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改总结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201*-11-0215:27
在几年的生物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我的教育观念发生新的变化。现在的改革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探索思考,校长也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一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1从认识身边的生物开始,调动学习积极性。
冀教版初中《生物》第一、二章是“认识我们身边的动植物”,这是一个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的机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根据我们中学的校园环境和学生情况,我做了教学安排:
认识校园内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其生活环境,学习绘制观察路线图;
通过室外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路线图的绘制及讲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校园动植物,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学校的情感,通过完成绘图作业培养小组内的团结协作精神。
2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一节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将大脑功能的完善、心脏功能的增强演绎得淋漓尽致,如:一个小组表演3岁、7岁、13岁的孩子买酱油的情景,3岁时是给了钱就走,7岁时知道要找回多少钱,13岁时不仅知道讨价还价,而且还表现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积极性非常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学效果当然要比老师讲要好得多。类似的活动课还有很多,如在“遗传和变异”这一章节中,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找来围棋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活动了解遗传规律,把抽象的转化成具体的,数据一出来,结论一目了然。
活动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方式不仅学生们喜闻乐见,积极性特别高,提高了学习生物课的兴趣,而且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多方面能力。二创造一切条件鼓励学生做探究性实验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已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的主要方式。将探究式实验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于植物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并通过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好办法。在这一节中,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1)提出问题列举生活中植物吸水和失水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植物在什么条件下吸水?什么条件下失水?(2)大胆假设通过比较、讨论可知:植物吸水、失水与周围溶液的浓度有关,有什么关系?做出假设:当周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3)设计实验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同学们各抒己见,设计出繁简不一的实验,归纳如下:
第一种方法:①取两支试管分别装入等量的清水和盐水,记录液面的高度;②取等量的萝卜条分别放入上述两支试管;③放置10分钟,观察萝卜条的软硬、重量的变化及液面高低的变化。
第二种方法:①用打孔器在马铃薯上打两个洞,分别装入清水和浓盐水;②将两支套有乳胶管的移液管竖直插入马铃薯的两个洞中,使两支移液管中的液面高度在同一刻度上;③放置15分钟后观察两支移液管液面高度的变化。第三种方法:①取两只量杯分别装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②将一片白菜帮底部纵向切成两等份,分别放入两只量杯中;③放置10分钟后观察白菜的软硬变化。
整个设计过程中,同学们开动脑筋、调动思维、积极讨论,想出了很多办法。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完成实验按照预先的实验设计,小组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中,真正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量取液体、称萝卜条的重量……各小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看哪个组方法巧、动作快,及时进行表扬。
(5)得出结论各组报告实验结果,经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果支持假设。
(6)交流表达各组交流实验过程及心得,感受实验成功的喜悦,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在这样的探究式活动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亲自观察、亲自设计并进行实验,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体验还是能力及情感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
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不仅使课堂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
使用多媒体还会使教材‘活化”,生理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多媒体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也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展示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用这种教学方式,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通过教学实践,运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方式。我根据本校实际条件,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主动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认真的观察、记录、描述、提出问题、以各种信息渠道寻找相关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收集资料、作出解释、并与他人协作和交流。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科学的特点,获取知识和能力,形成科学态度。我运用讲授与演示、模型制作、小组讨论、角色游戏、多媒体演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过去的接受式被动学习方式,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社区、生物教学软件、互联网等课程资源,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培养观察、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操作、研究计算、解剖、验证等基本技能,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扩展阅读:初中生物课改总结
课改总结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生物学科成为中考的一个科目,学生在
思想上加深了重视。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学的改革得到深入的发展。学生想学了,这是促进老师教学的最大动力,也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更大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创造性思考,有效性学习和运用性掌握知识,教师就要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以上目的。回顾半学期来,我在教学上也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加强探究性学习
首先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体验探究法、经验探究法、形象探究法等,更多的是几种探究法混合使用。例如:指导学生调查工厂附近河水的污染情况,亲身体验人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破坏,同时调查本学校工厂的废气排放情况,以及垃圾焚烧影响学校周边环境空气的污染严重事实,从而亲身体会人与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再如:通过演示观看“响尾蛇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间接学会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再通过亲身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掌握实验过程,学会独立探究。
再来倡导创造性学习方式。生物教学中渗透贯穿创造力的培养,使知识获得与创造力培养同步到位。如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指导学生取各种水质中的水,观察生命时同时注意不同生物生活的环境(水质)差异,以及指导学生在不同水质中培养生物,再观察不同生物在不同水质中分布和生命力,从而为下一节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做铺垫。再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活动中,把选材放宽,让学生自
由选择,探究不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从而更全面了解实验的目的,也从中掌握实验变量的选择以及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的控制。
二、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学习策略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同时,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教方法、讲思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中,贯穿思维训练。现主要介绍几种方法:
1、识图法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形进行学习、记忆。如植物体各器官的结构图,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图等,引导学生根据各器官各部分对应的名称进行形象记忆,从而掌握器官的概念和随时举例。再如显微镜的结构图、实物,形象直接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
2、对比法
指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便于记忆。例如,动物细胞分裂与植物细胞分裂的比较,细胞各结构功能的比较,人与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比较,植物四种组织的比较等。
3、理论联系实际法
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后,为我校周边环境的改善献谋献策。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点,解释海关人员检测、鉴定生物样品时如何知道该样品是植物还是动物材料等,掌握细胞分裂与分化,解释古树仍能生长的原因以及人与动物、植物的形成过程。4、归纳法
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和原理。如学习植物体各器官后引导学生归纳植物体是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5、类比法
引导学生善于对相关类别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相同或相似的原理和特点。例如植物体各器官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动物各器官、各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进行类比,可看出生物体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
6、实物观察法
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提供实物,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标本及内脏器官,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善于进行野外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情况。三、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发展学习能力,减轻课业负担。
四、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和贯穿情感教育。如通过学习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通过把实验后的动物放回原来生活的环境中,让学生懂得珍爱动物的生命。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生物课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生物课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3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