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活动课的案例和思考
新课改使地理教学接触了一些新的理念,要求“教师成为行动的研究者”,“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即是说教师课前要策划好课堂行为的铺陈,教师的作用是“指导”,主要依靠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需要设计好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一边“玩”一边思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以便达到自行领会贯通的目的。本着这样的认知,我在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的教学时,就尝试着抛开传统的教学思维和套路,运用虚拟世界角色扮演的游戏式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一、教学准备
1、 准备好手绘虚拟区域的地形图(标注纬度、海陆、河流、平原、高原、山地、盆地、植被、学校等);
2、 将学生分成8组,同组人员集中坐在一起,如图:
3、落实组长和主要发言人、书记官。
二、活动开始
1、投影虚拟陆地图
2、介绍活动规则:5分钟小组讨论,选择图中的某一地点作为本部族的定居点,把选择原因记录下来,不受现实时代的限制。先上台选择的组有优先权,阐述本组选择理由,思路清晰,有说服力,语言规范。其他组若选择地点相同可以抢夺,但理由必须更充分,有较大亮点。如果剩下未选的组全部争夺同一地点不成功,再给3分钟重新选择的时间。
3、分组活动开始
学生积极讨论,气氛热烈,我穿梭于各组之间,做适当提点。5分钟后,我在讲台上宣布:“圈地运动开始!”
早有几个组的代表做好准备冲上讲台,抢在最前的是位男同学,他迅速在选好的位置画圈,然后得意地转身面向全班。
“我们ECHO部落在这里定居的原因有以下几条:第一,这里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好,粮食长得快,住着舒服,女的也不会老嚷着紧绷要涂这抹那的。”台下同学笑:要擦防晒霜!我没有说话,在黑板上记下:气候。
“第二,因为我比较胖,不喜欢爬山,这里是平地,比较适合我居住。”台下有同学故意问:你怎么知道这里是平地?“你没看见有条河在这里流出去吗,还有等高线,等高线你看得懂吗?”我打断他的得意忘形:“回答问题要用什么语言?”全班笑答:“学科语言,专业术语!”台上男生不好意思地:“哦,这里是河流出海口,等高线显示海拔低于200米,是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同学报以掌声。我点点头记下:地形。
“这里临海,我同桌属猫,不会饿死。”他还挺会调动气氛,还没说完就有人嚷嚷着:可是他不会游泳啊!我继续在黑板上记下:海陆位置。
“第四……”气氛越炒越烈,没开始说其他组笑喊:够了够了,再说下去我们就不能驱逐你们了!“看见这里没有,是凹岸,我们在这里建港口,哼哼,扼住你们经济的喉咙,物资要进出口,交钱!”我记下:交通。
“行了,先说这些,你们有胆就来抢吧!”全班鼓掌,没人挑战。
我用红笔在刚才确定的地方重重涂上记号:“请ECHO部落给该城市命名。”
活动继续进行。
第二位同学表现远不如刚才的同学自信,显得有点胆怯,说话有些断断续续。他在河流交汇处划圈,“第一,这里降水丰富。”台下立刻有人问:为什么?“因为…因为在河边……”反驳:河边降水就一定丰富吗?同组同学台下提示:是气候!气候!可是台上代表过于紧张,没有反应。“第二,地形平坦,适合农业生产。”立刻又有人问:你怎么知道?“因为在河边……”全班笑。我制止其他同学的起哄:如果有疑问,我们等同学把理由说完,理清思路再提会得到更合理的回答。“第三,交通方便。”这次很快有其他组申请抢夺并挑战成功。
接下来的阐述明显谨慎得多,随着各组的选择,记下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如:矿产资源、科技、旅游等。
同学们尽量使用规范用语,用心回答其他组或是真诚或有刁难的提问,也碰撞出不少新奇的想法。比如有个组一反常规,选择落脚在群山之间。理由是:1、这里森林密布,空气清新,可以延长寿命;2、山林里野味众多,不愁吃喝;3、战争了不用逃跑,也不怕不动产损失,简直是世外桃源。#www.bsmz.net#
这样的回答超出预设,有一定合理性和思考基础,我认为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处理这样的机会,既让学生掌握知识,又鼓励他们思维的发散。我当时便请全班表决:真正愿意随他们组进山林生活的同学举手。举手者寥寥,我便打趣:“看来你们的聚落要发展成为城市还任重而道远啊!”然后问同学们能不能理解该组同学选择的理由,大多数认为可以理解。我继续追问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大致是说现在的环境质量太差,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质量。我趁势给学生讲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重要性,发展的正确模式应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后我请全班帮该组同学想想办法,寻找经济增长点,找到最终发展为城市的办法。最后集思广益,同学们提出了首先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再发挥地区优势发展旅游业和山地农业的路子。我故意问到:那该地为什么不发展成港口城市或者重工业城市?学生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意识到:该地缺乏发展为上述类型城市的区位条件。
“大家都找到了安身之所,老师把刚才大家理由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但没有分类,请同学们将关键词归入板书。”
最后两位学生上台填写并补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课后的一些思考
1、 教师主导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看似参与不多,却是主要的策划者和控制人,教师对知识点的理解处处影响着活动的走向和效果。因此教师在策划活动时要严谨地依照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成为课堂的导演。每一种新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即使运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课堂也会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个人风格。
2、 学生主体
整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课堂过程的实现者,全体学生的不同表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多元智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课堂实际操作中我第一个感受就是现在的孩子很强很聪明。其实我们的学生有能力自我补充、完善以及推导新知识和规律,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老师的潜意识里总是不放心,认为只有讲出来的他们才能够记忆和理解,殊不知不经学生大脑咀嚼的知识他们只能知而无法用。这一次课堂实践过程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同学们合围而论,气氛轻松、热烈,操作上开放而有序。因为有专门的书记官对组内发言进行记录,留下不少智慧的语言和创意的想法,使讨论不会流于表面。同时,课堂给学生留足表演的舞台和展示空间,极大地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 提高课堂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通常是针对课堂、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和师生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这种学生主体的活动课不需要堆砌多媒体资料,不需要复杂的教学辅助,具有普适性,整个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注重“引导”学生“建构”,而非将教师的思维套路换形式套住学生,学生可以质疑,同学可以解疑,允许多种声音。因为是学生自己表演的课堂,因此有较高参与度,无论学生出于集体荣誉感或者个人表现欲或者随大流都好,只要能够自发地积极地思考发言,并从中得到知识和思考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就应该是高效的。
4、 善用非预设生成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通常会进行各种情况的预设。但不能否认我们授课的主体是一群鲜活的、睿智而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他们有非凡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因而开放的活动教学往往会让教师突然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非预设性生成问题。可能有些老师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会影响课堂进度或者是非必要拓展的知识而一带而过,但是我认为这些想法是学生在思考课堂问题时生成的,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思考习惯和倾向,有必要正视。教师可以把握课堂发展方向对问题进行引导,如前面的案例般,还可以利用机会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教育。
学生主体活动课是新课改的教学实施方式之一,广大教师于实践中摸索出多元教学方法,在不同的课型里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同努力实现有效地理课堂教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生主体活动课的案例和思考》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93809.html
- 下一篇:建立面向市场的职业学校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