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尝试
内容提要:
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笔者就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自主;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争议中体现自主;三、先探究后指导,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自主;四、联系身边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体地位、尝试体验、初中思品课
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我们当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创设积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积极课堂环境,是指学生和老师都希望得到的、为便于学习而选定的物理环境,在这种环境里,主要的活动是交流、发展新的个人内省认知,以及人际间的相互了解。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师是通过学生来实现教学目标的,真正的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长此以往,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越来越依赖教师、越来越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变得不会学、不想学。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笔者认为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方式的确立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作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自主
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须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初中生的心智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自身的自觉性、意志力还不太强,学习的主动性还离不开外界的引导与帮助,兴趣无疑是培养这种主动性最有效途径。
在初中思品课教材中有许多活动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例如:“争当珍爱生命之星”的演讲比赛、“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是我们的责任”的主题班会、“青少年上网利与弊”的不完全辩论赛、相声提问:“怎样让心灵有个家?”、 角色扮演:“我与父母交朋友”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轻松愉快,主动参与活动、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争议中体现自主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没有争议就无法“别异同”,“分是非”,“治曲直”。初中思品的教学通常是由老师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着问题积极思考,慢慢的向标准答案靠拢,并且往往只有这唯一的标准答案。老师的提问固然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但这样的方式,学生仍然是处在比较被动的位置,且有些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些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想发表。有些教师怕麻烦、怕影响教学进度,对这样争议或不同意见视而不见,甚至视为调皮捣蛋而打压批评。笔者认为,这其实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学生敢于争议是学习积极主动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可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争议”。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三课第二框《男生 女生》的内容时笔者设置了一场辩论:是同性同桌好还是异性同桌好?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经历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初二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学生心理有许多话要说,老师
通过自由辩论这一情境的设计,正好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把学生想要说的欲望激发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了。正方同学认为同性同桌好,相互交流起来更放松,而且不容易引发早恋现象,反方同学却说,异性交往可以完善自己的个性,还能锻炼交往能力。一时间正方和反方争得是面红耳赤,各不相让。象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学习有挑战性,特别是在学生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相互辩论的时候,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的自主性也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先探究后指导,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自主
陶行知先生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摸索与尝试中提高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
所谓“先探究后指导”,就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着自学提示,让学生去摸索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针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或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或单独、或与同桌同学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思考题答案,然后师生共同解决上述问题。在学习九年级第三课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时,笔者没有直接向学生灌输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而是用“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选择一种最恰当的方式上台表示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文字表示、可以用图形表示、也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示,老师及时给予各小组指导。最后各组上台展示,有一组派出的代表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在飞的风筝,表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风筝旁边画了几丝风,说明改革开放是动力,下面画了一条线表示四项基本原则,稳稳的把握风筝前进的方向,他把核心内容之间关系解释的非常恰当。也有的选手表达的牵强附会。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所进行的尝试或成功、或失败,但是在尝试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的“导”与“讲”融于学生的讨论之中,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有利于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就这样在尝试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所带来的遗憾或喜悦。
四、联系身边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
初中思品课的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更是要将这种理论转化为自身的一种理念和行动。将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感受到知识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从而将这种共鸣积极转化成行动。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的视野从课内扩大到课外,从课堂扩大到社会,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丰富知识面,将小课堂与大社会充分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及合作探究。这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采用调查本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提高学生主动保护环境意识;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联系校园生活现状、正确解读诚信的含义等教学环节,都体现了上述设计意图。特别是在上《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设计打造了信用校园系列:如诚信格言创作比赛、诚信故事大舞台、诚信成语接龙、诚信宣誓等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参与活动的热情,而且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效果。
总之,教师如果给学生的学习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就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就会成为有独立思维的个体,从而会主动去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书目:
1、顾明远·《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北京教育·2000(5):1
2、戴尔·斯科特·里德利,比尔·沃尔瑟·《自主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金春平·《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初中思品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尝试》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93841.html
内容提要:
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笔者就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自主;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争议中体现自主;三、先探究后指导,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自主;四、联系身边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体地位、尝试体验、初中思品课
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我们当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创设积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积极课堂环境,是指学生和老师都希望得到的、为便于学习而选定的物理环境,在这种环境里,主要的活动是交流、发展新的个人内省认知,以及人际间的相互了解。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师是通过学生来实现教学目标的,真正的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长此以往,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越来越依赖教师、越来越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变得不会学、不想学。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笔者认为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方式的确立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作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自主
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须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初中生的心智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自身的自觉性、意志力还不太强,学习的主动性还离不开外界的引导与帮助,兴趣无疑是培养这种主动性最有效途径。
在初中思品课教材中有许多活动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例如:“争当珍爱生命之星”的演讲比赛、“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是我们的责任”的主题班会、“青少年上网利与弊”的不完全辩论赛、相声提问:“怎样让心灵有个家?”、 角色扮演:“我与父母交朋友”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轻松愉快,主动参与活动、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争议中体现自主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没有争议就无法“别异同”,“分是非”,“治曲直”。初中思品的教学通常是由老师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着问题积极思考,慢慢的向标准答案靠拢,并且往往只有这唯一的标准答案。老师的提问固然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但这样的方式,学生仍然是处在比较被动的位置,且有些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些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想发表。有些教师怕麻烦、怕影响教学进度,对这样争议或不同意见视而不见,甚至视为调皮捣蛋而打压批评。笔者认为,这其实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学生敢于争议是学习积极主动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可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争议”。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三课第二框《男生 女生》的内容时笔者设置了一场辩论:是同性同桌好还是异性同桌好?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经历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初二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学生心理有许多话要说,老师
通过自由辩论这一情境的设计,正好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把学生想要说的欲望激发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了。正方同学认为同性同桌好,相互交流起来更放松,而且不容易引发早恋现象,反方同学却说,异性交往可以完善自己的个性,还能锻炼交往能力。一时间正方和反方争得是面红耳赤,各不相让。象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学习有挑战性,特别是在学生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相互辩论的时候,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的自主性也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先探究后指导,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自主
陶行知先生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摸索与尝试中提高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
所谓“先探究后指导”,就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着自学提示,让学生去摸索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针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或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或单独、或与同桌同学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思考题答案,然后师生共同解决上述问题。在学习九年级第三课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时,笔者没有直接向学生灌输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而是用“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选择一种最恰当的方式上台表示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文字表示、可以用图形表示、也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示,老师及时给予各小组指导。最后各组上台展示,有一组派出的代表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在飞的风筝,表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风筝旁边画了几丝风,说明改革开放是动力,下面画了一条线表示四项基本原则,稳稳的把握风筝前进的方向,他把核心内容之间关系解释的非常恰当。也有的选手表达的牵强附会。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所进行的尝试或成功、或失败,但是在尝试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的“导”与“讲”融于学生的讨论之中,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有利于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就这样在尝试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所带来的遗憾或喜悦。
四、联系身边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
初中思品课的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更是要将这种理论转化为自身的一种理念和行动。将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感受到知识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从而将这种共鸣积极转化成行动。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的视野从课内扩大到课外,从课堂扩大到社会,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丰富知识面,将小课堂与大社会充分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及合作探究。这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采用调查本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提高学生主动保护环境意识;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联系校园生活现状、正确解读诚信的含义等教学环节,都体现了上述设计意图。特别是在上《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设计打造了信用校园系列:如诚信格言创作比赛、诚信故事大舞台、诚信成语接龙、诚信宣誓等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参与活动的热情,而且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效果。
总之,教师如果给学生的学习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就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就会成为有独立思维的个体,从而会主动去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书目:
1、顾明远·《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北京教育·2000(5):1
2、戴尔·斯科特·里德利,比尔·沃尔瑟·《自主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金春平·《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思品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尝试》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93841.html
- 下一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