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20年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

时间:2021-01-23 13:15:44 网站:公文素材库

2020年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

  【摘要】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它不仅承担着传承知识的重任,还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而这种教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它不同于思品课的教育。因此,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各学科相比是最突出的。它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智慧与技巧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自身的情感调动,创设平等课堂氛围,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

2020年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情感教育浸染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应该是鲜活的,富有情感的课堂,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情感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在多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完成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情感教育应是教育的根本。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从以下方面渗透情感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利于教师在知识传递中适时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安塞腰鼓》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更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朴素而豪放的性格。文中对舞蹈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和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的描写,充分体现了陕北高原那奇伟磅礴的力量。文中不仅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画面美,还运用了一系列有强烈力度,有强烈动感的词语,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会感受到鼓声所表现出的动人心魄的力量。这种语言美、画面美、情调美无疑对学生进行了情感的浸染。九年级下册中当代作家刘绍棠的《蒲柳人家》,通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仅可以听到运河边那淙淙的流水声,呼吸到瓜棚豆地的泥土气息,而且可以饱览河两岸恬美秀丽的自然风光,更可以体察到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质朴农民的欢乐和忧伤。而《诗经》中的《蒹葭》一诗,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在深秋的清晨,一位恋者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河畔,徘徊往复,魂不守神地寻求他(她)思念的恋人,学者陶涛把它归纳为四美——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音乐美,因此,可以想象它带给人的美感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

  爱国主义也是教材中一个情感教育的主题。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尤为突出。在诗中,诗人呼喊道:“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这里诗人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一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久久的萦绕在“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时,其情之切怎能不引起我们中学生的强烈共鸣呢?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就会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道德情感教育也就浸染在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了。

  因此,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要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从而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这也正是我们所力求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我们相信,教师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全身心的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从生活和学习中入手,培养情感。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如果教师的情感投入太少,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就很难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看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实践证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他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从而让学生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余映潮老师就是如此,他提倡情境教学,在他的课堂上,他会用丰富的情感去朗读去诠释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字,他潜心研究最佳的朗读方式,将听者带入课文的情境。听他的课,会让人觉得轻松愉悦,受到的情感熏陶也是无声的。而他,总会给人亲切感,这样的老师,哪位学生不愿亲近?他上课,哪位学生会不愿听呢?

  由此看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来呼唤学生情感。

  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新课标也强调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组织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去研究:作者把艰难的历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是什么意思?面对艰难险阻,“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有什么好处?“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又意味着什么?这样,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乐趣。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和错误时,要多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作为教师来说,不能心存偏见,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用渊博的知识、用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亲近和关心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语文课才会获得学生的青睐。

  四、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情感教育的浸染

  朗读吟诵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吸收作品内蕴的情感之美和精神之美,而且能逐渐积淀成一种语感。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短而精,韵律上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琅琅上口。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在文章之中均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诵读、有感情朗读,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渗透传统情感教育。如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文章之中五柳先生的形象可谓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不到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平淡之中却寓意深刻。为了加深理解,选用《渔舟唱晚》这首曲子给学生的朗诵配乐,让学生体会到陶渊明身上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在诗、词、曲的朗读上,目的是教师根据每首诗的不同基调选择曲子,使学生在音乐中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在朗读中有更深的体会。

  课本剧的表演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浸染的绝佳教学方式,学生在熟悉课文,改编课本剧,排练课本剧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得到情感的体验。学生们在《羚羊木雕》的课本剧排练中感受着友谊的珍贵,呼吁家长们重视孩子的友情。表演过程也成为他们的真情演绎。学生在排练《唐雎不辱使命》的过程中,也就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孩子们跨越时空的界限感受着唐雎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课堂的导入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环节。课堂导入是一种艺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需要运用导入艺术来抓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老师满怀激情的导语很容易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教《乡愁》这一课时,可这样设计导入语:(同时播放《江河水》音乐)同学们,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野》中写到“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多少海外赤子抱着叶落归根的情感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眷眷爱心织成的线紧紧地握在母亲手中。你的根是在故园的井土之中。故园暂不能还,便滋生了那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千百年来的人们想起你总是心惊魄动,总是泪水涟涟?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我们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这样学生带着被激起的情绪和兴趣走进课文,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总而言之,建立教育“情感场”,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包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在充满爱和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于漪有一句口头禅:“教师的天职就是爱学生。”夏丐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语文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才能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从而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参考书目:

  1、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2、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

  3、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

  4、毓明苙《中学语文学习心理及学习方法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20年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1346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