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师教育自己孩子的优势和不足
教师教育子女的优势
一
孩子内心有优越感
教师的孩子存在一定的优越感,不是指他们父母的社会地位有多高,而是指其父母的身份会带给孩子更强的职业优越感。
这一点,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可以从我身边教师子弟的同学身上感受得到。除了父母教书育人的特殊身份能让孩子产生某种骄傲感,显然,教师的职业优势,也使孩子能够更超前地接触到、了解到学校的教育,并且更加了解学校的生活。
对于孩子适应学校这件事,无论是入园的适应,还是幼小衔接、步入初中等等,几乎成为父母们普遍关心甚至头疼的事情。而教师孩子的成长有独特的地方,也因此不会对学校产生恐惧感,相反的,他们更容易对学校抱有亲切感,这都是跟父母是教育专业人士有很大的关系。
我曾经请教过一位律师,他认为,从人的发展来看,子承父业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父母在从事科学、医学、文学、人文学这些领域的工作,孩子自然而然地也会对此有更深刻的职业印象。这是职业传承里面非常司空见惯的一个现象,和孩子所受到父母职业的熏陶、感染有关。作为一个教师,本身就有强大而端正的职业的精神,这对孩子会产生非常好的影响;同时他们所处的育人的工作氛围、和谐的同事关系等等,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孩子会受到更好的早期教育
作为教师,通常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既然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就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我从和接触的很多大学附属小学的老师谈话中,得到了一个很有意思观点,这些学校的一部分学生,如果他的父母是小学或中学老师,那么这些学生跟学校的各种关系往往都维持得特别好。
因为作为教师,他会从无数孩子身上获得一种领悟:
一个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孩子早期教育有多么重要。父母如果有良好的品行,那么在孩子身上你就可以发现他有非常好的脾气、非常好的习惯。
我认识很多朋友,那些从事非教育领域的工作的朋友,都很愿意选择教师做人生伴侣,教师是最受他们青睐的结婚对象。因为从普遍的共识来说,把孩子交给老师,教育问题似乎就解决了一半,孩子的教育起点会高一些,早期教育的品质也会高一些。
三孩子更容易养成规律的习惯
教师的生活特别有规律,这是职业决定的。
熬夜的教师其实真的很少,如果长期熬夜就做不了教师,因为第二天他要面对的是一群渴求知识的孩子。同时,我们可想想,一个教师大概每天要走多少的路?要说多少的活?要关注多少的问题?要遇到多少的挑战?要是没有足够的精力做保障,实际上他就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分享这么一句话:一个良师肯定是睡得好的。当然睡得好的未必就是良师,但如果是良师那一定是睡得好的。如果睡眠不好,那很难胜任教书育人这个重大任务。
教师生活有规律,对孩子来首至少有两个好处:
第一,教师固定的工作、生活方式,使得他可以跟孩子在一起生活,所有的父母都是真实的父母;
第二,如果教师本身生活的特别有规律,那教师的孩子普遍生活也有规律。
同时,因为你在过有规律的生活,所以凡是孩子做的没规律的事情,都会让你特别敏感,也会特别地留意。有时候一个教师变得啰里啰嗦也是与他的这方面的敏感性有关系。他生怕某一些坏习惯,会对孩子后续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第一点,可以始终保持跟孩子在一起成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有确保孩子成长中遇到困惑,都能够及时得到你的帮助。
所以说教师没有理由教育不好子女,教师这一职业没问题,教师的生活习惯没问题,有什么理由能把孩子给教育坏了?我经常和我的教师朋友开玩笑,你真的想把孩子给教育坏,很难的!
这就是我们职业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的三大优势。这些优势里蕴含着内在的一些特质。所以我要说,
第一,做教师的人,都具备教育好孩子的能力,都不必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表现得过于恐慌;
第二,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对孩子的影响就是潜移默化的,它是范本教育的一个典型存在。教师也可以更多地借助同事的力量,对孩子产生一些推动、影响和帮助,这也是教师教育孩子优势的内在要素。
教师教育自己子女的不足
说了这么多,感觉教师教育自己孩子,是很容易的事情啊。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同样是因为职业的关系,教师教孩子时,更易于偏离中心,更容易出现偏差。
一过高期待
哪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一点,而教师们在这方面,对自己的孩子要求更高。
有一次我去某地讲课,一个高中的老师说他对孩子的事情非常焦虑,老是想着孩子以后可不可以考一个好大学。他认为好大学的标准是985学校,然后我了解到这个老师夫妻俩都没上985学校。我就告诉他,上不了985其实没有什么,你不能把985看得太高,拼了命的非要上了,很多不是这些学校毕业的,过得就不幸福吗?不读名校但生活幸福的例子,身边不是随处可见吗?
人有国命,有地命,还有天命,其实有时候天命真的是难以躲避的。如果我们只生一个孩子,就无法看出他的缺点,你认为只要高标准严要求,反复训练,他就能够到达你理想高度。但是如果你生的是五六个孩子,你就会懂得孩子之间差异是与生俱来的。
我从小就知道人与人的差别到底有多大。我有两个堂叔,一个是北大毕业的,但是他的亲哥哥初中都没读完。往往都是两个兄弟里的弟弟在隔壁房间玩耍嬉戏,他的笨哥哥在那读书,一上午还读不会,结果弟弟却边玩边听,早就背会了。
如果只是看事情的结果,或许有的人会认为哥哥不认真,不努力,不专注,但是事实上哥哥并没有玩闹,老老实实地在那背了一个上午,这样还不认真、不专注吗?其实我们要关注的并非是他到底认不认真,专不专注,我们真正要考虑的是他的个人能力。就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可能天生大脑的记忆力就不强。
因为教师自己教育学生时,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他就特别期待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其中最出类拔萃的那一类。所以是教师这一的职业本身,给他们带来过高的期待——他们往往从优秀学生身上,看到自己孩子也应该如此。因此,老师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活得比较压抑。
我认识一个教授,他的孩子学习不太好,然后孩子的妈妈,同样做教师职业,说他,还是什么大学名教授,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
后来这个爸爸只好跟孩子一起努力挽回:成绩一定要考好一点,否则爸爸在家里地位都不保了。
孩子终于考了个98分,特别高兴,结果这个爸爸让他不要高兴得太早,只有妈妈真的满意了,他才能真正去开心。结果妈妈一看就发话了:既然你都考98分了,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下考到100分?
二过严要求
我们都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其实“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都是出自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它彰显的就是亦步亦趋,从细微处入手,由细微里查找出细节,就可以发现某种规律。它着重强调人的成功靠的是努力的程度,以及通过努力可达到的境界。这种传统的思维,很容易被某些人群继承,特别是教师群体。
另外,我们会要求过高,其实也与我们职业本身的身份有关,教师会非常重视个人的尊严问题。我们最害怕来自外人的指责,说他的孩子又怎么样了,怎么这么不听话了,怎么老是班上是最调皮的一个之类的。
这个职业本身,决定他对和自己相关的事情,会有的更高的要求,很自然而然,他的内在的要求就会体现在孩子身上。
总体而言,教师这个职业,一方面让我们有了些许优势,但另一方面,关于教师孩子的成长我有这样的想法:
作为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教育出来的孩子常常性格上有些封闭,与人沟通交流不主动。孩子的合作能力、孩子的幸福程度、孩子的自由度这些方面常常很容易被限制。
当然,这个职业内在的限制跟他在职业里的付出是有关系的。德国的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斯说,“一个人如果整天只关注眼前的事物,它就不可能关注到更广阔的未来,有更广阔的视野。”通常来说,我们能够教育出比较优秀的孩子,但是更多的时候,却不能培养出有更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孩子,这是我们职业造成的不足(这个观点只代表普遍现象,而不是一概而论)。
所以教师想要培养出有大格局的孩子,还是要突破一些职业瓶颈,认真反思,让优势更为突出,把孩子培养得更为优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反思教师教育自己孩子的优势和不足》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139.html
- 上一篇:读书笔记丨《萨德侯爵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