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8最新散文格式和写作技巧大全

时间:2019-05-14 08:01:51 网站:公文素材库

散文是一种很常见的写作方式,广大学生们会觉得这种手法是很难把握的,一不小心就会跑题,那么散文究竟有没有什么好的技巧呢,答案肯定是有的,小编今天就整理了一些技巧大全给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散文写作技巧

散文写作技巧(一):

散文的写作技巧

首先,务必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资料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能够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述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一样。能够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

首先,务必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资料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能够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述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一样。能够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述,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方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取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述。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

一种状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述。另一种状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能够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①叙述自我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我。

中间

①描述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

巴金的部分散文创作历程

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感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修改,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我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我”,总之能够说是表现自我,“我是怎样一个人,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说”,“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能够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个性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散文的唯一资料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能够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

四、散文写作--构思、联想、语言

散文,往往透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到达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再探索,再继续认识所要描述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一样的作家有不一样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一样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那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构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一样的作家有不一样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个性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愈发敏感。散文不是贵在触发吗?由此及彼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既是触发,也是联想。深厚的积累,有助于触发的深化。要将“诗魂”变为诗,要从触发到达构思,还务必发挥联想和想象。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必须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一样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构成了各种不一样的联想──有空间或时光上相接近的事物构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构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构成比较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构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资料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务必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个性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述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能够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那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资料,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首发网站:(散文在线)

期刊——《散文》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

多年来,《散文》的发行量一向居全国同类刊物之冠,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曾获历年省市级优秀期刊奖,首届及第三届“中国期刊奖”。2005年的《散文》,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自我的艺术追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料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样性。“格高境阔,文洁意新;继承传统,发展创新”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十六个字。所有照亮黑暗启迪心智的思考,都值得我们收藏;所有为丰富汉语写作形式上可能性的努力,都值得我们珍视。我们从来不以绯闻、逸事和低级趣味来吸引读者;以平常心为平常人办刊,关怀人生、贴近灵魂是我们靠近读者的方式,而这一切的实现,又不以牺牲文学性和原创性为代价。我们相信,中国需要《散文》,这就好比人生需要艺术的因子一样。我们认为,一本好的刊物,它当然要尊重人的日常欲望,但更为重要的它理应对破坏爱、善与和谐的力量表示自我的不妥协。正是在这个好处上,《散文》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薪火相传,《散文》在中国是本老资格的文学期刊了。

散文写作技巧(二):

谈散文创作

近日阅读了几位名家对散文创作的看法。心中若有所思,故从中总结经验一二,并结合个人创作的体会,组织成文,以供诸散文爱好者分享。

散文可说是文学形式中最为真实和自然的一种文体。具有资料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它无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取胜,亦不必像诗歌那样讲究语言的凝练美观,借抑扬顿挫之韵调来扣人心弦,只是一种融入了个人生活体验的记叙方式。所写之资料十分广泛,能够是生活中的一些零琐见闻,也但是点滴感思,大多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

写作的步骤大致可分为两步:从日常生活、平凡事物中发现蕴意,也就是找到一种“暗示”,之后将这种“暗示”努力地融入到文字当中,在尽量短小有限的篇幅,以一种简洁、明快准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呈现给读者。

散文在创作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行文随意

首先是一种形式上的自由。散文较其它的文学体裁更为活泼多样。在写作上,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体裁也分为很多种,除了常规好处上的抒情散文外,还包括: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等题材的文字。

“随意”二字还指的是作者在落笔时的自由性。散文首先是一种“说话”艺术,似对一个知心挚友,娓娓倾诉、剖析自我的灵魂,行文随意自如,构思亦可不拘一格。所谓的随手拈来,信笔挥去,心有所悟,笔随意走,无须杜撰,一切所思所悟所感皆从心底自由自在地流淌出来。

要做到在文字中从容飘荡,任意东西,写作者要挣脱个性上的桎梏,洗净心灵的铅华,找回生活的本来灵性,与心灵展开对话,任思绪在文字中自由出入,好似朋友之间的一场应对面的促膝长谈,低声细语,闲散来去。

二、立意鲜明

“凡文以意为主”。

一篇文字是否意味隽永,并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取决于文章的主题立意。这同时也影响着文章所能具有的质量和厚度。因此能否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捕捉到那些能引起心灵共鸣,灵魂颤动的思想闪光点,并以一种精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凡一些优秀经典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

所以作者就应培养自我对于生活的观察、感受与理解、把握的潜力。

三、真情真味

好的散文随笔必得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生的真切体验,是经过独立思考以后的卓识,是内心世界诚挚的表白。--丹晨

情感是散文的灵魂,真情是散文的生命。一篇文章是否具备了深厚真挚的情感,有时甚至会直接关系着这部作品的成败与否。

所以散文要求作者写出自我的真情实感,在文字中交出自我的一颗真心。直抒胸臆,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如此方能打动读者,赢得读者的喜爱。

文章的“真味”指的是从作者心里倾流出的人生真味,透入文字之后构成的作者独具的风格笔调。只有对所写事物具备了深厚的情感,才能写出充满激情的文字来。作者自身的修养便是培养这种“真味”的底蕴。所以还需以一颗真诚纯粹的心灵去感受和探索周围的一切。

四、个性生动

“散文中从作者心里倾流出的人生真味,还必然渗入文字中来,构成作者独具的笔调。”这种笔调就是作者本身人格的调子。

散文中,作者的个性情思与意趣常常流露在文字的意境中,字里行间表现出一个不伪不饰的真自我,将个人人格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因此散文的写作也是一种个性化写作。

“写散文除了动真情,换真心,还要敢于表现自我,解剖自我。”这种表现与解剖务必是精彩读到,真实深刻的。能以一种崭新的角度,清新的目光去突破传统的桎梏,观照历史与未来。

五、形散神不散

“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的“散”,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时而勾勒描绘,时而侃侃议论。实则散文忌“散”。散文写作就应具有一种辩证统一的特点,是一种杂乱之中和谐破碎的完整。因为它的“神”始终是不散的,首尾一贯地表现作者必须的思想与感情。

散文的结构行文,还应当讲求自然天成无迹可求的。妙在似无意实有意之间,看似支离散漫,实则浑然一体。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还要在叙写上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

六、注重积累

创作需要丰富的素材,想要很好地把握文字的感觉,写作时能随意尽兴发挥,做到旁征博引、借题发挥,那么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最根本、最基础的,是文字的修养。深厚的文字功底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平日里点点滴滴的积蓄。

在阅读了一些散文,有了些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散文写作理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再阅读名家范文,然后从事写作实践,这样就能够事半功倍。阅读→研究→阅读→写作,这是最终创作出优秀散文的唯一途径。

同时在生活中,作者要悉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我的审美情趣,完善各方面的修养。并拥有一个完美、高尚的人格,拥有一颗对生活对创作无限执着追求的心。

总之,要想写出一篇真正优秀、耐读的艺术散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它需要我们在多方面的长期修养与积累。

散文写作技巧(三):

散文写作技巧谈

文体写作理论知识应由定义出发,定义中的要素能够衍生出写作的各种要求和方法。但是,不论诗歌,还是散文,传统认识集中体此刻一般写作教材上,对其定义的认识既不准确统一,又片面地强调社会属性。不合乎文体本质属性的传统文学体裁定义在本书中一概不提。需要的是最终表现作者个体生命本真的文体定义。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我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我”,总之能够说是表现自我。这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又如刘半农所说,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还如一些人所说,“我是怎样一个人,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说”,“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能够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个性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务必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这就是散文的唯一资料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业绩,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散文一开始就使自我沉浸在一种突如其来的悲喜交集的感情体验中,由此生发联想——小时候跟着妈妈赶集差一点丢失,四十年代初一度离开部队,“文革”中被迫放下笔等。最后又应对横江截流的宏伟场面,激情满怀。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能够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能够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述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一样。能够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

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只要弄清以上四点,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述,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意、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它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能够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方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取使用。

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述。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

▲一种状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述。▲另一种状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能够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我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我。

【中间】1描述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好处。

【结尾】感慨

散文写作--构思、联想、语言

散文,往往透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到达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述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一样的作家有不一样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一样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那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构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一样的作家有不一样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个性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愈发敏感。散文不是贵在触发吗?由此及彼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既是触发,也是联想。深厚的积累,有助于触发的深化。要将“诗魂”变为诗,要从触发到达构思,还务必发挥联想和想象。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必须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一样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构成了各种不一样的联想──有空间或时光上相接近的事物构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构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构成比较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构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资料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务必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个性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述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能够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那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资料,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散文的文体特点

较宽泛的文体定义是认为文体只有四类:散文、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好处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不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此刻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所以,同样的材料,不一样的作者看到的内涵是不一样的。那里,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般运用联想手法。

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浅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但是,不管作者怎样样安排文字,怎样组织材料,归根结蒂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受悟。

基础等级

一、感情充沛

没有感情就不成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观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化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但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得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有渗透着感情。

如河北省中考优秀作文《点滴真情令我感动》一文,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出发,抒发自我从中受到的感动。写这样的文章,事件并不是主要的,关键就在于充沛的感情。再如徐州市中考作文《获取青春的梦》,通篇讴歌青春的完美,激情涌动。文章总是以情动人,散文就更是如此。

二、立意独特

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但是普通寻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这些“感悟”已经不再给我们产生美感,而是产生憎恶;这样写作已经不再是生产精神产品,而是谋杀我们的阅读欲望。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

如《人类,止步吧!》一文。把文章的立意放在对《天净沙·秋思》一词的全新诠释上。分为三个小标题:1、枯藤+才能树+昏鸦=优质的木材;2、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3、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这一巧妙的构思,把散文的灵动、形散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对于环境的问题不是什么独特的发现,但是作者不是简单地申明要保护环境,而是把目光定格在“人们在做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提醒人们就应反省。

三、形散神聚

那里讲的是散文的取材。我们还以《人类,止步吧!》为例。

全文分为三部分,引的诗句所抒发的感情本与本文主旨毫无关系,但经过作者巧妙的联想,它双完全和本文要表达的中心契合了。它所引用的材料也是几个似乎没有关联的场景。这种形式很散,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个主旨:保护环境。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好处,能够让文章活泼灵动,变化多端。

四、感悟具体

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悟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文章的景致、人物、事件均能够反映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题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地出此刻文章中。

如《亲近你》一文,就把抽象的感悟“体验“透过超多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幼鸟第一次避开慈母的呵护,飞翔有蓝天白云下,他体验到了自由的博大;蓓蕾在一场春雨后,绽放笑脸,新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体验到了尘世的纷杂;海燕在暴风雨中长鸣,勇敢他宣传革命圣火的到来,他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蝴蝶第一次来到大花园,飞东飞西,万紫千红的花为她绽放,它体验到了人世的热情……”透过这些具体的意象,作者的感悟就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了。

发展等级

一、入笔精微,以小见大

上方说过,散文往往出奇制胜,以少胜多,说是有散文表现中心的方法。散文的这一用法是独特的。一般的散文写作,我们能够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际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体现出大的主题。《点滴真情令我感动》就是这样一篇佳作。它的着眼点都有是我们生活经常遇到的小事,但对一个有心人来说,它们同样能够写出好文章。

二、夹叙夹议,感情真实

含蓄的感情也罢,激昂的感情也罢,都要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状况。散文因为有对生活或事物的感悟,就得采用夹叙夹议定书表达方式,引导读者理解,体味文章的意味。如《百合花的笑容》等文章,把记叙、议论有机结合起来,全文感情真实,浑然天成。

散文的写作技巧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务必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潜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我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那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学。”(《早晨的太阳》序)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我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自我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最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就应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之后,他听一位花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能够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透过阅读就能够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资料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到达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篇等问题。那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思考: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具体体裁的原则是资料决定形式,形式为资料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报告一下自我的游踪和观感,你就能够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你就能够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寺的钟个性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能够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能够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资料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就应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能够作为线索呢?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能够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这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一样地点、不一样时光、不一样状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齐。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冰心的《樱花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一样时光、不一样地点的活动,能够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能够用另一个人物把不一样时光、不一样地点、不一样人物、不一样资料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能够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应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透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齐,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透过景物描述,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能够捉摸的,能够感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透过描绘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情绪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能够向前人借鉴,更需自我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修改所重视。

三、巧于布局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局上,我们能够得到启示,能够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思考散文的布局。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比较。叶圣陶又说:“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那里能够着重提一下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明白多的地方,越要不写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能够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能够含蓄起来,古人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怎样写好散文》)我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熟能生巧。

学习散文写作有两条途径,其一是从摹仿入手,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这种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往往事倍功半。其二是在阅读了一些散文,有了些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散文写作理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再阅读名家范文,然后从事写作实践,这样就能够事半功倍。我们应取第二条途径,即:阅读→研究→阅读→写作。

首先,要明白散文的定义。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术》篇写道:“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这些文体就散文。但是,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我们那里要学习的主要是抒情散文,也涉及叙事散文和其它类型的散文。习作者能够根据自我的人生阅历、文化素养和爱好,或写作抒情散文,或作叙事散文,或写文化散文,或作智慧散文,或写游历散文,或作其它类型的散文。

其次,要认清散文的写作特点。散文是一种资料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在写作上,它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资料丰富,题材广泛散文的资料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能够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能够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能够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能够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能够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能够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二)思想警辟,诗意盎然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徐迟说:“文学作品,就应有思想。散文也不例外。它要求有个性锐利的思想。即使是抒情散文,也要求有不但是锐利的,而且是个性锐利的思想。不到五百字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思想。抒情散文固然很多,写到这样的境界就并不很多。然而,这正是散文、抒情散文所应追求的境界。”“凡掷地作金石声的作品差不多总是包含着鲜明的思想、结结实实的思想。有闪光的思想之焦点,飞跃着不灭的思想之火焰的。”(《说散文》)我们读鲁迅的《雪》,能够学到鲁讯从飞雪和雪罗汉身上探索到的完美、光明以及与冷酷现实进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读茅盾的《白杨礼赞》,能够看出茅盾怎样从平凡的白杨树身上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和英勇豪迈的形象;读袁鹰的《井冈翠竹》,能够领悟作者从普通的毛竹思考到井冈山人民的献身革命与建设的精神品质。秦牧说得好:“思想像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够弃散在地。”散文的优秀作品还每每是诗意盎然的。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也指出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因此,高尔基对青年作者说:“我们的青年是否也能够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为诗。”(引自《回忆高尔基》)杨朔的散文之所以写得那样好,原因之一就他“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他告诉我们:“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你在斗争中,劳动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凡是遇到这样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之后往往构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他的名篇《荔枝蜜》、《茶花赋》、《海市》……都是诗意盎然之作,既是散文,又是诗篇。

(三)短小精悍,自由灵活有人称散文是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就是因为它具有篇章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自由的特点。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数是很短的,如韩愈的《马说》150字,柳宗元的《小石潭记》193字。现代散文的名篇多数也是很短的,如许地山的《落花生》482字,茅盾的《白杨礼赞》1074字。当然,较长的优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与一般记叙文相比,仍是精悍之作。所以散文写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它的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鲁迅在《怎样写》中指出:“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能够随便的。”冰心在《谈散文》中说:“散文比较自由”。当然,那里说的“随便”、“自由”不是毫不经心、信手乱写。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散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因而,散文写作能够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其次,写作者能够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取,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四)形散神收,博而不杂宋代大散文家、诗人苏轼在《文说》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务必“散”,务必“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必须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是既“散”又“博”的,然而,尽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却始终围绕着“歌颂赞美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创造我们伟大民族文化历史的劳动人民”这一主题思想。因此,从形式上说,散文贵“散”,而在构思上、组织上,则散文忌“散”。散文写作具有的这一辩证统一的特点,使得它与其它文体区别开来。

(五)直抒胸臆,自具风格文学作品都是带有感情的,但小说、戏剧的作者,往往把自我强烈的感情倾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物的爱憎褒贬,一般是透过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散文则不一样,它常常象诗歌一样,每每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写胸臆,不仅仅使读者知其理、晓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因此,散文要求作者写真情实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直抒胸臆,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作家贾平凹在回答“散文创作要不要绝对真实”的问题时说:“这个问题争论很多,又都没有必须结论。我个人的体会,还是倾向于‘绝对真实’四个字。所谓真实,主要是指在感情以及运用环境和事件上。古人写的散文,题材也是很广泛的,但古人写散文,都是有感而发。今人写散文,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为写而写的现象,所以在绝对真实问题上就出现了所谓‘理论与实践上的不一致。’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散文就写得不那么成功了。当然,作为文学作品就应生活化,生活也就应作品化,散文尤是这样。”(《怎样写好散文》)

写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我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炼、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然而“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鲁迅。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慈爱,叶圣陶严谨畅达,方纪潇洒俊逸,等等。初学写作者一时不可能构成自我的散文风格,但是务必向这些各有风格的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的实践、创造,努力构成自我的散文风格。

(六)惨淡经营,文采斐然优秀的散文不可能是“掉以轻心”写出来的,它们都是作者惨淡经营、刻意加工的结晶。秦牧指出:“一篇小小的散文也许写作时光仅仅是一两个小时,但却要求作家深厚的素养,而且不断扩大和丰富这种素养。把散文当作是‘小功夫’,‘掉以轻心’的写作态度,是很不利于我们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的。即使是怎样熟练的名作家,我们也要求他们在写作一篇小文章时,采取‘大象搏狮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的态度。”有些散文家提倡散文的“整体美”,也是要求作者在资料和形式上都“惨淡经营”。整篇文章是惨淡经营、刻意加工写成的,它的语言就是精炼的,文采斐然的。这是由于作者运用的是散文笔调。那么什么是“散文笔调”呢?能够说,散文笔调一方面表此刻它的行文灵活自如,另一方面则表此刻它十分讲究文采。散文的文采不仅仅有华丽的,而且有朴素的。

散文是相对于韵文来说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美文,随笔,书信,笔记等。在众多文学样式中,散文无疑是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文学样式,几乎全部的报纸的副刊都为散文所盘踞,因此对于散文,我们不能小觑。

多年来,我也如许多文学爱好者一样在不停地进行散文写作,同时也是抱着一种非功利心态的。去年是我最欣喜的一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我把多年写作留下的散文稿件整理,排序,修改成一本散文集,取名《如梦初醒》。在这本集子里记录了我的人生经历以及对未来的向往,能够说它是我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也正是在写作该集子之间,我获取了许多关于散文写作的经验,并不断地得到友人的点拨,这些经验和点拨夯实了我的散文写作基础,缜密了我的思维,圆润了我的笔锋。

古人有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以下就是我在写作散文中的些须心得,以求与广大散文爱好者一同分享。

首先来看立意,散文的立意是行文的出发点,也是散文的归宿,立意的庸雅决定着一篇散文的精彩与否和品位高低,因此在散文立意上要有丰厚的审美意蕴,深刻的思想认识与启发,以及必须的现实价值等。如此以后文章方能意境大出,博得众彩。由于散文的立意通常来源于生活中偶尔获得的灵感或体验,因此在这些灵感和体验转变为立意前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辨思,深挖,去粗取精,反复锤炼。一个好的立意也就是在经过这些程序之后,才被孕育出来的,并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在散文的作文过程中,既需要精心设计文本结构,更需要发散思维,这也是散文追求“形散而神不散”的要求。精心的脉络设计,使文章结构清晰,主旨明确,而发散思维的运用更能丰满主旨。把思维发散开去,抓住与表达主旨相关联的一些典型要素,透过把它们过滤,提炼,并安排的散文中去,能够对散文主旨的表达构成“众星捧月”的态势。其次思维一旦发散了,文章的资料也就更加充实了,文章不但神韵美,而且质地优。

在散文作文完毕后,一般都需要进行润色,但润色的过程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首先就应梳理文章的关联部分,打通症结,使文章让读者读起来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人云:“文通义顺,如临其境”,就是佐证。作文时刻意追求艳丽,新颖,婉转灵动和美妙的辞藻,力求文章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气韵,而忽视文章的连贯,这是得不偿失之举,不值得提倡。

“有感而发,才是最真切的”。在写作散文时,我频繁地把我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文章中去,以求、喧泄自我的情绪,所以当我重读这些文章时,都会被自我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所触动。

因此在我看来,“真情实感”是谓散文的生命,众观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此赋有生命力,无一不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所致。人是渴望真诚的,当作者敞开心扉在文章中向你述说他的酸楚,畅快,苦闷……时又有谁会将这如诗般温情的画面撕碎呢?我想只会有深深的共鸣!朋友,如果你的感情来的不真,请离开散文吧,那里就应是一块“净土”。

其实在写作散文中的感触远不止这些,我只是讲其一,二而已,这其中也难免会有偏颇之言,望能见谅!以后的散文路对我来说还很漫长,但我还是会继续走下去,也不管来路有几多崎岖。一句话来概括来说就是“散文路漫漫,悦从勤中来”。

作者/朱自清

关于散文写作答《文艺知识》编者问

广义的散文,对韵文而言。狭义的散文似乎指带有文艺性的散文而言,那么,小说、小品文、杂文都是的。最狭义的散文是文艺的一部门,跟诗歌、小说、戏剧、文学批评并立着。小品文和杂文似乎都该包括在这一好处的散文里。有人以为这一好处的散文只指小品文而言,杂文是独立的,是在文艺之外的。我却觉得杂文是小品文的转变,无论是讽刺是批评,总带有文艺性,就应算是散文的一种而放在文艺部门里。

文艺性的散文也跟论文一样靠见解,靠理论,但是论域得缩小,论点得集中,学识固然不可少,经验似乎更不可少。

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意境的产生靠观察和想象。

问:您的《背影》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怎样发现题材?怎样产生那意境?怎样写成的?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个性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

写作似乎能够说有灵感,但我不愿意用“灵感”这个译名,而愿意用“感兴”这个译名。感兴只是心头一动。这心头一动是由经验的综合来的,有时不自觉,有时自觉。譬如要给某刊物做一篇文,去想题目;想到了适当的题目,也是心头一动,这就是自觉的。总之感兴不必必须要等它来,我们也可去找它;感兴似乎并不神秘的。

困苦的生活中吃饭第一,说不到写作。古人说:“穷而后工”,那“穷”只是不“达”,就是做不到大官,并不是穷得没饭吃。不做大官,有了闲暇,写作起来能够专心致志,自然就容易“工”了。

多诵读才明白怎样润饰字句。朗诵和默读都得练习。朗诵似乎更得加以注意,因为通常都不去练习朗诵。活的语言的获得在多听人家说的话,细细研究,体味并且记住。

初学写作,似乎该从广义的散文下手。先把话写清楚了,写通顺了,再注重表情,注重文艺性的发展。这样基础稳固些。否则容易浮滑,不切实。

散文写作技巧(四):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我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我”,总之能够说是表现自我,“我是怎样一个人,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说”,“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能够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个性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散文的唯一资料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能够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

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述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一样。能够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只要弄清以上四点,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述,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意、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

散文能够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方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大家借鉴使用。

一、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述。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状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述。

▲另一种状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能够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

二、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三、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我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我。

【中间】1描述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好处。

【结尾】感慨

四、散文写作--构思、联想、语言

散文,往往透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到达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

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述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一样的作家有不一样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一样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那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构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一样的作家有不一样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个性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愈发敏感。散文不是贵在触发吗?由此及彼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既是触发,也是联想。深厚的积累,有助于触发的深化。要将“诗魂”变为诗,要从触发到达构思,还务必发挥联想和想象。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必须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一样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构成了各种不一样的联想──有空间或时光上相接近的事物构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构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构成比较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构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资料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务必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个性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述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能够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那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资料,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散文写作技巧(五):

散文写作技巧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我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我”,总之能够说是表现自我,“我是怎样一个人,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说”,“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能够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个性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散文的唯一资料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能够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

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述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一样。能够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只要弄清以上四点,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述,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意、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

散文能够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方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大家借鉴使用。

一、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述。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状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述。

▲另一种状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能够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

二、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三、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我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我。

【中间】1描述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好处。

【结尾】感慨

四、散文写作--构思、联想、语言

散文,往往透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到达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

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述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一样的作家有不一样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一样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那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构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一样的作家有不一样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个性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愈发敏感。散文不是贵在触发吗?由此及彼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既是触发,也是联想。深厚的积累,有助于触发的深化。要将“诗魂”变为诗,要从触发到达构思,还务必发挥联想和想象。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必须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一样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构成了各种不一样的联想──有空间或时光上相接近的事物构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构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构成比较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构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资料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务必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个性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述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能够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那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资料,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最新散文格式和写作技巧大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7325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