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书笔记
从早至晚,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把高毅邱国鹭先生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认真拜读完。全书充满作者的独立思考,有逻辑、成体系、引人深思。
能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这就是大家风范。
在复杂的市场中保持一份简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因有二:一是这需要投资人对市场和投资有极其深刻的理解,方能抽丝剥茧、化繁为简,二是这需要投资人时刻保持专注、理性、耐心,而这无疑是人性的弱点。
在投资中,邱国鹭先生奉行一些最简单的原则:便宜才是硬道理、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胜而后求战、人弃我取逆向投资等,同时书中提出了很多好的问题,下面是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我自己的一些理解:
1.价值与成长之辩?
核心观点:成长股的长期回报往往不及价值股。
价值与成长之辩恐怕是价值投资第一论题。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存在谁好谁坏。作者的论证逻辑是:股票的回报并不取决于它未来增长快还是慢,而是取决于未来增长比当前股价的增长预期更快还是更慢。成长股很容易低于预期,而价值股很容易超出预期,因为未来不会有乐观者想象的那么好,也不会有悲观者想象的那么差。
成功的成长投资需要能预测新技术走向的专业知识,能预判新企业成败的商业眼光,以及能预知未来行业格局的远见卓识,而多数投资者容易陷入成长陷阱,承担估值失当的风险。
实际上,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看到A股所谓的成长股10个中有9个会被证明是伪成长,而从书中提供的统计数据来看,绝大部分国家的价值股也是跑赢成长股的。
作者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美国钢铁(US Steel)是最古老、最夕阳的行业,2002年2倍估值,但在后来五年间股价又翻了20倍。在中国也不乏这种例子,比如银行、比如地产,长期全市场估值最低,但多年来股价增长和投资回报远远高过预期。再看我统计的结果:
以国内银行——典型价值股为例,过去5年(2014.6-2019.6),WIND银行指数的PB估值稳定在0.8-1.4之间,中位值0.94。过去5年间,PB从0.9微跌到0.87。
13支主要银行股的平均总回报113.74%,基本都能达到五年一倍,最少的民生银行总回报率也有36.64%,平均年化回报15.67%,这绝对是一个超出预期的回报水平。
而以国内医药和信息技术——典型的成长股行业为例,作同样的实证回测,过去5年间,WIND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指数的PE从36.56微增到38.07,106支制药个股的平均总回报76%,平均年化回报12%,其中很多医药股总回报率为负值;过去5年间WIND信息技术服务指数的79支个股的平均总回报54%,平均年化回报仅9.04%,这样的结果恐怕让很多成长股投资者大跌眼镜吧。
2.估值与品质,谁更重要?
核心观点:便宜是硬道理。
通常来说,估值是投资中最复杂的事情。作者却认为,估值是最容易把握的,一个股票便不便宜一目了然,看看PE、PB、PS、EV/EBITDA等指标,这部分是最接近科学、最容易学的。在作者看来,便宜是硬道理。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只要足够便宜,长期看问题都不大。
品质肯定是更重要的,但作者多次提到山姆沃尔顿的名言“只要你买得便宜,就可以卖得便宜”,反复强调“便宜是硬道理”,是因为估值方法容易,每个普通投资者都可以学。
估值回归的原理就跟赌场数牌的原理是一样的,大牌数量是一定的,前面出多了,后面就少了,就是盛极而衰,衰极而盛,就是周期,就是规律。个人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估值回归的强大,这是投资的“大律”,长期而言很少有股票能逃脱这一规律。
A股投资人长期不赚钱,一个重要原因是多数时候太贵。与美国、日本相比,A股市场常年处于30倍、40倍以上估值。
2009年6月29日A 2975点,2019年6月28日A股2979点。十年间指数未涨股,是失去的十年、是价值投资没有用吗?
不,恰恰是投资价值开始凸显。
2009年6月29日A股PE32.2倍,PB3.37倍;2019年6月28日A股PE21.6倍,PB1.66倍。21倍的PE也许有可能会变为18倍,但相对来讲,就比32倍的估值要安全的多。买的时候足够便宜,就不用担心做傻瓜,或者不用担心找到更大的那个傻瓜。
3.分析行业与精选个股?
核心观点:应更重视行业分析,而不是个股分析。
作者认为选一个好行业是成功投资的基本条件。行业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看行业格局,这被作者称为“胜而后求战”,意即买已经把竞争对手打趴下的公司,而不是在百舸争流中猜赢家(战而后求胜)。
分析行业,最重要的是分析行业的内在特质和长期经济特征。作者提出,要认识一个行业,不妨做一个填写题 “得____者得天下”。比如高端消费品是得品牌者得天下,低端消费品是得渠道者得天下,制造业是得规模者得天下,银行业是得风控者得天下。
用“行业第一”的理念来选股,在投资实践中可以过滤掉很多公司。处于不断竞争变化中的行业何其多,技术路径踏空、新产品风险、无现金流增长等问题,甚至财务造假,都是行业面临的问题。锂电池、光伏、快递、商超、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不妨熬过群雄混战时代,等待行业格局清晰、寡头出现。相信到那时还有很长时间的投资机会。
4.品质分析/公司分析的要点有哪些?
核心观点:品质好坏关键就是看能不能有定价权。
品质分析就是搞明白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这就回归到上面第3条,最重要的是看懂行业格局是否良性、行业竞争是否激烈,在此基础上,判断行业/企业是否有定价权。
定价权来源:垄断、品牌、技术专利、特定资源或稀缺资产。巴菲特喜欢买消费股,是因为消费品是差异化产品、更能有定价权,而且下游是分散客户,公司议价权更大。
从财务分析角度看,定价权的一个表现是高毛利,毛利润是企业净利润的基础,高毛利代表强定价权和高行业门槛,为企业构筑宽的护城河;定价权的另一个表现是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科目,对下游的应收越少、预收越多,对上游的应付越多、越付越少,反映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在负债端占用更多零成本的商业负债进行经营,在资产端能提高资产的有效性和周转率。
5.为什么人们不低点买入高点卖出?
核心观点:这次没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说,过去40年香港股市整体PE基本都在10-20倍之间波动,如此反复多个周期,进而提出:那为什么人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市场高峰附近入市、在市场低谷附近离开呢?
我查阅了港股历史数据,确实如此,从02年至今,恒生指数只有04、07、09年三次达到20倍,只有08、11、16年三次低于10倍,估值中枢甚至可以进一步地缩小至11-15倍区间,有非常显著的估值回归特征。
原因就是,当市场估值到达高点时,总有些“这次不一样”的观点来说明这次高估是合理的(如新经济、港股通),而估值到低点时又会有另外观点来说明“这次不一样”(如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战)。
87年黑色星期一被称为“二十西格玛事件”,97亚洲金融危机叫“金融海啸”,08年次贷危机叫“百年一遇”,去年来的中美贸易战也被称为“最危险时刻”。每一次危机都感觉像史无前例,其实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罢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次不一样”是投资中最昂贵的话。
读书过程中,会不断惊讶于作者为什么总能提出很多好问题。要时刻保持提问姿势,学会提问,提出好问题。书中的其它好问题:
(1)关于“互联网会取代银行”——为什么网络银行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尝试了十几年都没有人取得成功?
(2)为什么声势浩大的新兴行业百般扶持却总是烂泥扶不上墙?为什么银行地产百般打压却总赚得盆满钵满?
(3)关于电影行业增长的故事——如果行业持续快速增长,电影院线肯定是要赚钱的,那为什么港股上市电影院线才0.5倍PB、7亿市值,美国上市的博纳影业才17亿人民币市值?
(4)为什么巴菲特只买商业模式简单并且跟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司?
(5)一种医药投资逻辑:美国医药股占总市值13%,因此中国未来也会这样——为什么意大利医药股只占总市值1%,意大利没有老龄化吗?
(6)有人根据过去10年经验认为买股不如买大宗商品——为何喜欢用后视镜的人只看过去10年,而不看过去30、50、或100年呢?其实过去140年里大宗商品长期回报约为零。
1998年乔布斯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说曾说“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付出巨大艰辛,化繁为简。但这一切到最后都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你便能创造奇迹。”(Simple can be harder than complex: You have to work hard to get your thinking clean to make it simple. But it’s worth it in the end because once you get there, you can move mountains.)
最后,用邱国鹭先生在后记中的话,来重温一下什么是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发挥自己的优势,买便宜的好公司,注意安全边际,注重定价权,人弃我取,在胜负已分的行业里找赢家,这些貌似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其实也是投资中最本质的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书笔记》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4650.html
- 上一篇:读书笔记丨 教育的积极力量
- 下一篇:《癌症·真相》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