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19-05-22 13:21:06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论文

目录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问题提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1

(一)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 .................... 1

(二)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原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对策 ........................ 3

(一)家长应该采取的措施 ..................... 3

(二)幼儿园应该采取的措施 ........................ 3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江倩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科学系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幼儿入园不适应主要由家长的和教师处理不当造成的,其原因主要从家庭教养、幼儿园管理和幼儿自身条件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幼儿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离不开家长的努力,同时,幼儿园也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关键词] 入园适应性问题;解决对策;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新学期开始,新入园幼儿总会出现哭闹的现象,幼儿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突然和朝夕相处的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伙伴,加上活动的相对不自由和集体生活规则的约束,幼儿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产生极大的害怕感和不安全感,幼儿入园适应性的问题随之而来。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是指幼儿在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与生活不能及时地随环境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情绪恶化。幼儿情绪激动、不稳定, 注意力分散, 情绪低落, 对集体活动兴趣不高;家长送幼儿入园时, 不愿与母亲分离, 追家长、啼哭时间长等;和其他小朋友也没有太多的交流, 喜欢独处, 只是偶尔看看别的孩子在干什么, 处于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水平。有什么需求, 也不敢向老师提出, 和老师也没有太多的言语交流。(2)身体状态的变化。不敢大小便, 更不敢求助老师, 或频繁地上厕所;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进食, 甚至不吃;入睡困难, 要求陪睡或拒睡。幼儿还会出现发烧、咳嗽等身体不适现象, 有的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对幼儿入园的适应性问题不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目前,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受到重视,许多幼儿园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是,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还是广泛地存在,在引导幼儿入园适应上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如认为幼儿不哭闹就是幼儿适应了幼儿园;只让幼儿适应幼儿园教学方面而忽视保育方面等。非常不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本文试图了解、分析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寻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二、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虽说幼儿入园适应受到广泛地重视,但是在处理方式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而导致问题的原因也应重点分析。

(一)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家长和教师两个方面分析。

1、家长的问题

有些家长过于保护孩子,怕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而“陪读”,或者很迟的时候才送幼儿入园,很早的时候来接。这会使幼儿不重视入园;而有些家长却与此相反,在送幼儿进入班级时,不管幼儿是否哭闹,立即就走,让幼儿没有整理情绪的“缓冲”时间。

2、教师的问题

其一,在幼儿哭泣的时候只是安慰。在幼儿因为新的环境和分离焦虑而哭泣的时候,安慰只会让幼儿信任你一个人而对你产生依恋,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其二,对不停哭闹的幼儿不理睬。有些幼儿在入园时适应期会很长,在此期间会一直的哭闹,有些教师在开始还会关心,但是久了就会不耐烦,会觉得只要时间长了幼儿就会自己适应,就会不哭闹,所以会对哭闹不止的幼儿“冷处理”。其三,欺骗或恐吓幼儿。有些幼儿会一直哭着要妈妈,而有些教师为了让幼儿不哭闹,就会骗幼儿说“妈妈快来接你了,只要你不哭”或者“只要你不哭,我就打电话给你妈妈,然后来接你”,这些只会见效一时,很快幼儿就会哭闹的更加厉害;有些教师直接吓唬哭闹的幼儿,“你再哭就不让你妈妈来接你了”,“你再哭就叫老狼把你叼走”等等。这类行为可能会让幼儿暂时的停止哭闹,但是对幼儿的伤害是很大的。

(二)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原因

导致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觉得家庭、幼儿园还有幼儿自身条件者三个方面是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

其一,家庭环境。家庭社交环境较为封闭,幼儿在大部分是成人的世界里成长,家长又较少的让幼儿与同龄人相处,在与同龄人相处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很差。而且幼儿明显的更依赖成人,在入园的时候他们的分离焦虑现象会表现更加激烈。其二,家庭教养方式。一种是家长过于宠溺孩子,事事顺着幼儿,导致幼儿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合作能力较差,而且这类幼儿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差。另一种是家长对幼儿太过专制,什么事都要过问,可能导致幼儿软弱或具有攻击性,这类幼儿都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规章制度。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或忽视。这类幼儿对于规章制度的适应会很差,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也很差。其三,家长接送幼儿的态度。家长往往会因为幼儿的哭闹而不舍,有的长时间呆在幼儿园,有的家长直接把孩子带回家。而与此情况相反,在幼儿入园大声哭闹的时候,有些家长选择把幼儿送到教室,然后赶紧离开。这会导致幼儿更加哭闹。

2、幼儿园因素

其一,幼儿园每个班级的人数超标。现在幼儿园的标准时两教一保,而有些幼儿园的班级人数严重超标,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每一位幼儿。其二,教师的素质。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新入园幼儿,往往会运用恐吓使幼儿安静、不哭闹。而在判断幼儿是否适应幼儿园上也有很多的错误,认为幼儿不哭闹,安静就是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还有的教师会使用骗和恐吓的方式来使幼儿不哭闹,如“你不哭了,我就让妈妈来接你回家”“你再哭,就不让你妈妈来接你”。其三,幼儿园作息制度不合理与缺少人性化。且不说小班幼儿, 就是中班和大班的幼儿也未必适应所在幼儿园的作息制度, 孩子在家中自由自在惯了, 在幼儿园则要按照统一的作息制度上课、下课、 吃饭、 午睡、 玩耍等一系列学习、 生活环节, 可以说这个按照幼儿园作息制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去适应的过程, 如果是缺少人性化的安排, 如不准孩子随便上厕所等都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3、自身的特点

一方面,幼儿自身的性格。如果幼儿性格内向, 不能与别的幼儿进行友好交往, 甚至躲避其他幼儿, 依赖性较强, 很少单独活动, 也会使得适应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幼儿的自理能力差。由于自身的自理能力较差,幼儿会比其他幼儿更加的被动,幼儿会出现更多的适应性问题。

三、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

为了促进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笔者认为应从家庭和幼儿园两大方面采取措施。

(一)家长应该采取的措施

1、做好入园准备

其一,环境的准备。家长可以在幼儿入园前可以带着幼儿在幼儿园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也可以多和园中的幼儿接触,激发对幼儿园的兴趣,也让幼儿更加了解和适应与同龄人的相处模式。也可以到已定的幼儿园去熟悉幼儿园及班级的环境,然后尽可能地在家里装饰的像班级的环境,或者把幼儿的活动室装扮成幼儿园的样式,以便让幼儿熟悉和适应幼儿园。其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准备。家长可以到已定的幼儿园去了解幼儿日常活动,在家里的时候尽可能地复原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以便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休息时间,逐渐的让幼儿适应早起,尽可能地让幼儿有午睡的习惯;学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学会用汤匙吃饭等等。

2、对幼儿入园要有正确的态度

家长要坚持每天按时的接送幼儿,这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园习惯。如果连家长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幼儿会更加不重视幼儿园。而嫌麻烦把孩子一送进班级就走的家长更应该反省,你这样做会使幼儿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够爱自己,而且会让幼儿更加恐惧幼儿园,这样的家长应该耐心的陪幼儿一小段时间,当幼儿知道他必须要在幼儿园但是并(本站向您推荐www.bsmz.netdash;加快幼儿入园适应的实践 [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

第二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顺应新时期幼儿教育对教师基本素质结构的要求,在重视政治思想素质,强调文化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未来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素质与教育理论素养,对整个课程科学合理地设置,从而满足幼儿教师教育的实践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个性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专业与技能准备,有些课程必须整合。关键词:学前;课程;整合;研究

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学前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特点的需求,必须具备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

一、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

学前专业长期存在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意识。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阵,并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虽有部分转移,但不彻底。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并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到幼儿园工作,从观念上、从教师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适应。从科研人员看,开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从教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二、 课程的改革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调整及整

首先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为此,我校确立的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幼儿教师教学、辅导、创作及幼儿教育研究、管理方面的能力,取得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毕业证书五个相关证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为充分体现差异教育思想和拓宽就业途径,学生除必修课外,从第三学年起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学习家庭教育学或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也可以同时选修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工作,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教育需求的。

课程设置要遵循基础的原则,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白己特点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才能、特长因材施教,使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尽快地服务于社会。实行学分制,提供大量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允许学生在修满学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和必修、选修课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毕业。此外,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发挥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并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在本专业课程学习达到良好或到三年级时,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取得第二学历。

我校课程体系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技能实训课程体系。从201*年到201*年进行了课程内容的调整,有些课程进行了整合。

1.素质教育课程体系。201*年设置的课程由马列、思想品德、大学体育、外语基础、文献检索、普通话、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理论、和声学、素描、透视、色彩、中外美术欣赏、儿童文学、中国文化概论、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卫生保健学、学前数学教育组成,经过修改后201*年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由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就业教育、体育、公共外语、计算机基础、学前卫生学、普通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

教育学、学前游戏、学前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现代汉语、基础乐理、音乐欣赏、美术鉴赏、幼儿文学与学前语言教育、中国文化概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等课程组成。

2.能力培养课程体系。201*年设置的课程有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儿童简笔画、手工制作、色彩、图案基础、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计算机基础、教师口语。现在修订为主要由素描、色彩、声乐基础、舞蹈基础、图案基础、幼儿舞蹈、即兴伴奏和声学、教师口语、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与创编、社会心理学、蒙氏幼儿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等课程组成。

3.技能实训课程体系。201*年设置的课程有学前教育教学法、幼儿舞蹈、营养学、即兴伴奏和声学、学前游戏论、音乐欣赏、中外美术欣赏、幼儿歌曲创编、儿童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书法、现代汉语、实习艺术实践等。修订后由钢琴、手风琴、电子琴、视唱练耳、儿童简笔画、幼儿手工制作、硬笔书法、普通话、中国画基本技法、儿童心理咨询、多媒体课件制作、心脑珠算、艺术实践、教育见习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组成。

三、培养措施和特色

为培养独具特色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我校学前专业一方面坚持强调学前艺术教育的特色,在加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设置与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推行“七项技能”考核指标体系,即:一做二说四艺,“一做”是指课件制作,“二说”是指说课与讲故事,“四艺”是指弹、唱、跳、书画;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毕业时力求取得“心理咨询师”或“育婴师”职业资格。

第三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幼师专业的发展与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

---略论幼儿多元智力理论 姓名:王xx学号:xxxxxxxxxxxx专业:学前教育工作单位:xxxxx机关幼儿园摘要: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培养;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提高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零点项目”创立于1967年,创始人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教授。1973年纳尔逊?古德曼教授退休。“零点项目”开始由研究人工智能的大卫?帕金斯教授以及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负责。1983年,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多元智力”这一概念,这标志着多元智力理论的正式诞生。

出乎意料的是该理论并没有在心理科学领域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甚至招致了一些心理学专家的反对和批评。然而,这一理论却在教育领域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不仅在其发源地美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欢迎,而且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得到了认同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革命性”变革,掀起了一股教育改革的浪潮。多元智力理论的科学与实践价值及其内蕴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

在加德纳教授《心智的结构》一书出版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多元智力理论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崇,成为了许多国家教育改革新的理论支撑。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重大改革的今天,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多元智力理论不仅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助益。本文旨在探讨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培养使其教学品质、教学技能和教育素养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

第1页,共6页

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 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

第2页,共6页

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加德纳认为,心理测量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给人排名次,而很少考虑怎样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虽然人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测量事物和评估人的爱好,但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帮助儿童,并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儿童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指出哪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以及评估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元智力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纳的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与今天的脑研究相关,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

第3页,共6页

潜能像多彩

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

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第4页,共6页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

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它 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责任感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更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由于孩子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孩子,而对另一些孩子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孩子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摒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孩子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孩子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孩子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

第5页,共6页

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 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力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

之间的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做出反应,另外,这样的师生互动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评价观

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大的评价观,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该理论的应用,加德纳提出了如下忠告:

——没有理由推断可以采用对英语吧中智力的八种不同方式对每个对象实施有效教育,这种努力使徒劳无功的。

——不要认为仅仅运用某一种特定智力就够了。例如,关于身体-运动智力,随意的肌肉运动和认知技能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理由认为,儿童在从事和一种智力类型相关的活动时,将另一智力作为背景活动会有何种帮助。例如,加德纳认为,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以音乐作为背景就是对他的理论的错误应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2-35。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0-12。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6.

[4]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40.

[5]蒋俊华、袁爱玲,刍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1*,32—34.

[6]何育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出版社,201*,(1):20—22.

第6页,共6页

第四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在当前的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中,应该注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的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了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用人单位看重动手能力。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二、以《规程》和《条例》为指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幼儿教育论文范文(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

身心素质。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的。

(二)遵循幼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的原则。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国家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三)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如,我市某大型幼儿园在97年受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曾经一度使学额下降到五十余人,该园也不得不考虑要多成立几个学前班。这时,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这所幼儿园广泛地开展了家长教育活动,

可见让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方面。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五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师带徒”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剑桥少儿英语》幼儿用书中的反偏见内容分析

2-3岁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

3-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

3-6岁幼儿告状行为现状的研究

3-6岁幼儿家庭中早期阅读的调查研究

3-6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

3—6岁幼儿对动物死亡概念认知发展的研究

3—6岁幼儿同情心的调查研究

5-6岁儿童合作意识的培养研究

5-6岁幼儿特长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5—6岁幼儿学习品质与幼小衔接的调查研究

案例研究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暗示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表扬法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状况研究

不同类型幼儿园对家庭亲子阅读指导的现状研究

不同年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

常规教育中幼儿权力与地位的研究

成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研究

城市学前班:问题及存在的原因分析

大班益智区材料选择与投放研究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

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调查研究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现状调查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对象选择的研究

大班幼儿同情心研究

动画片《虹猫蓝兔》对大班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独二代学前儿童饮食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南开区第十八幼儿园为例

对天津市3-6岁儿童膳食习惯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对小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对学前教师入职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

对幼儿音乐考级现象的调查及分析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同伴关系影响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综述

概念图辅助教学与常规教学在幼儿园大班故事教学中的效果比较 ——以《小猪变形记》为例

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隔代教育的弊端及其应对策略

故事讲述对幼儿语言发展影响的研究

关于天津市工薪家庭幼儿教育投入的个案研究

关于幼儿家园表现差异的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

家长对学前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发现鉴别及家庭干预对策研究综述

如需以上论文,请联系qq1549984848

我们向您推荐更多精彩文章: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9371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