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大力发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范文

时间:2019-05-14 09:10:55 网站:公文素材库

又到了每日范文模板时间,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关于大力发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的非常好的范文,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总结计划的地方有很多,有这方面需要的朋友,赶紧跟小编一起看看,参考一下吧!

01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和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扩内需稳外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也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合肥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好,潜力大,有条件催生一批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但合肥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为科教优势转化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投入和应用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引进和保留难;投融资机制不健全,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备,企业发展环境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结合我市已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一批重点基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

集中资源建设一批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产业基地,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引进一批集聚效益高、带动力强的大型项目,形成“重点项目—旗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相关产业—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对重点基地加以重点扶持, 以提升基地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实力,使基地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平台和战略高地。重点抓好各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龙头骨干企业,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使其成为所在产业领域的领军型企业。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推动它们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并设定年度成长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的建设,实现动态监管和综合统筹,形成以项目带动企业、以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模式。

二、以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有效对接为切入点,在传统产业的价值链上游环节或新生产环节上率先取得突破。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是传统产业。从产业链角度看,我市在新兴产业的传统产业链环节拥有比较优势,如,多种与新兴产业关联的设备制造、装配等环节均很发达,与新兴产业的对接有现实基础。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依赖传统产业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产业组织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的出现也并不意味着是对传统产业的完全取代,而是通过高新技术的注入,使传统产业的活力得到增强,成长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世界上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领域,只有落后的思路。应对现有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使之成为“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接轨。

三、以设立新兴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为重点,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体系。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为资金投入的基本形式,合理吸收丰裕的民间资本,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民间参与”的政企合作的资金投入机制。

政府应牵头组织,配合国家财政支持,联合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金融企业、大型工业企业、已经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民营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持乐观态度的民间资本,设立的投资发展基金由国家资金、地方政府资金及民间资本构成,以民间资本为主,分领域、分项目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投资项目要以大型、超大型项目为主,选择具有产业及技术基础的大企业作为载体,连续给予集中支持。

四、以“财政补贴+政府采购”为基本扶持政策,有效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生能力。

(1)以财政补贴政策为手段,提高企业的自生能力。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补贴政策,对满足支持条件的产品采取多标准的补助办法。对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产品的定价方面,应当充分考虑研发投入等因素,实行优质优价。

(2)运用政府采购措施,培育和扩大新产品的市场。定期发布新技术产品目录,对符合标准的战略型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产品提供消费支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支持突破创新药物优先申报医保目录。将高端制造业纳入风险补偿机制,对本地用户单位购买、使用列入相关产业目录的装备,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

五、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以“市场准入从宽”与“事后激励”为举措,发挥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培育出现市场“黑马”的经济发展环境。

(1)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应采取“市场准入从宽”的政策。放松相关限制,扩大能进入新兴产业的企业的主体范围,使广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获得自由进入新兴产业的资格与权利。降低各种税费费率,如扩大能在税前扣除的费用种类等,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

(2)适时评估企业绩效,给予中小企业“事后激励”。适时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估,从创新成果、先进技术吸收转化状况、销售额增长率等角度出发,综合评判企业的表现,对在相同时间段内表现出众的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事后激励”,以推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02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关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我市新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当前,我市已进入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抓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发展思路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目标,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推动力,优先培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产业规模雄厚、特色优势突出的全国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到2015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09年翻两番,达到6500亿元,年均增长26%左右。其中,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26%。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家,努力培植千亿元以上的超大型企业集团。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市研究与开发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以上。突破100项关键核心技术,建立20个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增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培育10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建成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较为完善、龙头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二、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光电子、高性能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下一代通信网络、三网融合、物联网为重点,在巩固现有服务器及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电子制造产业水平,做大做强软件产业,推进三网融合和物联网跨越发展。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0亿元。

光电子产业。依托浪潮集团光电子产业园,联合山东大学晶体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高端外延片、芯片和衬底材料研究开发,建立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支持碳化硅衬底、蓝宝石衬底及高端发光二极管(LED)外延片和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半导体激光器(LD)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

集成电路产业。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为载体,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芯片研发设计和生产。依托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搭建集成电路设计共用平台和实验室。加快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项目,促进集成电路实现“设计-制造-封装-检测”产业链,放大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积极引进建设发光二极管大屏幕显示板项目。

高端软件产业。围绕培育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特色软件产业集群,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软件产业基地。扶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推进中间件产业化,大力发展支撑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加快提升软件外包与服务产业规模,积极发展动漫游戏产业。

网络通信产业。以引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契机,推进个性化音频、视频业务传送等新型信息服务领域产业化应用。通过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三网融合和宽带通信网络升级,大力推动相关应用及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基于绿色通信等先进网络技术的系统设备、应用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支持新一代网络通信相关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物联网、云计算产业。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服务器、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基础设备和适用于云计算的终端设备、高端服务器和存储管理软件的产业化,开发计算能力千万亿次、存储容量PB级的高性能计算和存储环境,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以济南射频识别技术产业联盟为依托,建设全市射频识别技术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加快推进射频识别技术产业化。

(二)新能源产业。巩固提升太阳能毛坯管、太阳能镀膜管、太阳能热水器国内市场优势地位,积极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推进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

巩固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优势。积极开发标准化、通用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组件,扩大光热应用领域,加强太阳能光热技术创新,积极研发光热发电和系统集成技术,加快太阳能光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步伐。到2015年,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产业。加快发展光伏晶硅材料、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建筑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发光二极管(LED)太阳灯具。做大太阳能发电产业,建设若干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电站。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兆瓦。

积极推进风电装备和风能利用产业发展。建设济南风电产业园,加快发展相关组件产品,积极推进风力发电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提高风电设备本地化配套能力。到2015年,风电装机达到400兆瓦。

拓展新能源领域。加快建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平台,重点推进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发展以秸秆、林业三剩物和煤泥为燃料的生物质能电厂。积极研发推广地源、水源和热泵技术,合理扩大地热资源利用领域,加快建设符合环保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工业用热、热水供应等项目,大力发展热泵空调、无机超导热管和地热测评软件等地热应用产品。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抓住我市列入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示范城市的良好机遇,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为重点,发展整车、电池、电机、控制系统及检测管理系统。

(三)生物医药产业。以生物医药及生物农业、生物制造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推进省级生物医药基地建设。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

做大生物医药产业。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为载体,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为重点,提升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和整体发展环境,推进生物技术药物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充分利用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医药发展经验,改造中药传统工艺,推进中药理论和生产全过程的现代化,加强中药品牌建设。积极开发创新药物及药物新剂型,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

培育生物产业新增长点。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工程育种和疫苗、生物反应器和高效新型生物农药、生物制剂等研发和产业化,以作物育种、畜牧胚胎工程、畜禽疫病诊断试剂、生物疫苗、绿色高效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和酶制剂产业化为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农业生物产品和企业。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微生物发酵、催化剂、工业酶制剂、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提取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壮大生物制造业产业规模。

(四)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端智能装备为重点,加快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提高大型成套装备生产能力,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升级。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提供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转变,提升产业竞争力。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0亿元。

巩固机床行业优势地位。提升重型数控冲压生产线成线、成套供应能力,开发新一代伺服压力机,完善机械手、机器人设计生产。推进数控重型机床高速动梁、超长行程技术研究,推动数控龙门落地镗铣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具有国际水平的高速精密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专机系列产品。积极推进绿色成套铸造设备、钢结构数控加工设备、重型模锻设备、高精度数控外圆磨床等高端装备的产业化。

做强交通装备制造业。坚持整车发展和零部件升级并举,强化整车企业龙头带动,延伸打造汽车产业链。以重汽集团为龙头,充分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型汽车工程技术中心优势,以与德国曼公司合作为契机,加快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提升大功率大吨位载重车的安全可靠性、节能环保性和舒适性。依托吉利汽车、青年汽车整车及配套项目建设,尽快形成20万辆轿车生产能力。支持兵装集团整合现有资源,建成济南轻骑摩托车工业园。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搞好发动机升级换代。

推动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促进电站锅炉、汽轮机、发电机3大设备联动发展,实现单机制造向市场成套供货和工程总承包方向扩展,提升输变电设备整套制造水平。

加快发展特色机械产品。巩固国内非道路用大中功率柴油机市场占有率第一位置,增强大功率陆用柴油机国内领先优势。加快发展仪器仪表产业,形成品种齐全、功能先进的微机控制机电一体化试验设备产业。

三、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认真组织实施《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提升发展质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增强园区支撑,构筑发展带,打造集聚区。编制光热、氟硅、电力电子、射频识别技术等区域特色产业链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供应力度,市年度用地计划优先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二)加大资金支持和招商引资力度。

1.整合现有产业引导资金,设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成长型企业。

2.设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业投资基金。整合现有专项资金,由政府和创业投资机构共同出资设立,以参股方式投向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优先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内的中小企业。

3.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对上市后备企业在资产置换、税收、上市辅导等方面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优惠与支持,进一步降低上市成本,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多渠道上市。

4.强化招商引资。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招商计划,着力引进关联度大的龙头型、带动力强的基地型、产业链长的综合性项目,重点引进建立大企业集团研发中心等总部经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我市布局。

(三)大力培育区域特色产业链。坚持市场导向作用,以重点产品为龙头带动、以重点企业为联结纽带、以重点项目为强力推动、以鼓励扶持政策为必要引导,加快培植壮大优势企业,扩大优势产品生产规模。增强产业关联度,提高本地化配套程度,适当补足产业链缺失的关键环节,整合产业链不合理环节,壮大链上企业群体,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太阳能光热利用、氟硅化工、电力电子、射频识别技术等发展潜力大、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迅速放大产业链整体规模。

(四)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1.鼓励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鼓励科研单位、重点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提升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带动产业优化升级。

2.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落实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和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各项优惠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快推进山东信息通信研究院、山东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高性能计算中心、云计算平台、量子技术研究院等重大源头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努力打造大型公共开放平台。

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各类企业研发机构,符合规定的,给予一次性补助。

4.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5150引才计划”,推动“百千万海内外人才引进工程”。认真落实《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深化提升“泉城学者”工程,继续实施“青年科技明星培育计划”。加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打造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核心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五)促进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和技术战略联盟发展。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协作配套,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立相关行业协会,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六)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各类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研发、申请、授权以及实施转化。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支持企业参与和开展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七)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在开展研究开发活动中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符合规定的,执行加计扣除政策。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并符合规定的,执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开始获利年度起,实行“二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政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视同软件企业,享受软件企业的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软件服务业特色产业基地,符合规定的,给予一次性补助。落实国家有关新能源即征即退、先征后返、减半征收等税收优惠政策。

(八)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1.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按规定积极落实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积极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县城以上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12层及以下住宅建筑和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须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与施工。鼓励12层以上高层住宅安装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

2.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用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补贴政策。支持研发、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加快推进我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发〔2009〕64号)有关规定,对仅在公众道路以外的场地运营的新能源汽车,经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持《生产许可证》、《产品出厂合格证》,到质监部门依法注册登记,并核发区内机动车辆牌照。

(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设立市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按领域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组,加大推进力度。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大力发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范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7589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