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梁家河》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12篇

时间:2019-05-14 11:46:15 网站:公文素材库
  对于梁家河这本书相信大家都略有耳闻,这本书记录就习总书记当知青时的生活,你读过有什么感受?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梁家河》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12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拜读完《梁家河》,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不去。

  梁家河,贫穷、落后,然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度过了青春的七年,“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理念,以精忠报国为一生追求的目标,潜龙在渊,与梁家河结下了不解的情缘,然后带着他的理想与志向,走向全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一个人的处境越是艰难,就越是坚忍不拔,不丢失高远之志。在贫瘠的梁家河,食难果腹,衣难蔽体,连打柴都流着血,含着泪,而以习近平主席为代表的一众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向我们诠释了在逆境中应该以怎样一种姿态来面对生活。“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上山放羊,他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夜里点着煤油灯,就着香烟看书,一看就是半夜,“第二天早起,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农村七年,他并未荒废,在艰苦的环境中锐意进取,努力提升自己,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莫泊桑在他的作品《一生》中有这样的句子:生命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人生本就是逆旅,你我大家都是行人,而我们来人间一趟,总得看看太阳。或许我们做不到如习近平主席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但是,面对艰苦的环境我们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坚持去坚持,山海也许也没有那么难以跨越了。逆境从来都不是对我们的折磨,而是磨练。“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心意苦恼,筋骨劳累,忍饥挨饿,甚至每一行动都不如意,此类种种,都只能够激励我们的心志,使我们性情坚忍,信念坚定。

  珠玉在前,前辈们艰苦奋斗的作风还历历在目,我们青年一代,应志存高远,当仁不让迎风扛起大旗,继往开来,不懈努力奋斗!

  篇二

  夜色茫茫,在夜里读《梁家河》,封面上写着习近平的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习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百十页书里淌着坚韧的力量,这股力量渗透到习近平的骨子里,也正在这万里河山中生根发芽,并终将在这无垠土地上蓬勃生长。

  朱熹说过: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骄阳烈日壮筋骨,黄土高坡酝精神,有目标还要为之而奋斗,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立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在梁家河他克服环境对他的刁难,在黄土高原上完成了自己最初的积累,在艰苦的条件中打下了最扎实的基础,用精神的充足来对抗物质的匮乏。伴着月光与牲口的阅读造就现在这个带领着党和国家慷慨向前的习近平。

  脚踏实地,不忘初心。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说:“当年的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在梁家河,群众少什么,群众想什么,群众盼望什么,他总是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并解决,因为他踏着黄土高坡,站在群众中间。建沼气池,修水坝,办扫盲班等等,他都身体力行的证明:实干兴邦。

  我们青年人,我们建筑人,我们中建人,可以在《梁家河》中学习到太多太多。

  我们应该有学习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忙碌的工作中细水长流的充实自己,学新软件,学新工艺,学新仪器,只有不停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跟上社会快速前进的步伐。

  我们应该有实干精神:笃行务实,切切实实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面对困难,我们不应当被环境左右,低下头,俯下身,去跟困难正面战斗,在失败与错误中积累,在拼搏与奋斗中沉淀。画好每一张图纸,放好每一次点,做好每一次实测,在平凡中做不平凡的事情,用事实证明我们青年一代。

  我们应该有拼搏精神: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我们要用自己的汗水在这青山上,在这大海边,拓展出幸福空间。工作的道路上只有去努力,去努力到无能为力;去奋斗,奋斗到感动自己,才能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篇三

  读完《梁家河》后,让我陷入深思,我们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呢?习近平总书记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答案---读书修身养性,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非昔比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农村当村书记时,带领群众建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社、磨坊,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若干年后,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谆谆教诲。这是在用实践告诉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踏踏实实的去干好每一件小事,久久为功,最终会顺利到达目的地。

  从《梁家河》中汲取力量,“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我们应该汲取其中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汲取一种奋斗担当的精神,汲取那种踏实有为服务群众的动力。环境越是艰苦,越是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坚定一个人的志气、造就一个人的终生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他成长的人生故事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种内在积极向上的力量,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一种服务人民群众的赤诚之心

  篇四

  《梁家河》是一本纪实文学,主要讲述了青年习近平当年作为知青插队的陕西省延安市梁家河村的事情。读完《梁家河》,被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打动。

  习近平是在1969年开始了他在梁家河村的知青生活,那时他十六岁。1975年离开梁家河去北京念大学,那时他二十二岁,这段时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期,也正是这段时期,奠定了一个青年到共产党人再到人民领袖习近平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作为一名青年,同样经历过十五岁到二十二岁的这个时期,对习总书记青年生活了解,对于梁家河精神的学习,对于青年形成和修正自己的三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学习坚定信念。习近平当时由于家庭背景原因,多次提交入团申请和入党申请都被驳回,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锲而不舍。他信仰共产主义,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干。这种理想信念是崇高的,习近平内心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在多次被驳回入党申请书后,终于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于我而言,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服务人民也是我所追求的。在新时代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应当成为我的信念追求,并且坚定的坚持这个信念,在工作中体现出来。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学习艰苦奋斗。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的人,去到条件艰苦的陕北高原,吃的是粗粮,睡的是土炕,做的是累活,半夜被虫子咬醒也是常有的事,刚开始习近平也不习惯当地的生活,不适应和当地的村民打交道。习近平刚去的时候行李中带了一块面包,由于长途的奔波,面包已经变质,他拿着面包去喂了村里的狗,被当地从未吃过面包的村民看到,说这个北京来的娃娇气,不懂得珍惜粮食。刚去的时候,习近平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融入不了当地的环境,甚至想过“逃离”。后面他摆正了心态,想到这边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土地,觉得陕北能够容纳他的父亲,也一定能够容纳自己。心态摆正了之后,周围的环境就发生了变化,习近平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环境,能够适应艰苦的环境。从那里以后,累活重活习近平都抢着干,从不偷懒,对待村民也真诚相待,村里人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逐渐转变了看法,说习近平完全不像“城里娃“,是一个“乡下娃“。所以要适应艰苦的环境,自己的心态很重要,不要因为艰苦的环境而去抱怨是很重要,把自己融入艰苦的环境,作为环境中的一份子,任何艰苦的环境都能被克服。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学习实干担当。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由于村民对习近平的一致肯定,他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从担任党支部书记那一天起,他就把村子发展的责任担在了肩上,看到村民上山砍柴烧火做饭,本来黄土高原就植被稀疏,加上不注重生态保护,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当他从报纸上面看到四川大办沼气的报道,知道了沼气的好处,接了路费跑到四川实地考察沼气池建造技术。回到村里后,习近平给社员们讲述沼气的好处,但是这样一件对村民有利的事情并没有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甚至有的直接给出怀疑,习近平没有被这些异议所扰,为了村民的便利,为了生态的保护,只顾埋头苦干,他知道,只要他做出了一口沼气池,村民看到好处后就会支持他。终于他建成了当时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并在陕西省全省推广。习近平还排除万难,在当地打水坠坝,办成了一系列有利于村民的实事。这种实干担当精神,值得今天每一个人去学习,在工作中我们要敢于担当,用实干的精神把直接的工作做好。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学习勤于修身。青年习近平爱读书,从北京带去的两个行李箱,其中有一个是满满的一箱书,为了借一本书不惜走上30里路,30里借书,30里讨书也成为一段佳话。白天劳累工作的间隙,习近平就拿出成语词典记一个词,然后继续锄地,放羊的时候,把羊圈起来,就坐在山坡上看书。即使白天的工作劳累,晚上经常点着煤油灯看书,第二天早晨起来经常是鼻子、眼睛都被熏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一名下乡的知识青年到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再到党中央的总书记,习近平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精神境界。作为一名基层员工,要学习习总书记勤于修身,才能在工作能力上取得进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梁家河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新时代仍然闪烁着熠熠光辉,读完了《梁家河》,我要把梁家河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指引,时刻鞭策自己,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干担当、勤于修身,把实现自身价值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中国梦结合起来,立足工作岗位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五

  翻开《梁家河》一书,最醒目的位置写着习总书记说的话:“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阅读《梁家河》时,脑海里一直浮现着一句话——“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不就是梁家河的习近平总书记么?

  七年梁家河的岁月里,习近平始终如一:睡有虱子的土炕,干繁重的体力活,吃最差的,纵使挑粪磨破了肩膀,他也不喊累;即便食不果腹,却还是把辛苦挣得公分换来的粮食分给村民,为解决村里没有水,只能靠天吃饭的问题,他带领村民建大口井;为解决村里用电难,只能靠煤油灯照明的问题,他自费去四川学沼气,说服村民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为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他带领村民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修筑梯田、植树造林,不论多么艰难,习总书记始终都保持着自己朴实,善良的初心。

  正是这七年他与当地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使得习总书记与人民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使他们的心贴的更紧。哪怕日理万机,他还是抽出宝贵的时间看望梁家河的山,梁家河的水、还有最淳朴的农民,他亲切地用方言叫着他们的小名,与他们紧紧地握手,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为村里通了电,建了学校,修了桥。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作为国企员工应该坚持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夯实责任,改进作风,用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把群众的事做实办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群众的口碑,从而推动我们五局的各项工作不断进步。

  习主席说:“我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是最爱读书,最勤奋上进的:在梁家河时,他除了劳动,就是到处找书、看书。鲁迅、莎士比亚、司汤达等古今中外的作家的作品,能找到的他都尽力去读,甚至于跑了30里路只为去借几本书。晌午别人在休息,他在学习,半夜喂完牲口,他又把书拿在手上,看到书中写的沼气池,就立刻着手学习并带领大家建沼气池。为了入团、入党,跑了多少次,写了多少封信,又被人批评了多少次,可习总书记却始终坚定如一。

  作为国企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坚持学习,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精神,把学习作为提升个人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全面提升为祖国和人民群众奉献的能力。工作中,努力去做事,干好自己的工作,尽到自己的岗位职责,我们的价值一定会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到西北分公司快两个月了,我很自豪能在这样的团队里工作、学习。我深知,作为国企人,我们应该学习习总书记朴实善良、求真务实、热爱学习、不畏艰难、拼搏奋进、知恩图报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怀揣梦想、敢于奉献、砥砺前行,为中建五局的发展,为这个来之不易的美好社会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篇六

  那一派空旷辽远、触目惊心的仓黄,那一场肆无忌惮、漫天飞扬的黄沙,养育了代代勤劳朴实的华夏儿女,黄土高坡承载者数万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在进步、在发展,逐渐退却了曾经的尘土飞扬,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葱郁,但不变的是那一首首连绵起伏的信天游、那一颗颗真实淳朴陕北儿女的心。这个曾经让习总书记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究竟暗藏着多少令人唏嘘的苦难与温暖。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的轨迹。”15岁的习近平从繁华的北京来到了贫瘠的小山村——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从此开始了他七年难忘的知青岁月,也正是这个地方给予他人生巨大的转变,从一个学生到自力更生的农民,这段知青时光已成为他人生中不可抹去的印记,也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象征,当他遇到困难时,每每回忆这段时光,总会让他重拾信心、迎难而上。

  从优越的北京生活到梁家河艰苦的生活,简直天壤地别,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投机取巧,而是迎难而上、经住考验,过五关学四活,跳骚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关关通过,挑粪、拉煤、拦河、打坝,活活都会。从起初的格格不入到后来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他开始逐渐适应农村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顽强成长。也正是这种环境锤炼了他顽强的意志品质,也造就了他为民造福的初心。看着老百姓艰苦的生活,他暗下决心:今后若有机会、有条件,定会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带领着村民打坝淤地,挖水井,还成立了代销店,办起了铁业社、缝纫社,历经重重险阻,终于为村民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也让梁家河在短短的两年时间成为了远近文明的好村子。逆境往往是最锤炼人性格的,是这片黄土地锤炼了习近平坚毅的性格品质,也让他深刻领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含义,也正是这样让他经历了县、市、省、中央的层层历练,最终成为国家元首。

  江山更替,初心依在,《梁家河》精神一直印刻在了习近平的灵魂当中,永远不会忘记的是那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上淳朴高亢的信天游,更不会忘记那种信天游一样高亢坚韧精神——《梁家河》精神。

  那片黄土地、那段真情感,那首信天游已深深地埋藏在总书记的心底。从迷茫彷徨的十五岁到充满自信的22岁,这七年的岁月包含着一种精神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与精神早已生根发芽。作为一名工程人,定会以此为榜样,用此信念来铸魂。发扬艰苦奋斗、扎实苦干、敢于担当的精神。

  从学习《梁家河》精神后,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定会以此为榜样,踏实肯干,艰苦奋斗。作为一名中建人必定会牢记使命,不改初心,做优质工程,做良心工程,增强企业荣誉感,为企业做大做强贡献力量。

  篇七

  《梁家河》这本红色读物让我情不自禁的读了又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让我深受启示,让我知道理想是多么伟大的存在,拥有信仰是多么重要,让我深刻的明白了平凡的我需要有一颗向上的心,需要追求上进,需要进步,需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和肯定。

  《梁家河》这本书里习近平总书记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重要性,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他和 ‘小伙伴’们拉着家常:收入靠什么?平时吃些什么?老人好吗?孩子们都在做什么?日子过得怎样?能吃上大米吗?常有肉吃吗?……习近平问得非常亲切、细致。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对待人民群众,总书记细致入微,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他关心的头等大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习近平相信,黄土地养育了他的父辈,也一定会以宽大的胸襟接纳他,他团结人民群众,将自己融入群众、融入乡村,“能团结人”成为他鲜明的领导风格之一。在梁家河一队插队的北京知青王翠玉这样评价习近平:“在习近平眼里,没有高高低低,没有看得起谁,看不起谁。他待人讲话,总是面带笑容,总是很和气。这是很不容易的!”

  在人们看来,能吃苦意味着能过好光景,不“撒奸儿”意味着靠得住。在梁家河,习近平干得最多的就是打坝,那时候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措施,没有手套,习近平直接用手抓住木夯用力往下砸,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泡。第二天再干,泡磨破了,开始流血。但不管多累多苦,“近平一直拼命干,从不‘撒奸儿’”,乡亲们这样评价。农历二三月,陕北冰雪刚融化,寨子沟打水坠坝,习近平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水里干活……那些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接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炼,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习近平总书记用他的实践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位置,做人是最重要的,群众的眼睛永远都是雪亮的,吃苦耐劳,平易近人,深入群众,做好表率是习近平一贯的作风。

  《梁家河》这本书里习近平总书记让我明白了做事的重要性,习近平刚刚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他一直琢磨着能为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做些什么,琢磨着推动梁家河发展的切入点。习近平一直是一个行动派!此前,在赵家河进行社教时,看到一座厕所年久失修,他便自己动手,把它改造成赵家河第一座男女分开的厕所,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厕所革命”。能否在梁家河办沼气,他亲自去四川寻找了答案,考察的过程也变成了坚定信心的过程,从四川回来后难题一个接着一个,困难远比想象的多,他揣着一定要把沼气办成的信念,像高速运转的陀螺一样忙碌着,最后让“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不攻自破了。一块办沼气的伙伴感叹道:近平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强调知行合一的人!如今,梁家河早已通了电,但作为一种象征、一段历史,人们留下了习近平带领大家修建的第一口沼气池,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墙上有一幅以习近平带领村民建沼气为原型绘制的宣传画,两边写着“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八个大字。当年修建沼气池时拓宽的道路,至今还在造福着乡亲们。为人民做实事,为人民做好事一直是习近平的坚定信念,在他看来,梁家河是他一生的一个转折点,因此他说:“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艰苦奋斗的人生如此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用实践行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力争做行动上的巨人,光说不练纸上谈兵是没有什么用的,要做一个敢于行动,主动挑战困难的行动派,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梁家河》这本书里习近平总书记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习近平说,“我那时爱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一看就是半宿。第二天早起,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在乡亲们眼中,身为总书记的习近平还是当年那个“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座谈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七年的农村生活时光习近平没有荒废,他用亲身经历激励我们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年轻的他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每天思考的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他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习近平去陕北插队的时候带了两个箱子里面装满了书,他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他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那“砖头一样的书”,有古代的、现代的、有中国的、外国的、有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

  习近平说:“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习近平看来,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能给人启迪,也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沟通的方式。读书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我们要把“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精神发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以总书记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梁家河》这本书里习近平总书记让我明白了信仰和意志力的重要性,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是习近平在梁家河窑洞里读的,书的主人公赫美托夫,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为了磨炼意志,甚至睡在钉板床上,扎得浑身是血。习近平觉得锻炼毅力就得这么练,干脆也把褥子撤了,就睡在光板炕上。一到下雨下雪天,习近平和小伙伴们出去摸爬滚打,下雨的时候去淋雨,下雪的时候去搓雪,在井台边洗冷水澡。

  总书记用他的努力告诉我们,不管身在何处,不要轻言放弃理想,要用坚定不移的信念,要用钢铁般的意志力,面对困难和挫折要付诸百分之百的努力,主动克服它战胜它。

  今后,我会认真学习“梁家河”精神“不忘初心”,努力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学习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普通人民群众,我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做好“修身 齐家”,每天努力一点,做更好的自己,努力去做 “行动上的巨人”,争取早日加入共产党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篇八

  怀着对领袖的敬仰,带着探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问题。我一口气读完了《梁家河》。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书籍,身为一名驻扎基层工作岗位的共产党员,我的心灵一次次被书中朴实的故事和真挚的情怀所感染: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心为民不打折的朴实情怀、坚定理想不放松的党性修养、敢闯敢干不泄气的工作劲头时时在影响着我,寻“根”、定“魂”、立“本”这六个字就是我读完《梁家河》这本书后最大的收获。

  (一)寻“根”

  有一种爱,是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关心;

  有一种笑,是发自内心洋溢脸上的开心。

  打开《梁家河》的扉页,一份中央委员会的函头文件立即吸引了我,虽然只有寥寥数句话,但是字里行间却潜藏着总书记对梁家河村民满满的关心及深深的祝福。2015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离开梁家河后,第二次踏上了“回家”的路,从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与乡亲们簇拥在一起的总书记,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怀。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七年的知青生活,总书记同梁家河的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融入到了中国最底层社会,也使他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正如他所说的: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

  身为交通系统的一名基层共产党员,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坚持做到:人到心到智到。把“奋力建设交通强省、办好人民满意交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方向和任务,始终以服务广大司乘为己任,以司乘为师,以司乘为镜,以司乘为秤,把司乘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

  “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交通人寻“根”的旅程或许就体现在施工建设第一线,我们大爱在心、为民开路的魄力上;体现在除雪保畅第一线,我们以雪为令、全力保畅的决心上;体现在春运保畅第一线,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的爱心传递上。

  (二)定“魂”

  有一种初心,是牢记使命的坚守;

  有一种使命,是不忘初心的践诺。

  梁家河是一面高扬的旗帜,是习近平总书记见证初心的地方,更是指引新时代青年人寻找初心之旅的地方。当年,面对“文革”期间的不公正遭遇,总书记始终没有放弃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先后写了8次入团申请书、10次入党申请书,这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不动摇的信念,是我们当今每一位青年共产党员应该学习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也在想,我的初心是什么?我的使命是什么?十三年前在学校的大礼堂,当我郑重地举起右手,对着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无数英雄前辈的身影,我告诉自己:共产党员就应该是那个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的先进一员。十年前,当我进入交通行业,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收费员,每天坐在“党员示范岗”服务广大司乘朋友时,我告诉自己:共产党员就应该是那个业务能力、文明服务都要优于普通收费员,以微笑服务、文明服务、优质服务广迎天下客,尽情展现陕西交通大形象的先进一员。半年前,当我正式成为一名管理人员,组织的各项活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执行时,我告诉自己:共产党员就应该是那个具有担当精神、有大局意识、有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一员。

  精神引领实践,奋斗成就伟业。作为交通系统的一名青年共产党员,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坚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我们交通人定“魂”的决心:不但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高举“梁家河精神”这面旗帜,更是要守住初心之魂,牢记职责使命,扎根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别样的人生。

  (三)立“本”

  有一种担当,是苦干实干的作风;

  有一种作为,是勇于担当的品质。

  阅读《梁家河》,像是阅读一部与天斗、与地斗,一心为民造福的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为了帮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带领大家修淤地坝、挖水井、建沼气池,办代销店、缝纫社等等,尽管困难重重,但总书记始终坚持“实干”就是解决办法。七年知青岁月,使总书记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并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培养出了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

  作为交通系统的一名共产党员,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坚持做到:苦干实干巧干。在陕西交通大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坚持实干为本、干字当头,在实干中历练人生,在实干中体现价值,在实干中为企业争光添彩。我们除了要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外,还应该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搭乘“互联网+”时代的列车,将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巧用功夫、干在实处。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梁家河》一书为我奋力前行指明了方向,我将从知和行上认真学习梁家河大学问,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积极投身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做一名无愧于新时代的共产党员。

  篇九

  这些日子,全国上下正掀起一股关于纪实文学《梁家河》的读书热。前两天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有些小许的激动与兴奋,数日工作之余拜读完了纪实文学《梁家河》,书中描述了青年习近平身为一名北京知青在陕北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期间的七年成长历程,让我感知到了一个信仰坚定、勤奋上进、一心为民、敢打敢拼、无私奉献、年轻有为的青年习近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从习总书记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历经一番苦难。年少时候的我们对于未来总是充满太多的期望,而现实与理想的碰撞,让我们曾经都有过迷惘和彷徨,不知道我们人生的出路在哪里,该怎样在这个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梁家河》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通过深切感受青年时代的习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求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善于学习,勤勉工作,服务群众,甘于奉献,让人生更出彩。

  一是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善于学习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党员干部的“最大本事”。习总书记当年常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自醒,白天要劳动,晚上仍坚持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至深夜,脸往往被熏黑,以至于早上起床吐的痰都是黑的。为了读到经典名著,他往返30公里去借书,俨然一个书痴。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大阅读、厚累积,虽然当时他很年青,却对很多问题有了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别人开会乱哄哄,他讲话的时候大家都会静静地听,而且听得懂,认为可以干。这都源于总书记的用心观察、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当前我们青年党员处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学习。尤其在这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风驰电掣的信息时代,在日常工作中和与人民群众的交往中不免会产生“本领恐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领。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学与思结合,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一个有思想、有深度有内涵、的人。

  二是要坚定理想矢志不移。习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总书记当年身为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年,在上纲上线的政治高压下,在异常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之重,他没有任何抱怨和气馁,而是对信仰的历久弥坚。七年中,从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中可以看出,他不但给自己树立了非常正确的理想信念,更以他那不屈不挠的坚毅品格为自己人生铺下了坚实的成功之路,从担任了梁家河村大队支部书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很实。我们青年党员,生长在和谐稳定、国运昌盛、衣食无忧的和平年代,是何其幸运,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三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们党九十七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告诉我们,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也正是怀着一颗赤诚为民之心、不断依靠群众,才一步步走向成功。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四是要大苦为荣磨炼意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梁家河上山下乡的七年当中,习近平总书记仅吃过一次白米饭,而忍饥挨饿是再正常不过的常事儿。初到梁家梁时,吃饭成为了他和一同插队的知青们的最头疼的事儿。黄土高原植被稀少,为了打柴烧饭,经常流血含泪。没有蔬菜,能吃上一顿酸菜便成了奢侈。梁家河的跳蚤、虱子较多,习总书记皮肤过敏,身上常起红疙瘩,越挠越痒,痛苦不堪。习总书记干起活儿从不“撒奸儿”,担粪挑麦把肩膀压得又红又肿,风吹日晒,皮脱了一层又层。这些“吃饭关、跳蚤关、劳动关等”都被习总书记挨个通过。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磨砺之下,才铸就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坚毅品质。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以苦为乐、大苦为荣,敢吃苦,耐大劳,以实干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五是要立足岗位甘于奉献。习总书记说过,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也正是那样做的,一心想着要为乡亲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大队书记官不大,但他干的却是大事,他带领着梁家河的乡亲们发展铁业社、缝纫社,开代销店、修淤地坝、打甜水井,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他担任梁家河村大队书记时才刚刚二十岁,那么年轻就勤奋进取,真抓实干,确实令人敬佩。只要做的事是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那就是大事。而我们现在有些青年人,整天心浮气躁,好高骛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最终导致一事无成。我们青年党员,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脚踏实地,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陕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十

  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和学习的态度阅读了纪实文学---《梁家河》,有幸跟随着习总书记的峥嵘青春,一步一步感受习总书记在人生第一步所学,有着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撸起袖子埋头实干的故事。

  我读着书中满满真情的文字,看着老一辈人们爬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憧憬新生活的欢欣笑容,孩子们迎着新时代朝阳的茁壮成长,欣赏着书中插画里梁家河那幽静的清晨风光,脑海中浮想着的是那时的习总书记带领着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火热的劳动场景,心灵中感受着的是现在梁家河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品读《梁家河》,读出大道理。读书修身,一定要坚持多学习,把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增强干事创业、服务人民的本领,日积月累,使其逐渐积淀成为自我的武功秘籍。

  品读《梁家河》,感受大担当。习总书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仍需组织培养和考验,我要时刻向党员看齐,身体力行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自己的岗位上勇于担当,在勇于担当中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履职尽责,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信念牢记心中、把行动落在实处。务实是能力,落实是水平。求真务实是干好工作的一个基本准则,想得再好、说得再多,不如深入实际,办实事、求实效。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我要坚持向党员学习,全力发挥自我最大动能。

  品读《梁家河》,汲取大智慧。将感知感悟到的精神情怀融入思想认知,带入工作实践,立足本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在实践中锤炼。实践锤炼是初心不改的“航标”, 心在哪里安放,人就要在哪里绽放。每当有一种挑战,一种考验,或者要去做一个新的工作的时候,首先,要有谋划,弄清楚该干什么、如何干、具体方法是什么。就像习总书记带领村民修建沼气池,提前进行精心策划和深入考察,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事半功倍。第二,要有超前思维,多花一点精力、多想方法。第三,要持之以恒,做行动上的巨人,保持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让自己充满干劲和冲劲,心怀梦想、时刻自警、不懈努力、贡献力量,不负作为一名交通人的职责和使命。

  梁家河,这里有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干事创业的动力、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以及担当的勇气和筑梦的情怀,是共产党人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高地,是梁家河精神。让我再一次刻骨铭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有一天,我一定要亲自踏上梁家河那片土地,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向着新时代的征程迈进。

  篇十一

  近日,西镇分公司机关党支部给我们每名党员都分发了《梁家河》这本书。看着书的第一眼感受就是朴实无华,实实在在。《梁家河》三个大字很醒目,这句: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句话让我很好奇梁家河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我决定去书中看看。

  这本书从习近平总书记再回梁家河探亲: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到回忆往事: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到最后展示今天的梁家河:我们走在阳光路上。跟着作者走了一遍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走过的路,寻找他信念开始的地方,意志锻造的过程。从当年小伙伴的嘴里,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扎根黄土地,深入群众,爱读书,勤思考,崇尚科学,真抓实干的习总书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群众一起吃窝窝头,一个在地头挥汗抡锄头的总书记,一个在煤油灯下读书,给群众扫盲,带领大伙修坝、打井的总书记,一个如此亲近,和蔼可亲的一一声唤小名的总书记……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陕北延川县的偏远贫困小山村,如今变成了人均年收入过万的致富村的喜人景象……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激动澎湃,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触动。从《梁家河》一书,不难看出,梁家河是习总书记扎根黄土地,心系民族魂,敢于担当,继往开来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燃情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更是新一代共产党人怀揣梦想,不忘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高地。伟大的梁家河,孕育了一个伟人的民族魂……

  印象最深刻的是习总书记爱读书,下乡时带的行李,两大箱书,还有他为了借读一本书,可以跑几十里地,他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对书籍的珍惜,真是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习总书记在窑洞里煤油灯下看书,直到深夜,一晚都能把脸熏黑,想想我们现在拥有的条件,顿觉惭愧。习总书记正是因为大量的博览群书,执着的上了清华大学去深造,并结合实际,勤思考,多实践,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地,有了更广阔的视界,更宽广可以包容天下的胸怀,有了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的勇气。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下,在背负“可教子女”的罪名下,他不沉沦,不气馁,不自卑,不放弃,干活不撒奸,对所有人平等看待,拥有这样的气度,一定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曾经的梁家河用它的贫瘠、艰苦磨练了习总书记的意志,不仅是飞扬的黄土,难以下咽的“团子”,三月不知肉滋味的饥饿,更是窑洞里的跳蚤,手上的老茧,肩膀上的血泡,习总书记之所以在今天能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并明确为全党的核心,应当说,与他梁家河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以及之后的历练密切相关。“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总书记把7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沟里,为他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也为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年轻人应该有追求,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它可以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它可以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你的人生态度。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习总书记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有追求,志存高远。在梁家河与广大群众一起,与天斗,与地斗的时候,习总书记就立下志向,要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这就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今天的梁家河,山青了,水绿了,天蓝了,路宽了,人笑了……以前的窑洞变成了今天的楼房,有了万亩果园,有了民办公司,梁家河的乡亲们过上了好光景,成了人均年收入过万的富裕村……“听近平的,准没错!”乡亲们坚定的说。梁家河展示的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相亲们喊出的是我们千千万万人的心里话……

  通读《梁家河》这本书,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坚定的信念,不变的信仰,也对祖国的今天更加自信,对祖国的未来更加自信。让我们一起努力,立足本职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我们分公司的壮大发展拼尽全力!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民族早日复兴,人民更加幸福!

  篇十二

  近日,阅读《梁家河》一书,带给我许多思考。

  这本书不足两百页,可以用短小精练来形容。这薄薄的小册子中却拥有感情的厚度、思想的深度,用它朴实的语言、厚重的内涵打动读者。一个追求上进的年轻人,在城乡对比、繁华贫困差异下,一步步度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留下扎根此地的豪言壮语;再返故地“几步一停留,一语几深情”,体现了对老乡的眷恋;“陕西是根,延安是魂”的呐喊,看得出对这片土地爱得真切。

  利用一个上午,几个小时便读完此书,合书心生无数感慨。感慨如何适应跳蚤群生的土窑洞、蚊蝇乱飞的厕所;如何熬过一个个饥饿难耐的日子;如何跨过那让人绝望的“无休止且无效果”的劳动关!感慨夜深人静挑灯夜读“砖头一样厚的书”,坚持着“爱学习,爱思考,知行合一”;感慨一个顶着“黑帮子弟”帽子的年轻人,践行“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信念。

  所有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

  我想这是因为他怀揣梦想,梦想着改造这片土地,梦想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他开始带领村民打水坠坝、建沼气池、打甜水井、办扫盲班,为这里种下希望的种子,让家家户户过上好光景,指引着他们走进新时代!

  我想这是因为他有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得失置之度外,“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信念的力量。信念就是最初的梦想,是腾飞的基础。习总书记的信念是“为人民做实事”,所以才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共产党人的信仰,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所以才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体中国人的信念,是爱国,是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才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实干的力量。实干就是不问回报,是甘于奉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是总书记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他用行动实践诺言,诠释着实干的意义。从供给侧改革到工匠精神,从拍蝇打虎到从严治党,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每一个脚步都推动着中国的进步,真正将“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落到实处。

  而我,作为一个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奋进。我也应该以梁家河的那个年轻人为榜样,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怀揣梦想、甘于奉献,不让青春虚度,为人生抹上亮丽的底色。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梁家河》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12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093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