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探讨论文范文

时间:2019-05-14 09:22:19 网站:公文素材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篇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探讨论文范文,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参考一下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人民主体思想———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

强调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原则。因此,当毛泽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时候,实际上也由此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宗旨和根本属性,把人民群众确立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有鉴于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反复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强调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党的领导就在于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服务。这就是说,承认、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原则,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确切无疑的。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由于西方思潮的冲击和市场经济逐利本性的影响,我们在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加之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以及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使一些人甚至少数党员干部忘记甚至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人民性这一根本要求,丧失了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宗旨观念淡薄,政治方向迷失,模糊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界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1](P1),这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重拾人民主体地位,重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人民性。首先,所谓“人民主体地位”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P21)就此而言,人民主体思想包含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党的性质和宗旨来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就是“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2](P18),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3](P14)二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来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P401)三是从党执政目的和方式来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就是“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5](P81)四是从改革出发点来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就是“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6](P554)其次,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P21)二是人民主体地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6](P697),公开承认自己是为人民群众求解放、谋幸福的理论,公开承认以人民群众为自己的实践力量。这种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因此习近平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7](P12)三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优良传统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必须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宗旨,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习近平强调:“为什么人的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1](P44-45)四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改革开放只有依靠人民、得到人民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才能取得成功。“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6](P554)第三,科学回答了怎样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习近平看来,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因而必然体现在我们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种举措之中。一是在党的工作的检验标准上体现人民主体思想。“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5](P91)他还说:“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6](P698)这就从总体上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二是在发展理念上要体现人民主体地位思想。即“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4](P401)只有以人民为中心,并把它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发挥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三是在改革举措上体现人民主体思想。即“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

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4](P401-402)四是在执政方向上体现人民主体思想。“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1](P61)人民高兴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努力去做,人民反对的事情,不管怎样都要坚决拒绝和反对。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就是尊重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置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中心,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点,紧紧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鼓舞和带领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二、中国特色思想———基本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强调要立足于中国特色探索自己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最重要经验之一。但中国特色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新情况,如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1](P11),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整体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我国的资源环境短板更为突出,地区差异、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P11)我国国情的这种变化,一方面要求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政策、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制定出符合当时当地具体情况的、有现实针对性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提出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当前发展阶段的新特点新要求,把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立足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统一起来。首先,立足中国特色就是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总体特征,是我们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这一基本态势,“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P12)这决定了全党必须牢牢把握并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而党的中心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因为中国的民族特点和历史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决定了中国现代化面临的独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独特性,因此,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根据自己国情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实现其中国化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必然选择。“中国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五十六个民族,……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5](P60)只有“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5](P60),才能适合中国的情况。离开了中国的特点,就谈不上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对此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5](P48)其次,初级阶段也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在强调初级阶段基本特点没有变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其在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就不能变;但另一方面,当前我们进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使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导致我们的国情出现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P8、10)从而使我们政策的着力点、侧重点都出现了变化,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现新的特点和趋向。这要求我们“要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6](P699)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引方向,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这就是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必须把握中国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立论根据和核心内容,找准定位,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得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反映时代与人民要求的结论。正是在敏锐捕捉中国国情的新变化、回答党和国家事业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对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的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1](P20),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事实证明: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其中国化,“必须通过理论上不断探索、不断突破来指导实践,并用实践中摸索到的规律来升华我们的理论”。

[4](P339-340)只有这样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拓展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之路。总之,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特点,还要进一步追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代的特点是什么,才能真正做到在实践中运用、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并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优势不断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重视规律的思想———既摸着石头过河又重视规律引导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不断面临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始终离不开“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方法。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推进,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及中国实际的认识不断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逻辑的把握也越来越准确和全面,加上新的历史阶段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中面临的问题更复杂、更多地涉及全局,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需要在总体上加以把握,以避免出现系统性的甚至颠覆性的错误。

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强调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更加强调要认识和利用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中国人民的实践。而这些经验和规律总结到一点,就是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的产物。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则是在走自己路的过程中,“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此可以看出遵循规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同时,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为当前形势下认识和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第一,我们已经有了90多年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对其规律性的把握比开始时要深刻得多了。如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所处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一情况,科学研判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向,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体现了对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和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6](P499)又如我们在一段时期内总以为只有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才能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而不切实际地出台一些保增长的政策和措施。但实践的发展告诉人们,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人为地拔高经济增长速度只会透支经济发展潜力,留下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隐患。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的情况下,即使绝对增加量不变,发展速度也会降下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5](P778)因而只能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预期,而不能一味追求高速发展。

第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做法,是花了很大代价换来的,得之不易,必须坚持。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5](P774-775)第三,科学的理论是正确行动的先导。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P8)鉴于科学理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越来越突出,习近平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解决现实问题尤其是在解决那些长期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中的先导作用。他说:“一九九二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说明,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6](P498)他在谈到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时特别提出了“适应—把握—引领”三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新思路。“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

[4](P384)这一思路的提出和践行,无疑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促进作用。第四,客观规律在实践中不断予以修正和补充,才能更好地指导人民的社会实践。因为规律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实践的不断变化,必然要求人们根据新的经验修改、补充规律,用来指导新的实践,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进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5](P245)可见,新常态的基本含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许多新的特点,导致原来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新的理论来阐释和指导。习近平对此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6](P114)他还说:“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6](P701)可见,尊重和运用规律是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四、问题导向的思想———以现实问题为中心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探索必须围绕的轴心。

历史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面临的一个个具体问题中不断得到发展的,抓住了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把握住了时代脉搏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的着力点。有鉴于此,习近平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问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P18)正是在探索和回答如何“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作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使我们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飞跃。事实表明: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基本方法,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制定的,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立足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这是因为:第一,解决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恩格斯曾指出:“一个行动纲领,如果不同人们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即使它在理论上是基本正确的,那也毫无用处。”[8](P74)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习近平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7](P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7](P17)。只有找准并认真研究和解决反映时代要求和特点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弄清问题的现状及产生的根源,也包括问题向未来发展的总趋向,才能找准历史发展的脉络及其发展规律,为理论的发展找到坚实的基础、依据和立足点。

第二,只有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围绕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跟在问题后面跑,而是在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加强对问题发展趋向的研究,在把握问题的前提下,引领问题的发展,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实践的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6](P114)从立足现实发展马克思主义,到应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现实的发展,自觉注重规律性认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作用,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贡献。第三,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法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为目的而展开其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旧问题的不断解决和新问题的不断产生及其解决,促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突破已有的具体结论,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新结论,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坚持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推进理论创新。当前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同样必须根据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任务来进行。

习近平对此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1](P26)他还说:“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1](P26)就一定能不断把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7](P20)。因为历史上的理论创新,无不是从思考和研究当时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和突出矛盾开始并形成的。因此,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分析人民群众在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而中国历史环境的独特性、当前发展阶段的独特性、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决定了以此为创新依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能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才能达到目的。

五、全球化思想———从接轨走向引领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全球化的产物和理论表现,是世界历史性和人类社会发展逻辑的理论表达,因而能给世界发展进程以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也必然要在全球化这一语境中才能得到科学理解和阐释,反过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也给予世界的发展进程以重大的影响。这决定了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候,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在充分把握世界发展潮流和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主动融入全球化,并引领全球化的发展。首先,坚持对外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本身是西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被传入中国就是中西方思潮相互激荡的结果。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6](P494)。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然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其次,全球化是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的发展不能置身世界潮流之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已融入全球化进程。这是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的基本前提和现实基础。这一态势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深入影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深受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1](P58),只有顺应全球化这一时代潮流,才能“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

因此,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立足中国,还要放眼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倡议,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1](P60),在坚持中国立场的同时,充分吸收不同民族间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把改革开放看成是发展中国的重要法宝。

他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2](P16)第三,中国融入全球化不能只是被动地适应全球化,还要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化,使之更加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方式主要是与国际接轨,被动接受西方为主导制定的一套国际规则的话,那么,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带来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为有效应对国际经济体系、国际治理体系及其规则的深刻变动带来的挑战与风险,中国在对外交往中除了发挥自己的优势、补齐短板外,更多的则要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合理和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进而影响世界发展进程。在全球治理和绿色发展方面,我们“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资源。第四,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球视野,是为了充分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更好地把中国的事情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及其取得的成就,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实践素材,但这绝不意味着建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然排斥学习其他国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相反,从不同文化和思潮中汲取有益的成功是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充分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历程,是与世界潮流、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实现自己发展的历程。“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抄照搬”。[4](P211)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特色并不是要排斥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和好的经验及做法,而是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基础上,批判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围、视野,使之更适合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要求,成为引领中国和世界的理论与实践运动。“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7](P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P10)所以,全球化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融入世界元素,更要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去化世界,这才是习近平强调的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的实质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及新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前的现实国情、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趋势,提出了更好地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思想,凸显了人民主体地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坚持对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阶段性特征的思想;提出在继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系统总结人民群众实践中的经验,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提出系统研究现实问题,在科学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基础上引领现实的发展;提出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化之中并进而引领全球化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国际环境的思想,等等。这些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为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探讨论文范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7710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