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专题总结)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初探

时间:2019-05-26 22:57:45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专题总结)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初探

浅谈儿童绘画作品的评价

全语言201*.1

在幼儿园美术作品评价园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下,我们结合自己班级的发展实际确立了研究特色儿童画。对于儿童绘画作品的评价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首先我们明确了评价儿童绘画作品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幼儿,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美的感受力及促进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美术活动评价既要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尊重幼儿的绘画作品

在美术活组织幼儿评价时,我们有意识的把自己的思想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绘画作品的思路和内容,不把成人的想法、思路强加在幼儿绘画作品之上,因为成人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与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密切相关的而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许多方面与成人明显不同。所以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听取幼儿对绘画内容的介绍,理解幼儿绘画的内容后在尊重幼儿想法的基础上进行鼓励性的客观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美术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幼儿使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情感二、认识作品、正确评价

因此,儿童画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作品,那么,在评价时也不应该用评价艺术作平的方式去进行。儿童绘画作品更主要的是看有无童趣,看绘画者表达了何种情感,有没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例如:绘画活动《升国旗》结束后,幼儿开始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点点小朋友把她的画展现了出来:参加升旗小朋友的嘴边画上了很多的五线谱音符。米多说:“小朋友在认真地看升国旗,为什么画这么多音符呀?”点点说:“告诉你,这是小朋友们正在唱国歌呢”。哦!原来是这样,点点通过想象和生活经验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唱国歌的内容。此画谈不上有好的构图,形象简单但他表达了小作者对生活经验的感受和表现。

三、评价内容要与教育目标一致、重点突出

新《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美术活动绘画活动后的评价,不能笼统,必须经过对教育目标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教育目标来进行评价。如果我们教育活动的目标意识不够评价也只就是个形式而已,起不到评价的作用。在每次备美术活动的时候,我们都会根据教育目标提出2-3个作品评价的详细内容,在组织幼儿进行评价时围绕着这几个详细的内容来进行。例如大班绘画活动“秋天里的树”,主要目标是1、培养幼儿运用线条和几何形组合来表现树冠的外形特点和树枝的结构。2、会运用色彩表现秋天的树的特点。引导孩子通过欣赏名画来感知秋天的色彩和树的外观特点。在评价时我就引导幼儿从外形和色彩进行评价,幼儿能够根据评价的具体内容客观的评价绘画作品。

五.评价过正中运用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增强自信。

在幼儿绘画作品评价过程中我们引导在具体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让幼儿学会自我激励,重视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同时通过互相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例如在绘画《侧面人》的活动中,咪姆在绘画小朋友的时候,将人物的细节绘画的很具体(头发上画了蝴蝶结涂上了漂亮的颜色很醒目,小朋友的衣服上也画上了不同的图案。)在互评环节过程中幼儿对此很关注都表示很欣赏,我觉得艺术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给予幼儿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心情愉悦还有对自我的信心,对艺术的兴趣和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幼儿作品的评价是完整的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会客观的评价能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美术绘画作品完成得更好,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绘画能力,真正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扩展阅读:浅谈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的评价工作

走进孩子的作品充盈想象的激情

浅议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的评价

【摘要】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评价是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幼儿园绘画活动评价过程存在诸多问题:评价主观、过程单一;只重结果、忽视过程;方法单一、内容片面;标准划一、目的偏差;语言空泛、缺少鼓励。经过反思,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策略: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注重内容全面、关注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多种评价;与教学融合,实现动态化;语言生动、体现激励性。

【关键词】绘画评价分析反思

一、背景

评价作为一种价值评判过程,对教育教学具有监控、反馈和调节的功能,是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新《纲要》告诉我们: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有人说,假设幼儿园绘画教学的过程是一幅张扬个性的图画,评价则是画卷中画龙点睛的一笔。的确,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评价是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正常进行,提高其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引导着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影响着活动的效果。如果绘画活动没有了评价和欣赏,犹如果树只开花不结果,绘画活动中的各种教育潜能就不能开发,幼儿的绘画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提高。【镜头回放】

为了更好的配合大班游戏活动《跳房子》,教师带领全班幼儿进入户外活动场地,告诉幼儿可以在地上画画,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幼儿作画:“小朋友你看到的房子是怎么样的呀?”“你可以怎么样来表现?”“你们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房子画在地面上,但格子一定要大。”全班幼儿开始画画,10分钟后大多数幼儿已大大小小画好了房子,老师让幼儿将自己的设计介绍给同伴。

教师走到轩轩面前,说:“轩轩,你干啥呢?怎么还没画完?”教师走到轩轩面前,在轩轩面前说:“你看你画的这是啥?”“每次都磨磨叽叽的。”

“快!再把格子画大就好看了。”(轩轩在地面上画的就是一个小小的三角形房顶)轩轩抬头看了看老师,怯怯地说:“我画完了。”

老师又走到轩轩面前,说:“画得连小班的孩子都不如,太不能干了,玩去吧。”轩轩咬着嘴皮,避开老师的目光,慢慢走开了。二、分析现状,反思行为

绘画教学一直是幼儿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类各级幼儿园都十分重视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对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评价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就如上述的案例中老师对孩子在活动中的评价。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

(一)评价主观、过程单一

一直以来,由于教师与幼儿的特殊关系,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主体往往是幼儿园教师,幼儿是被评价者,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家长等其他人员也容易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教师自发的评价往往与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联系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教师的评价行为更多的发生在教学活动的结束环节,体现在对幼儿已完成作品的评价上。很少有教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及过程性评价。

(二)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很多教师认为最直接反应幼儿在绘画活动的想法的就是幼儿的绘画作品,在评价中往往仅凭幼儿完成后的作品进行评价,而对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的表现与想法容易忽视。在诸多评价过程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教师说“这幅画颜色涂得很不错,这个小朋友的小鸟画得很像”而不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问问幼儿“你画的是什么?你的小鸟们在干什么呢”。

(三)方法单一、内容片面

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多采用现场即时评价,幼儿之间横向比较多,而且评价内容偏重幼儿“学”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却不重视,同时缺少针对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的评价。

(四)标准划一、目的偏差

美术活动中,一些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往往是成人化的,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等,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如评价时不顾幼儿绘画速度不同的实际情况,硬要部分幼儿放下画笔听教师讲评,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和课程发展”落了空,“评价偏离了‘发展’的轨道”,“教育评价事实上只成为了教育的终点而非起点”。

(五)语言空泛、缺少鼓励

绘画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往往不具体,缺少针对性。如“画得不错”“很好”“还可以”等,这类语言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对幼

儿创作过程的评价语言也不够深入,缺少启发性。如“想想春游你玩了了什么,你是怎样来玩游戏的”等。这类语言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不易操作,基本上是无效指导。有的教师指导语言虽很具体,但表现出明显的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如在幼儿画完苹果后,老师启发说:“苹果是红的,给它涂上红色”。还有的教师不顾幼儿的想法和体验,采用否定性的语言说:“你怎么画了个绿月亮?”“怎么画得这么乱,重画!”以上这些语言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的策略

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幼儿,使他们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美的感受力及促进初步绘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幼儿是评价活动的主体。又由于教师与幼儿的特殊关系,使得幼儿相当在意教师的评价(包括直接的评价和间接的评价),这就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可能性。所以,绘画活动评价既要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如何在幼儿绘画活动评价中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指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对幼儿阶段性的评价要关注其相对前一阶段发展水平的进步情况,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虽然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表达自我,但他们有自己的“百种语言”,其中美术就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像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伴随着艺术与各领域的连接和沟通,绘画活动可以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促使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不断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

与此同时,童年期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幼儿游戏的直接目的。儿童具有天赋的直觉和敏锐的感受力,画笔、颜料、纸张也是他们的玩具。幼儿从事绘画活动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只是因为“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幼儿画画为了什么?有人认为,画画是幼儿的一种游戏,没有任何功利性,是一种“手和有关材料互动后的轨迹”,笔者比较认同这种说法。特别是小年龄幼儿,信手涂来便是画,画出来看看像什么就说是什么,高兴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更谈不上构图之类,而儿童画的魅力也往往在这不经意间的偶得,刻意追求的所谓“画面效果”往往显得做作和趋向成人化。虽然教师经常要求幼儿“想好了再画”,可又有多少孩子真的是先立意后动笔、

考虑构图色彩的呢?因此,儿童画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作品,那么,在评价时也不应该用评价艺术作品的方式去进行。

有的教师一谈到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就用构图如何、色彩如何、线条如何、形象如何来分析,这样是否要求太高了。当然,既然是美术作品,就离不开色彩、线条、形象、构图等等,但儿童画更主要的是看有无童趣,看小作者表达了何种情感,有没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比如,有一位小朋友画的《太阳》,没有用传统的暖色系,就用了蓝色和黑色,通过此小朋友介绍说着是因为下雨天太阳躲起来了,就变成了黑乎乎的了。

从另一方面说,美术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要用文字语言(对于幼儿来说是口头语言)来表达,有的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喜欢就是喜欢,非要说出“好在哪里”、“为什么喜欢”,有时连成人也讲不清楚,更何况小小的幼儿。

(二)注重内容全面、关注个体差异

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能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评价幼儿。发现幼儿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只有这样,‘欣赏“乐观’的态度才是真实而非虚伪的,也才能帮助被评价者‘自我发现’,进而悦纳自己、拥有自信。”当然,具体到某一次绘画活动的评价,评价内容不一定每次面面俱到,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活动进程、幼儿整体水平或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重点评价其中某些方面,或就某个题材、技法进行单项评价,但在一段时间内对全体或某个儿童的评价要能体现出评价的均衡与全面性。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和人才,还应是一个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幼儿绘画教育同样如此。教师在对幼儿绘画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不仅应包括粗浅的绘画知识技能,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具体说来,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应包括构思、造型、艺术材料运用、构图、表现、着色等维度。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应注重对幼儿兴趣、主动性及自信心等的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方面的评价应包括对幼儿活动的持久性、习惯、表现方式、创作偏好等的评价。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在评价中我们应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如,在一次绘画《有趣的汽车》中,有较强绘画功底的幼儿就能画出用很多不同组合的汽车,而相对能力弱一些的幼儿只能画一些较单一的汽车,但是在进行评价的时候,除了肯定有能力的幼儿的绘画作品时,那些画面简单的幼儿也同样值得我们的肯定。同时,我们也关注评价的全面性,我们的这次绘画活动的主题是有趣的车,只要是有趣的车,都应该受到我们的肯定。

(三)综合运用、多种评价

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进行绘画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及教师与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应关注评价获取信息的信度、效度及评价的实际作用,包括评价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评价结果做出的推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价是否真正起到了促进幼儿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实际作用,以克服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现象。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幼儿绘画活动可以有不同的评价主体:

1、教师评价

教师作为幼儿绘画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对幼儿的活动流程比较了解,同时教师又是幼儿一日生活的指导老师对每一位幼儿的想法等更是了解。因此,由教师来作为幼儿绘画活动的评价者是比较合理。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评价主体,教师往往会用自己的审美情趣来制定评价标准,教师的评价往往会变成是"一言堂",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据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首先尊重幼儿的观点,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构思,在肯定幼儿作品的同时,适时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2、幼儿自评

在美术活动评价中,很少听到教师让幼儿评价自己,总是对他人评头论足。笔者认为教师应特别重视培养幼儿自我评价的习惯。如前所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幼儿,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机会太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要使幼儿学会自我激励,重视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同时又要与同伴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正确评价自己。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已牵涉到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因元认知。但不管怎么说,教师应该有培养幼儿自我评价的意识。

自评强调让孩子充分说出自己的提法,不仅要说画的是什么,还要说为什么这样画。一次,小班绘画《气球》的活动中,晨晨把一些气球画得扁扁的,他在评价自己的作品时说:"这些气球是破的,你看它们快要要掉下来了。"

晨晨的想法真不错,如果仅仅由教师评价,可能就无法明白晨晨为什么要把气球画得扁扁的,甚至会批评他在构图方面的运用不妥当。通过自评,使教师对幼儿的构思过程有所了解,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增强幼儿口语表达等其他能力方面的培养,避免教师武断的评价。

3、他人评价

他人评价包括其他幼儿的评价以及家长评价。其他幼儿的评价往往能从幼儿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与教师评价更接近被评价幼儿的角度,更能从作品中发现问题。其他幼儿评价一般还需要教师及时给与引导与帮助。

由于作品常常会贴展示区或走廊上,家长自然而然会留意这些作品,幼儿也会向父母介绍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常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指责孩子“你怎么画得乱七八糟的”“人家画的这么好,你怎么这么笨”等。我及时纠正家长,并且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多萝茜法则”告诉家长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不要与别人比,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后来家长们都能耐心的倾听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讲解,表扬孩子作品的优点,也给孩子提一些建议。活动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四)与教学融合,实现动态化

“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评价即是对课程与教学的反思过程,它本身就是课程’与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对儿童绘画发展的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求教师首先认真实施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客观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引导幼儿自由讨论,确定所要表现的内容与对象,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将绘画活动指导与评价结合起来。当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但又缺少一定知识与技法时,教师的指导和介入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指导以评价为基础,又是评价的深化和升华,能针对幼儿的问题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并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五)语言生动、体现激励性

教师在绘画活动评价中应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具体来说,评价首先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特别当幼儿的作品“离谱”时,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时,教师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而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小班幼儿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评价可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完善自己的构思;大班幼儿能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教师应更多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

一次,在一节美术课上,我请小朋友画《乌龟》,在小朋友们都聚精会神画画的时候,我发现颜颜小朋友在画纸上画了很多小竖线,而乌龟没有画。于是,我轻轻的走到她的身边,可是,她却连忙用胳膊把画纸捂住,并且把头狠狠的低下去。很明显,她知道自己“画得不好”,就在这时,坐在她旁边的小男孩,抢着告诉我:“老师,老师,她什么也不会画,她画得乱七八糟。”颜颜小朋友听后,很不好意思的红着脸,一脸羞愧地看着我。当时,我看着她的表情,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是呀!孩子的心是多么脆弱,当众出丑让她觉得很难堪!而我,既不能很虚假地去表扬“你画得不错!”也不能完全否定,继续伤害她,我只是很随意的说了一句:“不会画乌龟,可以画一些其它的东西,就像小草。”颜颜听我这么一说,捂着的手才慢慢地放开了,她看着自己的画,若有所思地说:“老师,老师,我画的是冬天的花!你看,这就是小雪花。”你瞧,她想的多好!我趁机表扬了她,并告诉她:“冬天来了,你可以画一些花草作为乌龟后面的背景,你也画一画可爱的乌龟,好吗?”颜颜想了之后,微笑着点了点头,又继续画了起来。待活动结束时,我发现颜颜的画纸上果然画了大小不等的乌龟,虽然画的不是特别像,但她很努力,我笑了。我想:正是因为给予了她积极鼓励的评价,才会使她逐步克服困难,战胜自卑,拥有了自信。

幼儿园的活动评价,既然要发挥出教育功效,就不能缺少了评价这个环节。而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幼儿有继续作画的愿望,是每位幼儿有成功的体验。评价中也可以提出幼儿的不足,但及时发现幼儿表现中的错误也不能直截了当的指出,以免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因此,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力求在保护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下促进美术技能的提高。总而言之,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与不同点,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因为艺术是无错的。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指出: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给予幼儿一个定量或定性的评价结论,而是指导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分析、生成新的教育内容,调整教育目标,改进教育方法,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发展。可见,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关注着幼儿已有的和潜在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变动。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不断地给予评价和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以某一次观察或最终的评价结果来判断幼儿的发展状况。只有这样,幼儿的巨大创造潜能才能释放出来,才能更大胆地去感受、表达和表现作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以儿童发展为本》姚伟4、《走出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卢月群

5、《幼儿美术活动中内容和方法的整合》李慰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专题总结)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初探》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专题总结)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初探: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专题总结)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初探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5934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