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4 09:24:15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关于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研究论文,现在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那么这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什么呢?一起看看吧!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迈入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深入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可行性 

[作者简介]梁朋玉(1951- ),男,河南开封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副主席,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河南开封47500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7-0114-02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迈进“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又有科技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它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用其所长,遏其所短,努力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举措。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扩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土壤 

在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发生了变化、所处的环境显著改变、实施的过程日趋复杂、面临的问题接连涌现,这些因素或单独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或共同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扩展。扩展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反过来又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和明确的检验阵地。 

1.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加了信息和科技含量。网络的出现,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容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信息含量和科技含量的增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绝大多数来自教育主体,而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来源的渠道大为扩展,信息内容更为丰富,加之网络信息较好地做到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影响力更为直接和深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同网络的这种作用,顺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努力利用网络,把教育内容融汇到网络信息当中,通过网络将教育内容灌输给教育客体。从技术角度来看,网络信息的传输几乎综合了其他传输手段的所有优点,它不仅可以传输文字和图片,而且可以传输声音和动态画面。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 

2.网络环境下思想多元化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这里汇集交织,它对各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传播着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又使得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极易被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所接触。这种多元化迫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调整和充实教育内容,不断改进和更新教育内容的承载方式。 

3.网络伦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道德是人格的核心,现实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塑造了人的道德品质。在网络交往中,人扮演着一种虚拟的角色,这种虚拟的角色具有个人性、匿名性、缺乏责任性和缺乏内在统一性,虽然网络环境中交往的平等性得到强化,但交往中必要的道德特征却遭到弱化。与传统意义上的交往相比,网络交往中伦理道德的约束较小,人的劣根性具有了相对较好的成长空间。同时,网络的出现作为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诸如自主精神、奉献精神、自由和民主精神以及权利意识、平等意识等新的价值观念与伦理精神也相应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道德生活。优秀的伦理精神和不良的道德行为与网络相伴而生已经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关注,网络伦理正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4.网络心理教育和咨询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一切认识活动都是心理发生、发展的源泉,网络从本质上给人们提供了超时空的认识工具,极大地拓宽了个体的认识空间。然而,网络中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相互混杂,很可能会使人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人们按照在网络中习得的带有浓厚异质色彩的行为和观念去理解、接触现实社会时,容易产生不被接受、不被理解的内心焦灼,甚至诱发多种社会适应不良症,等等。另外,网络上各种具有地域性、本位性的文化特质和范式通过强大的辐射力和渗透力,使网络中的人们经常处于矛盾的价值选择之中,从而影响了特定个体稳定人格的形成。既然网络给接触它的人们造成心理上潜在的或显性的负面影响,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应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更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负面影响,更多的还是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网络的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性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操作方法和实施手段方面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入了形象、生动、逼真的新活力。而网络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其挑战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和改进原有的教育方法,客观上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1.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趋交互性。由于网络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以及客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性比现实空间要大得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主体与客体的面对面交流,而且是以主体为主导的灌输教育为主,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很少,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客体可以随时在网络中有针对性地向多个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咨询问题,与多个有同样问题的其他客体进行探讨和交流。这样既疏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交流的渠道,增加了双方以及多方交流的机会,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将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其任务从此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再现、组织和管理知识。网络环境下交互式的教育方法和多向交互的学习手段的出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深入。 

2.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具综合性。现实空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单一,一般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示范和疏导为辅,不可能涉及教育客体的方方面面。但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把教育内容融入网络信息之中影响客体,可以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教育客体,可以设立特定的虚拟模型启发客体,也可以到相关论坛和聊天室中引导客体,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熏陶客体。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育方向,而以教育、引导、熏陶、启发和交流沟通等多种方法一起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全天候、多方位地施教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3.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立体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把因材施教作为一个重要指导原则,但在实践中,由于人力、物力诸多因素的限制,这项原则并未得到很好的实施。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社会分层增添了新的内容,按照与网络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对网络所持的态度以及掌握网络技术的多少,可以把网民分为高层、中层、基层、浮层和外层等多个不同层次,这种分层实际上也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进行了分层。以此为基础,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明确地依据不同层次客体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如对待高层以疏导的方法为主,对待中层与基层以疏导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为主,对待浮层以教育和打击的方法为主,对待外层则以灌输的方法为主,等等。这样,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了较强的层次性,因而更加立体化。 

4.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趋主体化。由于网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增强,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视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发挥。为适应这一要求,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方法都较之于现实空间有所不同,如借助网络向教育客体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引导其正确选择信息、提高道德修养、在网上提出特定论题并引发讨论,等等,都在充分调动客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主体化的教育方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变被动性接受为选择性内化,从而提高教育实效。 

三、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拓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环境的变化、教育内容的变化和教育主客体的新特点,摸索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寻找好的教育途径。教育必须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必须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为其所采用的哲学的、社会学的、心理的方法穿上现代科技的外衣。 

1.多渠道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争取最大化地占领网络信息空间。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网络是一个新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可以利用它;网络又是一块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占领它。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利用一些机会尽可能多地发布信息,同时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汇到其他网络信息之中,力争让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给上网的人,争取最大化地占领网络信息空间。依据新闻传播学的原理,大批量的同类信息一定会影响信息接受者的判断,一定会对信息接受的思想和意识产生强化作用。 

2.通过网络主动引导和启发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网络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已大为减少,但在虚拟空间通过网络的主客体的交流却是另外一种“面对面”。在这种网络交流中,教育客体能更真实地向教育主体表达思想,教育主体也就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对客体进行引导和教育。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主动与客体进行网上交流,可以通过进入聊天室和网络论坛与众多教育客体直接对话,可以通过QQ与个别教育客体进行深入探讨,也可以通过发布特定的主题引发教育客体的集体讨论与思考。 

3.研制和推广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专门用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二是包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用软件。软件对于使用者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使用者在反复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必然会逐渐认可和接受软件所包含的多种信息与观念。例如许多游戏软件中均包含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内容,使用者在玩游戏的同时,也在接受着游戏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潜在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开发趣味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教育软件,并加以大力推广,让更多的网民使用和认可这些软件,最终达到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网民的目的。 

4.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网站对于网民的作用不可小视,好的网站和点击率高的网站一定会给受众以持久的影响。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以之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空间,延伸了时间,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时效性,解决了部分“空白点”和“盲区”的问题,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目前,诸如“红色网站”“马克思之家”“红色中国”等思想教育及理论学习网站相继建立,已逐渐形成了一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和一块阵地。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杨振斌,黄开胜.“红色网站”的发展和启示[J].高校理论战线,2000(10).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研究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7732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