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读后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记忆,而每一个身处当时的人,都会有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
这个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
《蛙》是一个底层计生干部的个人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农村计生工作史。这段历史中有荣誉,有屈辱,有欢笑,有辛酸,有执着,有无奈。莫言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以独特的方言以及诙谐的语言来描绘一段复杂的历史,给人以振聋发聩般的心灵震撼。
“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变成一个被无数人诅咒和唾骂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与孩子有关。她太听话,太革命,太忠心,太认真,这是错的吗?当然不是,那这是对的吗?答案也不唯一。青蛙的叫声和孩子的哭声很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晚年的“姑姑”一听到蛙声,就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莫言在小说中用近乎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而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这样的题材不是人人都敢写的,莫言的勇气就在于敢于承认并面对最真实的人性;敢于公开的对那些泯灭人性的所谓的权力说“不”。有人说《蛙》的思想不够积极,是在揭中国计生工作的家丑,从政治的角度看可能会有这个嫌疑,但是《蛙》是文学作品,是小说,小说就要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只有扎根于现实的文字才是有生命有色彩的文字。莫言能够秉笔直书我国计生工作的历程,而且是站在农村的沃野上看计生,这是作家的使命感,现实中农村的计生状况就是这样的。
《蛙》有生活基础,但又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蛙》是当之无愧的出色的文学作品。好的小说不仅只揭露阴暗,还给人一点的希望,一点正面的能量,一个孩子的诞生,就是希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蛙》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94315.html
- 上一篇:电影《疯狂动物城》观后感
- 下一篇:《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