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8关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些思考

时间:2019-05-14 08:12:56 网站:公文素材库

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怎么办,我们该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性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些思考。

    关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些思考

    这个学期初我参加了"三段式国培计划",上周又随同我县教育局领导赴上海,在闵行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两次学习对我感触都很大,看到了重庆和上海这些教育前沿高地的发展,更看到我们自身的不足。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生搬硬套,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去做。它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和沉淀,是在很长时期内才可以真正见成效的工程。但是我们必须要找出差距,有筚路蓝缕的勇气,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斗志。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可是我们往往在教学中更多地注重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正如培训中一位老师所言,课堂的达成度才是检验这节课是否成功的绝对性标准。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性,甚至追求观赏性的课是我们应该摒弃的,而听课的教师要把以前的"观教"变为"察学",一切以学生学习质量为宗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乐学,愿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要因时因地因人采取适宜的方法。教法教法,贵在得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才能得以保障。进入初中后,很多同学已经有了厌学情绪,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的学习辛苦、紧张、竞争激烈,再加上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自身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常常也会出现对立消极的情绪。部分学生已有的内敛、闭塞、依赖的性格,他们只会按照老师、家长的命令、指示行动,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开展活动,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

    今天,我想就这次学习中提出的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持久性的问题谈谈我的想法,不妥之处望各位指正。

    一、创设氛围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这一主张在教育改革大潮中依旧适用。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对每个学生表现出真诚的关注和接纳,切忌出言不逊,或不顾学生水平差异,拔苗助长。老师对班里每个孩子要求要有差异性,绝不能一根尺子去衡量所有同学,更不可学生稍有偏差,就厉声呵斥。学生上课都是战战兢兢,唯恐哪里不小心出错,必将适得其反。教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指导、评价要恰当,合理,多用鼓励性语言,这也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愿望,也即学习动机,这是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持久性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

    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同样的课堂不一样的作业,同样的学习不一样的试卷。我觉得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很多学困生作业完成不了,背不会,成绩不理想,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他目前的能力不足以去完成这项任务,日积月累对课堂失去了信心。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不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体会不到被老师和家长表扬的喜悦。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他先动起来,学起来,和优生一样也体会一下每天交完作业被老师认可的眼神,让他们得到满足感。老师在充分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认真分组,精准归类,分层布置作业,同样的一节课从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上进行区别布置和安排,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他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必须是基于他能力范围内通过一些努力便可以完成的。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在他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的时候马上给予鼓励和表扬。我们平时的考试和小测试中老师采用自命题的办法,考教一致,上课讲的重点就是试题的考点,学生作业中易错点就是测试的重点。命题要求同内容出两份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或AB卷的形式,不同小组的同学完成不一样的试卷,让中等生也尝尝拿高分的滋味,让差生也体验一下能及格的感觉。最终让优生享受获得感,让后进生得到满足感,从而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习动机的持久性。

    三、小组合作,让学生"促"学。

    小组合作学习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小课堂,使师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学生可以充当老师、伙伴和学生的多重身份角色,共同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个个投入学习,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我们以前的小组采用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法,可是同组异质的小组久而久之会产生出新的一些问题。在这次培训中,闵行区教育学院的老师讲到新型小组构建,我们要尝试去创建同层次人群的小组,让小组学习的功效最大化。以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看上去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但是往往答案来源于组长,很多知识大家缺失了思考的过程。时间一长,不仅限制了其他学生的思考和发言的权利,更限制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热情。学生逐渐在小组内失去了认同感,在班级内也失去了认同感,达不到预期效果。

    新的分组方式下,大家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基本接近,在讨论过程中会激发每位同学的求知热情,大家都有发言权和话语权。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取长补短,尤其学困生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得到更多的讲解,优生可以节余更多的时间去走向一个更高的层面,优优合作也会激发更多的思想火花。组员之间会有许多相互之间能够即学即用的方法与技巧,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向上。新型的小组学习不单单停留在课堂上的讨论和探究,而是课堂学习上,课下的完成任务中。学生之间各抒己见,相互分析、比较、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的意识,是学生学习动机持久性维持的有效途径。

    四、尝试让学生"探"学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打破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思维定势,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的获取。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积极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规律,为学生搭建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主动"学"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并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特别是对于理科类的课程,或者是文科类的一些课堂采用先学后教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索教师让学生"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 针对性地"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共性的问题和重难点统一突破。教师的讲解基本控制在20分钟,有些特殊的个性问题,我们对个别小组或者个别学生给予讲解,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课堂上所学重难点的理解,这是学生学习动机持久性的有效方法。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哪种教学手段、哪种教学设备,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的教才能变得轻松,学生才能学的愉快,并学有成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关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些思考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7413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