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xx年是“xxx”收官之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直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镇广大干部群众通力协作,克服各种困难,狠抓工作落实,全镇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168亿元;比xx年的1.45亿元增73.57%;财政总收入2447.104万元,比xx年的584万元增319%;粮食总产2266万公斤,比xx年1796.79万公斤增26.11%;农民人均纯收入3620元,比xx年2150元增26.11%68.37%。各项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党的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教文化兴镇、现代农业强镇、集镇商贸活镇、社会和谐稳镇”的思路,抓机遇、强基础、拓思路、谋发展,认真实施“456”工程,即抓好四项建设:一是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四是抓好和谐社会建设。建好五大基地:一是建万亩现代粮烟生产基地;二是建万亩蔬菜种植基地;三是建万亩商品经济林果基地;四是建万亩花卉、中药材生产基地;五是建畜牧养殖基地。壮大六大支撑产业:即巩固提升粮、烟、畜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根据各村优势特点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把xx打造成为师宗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镇。现将xx年的重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着眼规划,建管并得,加快集镇建设步伐
小集镇是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财富等聚集的中心。它能涵盖周围一大片农村地区,能把该地区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促进商贸旅游、娱乐、运输等服务行业,带动和吸纳个体企业进入小集镇从事二、三产业发展,达到建一个集镇,富一方百姓,建一个市场,兴一方经济的目的。
(一)着眼规划谋发展
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一脚跨两州”的和与泸西工业园区相毗邻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半小时经济圈。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22.3万元,与省规划设计院合作完成xx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4.2平方公里地形测量工作,完成3.7平方公里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建设“一中心、两场、四大园区”,一中心,即:以“小长山、大紫微、金家寨、白龙潭”四个村子为中心,充分利用白龙潭水资源、天然湿地等自然优势,结合全镇集镇建设规划,发展以观光农业、城郊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集餐饮、垂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娱乐中心;二场,即:建设功能完善的农贸市场、建设休闲娱乐文化广场一个;四大园区,即:建成生态蔬菜园、特色养殖园、城郊休闲娱乐园、美味农家园“四大园区”。通过集镇建设带动周边的大紫薇、小长山、小紫薇、金家寨、白龙潭、老紫薇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镇一体化。同时,计划年内,完成64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绘制发展蓝图,决定规划发展区域面积达1000余亩,用1-2年的时间把规划区打造为集镇和县城的“菜篮子”和“后花园”,建成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小康村。
(二)抓投入,高强度推进
镇党委政府一心一意抓投入,千方百计谋求集镇建设的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优先保障集镇建设工作的开展。一是建立健全了协调服务机制、领导责任制、工作机制,始终坚持主要领导新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全力抓的工作原则,为xx集镇建设排除各种干扰和阻碍,使各项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破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瓶颈”,加快集镇建设速度。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按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集镇特色和优势,多方争取国家的扶持,争取城镇建设资金。以市场运作为导向,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镇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广开门路,用活政策,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建设转变为依靠政策,向市场、向社会要资金,逐步建立各种资本共同建设城镇的多元投资体制,使集镇建设步入自我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三是坚持“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路子。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路子,大胆集约化经营土地,拓宽投资渠道,加快集镇建设步伐。xx年,拟对煤炭市场、原民政所、木材加工厂、金叶路20宗土地,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准备公开挂牌出让,预计可实现土地出收益500余万元。同时,加快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步伐,盘活集镇周围小长山、大紫薇、小紫薇、金家寨、老紫薇、小矣则等闲置建设用地,通过村商合作、村厂合作的形式得到科学合理利用。
(三)抓管理,高质量发展
一是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由村镇建设管理所专门负责集镇建设管理的日常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按各自管理职能进行责任划分。二是重点整治,常抓不懈。对集镇主要街道的单位、门面实行门前“三包”,签订“三包”责任书,并严格按照责任书的要求抓好落实。针对集镇主要街道乱停乱放、乱摆摊点、乱扔垃圾的现状,由派出所牵头负责整治。通过整治,常抓不懈,有效解决了集镇“脏、乱、差”等问题。
二、创新经营模式,走发展现代农业之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充分利用xx人少地多,地势平坦,便于机械作业的有利条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率先在xx建成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
(一)夯实基础构建现代农可持续发展体系
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政府统一部署,抓实拨云片区、红土片区10万亩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按照“破埂破沟、废弃地整治、坡地改台地”的建设标准,采取“先丈量、再整治、后分配”的方式破埂分田,在示范区内重点围绕水网、路网、土地平整进行、建设。整个示范区有水源点27个,修建抽水站12个、水塔1个、配套灌排沟渠238条259公里,新铺设管网538条370公里,布置灌桩2万余根。共修建4-6米机耕道184条163公里,核心区形成了“4横15纵”相交连接的田间机耕道路网。通过土地平整,均块面积在250-400亩的方块田地数量达270块,墒面坡度由10-30度降低到5-8度以下;耕作层由大多不足18厘米提高到20-40厘米;片区机耕率达95%以上,机械化收种率达85%以上。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地平坦、旱能浇、涝能排”的高稳产农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使每亩降低劳动力5至8个,降低生产成本50至150元,平均亩产值增加259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通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党委政府围绕“一纵两横两片区”进行规划布局,一纵即温则线、两横即师弥、尚师线,两片区,即以白泥山梁子为界,东片区以烤烟、蔬菜、花卉为主,范围涉及法块、长街、槟榔、红土、路撒5个村委会。西片区以辣椒、核桃、中药材为主,范围涉及务龙、额则、石洞、足法4个村委会。
(二)创新组织模式构建现代组织体系
按照“依法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按股分配、规范管理”和“共同投入、集约经营、按劳分配、财务公开”的原则,在小紫薇村成立了现代烟草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将社内烟农烤烟收购合同和土地集中起来,以土地、劳动力入股,利润按股分红的形式开展集体生产和经营模式。合作社下设育苗、机耕、机栽、施肥、植保、烘烤、分级扎把、运输等八支专业队,实行统一生产经营、统一农事操作、统一采烤、统一分级扎把,统一销售。通过创新组织模式,大力推行机械深耕、机械整地理墒、机械移栽、机械覆膜,促使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转变,达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三)土地流转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在确保土地用途不变、土地权属不变、土地自主经营权不变、群众利益不减、群众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反租倒包”土地流转模式,按照“一个产业、一片示范基地、一个龙头企业”的模式,采取“请进来、你发财、我发展”的方式,引进师宗中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拨云发展特色蔬菜、师宗绿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长街、槟榔发展蔬菜1000亩;引进文山三七老板在小矣则发展三七500亩。通过土地流转,把群众单家独户的土地集中起来,组建专业合作社,实现生产种植规模化、生产服务专业化、生产产品商品化运作。在经营上按照“共担风险、共同投入、共同经营、按股分配、财务公开”的原则进行生产经营,农户实现了在家门打工,实现了“双重收入”,即每亩可实现地租收入500元;每人每月可实现打工收1500元。
(四)措施配套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一是科技推广。以“科技推广促进行动”为抓手,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重点推广高效新品种,实施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实行工厂化育苗、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目前,已建设烤烟工厂化育苗基地1个,蔬菜育苗基地1个,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5万亩。二是实施测土配方。在全镇9个村委会进行取样,对近1000个土样的氮、磷、钾等方面进行分析,基本上掌握了全镇各村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状况,及时指导农户开展好配方施肥。三是以村“两校”、镇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为平台,派出农业技术人员给农民上课,并组织科技小分队进村入户到田间地。
三、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和谐xx
xx镇党建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着眼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团结务实的领导集体,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
(一)以培育典型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共有10个党总支、42个党支部和952名党员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明确了19个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点。同时发挥6名大学生“村官”和9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作用,合力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组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岗位奉献”活动、“服务群众”活动、“亮牌示范”活动、“组织创新”活动。组织952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并组织18名预备党员集中进行入党宣誓,邀请县委党校教师针对党的成就、党史、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进行专题辅导。组织200余名在职党员进行党性分析,撰写党性分析报告。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积极引导足法村党总支创办辣椒特色产业基地,鼓励红土村党总支发展壮大烤烟生产服务专业协会。在巩固好路撒村党总支基层党建示范点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红土、长街、石洞三个村党总支和槟榔社区党总支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继续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探索出来的“群众事务代办”、“驻村夜访”等利民、便民服务机制,共排查出群众热点难点问题81个,要求各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着力解决。
(二)抓学习教育,促队伍素质提高。镇党委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多渠道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一是强化学习,提高镇四班子自身素质。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以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为载体,组织四班子成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理论知识和科技文化知识,重点组织学习了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镇四班子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谋发展上来,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同时,把学习内容和学习机制延伸到村(社区)党支部、镇直各支部、站所,并健全学习考核制,全面提高基层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目前,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1次522人次,股所级以上干部参学率达100%。二是坚持“精心备课,细心讲课,认真测评,广泛评议,勇于实践,严格考核,力求实效”七个环节二十八字的党课教育方针,坚持联村领导带头上党课,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目前,组织党员上党课3次,学习人员达2300余人。三是全面推进“村两委”素质教育工程。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使村级干部建设新农村的水平和能力得到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夯实。全镇9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受站点共学习达810多个小时。
(三)全面加强组织建设。镇党委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基本要求,以开展“五个一”创建、 “三心四力”及“互联共创”活动为契机,以班子强、队伍精、纪律严、作风实为目标,把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突出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两个重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争创一流业绩,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全面推进组织建设,为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领导班子建设取得新成效。把制度建设作为抓好党建工作的保障,坚持用制度建设巩固党建成果,使党的建设走上依靠制度来加强和改进的新路子,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镇党委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健全完善了各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工作机制。坚持乡科级领导班子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完善了领导班子及成员重大事项报告、重大事项决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各项制度,贯彻落实好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全镇党建工作的制度体系,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为民意识,提高了团结干事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二是突出“两个作用”的发挥,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始终坚持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做好党建工作的基础。按照“三级联创”的要求,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努力找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设置11个党员服务群众的岗位,已有473名农村无职党员参与到活动中,上岗率达90%,进一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四培养”工程。今年全镇共把12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12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12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12名村干部发展成为党员、12名村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加大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力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的方针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把党员“入口关”,今年共发展党员22名。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烤烟、万寿菊生产和盘活集体闲置的土地、房产等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认真抓好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工作。为确保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迅速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xx镇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实施人文关怀、明确岗位目标、建立工作日志、严格督查考核等措施,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在村中留得住、干得好、能成才。抓好新社会组织建设。目前有烤烟生产技术服务社、植保协会、中心幼儿园等新社会组织3家,从业人员243人,其中党员47人。
(四)抓制度建设,促作风转变。一是建立健全《xx镇党委政府工作制度》、《xx镇党委工作规则》以及《xx镇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镇党委与各支部书记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补充完善了《机关内部管理规定》和《违反机关内部管理规定的有关处罚规定》等制度,建立健全了《财务公开制度》和落实《公务员八条禁令》一系列管理制度,对用人、用权、重大决定、干部管理、财务监督、车辆使用等作了具体规定,形成以制度管人为主的管理方式,在党员干部中树立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的观念,并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抓好“四培养”、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公开承诺和党员挂牌上岗等活动,真正做到党徽挂在胸间,示范落在岗上,实惠让给群众。四是全面推行发展党员考察预告制、公示制、推优制,同时还以开展“四评”、“百个支部帮百村,千名干部下基层”、“六个一百”等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同时,继续深化 “争五星,创五好”活动。五是抓好党务公开工作。充分利用专栏、会议、农产品信息网等多种形式,按照“需要群众知道的和群众需要知道的”原则,进行全面、客观、真实的公开,通过党务公开进一步提升了党内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提高了党的工作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机制上破解了农村党组织领导改革发展遇到的新课题,开创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农村党建工作新局面。六是抓好党员干部考核工作。采取年终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全镇党员干部的考核力度。通过考核,进一步激发全镇广大干部团结拼搏的精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提高自身素质上,从而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的事业心、责任心、诚信心、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亲和力。
第二篇:乡镇综合调研汇报各位领导:201*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直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镇广大干部群众通力协作,克服各种困难,狠抓工作落实,全镇2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168亿元;比201*年的1.45亿元增73.57%;财政总收入2447.104万元,比201*年的584万元
增319%;粮食总产2266万公斤,比201*年1796.79万公斤增26.11%;农民人均纯收入3620元,比201*年2150元增26.11%68.37%。各项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党的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教文化兴镇、现代农业强镇、集镇商贸活镇、社会和谐稳镇”的思路,抓机遇、强基础、拓思路、谋发展,认真实施“456”工程,即抓好四项建设:一是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四是抓好和谐社会建设。建好五大基地:一是建万亩现代粮烟生产基地;二是建万亩蔬菜种植基地;三是建万亩商品经济林果基地;四是建万亩花卉、中药材生产基地;五是建畜牧养殖基地。壮大六大支撑产业:即巩固提升粮、烟、畜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根据各村优势特点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把xx打造成为师宗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镇。现将201*年的重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着眼规划,建管并得,加快集镇建设步伐
小集镇是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财富等聚集的中心。它能涵盖周围一大片农村地区,能把该地区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促进商贸旅游、娱乐、运输等服务行业,带动和吸纳个体企业进入小集镇从事二、三产业发展,达到建一个集镇,富一方百姓,建一个市场,兴一方经济的目的。
(一)着眼规划谋发展
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一脚跨两州”的和与泸西工业园区相毗邻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半小时经济圈。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22.3万元,与省规划设计院合作完成xx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4.2平方公里地形测量工作,完成3.7平方公里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建设“一中心、两场、四大园区”,一中心,即:以“小长山、大紫微、金家寨、白龙潭”四个村子为中心,充分利用白龙潭水资源、天然湿地等自然优势,结合全镇集镇建设规划,发展以观光农业、城郊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集餐饮、垂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娱乐中心;二场,即:建设功能完善的农贸市场、建设休闲娱乐文化广场一个;四大园区,即:建成生态蔬菜园、特色养殖园、城郊休闲娱乐园、美味农家园“四大园区”。通过集镇建设带动周边的大紫薇、小长山、小紫薇、金家寨、白龙潭、老紫薇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镇一体化。同时,计划年内,完成64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绘制发展蓝图,决定规划发展区域面积达1000余亩,用1-2年的时间把规划区打造为集镇和县城的“菜篮子”和“后花园”,建成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小康村。
(二)抓投入,高强度推进
镇党委政府一心一意抓投入,千方百计谋求集镇建设的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优先保障集镇建设工作的开展。一是建立健全了协调服务机制、领导责任制、工作机制,始终坚持主要领导新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全力抓的工作原则,为xx集镇建设排除各种干扰和阻碍,使各项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破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瓶颈”,加快集镇建设速度。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按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集镇特色和优势,多方争取国家的扶持,争取城镇建设资金。以市场运作为导向,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镇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广开门路,用活政策,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建设转变为依靠政策,向市场、向社会要资金,逐步建立各种资本共同建设城镇的多元投资体制,使集镇建设步入自我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三是坚持“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路子。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路子,大胆集约化经营土地,拓宽投资渠
第三篇:乡镇综合文化站调研报告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根源与传承,是人类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见证,泱泱中华大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亿华夏儿女,其中农村人口占80%,农村文化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农村文化的涵盖面广,意义重大,其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属于原生态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
发展,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引导深化农村改革,构筑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以人为本,关注三农问题的具体凸现,当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是否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仅以××乡为例,窥一叶而知秋。
一、我乡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乡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各村都有其民间文化特色,六李村的围鼓清唱;方岗村的玩蚌精、莲响舞;大魏村、塘陈村的舞龙灯;××村的拉犟驴;小罗村的路竹马;庙王村、魏店村的舞狮子;界牌村、六李村的彩莲船;大潘村的皮影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乡各村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每年组织多次文艺节目汇演,在当地群众中具有很好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人才断层,青黄不接,农村文化创作与表演人员基本上是50岁以上,传人难寻,现代年青人大多局限与打工经济或创业成家,对农村文化不“感冒”,部分曲艺品种面临失传灭绝。
三、农村文化力不强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的农村,由于文化公共设施陈旧老化,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匮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减弱,科技文化推动力滞后,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广播少、书报少、文体活动少、出门旅游少,加之各种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人们的道德滑波、世风变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唯有金钱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钱和享乐外再没有什么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实惠,不讲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歪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伦理道德观念蜕变。农村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许多格调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农村文化市场,恶化了农村社会精神环境。部分农民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意识淡漠,荣辱观、是非观混乱,国家和集体观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项目难引进。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农村发展网的好政策,并且有大量专项资金扶持农村文化建设,诸于我县农村文化体制、设施、人才、阵地等方面的问题,好机会经常擦肩而过;四是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四、振兴我县农村文化的对策
乡镇文化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从农村文化站建设着手,我建议:
1、深化认识,营造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盛况,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县乡镇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双方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农村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2、强化改革,建立农村文化良好的运行机制。机构改革是必然趋势,文化站无疑必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但无论怎么改,从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机构不能撤,也不该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须抓住机遇,理顺体制,开避出一块属于自身的天地,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向往之所,也只有这样,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确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将文化站的人、权、事、物彻底下放,成为乡镇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门;明确县文
化局的主管职能,把握好进人关、用人关、培训关,应尝试将一批业务精,敬业精神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文化专干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与其他干部一视同仁,将文化事业纳入“以钱养事”机制,建设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把发展先进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统一,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统一,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一。同时,可发挥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相关部门职能互补的优势,组成综合的乡镇群众文化娱乐机构,增加其实力和发展后劲。
3、增加投入,加大对文化中心配套建设的投入。阵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阵地和设备划最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财政应逐年增加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巩固和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比如建好一个文化站,一个广播站,一个图书室,一个农科教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等等。文化站要借助站力发展文化产业,确立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思路,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建设,保住好开展群众文化的基本阵地。
4、提高素质,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在我县乡镇文化专干队伍中,整体素质偏低是导致专职不专,阵地丢失,文化活动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党委、政府要重视文化专干队伍,确立“生存靠政府、发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专干基本工资应实行全额拨款,奖金福利由自身发展文化产业补足,以确保农村文化站业务骨干的稳定和自身“责任田”的耕种。同时,各级文化业网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逐步摆脱挂靠在政府,长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再次,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与时俱进,当前的文化站必须直面现实,走出原地停滞怪圈,变“等、靠、要”的依赖性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觉性,变“求稳旁徨”的被动性为“无功就是过”的主动性,在国家群众文化政策的指导下,迎接挑战,走进属于自己的天地,繁荣我乡农村文化。
第四篇: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汇报xx镇综合文化站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镇距市区23公里,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小组,2800户,总人口9043人。201*年全镇gdp 1.98亿元,财政收入400万元,2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20元。目前我镇文化站共有编制2名,村级文化协管员6人。全镇现有在建综合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3个,业余乐队2个、花鼓戏队2个、舞龙队1个、龙舟队1个,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新农村建设,把建设农村文化阵地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努力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文化站建设情况
我镇综合文化站于201*年9月初动工改建,目前主体装修已基本完成,为一幢独立3层楼建筑,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项目总投资66万元,其中上级补助项目资金30万元,镇里自筹36万元。配置有健身房、综合展示厅、电脑室、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可同时容纳80多人休闲活动。体育健身房配有跑步机、乒乓球、台球等;电脑室配备电脑8台,已接入宽带;图书室配备图书201*册;棋牌室配备4张麻将桌及娱乐器材。多功能活动室配备投影仪、电视、音响等设备。
三、文化站活动开展情况
201*年我镇下拨3万元工作经费用于镇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文化站配备了一名站长和2名专职管理人员,还聘请一名体育教师专门培训健身舞蹈。201*年以来,镇文化站要主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有:一是开展健身舞蹈培训工作。已成立了3支健身舞蹈队,
从市里邀请老师向农民培训各种广场舞蹈,现在xx镇灯光球场每晚活动跳舞的人数发展到60人左右。二是开展群众性休闲娱乐活动。镇综合文化站所有活动室均免费对群众开放,电脑室8台电脑全天候开放,每天上网信息查询的群众达60人次以上。积极策划我镇篮球比赛活动、乒乓球比赛活动、拔河比赛活动,趣味运动活动,每日都有群众在文化站参与活动。三是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201*年,文化站以建党90周年、迎新年等为契机,积极组织群众参与的文化表演活动,参与群众达60人,前来观看的群众达200余人。四是开展读书月活动。镇图书室免费向全镇群众开放,一年来累计借阅书籍数1600余册,全年接待到图书室学习、借阅书籍达到数千人次,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主题活动。
四、文化站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镇文化站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有:一是工作经费不足。受乡镇文化站“公益性”的影响,市场资金也相应不能流入文化站,文化站经费靠镇财政投入,存在着经费不足的现象,造成文化站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二是文化队伍不足。我镇文化站专职干部一名,虽然又配备了2名管理人员,但仍缺少有特长能独立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人才。
第五篇:乡镇秸秆综合利用与处理的调研报告一、引言
根据一村一农村经济要求,结合笔者农村工作实践,对我镇秸杆综合利用与处理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群众、与村干部访谈等调研方法,对我镇6个行政村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秸杆对我铺环境的影响,以及在综合利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二、秸杆处理与综合利用的情况分析
(一)秸杆焚烧在我镇具有普遍性,给环境、土壤、交通带来危害
在(转载请注明来源:www.bsmz.net的土壤,使得有机质大量损失,土壤生物不复存在,造成土壤贫瘠。秸秆露天焚烧还能影响交通安全。焚烧秸秆产生的大量烟雾,使空气能见度下降,影响飞机正常起降和车辆安全行驶,容易诱发交通事故。
(二)“秸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温总理连续几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一直强调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问题,但我们现实生活中农村秸秆焚烧问题并没有减少,反而呈上升趋势,只是什么原因呢,应该值得反思,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国家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201*年3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直到今年三月份我国才有了一份关于解决农作秸秆问题的正式文件,但也只是一个通知而已,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足以证明我国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问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秋季秸秆禁烧实际工作中,各乡镇通过严密巡逻督查和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对农民群众的焚烧行为进行堵截和严惩。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起初或许尚能奏效,但随着秸秆的过多堆积、耕种繁忙时期的逼迫和村民内心反叛情绪的累积,各村的村民便互相响应,冒险焚烧,导致各个乡村“狼烟四起”,使督察巡逻人员首尾难以兼顾,在一个个着火点之间疲于奔波。造成农村秸秆禁烧工作开展如此艰难有三大原因:一是大部分农民群众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出于自私自利的狭隘心态和侥幸心理,许多村民都认为自己焚烧这点秸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微不足道、无足轻重的。二是在农忙时节,农民群众不愿也不能为秸秆耗费更多的时间和劳力,为省时省力图方便,便一把火烧之了事。三是秸秆直接还田的成本较高。最快捷、有效的秸秆利用方法是实行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然而目前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成本较高,对农民群众来说很不划算。
不仅如此,秸秆焚烧以查禁为主,缺乏有效的监管法律依据。在网上一搜,满眼都是这样的字眼:“紧急部署,查禁秸秆焚烧现象”、“加大焚烧秸秆查禁打击力度”,这种查禁行为总是在焚烧现象发生后才进行实施,不仅不能解决焚烧现象,而且由于案例多,查禁行为进行比较困难,根本起不到警戒的作用。
二是秸秆的价值太低,用途单一。秸秆本来可以给牛羊当饲料,不能做饲料的可以用来做燃料或者沤肥,但是,由于养牛养羊等是规模经济,需要较强的组织性和较大的启动资金,在笔者的家乡,秸秆只能用来烧火。由于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燃气,电器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秸秆,这样就使秸秆成了农家的多余之物,付之一炬也就不再心疼。
三是现在农村的劳动力短缺,运输代价太大。胡庄镇所在的村庄,十八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的壮劳力全部都到城里打工了,剩下的是“老的老,小的小”,勉强完成了春种秋收就算不错了,粮食能收视回来就不错了,哪还有时间收拾秸秆,秸秆大部分戳在地里就不足为奇了。
四是农村科学技术落后,综合利用措施不到位。笔者调查得知,一方面漫山遍野的秸秆被露天烧掉,另一方面一些农户人家的屋子像冰窖一样的寒冷;村民们都知道他们的火灶只适合烧煤而不适合烧秸秆,还是不愿意打破观念改造一下。胡庄镇推广沼气的力度不够,绝大多数村民没有能够利用上沼气,这就使得秸杆成了多余。另外,年轻人都离开了农村,农业科技缺少了后劲。年轻人进城打工了,老人们留在家乡就是为了”看堆儿”,缺钱了,打工的孩子们给一点儿,咋也比过去强,谁也不会想点儿法把这秸秆利用起来。
三、提高秸杆综合利用效率的几点建议
为什么秸秆焚烧现象年年禁年年烧,且越烧越旺呢,这是因为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根源问题是秸秆堆积在农民的手中,没有正确的输出途径,如何正确疏导这些秸秆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从思想上认识秸秆的危害性
没有经过细心研究的人们对秸秆的认识普遍停留在直接将秸秆燃烧或者喂养牲畜上,对于秸秆的深开发所产生的效益知道的农民并不多,并且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人关心的问题,但是农民认识不到燃烧秸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这些都需要各级政府和媒体进行宣传。只有农民从心里认识到燃烧秸秆的危害性,焚烧秸秆的现象才能从我们眼里消失。
秸秆机械化还田,不仅可以减少焚烧、保护环境,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是一项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要大力宣传禁烧政策,广泛宣传秸秆还田的作用和好处,介绍秸秆还田的具体措施和做法,全力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以政府为“动力源”,建立农作物秸秆回收增值循环体系
现在这样那样的秸秆处理技术,能够使秸秆增值,但为什么没有人来执行,这是因为农民自己操纵设备不仅成本高,而且力量小,产品销路小。因此只能眼瞅着将秸秆烧掉。中国老百姓是最实惠的,如何让农民将堆积的秸秆自愿的疏导出去,这就必须靠政府,政府收购农民的秸秆,并给与农民一定的补贴,这样秸秆在农民眼里就不再是一钱不值的废物,而是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经济物,这样政府就起了“动力”的作用,同样收集上来的秸秆也不能堆积在政府那里,政府投资建立秸秆处理系统,将收集上来的秸秆分类加工,然后按照不同的渠道输出,简单加工粉碎的秸秆可以还田,充当化肥,减少农民种地的成本;还可以经过秸秆发酵后成为优质饲料,促进当地农牧也的发展;初级加工后的秸秆可以成为造纸,生物,木材行业的原材料;还可以经过碳化处理使秸秆成为无烟无尘的优质燃料,可以满足农民生活需求。可以这样周边地区秸秆都送到一个地方进行加工,实现了规模效应,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可以靠政府的力量扩大输出,解决供需问题。
(三)政府支持农民就地兴办秸秆处理企业
在有些地方光靠政府的力量使不行的,要充分发动人民的力量。农村秸秆来源广,产量多,政府支持农民就地建立秸秆处理企业,既可以解决当地秸秆焚烧的问题,又能增加农村就业。大力推广秸秆氨化技术、生物菌发酵技术、秸秆压块技术等引导农民从秸秆之中发展饲料产品、燃料产品等。政府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资金扶持等多种形式帮助群众利用技术致富。另外,政府要补贴资金帮助群众购买秸秆压块机、秸秆粉碎机,鼓励群众为当地纸厂、饲料厂、生物质电厂等代收加工秸秆。
(四)推广秸杆综合利用技术
应该重视并探索能把秸秆综合利用起来,使秸秆多渠道变废为宝的渠道。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对秸杆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秸秆粉碎、氨化、青贮、微贮过腹还田:秸秆经粉碎、发酵或者氨化、糖化、碱化及青贮、微贮等各种科学方法处理后作为生猪、鸡、兔、鸭等禽畜饲料原料之一。禽畜粪便可作为有机肥源还田。通过过腹还田,不但可以缓解发展畜牧业饲料粮短缺的矛盾,而且可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第二,牲畜垫圈还田:秸秆收获后用于家畜垫圈,待其基本腐熟后再返还田中。第三,秸秆覆盖直接还田:稻草、麦秆、玉米秆等秸秆都可以直接覆盖还田。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养分的流失,增强抗旱能力,而且可以节约化肥投资,是促进增产增收的好举措。第四,秸秆综合利用还田:麦秆、稻秆是发展蘑菇等食用菌的重要材料,利用麦渣发展食用菌后的菌渣又可加工成鱼饲料,促进养渔业的发展,达到多层次综合利用。第五,充分利用还田后剩余秸秆的价值,积极寻找将剩余秸秆转化为工业原料、燃料及生活用品的各种途径。建材企业可利用秸秆作为原料,生产轻质板材;秸秆通过沤制发酵沼气制成二次能源沼气,可解决燃料不足的问题。
(五)适当提高农作物秸秆的收购价格
可以采取补贴的方式来支持和促进广大农民群众开展秸秆收集、贮运和综合利用。通过价格补贴,让老百姓获得眼前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利益,必将大大调动农村群众参与秸秆禁烧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藏富于民”。
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因秸秆焚烧或乱堆乱放、腐烂变质而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秸秆转化升值,增加农民收入。
更多文章:乡镇农区综合改革调研报告
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县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汇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乡镇综合调研汇报》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75559.html
- 上一篇:团支部汇报材料
- 下一篇:乡镇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