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本质——读书笔记
概览
技术是有生命的
理论通常始于一般命题或原理。我们的理论始于三个原理:一切技术都是元素的组合;这些元素本身也是技术;所有技术都利用现象达到某个目的。其中第三个原理特别提示我们,技术的本质就是对自然的编程,它是一种对现象的捕捉,并驾驭这些现象为人类的目的服务。某个个体技术对许多现象进行“编程”,并精心安排策划这些现象,最后使它们能够密切配合以完成特定的目的。
广义的科学理论让我们超越时代,而技术让我们回到我们的时代
真实世界中, 技术是高度可重构的, 它们是流动的东西, 永远不会静止, 永远不会完结, 永远不会完美
技术是组合, 这一结构组合是递归、高秩序性的过程
技术、科学与现象
技术是被捕获并使用的现象, 是对现象有目的地编程. 现象在能够被应用于技术之前, 一定要被”驯服”, 并作好恰当的准备(例子: 碘蒸汽室测量恒星摄动以发现系外行星).
揭示新现象的途径:
重新关注实验中被忽略的细节;
通过理论与推理寻找现象的蛛丝马迹;
某种尝试的副产品
现象是累积式构建起来的, 被捕获的现象用于制造设备, 为进一步揭示新现象
科学提供技术的洞见和预测并开发新的现象家族
科学和技术是一样的。科学是内里孕育着美的事物,一种超凡脱俗的美,而且它的内涵要比由各种仪器、实验、解释构成的那个核心结构多得多。科学是一种观念,即自然在本质上是可知的,可以被探察、被究因的。如果以高度控制的方式对现象及其背后的含义进行探索,就可以获得对自然的理解;科学是一套实践和思维方式,包括理论化,想象和猜测;科学是一系列认识(knowings),一系列由过去的观察与思考积累起来的理解;科学是一种文化,一种关于信仰与实践、友谊与思想交流、观点与确证、竞争与互助的文化。
顿悟来自于“连续不断的思考”。这种连续的思考允许潜意识工作,有可能从过往的经历中回想起某个现象或概念,而且它提供了一个潜意识的警觉,当一个可供选择的原理或界定问题的不同方式出现时,叩门声就会轻轻地响起。
概念的物化:技术诞生其中
最初的呈现可能真的很微弱,但是随着进一步的努力、自组织性的修复以及随后呈现的更棒的建构,巩固的工作状态就浮现出来。这时,一个新的基本原理就进人到一种基本可靠的状态了,即它具备了物理形态。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一—它考验着赞助者和主管们的耐心。在这段时间里,最为必要的人类品质就是意志力,一种要赋予原理以生命,使其成为有效实体的意志力。到目前为止,一个新装置或方法又成为进一步开发并进行商业应用的候选者了,如果足够幸运,它就有可能作为某种创新进入经济领域。
发明,作为一个过程,现在完成了。
发明的核心
在于发现合适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即“看见”合适的工作原理。发明的核心是心里联想
知识构成了新技术呈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基础部分
对稀缺资源的持续的竞争选择了群体中最具适应性的个体。
所有发明都是目的与完成目的的原理之间的链接,并且所有发明都必须将原理转译成工作元件。
技术的发展深深依赖于结构的深化
结构深化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往往是巨大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不断加入系统、子系统而获得更高的性能之后,新技术也会遭遇硬壳化(encrust)。硬壳化对于一个方法和设备可能不算什么,一旦开发成本、费用已完成分摊,导致的结果可能仅仅是材料或空间使用成本的提高或权重的增加。但对于所谓“非技术性的”目的系统,负担则可能相当沉重,如军事组织、法律制度、高校管理以及文字处理系统都需要通过不断加入子系统或子零件来赢得性能上的改进。只需设想一下税法的复杂性逐步增加的过程就可见一斑,而它只不过是法律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小分支。这些以复杂性和官僚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改进”成本是无法分摊的,即使环境已经不再需要它们了,它们还将继续存在并且很难消除。
技术域(体)
域实际上并不是单体技术的加和,它们是连贯的整体(coherent wholes),是关于设备、方法、实践的族群,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与个体技术不同的特征。
经济会因新的技术体而改变自身的结构
域的形成有两种模式:一是围绕核心技术联合而成的,一是从一个现象家族中建构起来的。
技术域的生命周期:
诞生。解决母域中的特定问题,在理解和实践中固化、发展。
青春期。解决发展中的阻碍,产生可行的技术并应用于市场。
成熟期。市场由狂热走向冷静,新的域以自己的方式深入地影响经济,进入稳定成长阶段。
晚年。鲜有重要理念产生,有些域会被取代,但大多数还得以存在并服务于人类。
技术与经济
任何主流, 包括经济学的主流, 都不可避免地压迫和排斥人类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汪丁丁
在它的结构中包含着一系列相互支持的安排——商业、生产资料、制度、组织,而这些实际上就是广义的技术本身。商业活动和行为都是围绕这些安排而发生。这些“安排”创造了“进一步安排”的机会,结果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继承了技术的所有品质。如果从大的时间跨度来看,经济也是变化不羁的,如同技术一样,经济也是开放的、历史依赖的、层级式的、非决定性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
经济学家卡洛塔·佩雷斯(Carlota Perez)曾经探讨了技术革命爆发的那个特定阶段。他指出这种情况通常会引起投资的热潮或崩溃。在基因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发生投资崩溃的情况,但是崩溃的例子在历史上绝对不在少数。
随着进一步的成熟,新域会开始以它的方式深入地影响经济。最后,它会进入一个稳定成长阶段。早期的竞争狂热结束了,大多数小公司已经消失。幸存者成长为大企业。新阶段有了不同的气氛,它冷静、努力、充满信心并成长稳健。新技术已经找到了它正确的位置,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潜在部分。这个时期可以持续几十年,是技术成长的稳定时期。英国的铁轨长度从泡沫高峰时期的2148英里发展到65年后的21000英里,在此期间它的发展是英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域和经济的共变和共创过程,称为“颠覆性改变”。
经济是技术的表达,形成于技术
工厂用道德、经济奖惩来促使工人勤奋地工作,有时候甚至是身体上的强迫。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时钟是一群新的狱卒。”新技术不仅引发了经济的变化,它还引发了心理的变化
经济正在变得具有繁衍能力。它关注的焦点从优化固定操作转变为创造新组合以及新的可配置的产品了。
创新与国家竞争力
技术中不处于领导者地位的国家和地区也并不是毫无希望的。对一些创业公司给予全面、周到的激励,以及投资一些还没定向的基础科学,都会很有帮助。因为技术总会在不经意间播撒许多带有活性的种子,因此如果种子恰好落到恰当的地方,某个集群过程就可能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地方产生。
对一项技术的深层认知可以被利用到另一项技术的深层认知中。
所有这些都会造成国家间的竞争。技术的发生始于对现象的深入理解,而这将逐渐内嵌为一套寓存于人的、地方性自我建构的、深邃的共同认知(shared knowings),并将随时间而发展。这就是在科学上领先的国家在技术上也会处于领先的原因。因此,如果一个国家希望能够引领先进技术,它需要的不是投资更多的工业园区或含糊地培养所谓“创新”,它需要建立其基础科学,而且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它应该在稳定的资金和激励安排下养育那样的科学,让科学在一些初创的小公司中自己实现商业性的发现,并受到最少的干扰,要允许这些新生的冒险者成长、萌发,允许这门科学及其商业应用播种新的颠覆性改变。
这并不是个很容易就能自上而下得到控制的过程。对政府来说,总有一种诱惑让科学去追逐某个特定的商业目标。但事实上,这样很难奏效。如果20世纪20年代的量子物理学曾宣称过要达到什么商业目的,那它一定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量子物理学带给我们的是晶体管、激光、纳米技术的认知基础以及更多其他东西。产生先进技术的能力和社会主义的计划生产体制不同,它更像从事某种园艺,需要种植、浇水、除草,这比弄个什么几年计划更有效。
诺思有几篇论文阐述制度的收益递增效应。他指出,规模越大的政府总是追求更大规模,权力越大的人倾向于追求更大权力,成功的制度有复制自身的冲动,直到社会被锁死于早已僵化但曾经成功的制度陷阱之内。他还找到了不少消亡的人类社会,作为“锁死”效应的例证。诺思的警告格外触动我们这些中国学者,因为历史太悠久而且太难以割舍,所以我们不能放弃传统,但我们必须改造传统,否则中国就可能消亡。
于是,技术的本质,与制度的本质类似,因有强烈的路径依赖性而常将人类“锁入”既有的技术路径或制度路径。锁入,于是可能锁死。当社会被制度路径锁死时,社会消亡。当企业被技术路径锁死时,企业淘汰。现在,读者可以翻阅阿瑟的这部作品了。
技术的生命力
进化的特点——雪崩式的毁灭
技术是自组织的
技术是有生命的
你则会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器官,一个更高等的、具有功能性、目的性的整体。它变成了一个机体。因此,一项技术具有机械性还是生物性取决于你的立场。另一个答案则强调,技术完全是生物性的。技术具备能使我们联想到生物的某些属性:当它们感知环境并产生反应,当它们变得可以自组装、自构成、自修复并且能够“认知”的时候,它们就越来越像生物了。技术越复杂、越“高技术”,就越具有生物性。我们正在慢慢开始接受,技术是机械性的,同时也可以新陈代谢。
技术的立场
技术的本质绝不是技术
它是一种看见自然的方式,是让所有本质上的东西自我揭示,成为人类可以加以利用的潜在资源。这是令人遗憾的。“大自然成了巨大的加油站”,而且我们认为这是可利用的资源,是仅供实现我们目的所用的“储备资源”。技术或技艺,在希腊意义上的手艺或行动认知,那时被定义为“将真带入美”,那情景就如同一个古代银匠正在亲手制作一个祭献用的圣杯。技术追求的是要世界去配合它,而不是要它去配合世界。海德格尔并没有说问题存在于技术,而说它存在于随技术而来的态度之中。我们曾对大自然满怀尊重——事实上是敬畏,到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攻击”自然并将其分解成不同的部分随时供我们使用。
技术是对自然的编程,所以本质上它应该是自然的,但它并不使人感到自然
我们害怕这种技术现象不在我们掌控之下。我们害怕自己曾经的什么虚无缥缈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它的生命,然后它会在某种程度上反过来控制我们。我们害怕技术作为一种有生命的东西将会给我们带来死亡。不是“不存在”这个意义上的死亡,而是更糟糕的死亡,一种丧失自由的死亡,一种意志的死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技术的本质——读书笔记》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957.html
- 上一篇:《海边的卡夫卡》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