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项目建议书模版范文

时间:2019-05-14 09:18:00 网站:公文素材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项目建议书模版范文,项目建议书该如何写呢?下面大家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相信可以帮到大家。

项目建议书模版范文

篇一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xxx文化小镇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1、承办单位:x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x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12月01日,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项目投资咨询;

旅游管理;

文化学术交流;

会务及展览服务;

酒店管理;

餐饮、住宿、娱乐等。公司地址:xx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八家畈黄湾村信应公路东侧。

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 ,坚持“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宗旨,本着“品质为本,精益求精”的经营销售理念,力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期待与各位业界新老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三、建设地点:xx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一期规划占地面积3700亩。

四、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xxx文化产业园区,占地1700亩,包括:1、根亲文化园占地400亩,主要建筑物有根亲博物馆、华夏根亲坛、姓氏纪念馆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

2、民俗名人文化园占地100亩,主要建筑物有名人塑像、名人纪念馆(二层)、茶社等,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3、万国植物博览园占地500亩,栽植各类植物50000株;

4、骑猎园占地300亩;

5、水上乐园占地400亩,主要是安置水上乐园设施。

第二大板块:休闲商业区,占地1200亩,包括:1、餐饮文化园占地200亩,主要建筑以仿古式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等,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2、漫步风情街占地90亩,主要建筑物以二至三层建筑为核心,建设步行街,以商店、古玩店、餐饮为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3、历史文化长廊占地100亩,主要建筑以壁画形式展现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4、休闲度假村、民宿酒店占地300亩,单体以二层建筑为主,设游泳池、商店、古玩店、餐饮店等,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

第三大板块:养生、养老公寓区、旅游度假酒店、民宿占地1310亩,主要包括:1、港湾社区占地400亩,建筑物以2+1层为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入住人员以建设区原有住户为主;

2、医疗康复中心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医技门诊楼(三层)、住院部(三层)、康复综合楼(三层)等,建筑面积68600平方米;

3、养老社区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老年公寓楼(三层)、综合楼(三层)、医疗保健中心(三层)、娱乐中心(三层)、餐厅等,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

旅游度假公寓510亩。

五、建设年限:5年,其中建设期3年,完善期2年。

六、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0001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79466.0万元,其他费用6756.0万元,预备费9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496.0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七、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对于提高xxx文化小镇整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该区域环境优美,是人们旅游、休闲居住的绝佳场所,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xxx市浉河区景区品位和改善游乐条件,为xxx文化小镇景区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比较好,项目所需的各项建设条件均己具备,本工程可以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投资建设目标,应积极开展实施。

经以上分析论证,该项目选址得当,规模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条件具备,资金来源可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议

1)与本工程相关的工程设施的建设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以保证本工程建设后的正常运行。

2)建议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经济合理。

3)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规范管理,加快进度,力争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社会满意的工程。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项目的背景

(一)项目区概况

1、xxx项目坐落于xx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浉河区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区,xxx风景名胜区鸡公山、南湾湖都在浉河区,浉河区也定位为生态旅游功能区。

2、十三里桥乡是浉河区重点旅游乡镇,市、区、乡三级政府旨在十三里桥乡打造幸福健康小镇,落实城乡一体化大概念,把城市建在山水间,作为xxx旅游名片。

3、十三里桥乡支柱产业有1)花卉苗木基地;

2)生态旅游景点;

3)高效观光农业:万亩草莓种植和5000亩黄金甲鱼养殖为重点项目;

4)特小镇生态旅游。

(二)项目建设背景

1、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打造特色休闲小镇,首先是要文化找“魂”,找到特色小镇的特色,要文化特色、主题特色。找到文化之“魂”后将其梳理转化为体验产品,转化成可互动的模式,结合进行游憩方式的独特设计与特色小镇效益优化,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达到特色小镇设计提升的最优化。应遵循六大理念:景观主题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生态化、景观情境化、景观本土化与景观动感化。

2、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1)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

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2)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

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3)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3、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让“美丽乡村”建设附加上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把文化融合进来,把城市周边游融合进来,把生态农业融合进来,让农民、新村民、游客共建共享与共荣,把真正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核心优势挖掘、展示出来,推广宣传出去,形成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循环。

目前,乡村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4、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目前,民俗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以下优势:1、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产生补短板、调结构效应。当前,我国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推动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形态上不搞“大而广”,坚持“一镇一风格”,从而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推动经济新旧动力切换,既可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促进投资与消费并举,也可以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助推经济去杠杆的独特效应。2、发挥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一是创新,二是公共产品和服务,ppp模式是两者的混合动力。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相关责任边界进行明确划分,基于当前ppp模式的推广与成熟,社会资本可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管理经验,通过集约、节约、绿色的发展模式,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心区集中的局面,从而提高小镇的凝集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区域经济发展。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民间投资增速减速明显,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小镇,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获得其他衍生利益。例如参与特色小镇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获得较为合理的经营性收入。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的具体路径:1、打造“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乡镇建设,也不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等功能的简单叠加。在保留区域自然禀赋、特定人文底蕴等作为项目的标的基础上,联合规划设计、通过对不同专业机构的导入,以缔约形式破除原有模式的各种利益壁垒,形成“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2、构建灵活的体制机制,培育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产业谋划与定位上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一种“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小而强”,或是旅游业,或是养老产业,或是手工艺产业等产业生态圈,实现城镇化与服务“三农”的产业化融合。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对xxx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

xxx旅游在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旅游品牌来支撑旅游产品线的完善与发展。xxx文化小镇的定位,在于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泡浴、度假、养生、寻根、商往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于xxx市旅游结构和旅游品质的完善与提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是拉动xxx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一重要新生力

xxx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同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一方面,xxx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很多景点开发处于粗放状态,旅游景点面临老化,新景点开发不够,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低、对高端市场过分依赖,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缺乏,旅游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与xxx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又对xxx旅游形成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xxx必须发扬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另辟蹊径,突破负面的遮蔽影响。

优美的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xxx文化小镇完全可以建设一个集客属交流、朝拜、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以亮丽的景观,高档次的服务,淳朴的乡情来吸引众多的游客。可以弥补xxx大型旅游胜地的的欠缺,提高旅游资源质量。

3、是弘扬客家文化的一面亮丽旗帜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播衍于世界各地,所谓"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为有助于乡谊的沟通、乡亲的互助,特别是客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从20世纪起,不少客属有识之士就积极探索和实践以适应于这种要求和目的的载体,所以,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各种血缘、地缘、族缘和业缘的客属社团和组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缘起于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世纪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届,21世纪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在亚、美、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28届,规模逐渐扩大,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载体。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弘扬客家精神,增进海内外客家人的团结,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目前,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化、联络客属乡谊的知名盛会,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4、项目区自然环境及发展的必然结果

xxx被誉为山水茶都,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xxx独特的人文环境。xxx是全国唯一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美城市等头衔。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xxx市全境,规划区域总面积达10.86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实施。xxx作为此次规划的核心区域和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区。 2016年9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与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分别代表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支持国家级xxx茶叶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

xxx近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然而,对比研究发现,在xxx,除了毛尖、华英鸭等产品以外,在地方品类辨识度、旅游项目开发等地标性名片建设,尚无全国乃至全球都能有着广泛认知度和辨识度的带有xxx特质的符号级别作品。xxx,需要一个经典的作品!成为带有xxx特质的符号,在全国以及全球成为品类需求的首选目的地。xxx文化小镇项目,对于提升xxx旅游形象、完善旅游结构、优化旅游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四、旅游业3(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的范畴;

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2、项目建设符合《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的要求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提出:“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3、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项目建设符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带动、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发展,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景区,塑造国际国内旅游形象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旅游公路、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智慧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培育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5—8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发展全域旅游。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

篇二

1、 项目区所在位置

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农业研究报告指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03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 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008元。(]下面看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2、 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

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 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

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

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 项目区建设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公路、##河从##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镇又是位于##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

——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东临靖盐河,南靠蚌蜒河,西近唐港河,北有车路河,中有梓辛河、界河,水系条件十分优越,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发展稻鱼共作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提水养殖,包括家禽养殖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有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农技、农机、水产、水务等主导职能部门均在项目区内。今年省下达实施的优质弱筋小麦项目建设就在该项目区内,并正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全省水稻机插秧的试点工作就在我镇进行,省长###亲自来我镇视察和指导,插秧机达50台套,实施机插秧面积达1万亩以上。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的依据 土地治理、低产田改造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全省及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改造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有 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 项目规划设计

1、设计标准

① 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 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 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2、水利措施

① 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② 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

3、农业措施

① 农田工程: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

② 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③ 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 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 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4、林业措施

① 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② 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③ 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5、科技措施

① 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② 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③ 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6、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①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② 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③ 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相适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④ 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为##及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四、 建设内容

1、水利措施:

①新建机耕桥 12 座;

②新建小电灌站 25 座;

③新建苏ⅱ灌站 4 座;

④新建硬质渠 0.48 km;

⑤新配套小沟建筑特 186 个;

⑥架设电力线路 14 km;

⑦新增100kv变压器

4 台套。

2、农业措施

①全面条田方整化实现农田标准化 20000亩;

②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 5.5 km;

③新增农业机械收割机10台,插秧机100台。

④新建种子仓库 800 平方米。

3、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意杨

10万株。

4、培训措施: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事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培训。

五、 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

1、 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 其中:水利措施

655.35 万元; 农业措施 160.1 万元; 林业措施

30 万元; 科技推广 3.25万元;

前期工作费 1.3万元。

2、 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财政

480 万元;省、市地方财政配套 160 万元,群众筹资210万元(约需投工10万个,折币20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合计210万元)。

六、 预期效益

1、 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2.64万亩,产量产值将有显著提高。

①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100公斤,亩增收入75元,计增收

198万元;

②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稻谷 150公斤,亩增收入 120元,计增收

316万元;

③项目建成后,每亩可节约成本 55元,计节本 145万元;

④项目实施后,合计可增收 659万元,亩平

249 元,人均 319元。

2、 社会效益:

①项目实施后,可年产弱筋小麦 600万公斤;

②项目实施后,可年产优质稻谷 950万公斤;

③项目实施后,主体高新技术普及率将达100%,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④ 项目实施后,将促进我地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⑤ 项目实施后,能带动我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⑥ 项目实施后,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健全了水系排灌功能,避免一家一户灌水机械的重复投资,节约发能耗,节约用水,降低农本。砂石路面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农副产品的运流速度,增加了效益。

3、 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地面整治,改造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七、 保障措施

1、 组织机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2005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开发局,##镇人民政府及项目实施的相关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名单(略)

2、 监督机制: 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

3、 保障措施: 由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中外合资企业项目建议书范文

一、项目名称:合资生产(经营)××××产品项目 项目主办单位:(企业名称)××××××

单位负责人:(厂长或经理)

二、兴办合资经营企业的理由:

从国内外技术上、产品质量上的差距,从利用外资、产品出口、培养人才、增加收益等方面,说明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中方合营者的情况:

介绍中方合营者的基本情况和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有利条件,包括企业性质(国营或集体)、人员情况、技术力量、领导班子、固定资产、设备、场地、原有产品产量、产值、利润、产品出口等情况。

四、外国合营者的情况:

外国合营者公司名称、国别、资本、业务范围、规模、产品声誉、销售情况等。

五、合资经营主要内容:

(一)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

(二)合营年。

(三)合资经营企业的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新建、扩建、改造)。

(四)合资经营企业的职工总数和构成(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五)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和各方出资比例。

(六)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中方以土地使用权、建筑物、房屋、机器设备等作价的估算,现金投资(外汇、人民币)和来源(自筹、贷款、租赁);外国合营者以现金、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利权和商标权)或专有技术等作为出资,对其作价、估价方法和估算金额。

(七)产品技术性能及销售方向

合资经营企业的产品拟达到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具有竞争能力,产品内外销比例的估计。

(八)生产(经营)条件

合资经营企业所需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及协作配套方面的近期和今后要求及已具备的条件。

(九)初步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内外销)、成本、收益估算。

生产手段、生产效率提高程度。

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效果。

中外双方经济收益匡算:合营期间各方利润、项目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年限的估算等。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合营期间的税收、劳动就业人数、技术水平的提高等。

六、项目实施计划:

何时进行技术交流、出国考察、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洽谈、签约、施工、试车和投产等。

如属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项目,应列出分期工程的时间安排。

附件:

(一)邀请外国合营者来华技术交流计划。

(二)出国考察计划。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计划,包括负责可行性研究的人员安排;如须聘请外国专家指导或委托咨询的,要附计划。

注:报批项目建议书时,附件要齐全。

食品项目建议书范文

一、项目名称:xx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其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

二、项目单位:xx县林业局

三、项目内容:xx县林业局和“四川省二郎山森林蔬菜公司”合作,在全县收购杂交竹笋20吨,依托县上已获得的“二郎山红油鲜笋”绿色食品认证,生产试制 “二郎山杂交竹红油鲜笋”等系列产品。

四、项目建设条件:xx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属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实施范围。全县有农村劳动力6万人,两大工程实施以来,全县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建设生态经济产业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条件。xx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5.1 °c,年日照气温860小时,年降水量1736mm,无霜期262天,中、低山土壤为山地黄壤,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值为5.5~6.5,境内中低山土壤、水热、植被等资源条件非常适宜栽竹,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良好的气候与资源优势。

县委、政府把竹产业作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xx林业公司,在xx县建立以生产笋子加工为主的“四川省二郎山森林蔬菜公司”,占地面积50亩,年生产加工能力2万吨,杂交竹笋按照一般性的常规加工技术加工,其笋略带苦味,但“四川省二郎山森林蔬菜公司”在四川大学食品学院的专家、教授帮助下,已攻克该难题,生产出了色鲜味美的杂交竹笋食品。

五、投资概算:项目建设总投资74.5万元,在培育周期内年总产值可达225万元,利润150.5万元。

六、效益分析:建设项目总成本为

74.5 万元,估算在培育周期内年总产值可达225万元,利润150.5万元。按3年后投产计算,育林基金可增加45万元/年,财政收入可增加36万元/年。

七:合作方式:可独资、联营两种方式

八:联系方式:xx县林业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项目建议书模版范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7663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