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工作面采后总结

时间:2019-05-29 20:29:0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

一.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受*断层影响分成*综采工作面和*(短)炮采工作面两部分回采.*综采工作面是我矿首次南北翼通采方式进行回采,工作面全长1160米,采用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横跨24区第三亚阶段南北翼,于201*年9月1日开采,历时六个月至201*年3月6日停采。该工作面设计采高2米,实际采高平均2.04米、平均煤厚1.79米。*(短)炮采工作面在*综采工作面切眼以北200米处送短切眼,切眼长45米;回顺与*综采工作面回顺同方向;运顺位置受*断层影响沿断层面送斜运顺183米,斜运顺距*断层最近处为15米。该工作面于201*年2月3日开采至201*年5月8日停采,用时3个月,工作面设计采高2米,实际平均采高1.78米。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七层煤为中厚煤层,共含稳定夹矸三层,其中K3夹矸厚度大于其下煤分层厚度、岩性为炭质页岩;K1、K2夹矸岩性为高岭石泥岩。*(*)工作面内煤层厚度较为稳定,三层夹矸厚度及间距变化不大。七层煤顶板伪顶由页岩加煤线和炭质页岩组成,平均厚度0.55米、层节理发育、破碎易脱层,工作面底板直接底岩性为中砂岩,中厚层状、有节理,是矿编Ⅳ砂岩含水层,平均厚度3.99米。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工作面范围内煤岩层为单斜构造,走向41°、倾向北西、倾角平均20°17′,煤岩层沿走向及倾向均有次一级的波状起伏。

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揭露两条断层分别是f1断层和F2407断层。f1正断层走向158°、倾向北东倾角36°在本工作面初见于*(*)综采工作面运顺4#运机石门处,在综采切眼内揭露时,落差最大为1.55米,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不大。F2407正断层走向93°、倾向南、倾角43°,在#5工作面有揭露,落差为2.45米,延伸至本工作面,在*(*)综采工作面回运顺均有揭露,回顺见于24区南翼1#回风石门以南46米处,落差为1.19米;运顺见于790水平5#运机石门以北237米,落差为2.22米,该断层对*(*)综采工作面影响较大,斜跨工作面120米。(注:断层位置详见工作面地质平面图)。*(*)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较为简单,工作面水主要来自上阶段采空区及上覆采空区和老巷积水,通过裂隙渗入工作面,局部有滴、淋水现象,另七层煤底板为矿编Ⅳ砂岩含水层,也有少量水渗出,在工作面低洼处造成积水,但未对工作面回采构成影响,与开采前预计情况基本一致。四.工作面回采情况:

*(*)工作面整体回采进程较为平稳。*(短)炮采工作面回采进程顺利,由于只采K3夹矸以上煤分层,局部受煤层厚度变化影响,破伪顶较多,对煤质有些影响。*(*)综采工作面采用南北翼通采,跨度大,过石门、老巷采空区、阶段煤柱较多,对回采顺利进行造成很大困难,由于预报准确、措施得力,该工作面得以平稳回采完毕。受F2407正断层影响,综采工作面局部破伪顶、直接顶使煤质受到一定影响。*(短)工作面停采时回顺采到预计停采线、运顺距停采线还有19米,造成不必要的煤损。*(*)综采工作面停采位置与预计采止线位置吻合。受采动影响地表将继续沉陷。在本工作面送巷及回采过程中均未发生地质技术事故。五.储量、采出量、损失量及回采率:

1.工作面圈定地质储量407307吨,可采储量386941吨;2.工作面动用储量、采出量、损失量、回采率

动用储采出量损失量回采率量(吨)(吨)(吨)()*(短)工作面*(*)综采工作面3414641221433188287391.698.242563675283.储量增减分析

工作面实际动用储量446360吨与地质储量407307吨相比增加了39053吨,主要原因是实际开采煤层厚度比原计算厚度增加了0.15米,储量增加了38932.92吨,基本相付.

六.问题及建议:

*工作面由于采用南北翼的回采方式,在综合矿井现状,统筹考虑和设计上,以及生产接续上暴露出不少问题,在今后的工作面设计施工中应更加周密科学.(*)工作面采后总结

*

编制

审核

扩展阅读:工作面采后总结

D13131综放工作面采后总结

编写:审核:科长:总工:

生产科201*年8月30日

D13131工作面采后总结

1、井上、下位置:

井上:该工作面地表位于耿杨炸药库西北约170米的缓坡地带,地形东北高,西北低。工作面西北上覆渑杨公路及耿村村庄至苏庄村的乡村公路,工作面回采后经过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其造成了很小的影响。

井下:该工作面位于13轨道巷及皮带巷下山东翼,东邻F5103断层,南部是未开采的23煤实体,上邻D13111采空区,上覆中13191工作面采空区。2、煤层情况:

2-3煤,黑色,煤岩成分以丝煤、暗煤为主,煤层结构复杂,含多层夹矸,煤层厚度10~13m,平均厚度11.8m,煤层有益厚度11.8m,煤层倾角8°~14°。

3、顶底板岩性:

工作面直接顶为灰色砂质泥岩,厚约1.5m,底部含碳质泥岩较多,上部含砂质较多。老顶为浅灰色细-中粒细砂岩,厚约13.9m。直接底板为黑色泥岩,厚度为3.5m,松软、遇水易膨胀。其下为砂质泥岩,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厚约12米。

4、构造:

该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煤层整体呈北西向西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受古沉积环境影响,煤层底板赋存不稳定,靠近煤层底板处煤层含多层夹矸。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遇到一正断层(倾向99°,倾角41°,落差4.1米),给工作面的回采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5、水文:

该面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上邻D13111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已

探放,回采时工作面上拐头出现了少量淋水。

6、储量:

工作面回采煤量:609817吨工作面动用煤量:677050吨工作面损失煤量:67233吨工作面回采率:

工作面回采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

677050÷677050=90.7%

工作面损失率:

工作面损失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

67233÷677050=9.3%

工作面回采率指标符合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回采任务。根据工作面的探煤厚资料、采高计算、实际回采煤量分析,工作面的主要损失为工作面落煤损失,造成工作面落煤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1、工作面放煤放净后,矸石放下来,必然影响煤质,如果提高煤质,煤可能放不下来,会造成煤量损失。

2、工作面接近边界断层,煤质受到影响,为了提高煤质,接近断层处没有放煤,造成煤量损失。

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煤层有层0.4-0.7米的夹矸及煤矸互叠层,致使煤层厚度变薄,也会造成煤量损失。

4、工作面为保证正常推进,工作面底部留0.1米左右的底煤,造成的损失。

5、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顶板有少量淋水,造成了煤质下

降,从而造成煤量损失。

为此在以后的回采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放顶煤工艺的研究,开展工作面端头支架和上、下拐头

放煤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可有效增加工作面煤炭回收率,克服了端头和拐头压力大、煤难放这一难题,

2、尽量在不影响煤质的情况下,把煤放净,提高回采率,降低损失率。

3、杜绝工作面丢顶煤现象。

4、采煤队在生产中要及时根据生产技术部门下发的“预防丢煤通知单”及回采建议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不合理丢煤,造成资源浪费。

5、采煤队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放煤,要坚持见碴堵口制度,杜绝顶煤放不透,严禁随意放煤,随意丢煤现象发生。

6、生产技术人员在制定和审批作业规程过程中,要有保证采区及工作面回收率达标的技术措施和办法,并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监督检查生产区队措施、规程的执行情况。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工作面采后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工作面采后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工作面采后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791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