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8最新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的研究范本大全

时间:2019-05-14 09:05:26 网站:公文素材库

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什么岗位,都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对未来有一个好的计划,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的研究的范文模板,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哦!

01

信息管税是指导税收管理工作思想的重大创新,是国家税务总局总结了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税收工作的变革情况;针对当前税收管理水平和纳税人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不断创新的现状,实现税收征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以信息采集为基础、以信息分析利用为核心,切实提高税收管理水平而提出的先进管理思路。所以,研究和探讨基层税务部门在信息管税的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信息管税的含义   

“信息管税"理念是国家税务总局在深入分析经济和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创新管理理念,提出来的指导性思想,是全国税务系统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把握税收管理工作的指导理念。信息管税是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一个新的征管工作理念。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简单说,信息管税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涉税信息进行管理和应用,达到加强税源管理的目的。   

信息管税是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关键。信息管税意义重大,是税收征管工作思路的重大变革,体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抓住了信息这个税收管理的关键因素,逐步破解了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这一征管难题,是推动税收征管专业化、立体化发展,全面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水平的关键。信息管税是税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税源的日益扩大,基层税务分局的征管量越来越大。信息管税有利于有针对性地监控税源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并有效减轻税务人员的工作量缓解人力资源紧缺的矛盾,且信息管税能通过内部管理的统计数据形成客观具体的征管效能评价指标,帮助税收管理员有重点地进行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从而提高征管质效。

   (二)税收征管基础

   1.税收征管基础工作的模式   

一是细化岗责体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岗责体系是税收管理的基础,要做实税收管理基础,就要先从岗责体系入手,科学划分税收业务类别,每类业务既要相对独立又能相互制约,同时应按照职责明晰、分工合理、各岗工作量相对饱和的原则,科学设置岗位,对岗位的职责、权限、任务、时限、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固化,科学编制职责明确、职能清晰、符合实际的岗责体系,使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有规可循、有据可依。 

二是实施流程再造。岗责体系框架搭建好后,应根据各项税收业务的内容、流向、环节和步骤确定具体操作标准,细化各环节的业务传递程序、方式、途径和时限,注重各岗位间的业务衔接,强化分工下的协作配合,将全部工作纳入过程控制之中,形成一个环环相扣、传递快捷、衔接紧密的“流水线”。根据岗位类别、执法特点和人员素质的不同对各关键执法点实施日常监控和重点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规避、消除执法风险,从而实现岗责体系、工作流和税收执法三者无缝链接。   

三是引入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岗责的落实,是税收管理的保障。只有将绩效管理考核与业务流程、岗责体系有机结合,明确各岗位、各环节的工作量,按岗设分,以量定奖,才能解决日常绩效管理考核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同时要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增设“不作为”和“作为不好”的减分因素和减分数额,并将扣减分数与考核奖金直接挂钩。  

四是试行质效问责。通过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问责,在持续改进中做实基础、做强基层。问责环节重点在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问责内容主要是有无失职、渎职行为;有无违规执法行为;有无业务水平不适应税收征管工作需要的问题。通过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问责,在持续改进中做实基础、做强基层。

   2.税收征管基础工作的构成要素   

一是税源管理。通过税源管理,可以了解纳税人的基本信息,审核纳税人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摸索国民经济中各类纳税人和各行各业的税收规律,切实提高税收征管能力。因此,对纳税人的日常管理是税源管理的重点环节,通过专门管理重点税源,灵活管理零星税源,从而随时随地了解和控制税源的变化状况。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必须以信息化为依托,尤其需要努力推行电子申报、网上申报等方式,实现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  

二是纳税评估。纳税评估适应了当前税收征管的需要,有利于推动税收征管方式的改革,提高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它以“多元申报、分类管理、统一征收、资源共享、一级稽查”为格局,提高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纳税评估能够有效管理纳税申报和税务稽查,对于税收的征收、检查、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它能够克服税收征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并且及时发现、制止纳税人的违法涉税行为。   

三是纳税服务。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一项基本职能,与税款征收、税收管理、纳税稽查相独立,对提升税收征管能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衡量税收征管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强化纳税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使纳税人更便捷地了解税收政策、更准确地履行纳税义务,纳税服务已成为实现好和维护好纳税人权利的关键。   

四是管理手段。要努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从而带动税收征管现代化,以科学手段促进税收征管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税收征管信息化是各项税务工作的依托,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税务工作的具体应用,是税务工作的先进生产力。大力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管理手段,有力促进了税收征管水平的全面提升,保证了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稳定快速增长。

   二、信息管税下的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分析

   (一)信息管税对于提升税收征管基础工作的关系与作用   

1.税收风险管理离不开信息管税。税收风险管理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基础性的要素管理,如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制度方案的制定,税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优化,风险指标预警参数和权重体系的设置、调整及优化,典型案例推广与应用等,都需要通过科学的信息管理来实现和提升。所以既要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处理和风险分析监控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业务和技术的充分融合,提升税收风险管理的整体效能。  

2.提高征管效率离不开信息管税。离开信息管理的现代税收征管是难以想象的,简单运用信息手段管理的税收征管已适应不了现实需求,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管税。税务部门运用信息管税手段工作近三十年,但信息管税的功能作用及潜在内力效应仍未充分显现,信息管税的效率亟待提升,构建现代信息管税大体系势在必行。现代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市场经济领域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纳税人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不断创新,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愈加突出,传统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征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提升信息管税效率,成为突破困境,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有力抓手,新型税收征管信息化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提高征管能力离不开信息管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全面及时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信息管税意义重大,是税收征管工作思路的重大变革,体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抓住了信息这个税收管理的关键因素,逐步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这一征管难题,是推动税收征管专业化、立体化发展,全面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职责明确不到位。由于对新的征管模式认识不足,征管实践中削弱了管理,淡化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底数不清,税源不明,监控不力,漏征漏管。造成征管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是少数单位在认识上没有弄清分类管理的含义,片面理解为对一般纳税人的ABC管理。二是一些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类管理操作办法和措施,因而职责不明确,管理程序、方法不规范,管理效果不好。三是大多数单位职责虽分解到人、落实到户,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没有配套的考核办法和措施,使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四是普遍把分类管理和十率考核、征管软件运用、征管档案管理工作割裂开来,没有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工作思路,使该四项工作不能环环相扣顺利开展。   

2.税源分析质量不高造成针对性不强。涉税数据采集的不规范以及大量的垃圾数据,一是因为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等历史原因造成的数据导入失误造成数据缺失;二是因为数据采集标准的不明确或者变动而导致数据采集的不规范,造成垃圾数据;三是少部分税管员对涉税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税收管理员队伍普遍的老化严重,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与现代税收征管工作信息化要求有差距,所造成的错录、误录等数据。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对数据的分析利用程度不深。  

3.信息不对称造成效率不高。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是导致偷逃税的重要原因。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纳税申报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税收法律法规上存在信息不对称两个方面。二是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三是税务机关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尤其在税务系统跟其他部门如财政、银行、公安、工商等等之间,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互通机制,造成了部分纳税人利用信息之间的漏洞来逃避缴纳税款。涉税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制约着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破坏了税收的公平性原则,影响了为国聚财的税收职能的发挥。

   三、依托信息管税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基层税务管理人员自主获取涉税信息的能力  

1.建立科学的人员岗位培训机制。首先由有关培训部门对岗位对应的知识技能进行专业层级分类,培训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其次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税务人员按照自己的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2.构建科学的人员评价体系。按照信息管税对于岗位职责的要求要明确各个岗位人员必备的技能标准岗位职责,制定考核标准,建立税收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税收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3.建立科学的能绩考核方案。通过有效的激励引导税收管理员提升岗位技能:一是按岗位考核,确定各岗位的难易程度,有目的的引导管理人员主动学习难度高的岗位的必备知识技能;二是按绩效考核,对相同岗位,根据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切实做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提高工作勤勉度。

   (二)以信息管税为支撑,构建税源管理体系  

1.建立税收信息采集网络,加强税源管理。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搭建涉税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由政府主导,税务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营造出法治、公平、有序的协税护税网络体系。在对税源进行管理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涉税网络平台来控管涉税源头、加强税收征管、共享涉税信息,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朝着集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比对税务登记数据和税源信息库中的数据,有效监控纳税人和税源,防止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而只办理工商登记,保证了税务登记数据真实、有效。再者,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使税源的管控更加精确和全面。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税源分析。以信息化为依托加强税源分析,是一种科技加管理的治税方式,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对税源进行管理。实现计算机对税源的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升级现有的征管软件,为税源管理设置一个单独的模块,全程进行管理;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新的税源管理软件,分析税源情况、税收相关因素、宏观税收预测、免抵退税、减免税政策效益、重点行业、税收收入、税收计划等方面,对税源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重点分析;三是努力寻找多个部门进行网络互联,掌握纳税人更多的数据资料。在获取相关的第三方信息之后,对比分析税收机关已经掌握的纳税人的相关信息,为信息数据的真实准确提供数据支撑。

   (三)强化对涉税信息的分析利用力度   

开发数据管理平台,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工作。按照涉税分析的要求,合理组织税收数据存储模式,提高数据的增值利用。数据分析是影响信息管税工作发挥效能的关键因素。数据管理平台强化了数据分析功能,实现了对重点税源、税收计划进度、经济与税收管理度等自动分析比对,提高了管理效率。建立数据管理责任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和数量。根据信息管税对深化数据集中和分析利用的要求,制定数据质量管理的办法及考核标准,对数据质量做出明确的要求。强化考核,制定详细的数据质量考核标准,使基层税务部门从理念上树立“管理信息、信息管税”的意识。

   (四)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优化纳税服务   

随着税收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纳税人也对纳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务机关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更新服务理念,为纳税人提供更全面、更经济、更优质的服务。这就必须以信息化为依托,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使纳税服务朝着个性化、网络化、地域性和交互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化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纳税人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税款征收的信息和得到纳税帮助。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综合应用平台,在纳税服务、发票管理、安全运维、数据运用、综合办税等方面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联动管理机制,统筹协调税源控管、税务分析、税收稽查和纳税评估,以满足纳税人的正当需求。

02

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而征管基础工作则是税收工作的根本。从近几年的征管实践中,也暴露出征管基础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且急须解决的问题,因而在当前不断深入的以建立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为目标的税收征管改革过程中,全面加强征管基础工作仍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征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征管工作不到位,漏征漏管时有发生

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纳税户大量增加,税务管理中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管理人员对对本辖区内的管户分布情况、生产经营情况了解掌握的不够全面、深入,漏征漏管现象在部分单位(区域)时有发生。导致征管基础工作往往是顾头顾不了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工作不细、管理不透。另一方面,在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下,各项管理措施不断在加强,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基层部门在落实具体的税收工作任务时,仍要完成管理机构相应的内部管理事务,工作量大,疲于应付。当前,税收管理正处改革转型期,部分工作环节衔接不够顺畅,也是造成征管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征管资源配置不合理,税收征管质效不高

在征管资源配置方面,相对税源较大的企业或重点税源户资源配置较少;小型微型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由于规模小、数量众多、分布零散,再加上税收监管手段相对缺乏,社会化管理仍未完善,税收征收成本相对较高,耗费了大量的征管资源。当有限的征管资源配置不匹配、不合理时,基层管理分局存在“大户管不好、中户管不住、小户管不了”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一些单位的税收征管在总体上仍然是粗放型管理,基础不扎实,规范化不够,精细度不高,税源管理薄弱,税源情况不够清楚,征管手段不够有力,监控管理不够到位,管理责任不够落实,税收流失的情况不同程度上依然存在。

(三)信息数据失真,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税收征管效率低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和关键就是相关涉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目前,涉税数据信息量虽然较大,但比较零散、不及时、不规范,真实性不强,甚至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致使信息的质量不高,税务机关难以通过相关涉税信息的监控手段对纳税人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使得在信息管税的效率上大打折扣。加之,当前的税收征管软件是在原有的征管模式的基础上开发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已不适应现在的运行模式,有的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税收各类外挂软件没有实现互相关联,不能实现综合利用,在推行过程中,往往结果是征管效率没有多大提高,又加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增加了纳税人的麻烦。信息技术对征管工作的支撑作用不是十分明显,从“操作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的任务还很艰巨。

(四)征管队伍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亟待提高

目前,一些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庸、懒、散”的情况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是做和尚连钟都懒得撞,工作激情逐渐减退。部分干部的法制观念、大局观念、协作观念、责任观念、效率观念正在淡化,其学习精神、进取精神、务实精神、创新能力正在衰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无从谈起。

二、问题分析

(一)征管基础工作亟待夯实

征管基础工作不扎实,征管工作就如同“空中楼阁”。目前,征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征管制度、管理流程、税源监控、纳税服务、征管资料、征管考核、队伍建设等,涵盖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原有的征管制度(如征管户籍管理、申报征收管理、税务检查管理等)和工作流程在很大程度上已不适应当前工作的形势和要求,税源监控、纳税服务、纳税评估也都不断赋予了新的内涵,征管考核、队伍建设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征管基础工作的不扎实,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的单位和人员以可乘之机,同时我们的税务干部也存在很大的执法风险。

(二)部门协作配合必须强化

从内部来看,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纳税服务、税务稽查、执法监督等各环节之间,职能科室与基层分局之间,职能科室与职能科室之间,在机构职能和工作职责上既存在一定的交叉又相互依存,但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不够、信息共享不畅。在职能上的重复,一方面,各按各的要求布置和落实,增加了基层一线人员工作量,造成管理上的重复、资源上的浪费和征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工作上的脱节,出现税收管理责任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有了难题相互推诿,出了问题相互推卸责任。

从外部来看,尽管税务部门近年来加强了与各部门(如工商、国税、国土、建设、发改委、公安等)之间的直接配合和协作,但协作工作往往仅局限于信息的传递,而没有真正实现信息适时共享、共同有效应用,没有充分发挥部门间协调配合的作用。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各类涉税信息来源更广、种类更多、速度更快,而涉税信息渠道不通畅、标准不规范、协作机制不健全,使征管基础工作难以做到完整、准确、及时,从而直接影响到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科技应用水平急待提升

在依托征管软件实施税源监控过程中,因为各类步税信息之间的关联度和依存度存在不确定性,信息的真伪有待甄别,大量的垃圾信息也存在其中,从而造成计算机监控时难以准确、及时发现问题,科技手段运用效率低下。

从管理的效能角度看,我们经常强调要实现“人机结合”、“用机器管事”,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但目前这种效果还远没达到预期,人管与机管脱节的现象大量存在,一方面,现行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人片面地认为计算机能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单纯依靠机器去加强基础工作,事实上没管好;另一方面,由于弱化了人的作用,丢弃了原来“管户制”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干部责任心呈淡化趋势,税务干部没能很好地利用科技手段,及时完善征管基础工作,管理实际效果差,执法风险大量存在。

(四)考核奖惩措施仍须完善

加强征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征管工作考核机制,一直是各级地税机关强调和努力做的一项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征管基础工作一直没有统一完善的考核办法,没有科学、明确、量化的考核标准,无法衡量基础工作的好坏,致使基础工作奖罚无据,不能很好的以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的办法促进基础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如果日常征管基础工作很严密,措施到位,严格考核,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有效避免纳税人和税务干部的涉税风险的发生。

(五)对工作过程的监管急需加强

在征管质效推进过程中有些工作难度并不大,但常因没有有效跟进落实,对工作过程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往往导致最终的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过程的放任,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可控制,工作结果产生偏差。

(六)违法违章处罚力度需要加大

目前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处罚的没有处罚或处罚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纳税人违法行为的发生,导致已有的税收管理制度没有被有效落实,国家税法的刚性未得到充分体现。

三、推进和完善征管基础工作的建议

当前,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就是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在新的时期和条件下,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和完善税收征管基础工作。

(一)以完善制度管理为根本,强化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各项征收管理制度及简捷、流畅的税收业务工作流程。依据相关法律规章,修订完善征管户籍、申报征收、纳税服务、税务检查、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基础信息采集处理、征管资料管理、行业税收管理、税收执法监督等相关管理工作制度和税收业务流程,明确和规范税收管理工作行为。通过建立分工协作、监督制约、运转高效的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收业务流程,健全税收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各环节的职责,统筹规范税收征管工作的各个方面,既在法律的层面上进一步明晰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也对税务机关的职责进行细化和明确,避免出现责任不清。让税务人员清楚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些该作为、哪些不该作为,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不能因强调税收收入或纳税服务而忽视执法,也不能越俎代庖,对于风险责任做到各负其责。

(二)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纽带,加强税源监控

一是做好户籍管理,建立部门信息交换机制,扩大信息来源渠道,继续推进联合办证,防止征管漏洞;二是做好重点税源重点税户管理,实施税源分类管理和专业化管理,整合人力资源,提高税源监控质效;三是核定业户税收管理在规范定额核定、严格执法程序、强化发票管理,注重公平公正,确保纳税人基础信息准确的基础上,合理减少不必要的、实际意义不大日常管理事项,降低税收成本,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四是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工作,通过完善的纳税评估体系,借助于税收征管软件等现代化技术平台,准确发现纳税人风险和税收征管漏洞,引导纳税人税法遵从,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五是做好税收收入及其相关基础数据信息指标的预测分析,通过分析,及时发现税源管理中的不足。六是加强行政处罚的管理,对相关部门和人员未实施(提请)行政处罚的,要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三)以提升效能为目标,优化纳税服务

一是纳税服务标准化。对税务机关所有纳税服务职责进行重新整合,统一服务标准,简化服务流程,明晰服务岗职,规范服务行为,严格服务考核。二是纳税服务一体化。充分应用科技手段,从纳税需求的角度,改进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办税厅建设要体现办税功能一体化、人性化,全面实施“一窗式、一站式”管理;并按照“资源配置合理、管理方式优化、服务简约高效”的要求,通过改进工作流程,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大力推行税控发票和网络开具发票,拓展网上办税渠道,减轻纳税人负担。三是服务方式个性化。在对税源实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创新服务形式,积极探索个性化、专业化、差别化的服务举措。四是服务效率集约化。将税务部门有限的服务资源进行集中优化,对重点税源、重点税户开展有针对性、专业性的重点服务;对纳税人开展税收政策等宣传和培训,可由县级税务机关以定期开办“纳税人学校”形式分类进行,一方面提高服务效果,另一方面也减轻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量。

(四)以计算机为依托,推进信息管税

一是拓展涉税信息采集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相关部门参与的涉税信息处理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有效共享,真正形成协税护税网络。二是提高征管软件利用效率。对现有税收工作各类外挂软件进行整合,逐步实现征管软件多功能化,全面化,最大可能地简化操作流程,方便征管一线及纳税人使用,减轻一线办税人员的负担。三是提高基础数据质量。涉税数据信息是现代化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石,确保征管基础信息完整、及时和准确,税源监控质量也就会大大提高。四是推进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实行征管资料的“影像化”管理,实现电子征管资料的“一户式”存储和“一户式”单户查询及综合查询,让死数据变成活信息。五是强化纳税评估,强化对信息采集、维护、加工、处理等各环节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为税源监控、稽查选案提供准确依据。

(五)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抓手,提高综合素质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提高征管工作质效的必经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税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规范日常工作行为和税务行政执法行为,使征管质量得以提高。一是优化组织结构。机构多效率自然会下降,要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求,减并基层分局,对税收工作岗职进行重新界定,由管户向管事转变。二是整合人力资源。建立专业化人才管理团队,保持专业型人才使用的相对稳定性,发挥干部个人特长和潜能,重点税收业务(如注销清算、纳税评估、土地增值税清算等)交由专门部门、专业人才团队处理,有效避免低效能,在提高征管质效的同时,减少涉税风险。三是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更新干部的知识,使之精通税收业务,熟悉本职工作需要的财务、法律和计算机操作;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实施分类分层次培训,提高专业性和针对性;着重加强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四是建立激励机制。从适应税收事业不断发展的角度,结合干部的需求,制定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税务干部的积极性,让干部在最适合自已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工作激情。五是加强征管业务交流。定期组织征管工作交流会,促进相互学习借鉴,共同进步。不定期组织征管人员到外地进行工作交流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我所用。建立和完善业务交流机制,以解决目前工作交流上不经常和效果差等问题,不断提高业务交流的实际成效。

(六)以征管质量考核为保障,确保征管质效

税收征管质量考核是提高征管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结合实际,针对新的工作要求、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完善《依法行政绩效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加强征管工作绩效评价,逐步完善征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在分清征纳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上,突出对风险应对的绩效评价,并利用《数据监控风险平台》中的查询、风险指标和风险应对进行征管质量考核,改变数据层层上报统计、考核主要依赖汇报检查的现象。要加大对日常工作的过程监控和督查力度。充分利用平台的功能,对于能够实现过程控制的指标,要按旬、月、季进行控制,甚至是按日、周进行过程控制。定期不定期推送工作任务和征管质效数据通报,对落后的单位或指标,坚决迅速跟进落实到位,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责任单位,甚至是每一个责任管理员,逐步实现序时指标适时通报,阶段指标定期通报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征管质效的监管工作机制,做到重点工作有督查,一般工作有反馈,日常工作有记录。努力做到可量化可操作,客观准确评价税收征管工作。达到以考促管,强化干部工作责任心的目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最新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的研究范本大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7528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