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学前教育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6 19:31:57 网站:公文素材库

学前教育工作总结

学前教育工作总结

一、基本现状和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关心支持下,我区的学前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宗旨,以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全区学前教育发展取得较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了学前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政府办园为主,民办、集体办相结合,覆盖全区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学前教育体系。目前,全区共有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5632名,辖区内35周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9%以上,3周岁以下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率接近90%。二是优质资源覆盖率明显提高。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和省优质幼儿园由“十五”期末的2所增加到10所,优质资源覆盖率从8.69%提高到45.5%,在省优质园就读的幼儿比例从11.5%上升到64.2%。

三是教育内涵不断丰富。XX年,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崇安区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引进美国“吉德堡”英语教学品牌,探索实施双语教学。XX年,与台湾优质幼教联盟合作,实施美语教学,开展蒙特梭利教学实践,批办了格林希尔双语幼儿园。四是保教质量持续提高。区教研部门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教科研工作,申报国家和省科研课题。各园也根据实际开展园本教研,开发了一些极具特色的园本课程。如区中心幼儿园的“幼儿园整合教育课程”获得XX年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通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教育理念和行为更加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促进了儿童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在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规划引领,不断调整设园布局。近年来,根据省、市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按照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增长趋势,制定了《构筑幼教战略平台促进高位均衡发展崇安区学前教育“xxx”发展规划》,将学前教育纳入全区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近年来,我们按照规划目标,积极推进学前教育的布局调整、资源整合、规模办园、规范办园等工作,先后撤并了公安、亭子桥、金海里等9所幼儿园,将连元街幼儿园并入区中心幼儿园,江海幼儿园并入靖海幼儿园,塔影幼儿园并入益都幼儿园;批办了连元实验、格林希尔等一批民办幼儿园。目前,全区共有公办幼儿园6所,集体办幼儿园10所,民办幼儿园5所,托管1所。

(二)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园条件。XX年以来,财政性投入不断加大,对小荧星、区中心幼儿园分园等4所公办幼儿园的设施设备投入就超千万元。广益街道所属的尤渡、广益、广益中心等3所幼儿园,在街道和村的经济支持下,投资超400万元。其他集体办幼儿园也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园舍建设和设备添置。

(三)规范管理,不断推进依法治园。一是加强检查督导。区教育督导部门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定期对各园教育收费、园务管理、教育资源、保教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督查指导。教育部门也每年至少两次对所有幼儿园的园务管理、保教质量进行飞行检查,检查结果列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二是加强目标管理。区教育局修订了《幼儿园素质教育目标考核细则》,年初提出要求,年中进行检查,年末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园长的绩效奖励挂钩。三是加强对民办园的监管。每年都依法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执法检查,在管理制度、保教质量、经费支出等方面强化监管,促进其依法办园。

扩展阅读: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验教育系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1997年招收三年制中师学生,1999年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专科学生。师专成立后从201*年开始,经省教育厅批准招收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学生,当年招生47人。201*年起我们采取0~6岁儿童教育师资一体化设计、一站式培养的模式,将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分为亲子教育方向与幼儿教育方向。近年来,本专业招生人数火爆,现有在籍学生已达626人。

通过努力,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了“全程实践培养、个体优势定位”的办学特色,在泰州地区本专业已经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年被遴选为江苏省普通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已具有建设省级特色专业的良好条件。

一、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特色的形成,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过程。办学突出学校特色、发挥特色优势,实际上就是一个努力打造品牌的过程。通过多年努力我系学前教育专业已形成“用服务换取发展,靠特色成就未来”的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思路。

1.面对市场需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从原来对人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了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也会受市场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这是由高职教育的属性所决定了的。因此我们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努力发掘资源优势,科学地预测人才需求,尽量做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创新学前专业教学模式。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建立以训练应用性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运行机制,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通过一定时间的探索,我们构建了“三寓”教学方式。

3.强调高职教育的实践环节。建立以学前教育技能训练为主的理论教学与全程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让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程,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针对现有师资队伍高学历、年轻化、后劲足的实际,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第一,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业务特长,让每个教师相对集中地承担一个领域的教学研究任务。第二,

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人均每年都有23次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第三,任务驱动,给老师压担子,如去幼儿园挂职园长,加强教师实践能力锻炼,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第四,提升教师科研素养,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参与校内外学前教育机构的研究项目,进一步丰富专业成果。

5.努力做好“全程性、服务型实训”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应当改变思路,秉承“以服务换取发展”的理念,学生的实训需要利用一些基地,而基地的利用能否顺利开展,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校企双边的关系,因此,主动为基地服务,是搞好实训工作的前提。学前教育专业应当成为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幼儿教育科研基地、幼儿教育信息中心、幼儿教师联谊中心。学前教育专业与各实践教学基地紧密合作,建设专门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共同体”,使本专业“全程实践培养,个体优势培养”的特色得到有效贯彻体现。

6.紧抓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着力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我们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与监控,促进老、中、青教师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们始终认为,没有训练学生的能力就无法形成,而作业是训练的重要途径,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对于高职高专层次的院校,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中小学,因此,我们始终重视对作业的检查督导。

(二)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制定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在校的学程做了具体安排。新入学以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通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科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形成学生的一般文化素养;专业基础课程则以专业基础理论训练为主。整个学程都强调应用性专业技能训练,与幼儿园、亲子园教育教学实践紧密接触,通过教育见实习、教育调查、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增强实践能力。在学程安排中,我们坚持主干课程不断线,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各有侧重,有机衔接。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规定毕业基本条件,对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等环节作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锻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实施多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取得育婴师、营养师等职业技能证书。

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多次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对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撰写的思路、内容、专业培养特色及存在的问

题等进行研讨,分别于201*年、201*年、201*年、201*年四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以文本形式确定下来。在整个修订过程中,瞄准职业资格标准,面向当前学前教育事业所需要的师资人才特征,强化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个性的培养,在亲子教育、幼儿教育两个方向作了课程整合,以使学生在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发展。201*年起,全面实行学分制改革。

特别要指出的是201*年的培养方案更加突出了高职高专学校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的,再次增加技能与实践课的比重,调整选修课程,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本次培养方案分为两个版本,即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与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三年制亲子教育方向与幼儿教育方向的方向课程各自有所侧重。经过修订,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近两年,江苏、安徽、山东等不少兄弟高校来我校交流本专业的办学经验。

二、教学条件(一)师资建设1.师资队伍结构

经过两年的建设,本专业师资队伍在多方面获得了相应发展,形成了以下几个优势:

(1)师资结构日趋优化。师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方向结构和学缘结构等均以其多元性体现了优化复合的特色,为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涵盖了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儿童营养与保健、学前教育课程与管理、儿童艺术与体育、学前教育管理等,形成了整体复合的专业结构。学缘上,本专业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其籍贯分布于江苏、河北、内蒙、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黑龙江等地,具有学术交融的优势。团队主要成员一面展开课堂教学改革,一面进行全方位的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上能发挥骨干作用。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前景可观,使团队建设的后续发展有可靠保证。

(2)具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团队负责人李如齐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在高校一线任教,是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专家,具有丰富的儿童心理咨询的经验。其专著《教育诊断学概论》对学前教育诊断基本原理和基本模式提出了创见,同

时还具有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和公众一致认可的亲和力与感召力。专业带头人马春亚副教授从事幼教研究多年,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完成了多篇科研论文和专著,如《03岁幼儿情商发展与培养》等。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经常到幼儿园实地考察,了解社会和市场对本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并对培养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近两年,践行本专业“全程实践培养”的特色理念,深入幼儿园教育一线,将专业建设中的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使本专业团队的影响力日趋扩大。在专业建设中,他们积极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推广教改经验,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3)团队整体实力日益增强。立项以来,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在职提高的力度。先后有2名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硕士学位,1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鼓励教师与幼儿园合作从事教育科研,在立项和经费资助上予以倾斜。还通过聘请专家讲座指导、外出交流、校本培训等方式,提高在职教师的水平。近两年,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有了较快的提升,已成长为既爱岗敬业、又锐意进取的具有很强教学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4位年轻教师有望在近几年晋升高级职称,是该专业建设进程中可以信赖的中坚骨干。同时,为践行“全程实践培养”的特色理念,聘请幼儿园一线教师、园长为本专业学生开实践性强的活动课程,她们担当指导本专业学生实践的导师,确保了学前教育专业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学质量提高与科研能力提升并重,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小组互助形式推动课程建设,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所学专业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作出积极的探索。多名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承担了国家、省部、市厅及校级的20多项课题研究任务,发表论文60多篇。

师资建设中,本专业教学团队先后连续三年获得校“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并先后获得“学习性组织”、“党员先锋岗”称号,201*年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可以说,一支素质优良的“学术研究型”“课堂教学型”和“实践指导型”三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正在形成。

2.任课教师情况

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5名,其中25名专任教师,教授2人,副教授

16人,已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0人,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72%;45岁以下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达到65%。其中,3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位比例达100%,双师比例达到100%。外聘兼职教师共计10名,均具有高级职称,占专业教学团队比例为29%。教学团队中既有丰厚专业理论功底、先进教育理念、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经验和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专家,也有具有先进办园理念、丰富教学管理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突出的幼儿园一线教师。本专业还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库,聘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担任了本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

(二)专项经费投入增长情况

学校近三年加大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确保该专业继续良性发展,同时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经费使用发挥出最大效益。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需要,学校将大量资金投向了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工作室建设、网络课程建设、举办和参加学术会议、教师到国内外交流考察、专业课程进修、专业教学改革项目配套建设等方面,在建设期内学校累计向本专业投入建设经费三百多万元,本专业生均教学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三)实践教学条件

学前教育特色专业自建立以来,十分重视教学硬件环境建设,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仪器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新建了奥尔夫音乐实训室、感觉统合训练室、蒙台梭利教室、学前儿童心理咨询室等,将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此外,进一步完善原有实验实训室的条件,美工技能实训室、书法教室、琴房、舞蹈房、语音室、机房、多媒体教室等不断更新配置,提高质量,增加数量,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优秀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在特色专业建设期间,根据专业的建设需求,与附属幼儿园共同建立“校-园共享”型的持久性实训环境,该园成为本专业学生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训基地,从而实现“教、学、做”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我们还重视教学硬件环境的建设,购置了大批仪器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在原有70台钢琴的基础上,又新增了30台钢琴,已有的舞蹈房、语音室、书法教室、美工技能训练室等进一步完善。从201*年开始,学校陆续投入数百万用于建设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室、

感觉统合训练室以及儿童心理咨询室。

在图书建设方面,有相当数量的可利用的专业图书。学校图书馆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图书500余种201*0余册,本系于201*年起开始建立系资料室,购置图书,且订阅了大量的专业期刊杂志。现有本专业的图书资料包括专业理论专著、报刊杂志及声像资料等2800余册,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天地。学校还具有中国期刊网(CNKI)、超星图书镜像网站(SSReader)、维普资源网等数字化资源。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在特色专业建设期间,我们将把实践基地由13所扩建至26所,建立了一定数量的以幼儿园为主体的见习实习基地,包括泰州市幼儿园、欢乐亲子园等多所幼儿园和其他早教机构,满足学生多轮循环,不同层面实习的需要,实现学校和岗位之间零距离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我们一直把实习见习作为作为培养应用型的幼儿教师的重要途径。实习分为:大实习,置于最后一学期计八周,与毕业考核、就业意向双向选择等直接挂钩;小实习,从第二学期开始实施,安排见习2-15天;个性化见习,顶岗实习,学生自己在课隙时间,经批准后到幼儿园做义工,帮助布置幼儿园环境等。

在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已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等管理制度,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我们还努力创新校、园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力求建成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达到省内同级学校一流水平。

三、改革、建设与管理

(一)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教学创新体系,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优化了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贯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在课程建设上,依托“全程实践”的理念,突破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窠臼,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优化整合的课程体系,为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提供保证。

1.整合变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本专业把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强集体研究,注重新观念、新知识的交流与学习,经常收集学生与同行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幼儿园教师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必须经过悉心培养和严格训练才能获得并维持。根据信息时代幼教改革对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应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实践课程的比重进一步增大。我们是高职高专类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必然要加强实践课程的比例,本着“基本知识够用、突出实训教学”的原则,压缩基础理论内容,在强化原有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增加教学内容中与幼教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比重,保证实践课程占整个课程的比例为42%以上,还增加了有关课程中的实践环节。

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学前师资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五个模块:即公共课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教育能力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专业拓展能力模块。“公共课模块”体现在培养计划的“公共必修课程”部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健康教育等10门课程,主要培养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专业理论模块”体现在培养计划的“基础与理论课程”部分,包括儿童解剖生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15门课程,为学生奠定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专业教育能力模块”体现在培养计划的“方向课程”部分,包括亲子教育方向的7门课程,幼儿教育方向7门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帮助学生熟悉幼儿园五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并初步掌握实施教育的能力和技能;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在“专业技能模块”的教学中进行培养和训练,体现在培养计划的“技能与实践课程”部分,包括婴幼儿故事说与编、规范汉字书写艺术、舞蹈创编等课程;“专业拓展模块”体现在培养计划的“选修课程”部分,主要向学生传递幼教新形势、新动态、新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幼教事业的现状和发展,并结合学生的特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除了必修的声乐、琴法、儿童简笔画、幼儿舞蹈创编等单一技能型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各类见(实)习、毕业设计等复合型实践课程外,还设置大量的选修课程,如幼儿园环境布置与艺术、幼儿律动与体操、家政服务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校-园共建开发新课程。本专业重视加强学校与幼儿园及其他各类早

教机构的交流,探索校-园合作共建的有效模式,从课程设置方面就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我校学生只有三年的在校学习时间,虽然也招初中毕业的五年制学生,但他们前两年也主要完成高中阶段的课程的学习,专业的学习也主要在后三年,而且三年中又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与幼儿园及其他各类早教机构的深入交流,我们增设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方法”、“幼儿园环境布置与艺术”等符合现在幼儿园需求的,体现本专业特色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与幼儿园和各早教机构紧密合作,在全程实践的过程中确保学生专业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3)将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之中。推行“双证”乃至“多证”教育,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实用的平台。学生可以参加“营养师”、“育婴师”等职业技能培训,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推进核心课程建设,辐射影响其他课程

“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专设的实践课程模块中的重要课程,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直接目的,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同时通过声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担当儿童音乐教育和辅导社会文化活动的能力。现本专业已将“声乐”课程由省级精品课程建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它不仅承担着培养职前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重任,而且对大学生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信心和技能意义重大。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本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效果,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自主研发教学课件,现该课程已经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并正积极申报力争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另外“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法”也立项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以“声乐”和“学前教育学”课程分别带动其他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建设,在目前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师资队伍的专长,开设一批反映专业特色或跨学科教育的课程。重点建设“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一批反映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和跨学科教育的优质课程。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优势定位,全程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即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交流,结合幼儿园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设计,

我们灵活变通,选取适宜的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因“园”而异的教育。

(二)教材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优先选用5年内省部级以上获奖、能反映教改要求的优质教材。同时加强各课程辅助教材的建设,专业教师及时补充、调整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案例及先进成果,现已初步建立“统编教材+参考教材”、“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系列化、立体化教材体系,并制作了与教材配套并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课件。本专业还积极鼓励教师自编教材,现有翟红锦老师主编的《声乐》教材被列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同时,马春亚老师编著的《0-3岁婴儿情商发展》,胡林成老师编写的《儿童心理学手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孙琴老师主编的《汉语学习随笔》,黄平老师主编《美术欣赏》,钱建华老师所编《硬笔书写训练教程》,张丽老师编写的《基本乐理》,顾克老师所编《中外音乐作品欣赏》等系列教材都已出版使用,且教学使用反馈效果较好。另外《儿童教育关键期的理论与实践》教材已获校级立项且已完成初稿撰写,正积极申报省级立项教材。还有《幼儿园综合活动设计与指导》、《亲子园活动设计》、《幼儿故事创编与演讲》等系列专业教材正在编写中。

本专业在坚持校-园合作共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与幼儿园、亲子园教师的各自优势,本专业教师了解高校教学规律、熟悉教学内容,编写教材符合规范要求,而幼儿园、亲子园一线教师熟知新《纲要》的理念和标准,掌握大量婴幼儿教育活动实例,两者结合,进行教材编写,让教材内容更贴近教学实际。本专业教师还参与了省级育婴师卷库的修定工作,同时还建立了其他多项职业技能训练试题库。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是稳定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本专业以“全程实践”为指引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坚持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服务的原则,构建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型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以“全程实践”为指引推广“三寓”教学模式

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优质资源,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探索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本专业形成了“做学做”的教学模式,在建设实践性课堂的同时建构类型和层次多元化的实践基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安排专题性参观和模拟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论课教学过程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如“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方法”、“学前儿童科学与健康教育”等课程经常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和实践,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即使是基础理论学科教学中也要求加强实践性成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了“寓理于例、寓知于情、寓能于行”的“三寓”教学法。为了促进学生既重视知识学习,又重视技能学习,做到知识能力双提高,我们集中培训全体任课教师。努力掌握“三寓”教学方法,“寓理于例、寓知于情、寓能于行”,即将理论传授结合在实际案例中,将知识教学渗透在一定的情境中,将学生的能力提高落实在行为训练之中。这样做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都落实到实处,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在全面优化、重组教学内容的同时,本专业不断提高师生现代技术素养,强调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每位教师都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主要课程配备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核心课程建有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变单一的言语传授为图像、语音、符号、动画等多种方法综合传递信息,重视直接教与间接教相结合和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利用校园网将实现教育资源的深度挖掘,扩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平台。

(3)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开展差异教学

本专业积极提倡以教学内容的改革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效。鼓励每位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实用性,反映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积极探索、创建和移植新的教学方法,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的探究型和自主研究型学习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取得明显成效。注重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依据学生能

力倾向和学习风格开展差异教学。“全程实践”与“优势定位”是不可割裂的整体,事实上,正是在全程实践的过程中,有意识依据学生的差异,发现并发展学生的专业特长优势,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教学方法改革具体体现如下:

项目学习法所谓项目学习法,就是将学习者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项目”的本意指的是学生自己计划、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兴趣与需要基础之上的,经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或有效学习的依据,它对于打破学科体系,实施跨单元、跨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专业在组织学生观摩、试教和案例分析等常规学习中,将形式多样的项目学习法,贯穿于正常的学习过程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变课堂单向的“教”为双向的交流,改变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状况,重视师生交互作用,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变整齐划一的要求为因材施教,改变过去那种全班大一统的教法,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集体、小组、个别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教育实践法开展幼儿园实习和调查活动,拟订实习计划和要求,使学生根据学习进程带着问题下园实习,再以研讨方式、专题报告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现象,及时消化教育理论,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到幼儿园教学和课程的内容时,要求学生根据幼儿园教学原则和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并实践参与,以丰富课程学习内容,使学生提前感受幼儿教师角色意识,接受专业思想的教育,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除安排见习、实习以外,还充分利用校内的儿童心理实验室、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促进学生能掌握扎实宽厚的学前教育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特长与潜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案例分析法就教育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或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从学前教育学视角进行分析思考,形成多视角学前教育学观念,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4)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方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评价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过程型评价指标体系。以形成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为主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

素质的实际发展。实行书面考试、口试、操作考试等多形式学业评定方式。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成绩考核方法,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如讨论、作业、试讲、实验等)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将学生的学习重点转向平时技能训练和幼儿教育经验的积累上,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实践性。

2.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贯彻“优势定位,全程实践”的理念,让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程,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训

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先进,根据高技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建有职业基础课程实验实训室与职业技能实训室。职业基础课程实验实训室能体现在师生发展中的共享性,职业技能实训室体现良好的职业氛围并具有一定的仿真性,能体现幼教发展的时代性,并能及时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使用效果良好。

(2)校外实训

建立在数量与质量上能满足学生见实习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基地以幼儿园为主体,其办学情况符合示范性幼儿园的标准。与基地有长期合作协议,并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体现资源共享,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3)实践过程监控

制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意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工作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训练、幼儿园实践、技能训练与竞赛等途径进行。本专业制订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意见,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做了具体规定。

制订技能训练标准。对声乐(唱)、琴法(弹)、舞蹈(舞)等本专业基本技能考核项目都制订了具体的技能训练标准,同时对各考核项目的考核方法、成绩评定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和要求。

加强对实践过程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管理。本专业循序渐进地安排认知实习(见习)、短期实习(流水顶岗制),辅以单科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在最后一个学期用不少于6周的时间进行教育实习,保障实践的全程贯通,同时在课程学习中渗透“学做(幼儿园、亲子园)学”,强化实践。在实践空间上,做到校内外实践场所融通共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机会。

总之,本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实施全程质量监控。能高效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目标。在各门学前课程中制订实验实践教学大纲,对其实验、实践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并规范操作程序和学习目标;另外,专门开设“综合实践实训课程”,强化实践。各项教学实践活动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并通过效果评价反馈于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满意度高于85%。

(4)强化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近年来,本专业在教学计划修订中贯彻了“双证书”思想,将职业技能训练纳入课程体系,其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施行“双证”乃至“多证”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引入“小先生制”(学生),安排教师进行专门辅导。围绕职业综合能力要求,逐步建立了职业技能测试试题库,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考核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管理

本专业注重教学全程控制,通过需求调查、研究生源,优势定位、跟踪培养,过程调控、强化训练,及时评估、指导就业,达到教学管理全程控制,逐步推动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本专业有自身特点的教学保障体系构架。具体的做法:

1.需求调查,研究生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为学前教育创造更好条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每年的就业率都是100%,最近我省一些地区如泰州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来自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报道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上述情况,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普遍存在。

经过调研了解到,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在逐渐对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已经从数量的补充过渡到质量的竞争,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这对我们专业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生招生工作前,我们就派专门的教师负责各个县市的招生宣传,宣传我们的专业,同时了

解各中学毕业生报考的初步意愿,组织有意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高中毕业生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加试,在源头上把好质量关,专业加试时我们要学生模唱、打简单的节奏、跳简单的舞蹈动作、普通话测试、看外貌,初步了解这些学生未来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潜力,大致了解他们的地域分布、能力水平、有何特长,做到知己知彼,将来这些学生一旦进入我们专业就读时,我们能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引导,提供机会让他们扬长避短、全面发展。

2.优势定位,跟踪培养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在对心理测验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结构理论,首创了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他认为,智力由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共同构成。基于这样的理论考量,学前教育专业以就业学校的需求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圭臬,不仅着力打造学生全面的专业素质,更是在入学之初就对学生智力的特殊因素进行测量和甄别,为他们量身打造最佳的培养方案。

经过不断实践和反复论证,学前教育专业“优势定位、全程实践”的培养模式已经形成。具体而言,“优势定位”是在新生入学后,系部的“优势定位”专家团队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智力特长测试、认知风格测试、气质类型测试、表达能力测试、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以及音乐、美术、手工等专业特长测评,根据测评的结果,为每个学生进行优势定位,确定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发展导师,由导师负责学生的优势成长、突破与卓越。学生的专业优势包括书法、舞蹈、绘画、钢琴、电子琴、手工制作、声乐、育婴、英语、儿童故事说与编、游戏创编、幼儿园活动设计等。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在优势领域中达到比较优异的水准,如在校级、市级甚至省级的各种比赛中获奖,获得行业认可的各种专业证书,如中、高级育婴师证、营养师证、钢琴等级证书、英语A级以上证书等。

学前教育专业在个体优势定位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实践差异化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虽然提高了系部的教育成本,但是却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能,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过程调控,强化训练

本专业通过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逐步推动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以加强教学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维护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本专业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更为完善的专业管理制度。严谨

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门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均有考核标准,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和方法;教研室活动能做到开始有计划、过程有记录、结束有总结,活动效果较好。

其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人才培养全过程得到了有效调控。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注重加强源头质量监控功能,制订了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了教学过程管理监控功能,从优化教学过程,完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入手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加强教学规章制度执行监控功能。为了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本专业确立了如下制度:(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把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作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建立健全规范的教学秩序,督导任课教师和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2)把听课的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挂钩。(3)通过听课,及时对学生加强教育与管理,更好地将课堂秩序维护好,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课堂氛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4)做好听课计划。按照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内容每月排好听课轮流表。根据听课情况进行交流研讨,找出不足,提出改正措施,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对教师教育、培训,使教师提高责任感,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6)督促教师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进行评比评价,以促进教师备课工作进度,使课堂教学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7)坚持教学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原则。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经常性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差距与原因,及时解决。

最后,为了让家长对本专业教学发表意见,本专业率先建立了“家校联系函”。使家长进入了我们的教学管理体系。

4.改革评估,指导就业

以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制度过分强调评价的总结性功能和选拔性功能。忽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评价过程中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客观准确;难以产生有效的教育效应。在教学改革中本专业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重新定位为:

(1)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本专业引入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校系评价和实习单位评价结合,专业教师评价和园长/一线教师评价结合,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结合。采用实习指导教师打分、园长评价学生汇演,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等多种评价形式。

(2)基础评价与差异评价相结合

基础评价是指考核学生的通用职业技能和专业职业技能(基本功),要求统一、标准一致。为此我系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基本功)考核标准,同时根据差异培养的人才培养要求,对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实施差异评价,根据个体差异,要求不一,标准有异。由此形成与学生入学时的职业能力倾向定位、培养过程中差异教学一以贯之的评价模式。

经过努力,学习效果评价的功能重点逐步丛总结性功能向形成性功能转移;内容从对学生的认知评价扩展为对学生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由被动等待评价向主动参与评价发展;方法从仅强调测验分数向评价方法的立体、综合、多层次、全方位发展;从关注结果向重视过程发展。已经初步形成评价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5.质量跟踪,可持续发展

建立了相关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经常化,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研究,调查表格由原来的学校名称、毕业生姓名、毕业生评价等方面改进为学校名称、毕业生姓名、毕业生评价、学校对我校人才培养的建议,专业负责人亲自登门听取意见,填写调查表格,虚心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6.专业指导委员实质性、制度化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专业建设中为了充分体现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成立了“学前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优秀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以及有丰富经验的幼儿教育专家担任委员会委员,请他们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出谋划策,对学生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几年来,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测评与修订,保证培养方案能够适应专业发展;帮助拓展幼儿园实践教学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支持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并在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高水平的指导和帮助,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合作办学

自专业开办以来,一直以立足社会、服务地方为己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形成互动互惠、效益良好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有特色的合作方式,促进办学模式创新,增强办学活力。与幼教行业开展有效合作,形成良性合作机制,建立以幼教行业相关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一支经验丰富、高水平、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用人单位参与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其他各教学环节,在学校与行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开展服务型实习实训。服务型实习实训室依据实习实训基地的要求,安排实习任务,规定实习要求,基本做法是在实习实训基地寻找工作岗位缺口,然后让学生顶岗按一个正式员工的工作要求实习,并按此要求评估验收。这种实习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明显增多,能力提高较快,且对实习单位的服务针对性更强,有助于本专业多渠道、多层面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更好发挥实践共同体的作用。

指导课题研究。由泰州市教委发文正式任命我们为学前教育课题研究理论指导员,6年来我们专业教师引领、指导地方幼教改革,直接参与教学研究课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课题,共参与80个市级课题。

积极开展培训。建有学前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承担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在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中起重要作用,并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教师以挂职、调研等多种形式全员参与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我们的专业教师承担本地区多项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推进幼儿园教师专项技能培训,先后多次开展“育婴师培训”、“蒙氏”培训、“奥尔夫”培训及幼儿园管理等培训。

主动承担对本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带动责任,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与相关成果在同类专业中产生积极影响,努力将教研与科研成果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实践与推广,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增强适应力。先后与泰州艺术幼儿园、泰州市幼儿园、泰州亲子园、泰州机关幼儿园、泰兴机关幼儿园等单位签订了紧密合作协议,立足双赢,共同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以紧密型合作基地为依托,定期开展学前教育思想演讲会,举办区域性学前教育研讨会议,为区域内的交流与提升架设平台,如组织泰州地区集体教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开展园长论坛。每年选派1-2位教师到紧密合作型基地参与教学与管理工作,开展课

题研究,积极推进全面有效的合作。这些单位每年都吸纳我系的毕业生去工作。

目前,本专业已成为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幼儿教育科研基地、幼儿教育信息中心、幼儿教师联谊中心。

四、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呈多元化、专业化和应用型、服务型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技能素质和艺术活动素质,培养有责任心、有能力、肯做事、有团队意识的全面发展的毕业生。

(一)招生就业状况良好

由于本专业毕业生社会评价好,近三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录取分数位于专科一批,保证了较好的生源质量,本专业近三年招生人数逐年增长。201*年新生录取人数达到118人,201*年新生录取数达到300人。新生平均报到率达到了99%。毕业生不仅有基本的专业素养,而且有一定的特长优势,平均就业率达到100%,且就业品质良好,绝大多数学生进入省、市、区优质幼儿园工作。

(二)素质全面、优势明显

本专业倡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书籍,注重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全程实践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了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理念,掌握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较好的音乐、舞蹈、钢琴、美工、儿童游戏、儿童故事说与编等专业技能技巧,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熟悉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有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及时发现幼儿行为问题并妥善解决的能力,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进行教学反思的能力。

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钢琴演绎场、剪纸大比拼、手工秀等活动,充分展示出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培养有自信、有个性、有才艺的学生。近三年,学生英语三级通过率100%,其中83名同学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一级B的通过率也达到100%;普通话二级甲等通过率94%;营养师的考核通过率也达到了100%;毕业生说课均达标。目前在校学生已有115人通过了普通话二级甲等考核;261名同学通过了育婴师四级,通过率达到了96%;140名同学已经拿到写字四级以上证书;1名同学通过了钢琴十级,5名同学通过了钢琴9级。除狠抓学生专业技能外,本专业学生还积极参加省、市、校各项活动,在音乐、手工、舞蹈、

体育、演讲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表现优异。如,201*级王美娅、查燕萍、蒋雅文、陈冲四名同学在201*年5月第六届江苏省“保利协鑫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特等奖”。

在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学校组织的其他文体活动中,学生表现突出。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如201*级王美娅等同学于201*年7月申报的“三周岁幼儿识字软件的开发及运用”项目获江苏省立项;201*级王紫廷201*年10月获得“江苏省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证书”、江苏省大学生法律援助优秀宣讲员称号;201*级卫荣娟等同学的“幼儿园玩教具的设计与制作”获江苏省立项;201*级谢琴等同学的“民间剪纸的创作与创新”获泰州师专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三等奖。201*级张雯雯同学在泰州师专201*年暑期社会实践“Kissbaby爱心育婴”获优秀个人奖。

(三)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同步提升

本专业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80%的学生报名参加了党校培训,超过65%品德兼优的学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有不少学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心理咨询、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等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合群外向、自信敏锐的心理素质,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和良好个性特征。学生中见义勇为、帮困助学、义务献血、志愿者活动等爱心奉献事迹屡见不鲜,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四)社会实践服务辐射广泛

本专业引入实践教学的概念,各门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安排专题性参观和模拟操作,学生跟随教师去幼儿园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和课题研究,参与幼儿园的大型亲子活动,丰富学生的幼教感性经验。201*年至今,每周末安排婴儿教育班学生参与泰州市欢乐亲子园的亲子活动。201*、201*年,组织全体学生分别前往泰兴机关幼儿园和泰州附属幼儿园、泰州市幼儿园参加了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分享暨幼儿园集体教学优质课(泰兴)观摩交流会、“上海名师幼儿园优质课观摩交流”研讨会。201*年至今,每学期组织学生前往泰州兴化实验幼儿园顶岗实习,均获得实践基地领导和老师的好评。201*年,组织08级同学为泰州市民政局救助站流浪儿童心理辅导室设计、布置环境;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生为泰州市幼儿园、欢乐亲子园、泰州市艺术幼儿园、泰州市机关幼儿园、泰州师专附属幼儿园创设环境;同时,建构层次和类型多元化的实践基地,如泰州师专附

属幼儿园、艺术幼儿园、欢乐亲子园、少年宫等,满足了学生教育实践的要求,提升了学生对各类学前教育情景的应用能力。此外,学生还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如201*-201*年,参加泰州市各级调演;201*年,参加江苏省社区文艺汇演双人舞《马路天使》金奖;201*年11月,参加了江苏省中老年艺术节,参演的舞蹈《欢庆锣鼓》获金奖。

(五)社会评价

学校通过访谈、调函、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法,对我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质量进行了社会调查,以了解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找出影响学生质量的因素,以便促进教改,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培养模式。

1.实习单位反映好

本专业安排在校生从大一开始在泰州市欢乐亲子园、城东小学幼儿园、泰师附属幼儿园、机关幼儿园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在与各幼儿园进行访谈和座谈中得知,他们对本专业顶岗实习生反响良好,称赞他们工作主动、热情、积极,热爱儿童,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表现出了较好的专业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学生表现突出,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即被实习单位预备录用。如,03学前刘兰娟、戚伟文,04学前周洋、李琪,05学前冯青、梁岚,06学前陈佳琳、陈唯、李燕,07学前纪慧、陆小青等同学因为实习表现突出,均被实习单位留用任教。

2.就业单位评价高

历年毕业生跟踪调查,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看,问卷中所涉及的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与水平、创新能力等,显示的指标满意率均较高,如201*、201*年满意率均为90%以上。调查结果说明,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我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非常满意。如,无锡小桃园幼儿园园长、泰州欢乐亲子园园长、兴化实验幼儿园园长、泰兴机关幼儿园园长、姜堰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常州艺术幼儿园园长、南通市育才幼儿园园长的表示,他们十分欢迎我们的毕业生来园工作。这几年,本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本地区机关幼儿园、兴化市戴南幼儿园等都是提前选订毕业生。

六、品牌特色优势

这些年,该专业形成了“全程实践培养,个体优势定位”的品牌特色优势。全程实践培养即学生从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实践锻炼长流水、不间断,以确保应

用技能的培养。个体优势定位指依据学生原有的特长与基础,可以确定在优势上多下功夫。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一体化设计,一站式培养

敢为人先、不断创新是该专业发展壮大的思想源泉。该专业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一体化设计,一站式培养”的口号,给该专业学生创造成长平台。所谓“一体化设计”就是将学前6年教育的师资培养全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做到让每个师范生都能对儿童6年学前的教育要求全面了解,熟练掌握。所谓“一站式培养”是指对一体化设计的培养方案分段实施,将6年全程的学前教育分为0~3岁的亲子教育与4~6岁的幼儿教育两个阶段,然后分段培养。0~3岁的亲子教育师资除要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外,侧重学习0~3岁婴儿的身心发展理论以及保育关键期理论,掌握婴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营养、保育等知识与技能,同时掌握一定的家长沟通知识与技能。4~6岁的幼儿教育侧重学习该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理论以及保育的具体知识与技能。

(二)科学构建“三寓”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拓展空间

推进“三寓”课堂教学模式是该专业的另一个重要特色。为了促进学生既重视知识学习,又重视技能掌握,做到知识能力双提高,我们集中培训本专业全体任课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教师教学中努力做到“寓理于例、寓知于情、寓能于行”,即将理论传授结合在实际案例中,将知识教学渗透在一定的情境中,将学生的能力提高落实在行为训练之中。这样做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都一一落实到实处,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积极推行全程性、服务型实习实训,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实习实训有多种形式,它们对学生的锻炼各不相同。服务型实习实训指的是一种全新的实习形式。其实习要求、实习任务、实习形式都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实习。服务型实习实训依据实习实训基地岗位缺口的具体需要,将学生分别安排在缺口岗位上,下达实习实训任务,规定基本要求,同时提供具体的指导。让学生顶岗按一个正式员工的工作要求实习实训,并按此要求评估验收。这种形式的实习实训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责任感强,得到锻炼的机会多,当然,能力提高也就比较快。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上上下下的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专业建设中仍然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的取向。目前我们实行的“2.5+0.5”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发挥其固有的功能仍需专业全体教师进行思考。与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相比,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结构与功能方面还存在着差距。

(二)教师的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工作尚需深入整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响应”力,在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加大整合力度,一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包括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二是提高对地方学前教育事业的支持水平,更好地发挥高师院校的引领与服务职能。显然,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以上是我们在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方面所做的工作总结,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本专业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必定会书写更多的辉煌。

201*年11月20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学前教育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学前教育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前教育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3398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