作协议中有关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综合培训与成教等工作与企业的广泛对接;新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家以上。
35、加强与校友的合作与交流;筹备成立北京、沈阳地区校友会;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教育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完善教育基金会募捐的各项政策与联系宣传机制,力争201*年教育基金会筹集资金达到201*万。
36、加强成人教育管理,拓宽成人教育渠道;发挥ODA的窗口作用,拓展海外培训市场;发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中心”作用,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扩大项目的培训规模和效益;通过与国内大中型企业单位的科技、人才培养合作,扩大培训的水平与规模,实现培训任务与收入翻一番。
37、成功取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双向留学资助学校资格,力争实现学历留学生教育零的突破;总结国际合作经验,完善政策体系,严格外事纪律与管理,强化国际合作能力,召开外事工作会议。
38、重视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争取获得5项省部级此类课题。
(八)新校区建设工作根本推进39、201*年,“一校一园”建设工作取得根本性突破;努力寻求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最有利的政策支持与投入;争取最多的用地指标批复,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完成老校区置换评估、住宅建设等工作的全部批复;启动新校区规划及住宅建设的系统设计招标工作。
40、强化旅顺校区教学、安全、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期完成旅顺校区6号宿舍楼与田径操场建设。
(九)完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
41、全力推进目标任务管理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改革;研究推行目标任务管理的办法和措施,明确试点与非试点单位的任务目标与责任;加强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鼓励开源节流,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学校201*年全口径预算。
42、结合教育教学与科技工作改革,创新职称评聘改革思路,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与引导办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规范人事管理;继续做好全校各个岗位、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岗位设置转入正常化后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改革并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建立防治学术腐败的预防体系。
43、加强资产管理,规范校办产业工作;扩大资源的开放共享,并逐步推行资源的有偿使用,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潜力;确保学校资产保值增值,完成100万元产业上缴学校任务。
44、实现校园内空间和位置上网络的全覆盖;启动数字化校园规划和新校区网络建设规划与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完成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
45、完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及轨道交通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工作,争取在技术环境和文献特色上出亮点。
46、全力做好后勤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为师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校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校园管理现代理念,制定具体措施,落实责任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十)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
47、西南路学生公寓问题。
48、校内六栋楼问题,拿出确定性方案。
各位老师,同志们:
回顾201*年,我们大交大人求实创新,砥砺耕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显示度和标志性的成果,我们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面对201*年,尽管问题很多、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但我坚信,有校党委的正确领导,有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有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我们一定能不断地攻坚克难,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在区团委201*年工作总结暨201*年工作部署大会上的讲话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在区团委201*年工作总结暨201*年工作部署大会上的讲话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在区团委201*年工作总结暨201*年工作部署大会上的讲话1》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5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