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关于家风征文范文,家风是现在讨论很热烈的一个话题,好的家风到底是什么样的?到底有多重要?下面这些范文一起看看吧!
【篇一】
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要靠自身行为影响下一代。家训则是长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家训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自我懂事起,母亲就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勤俭节约、勤学上进、诚实善良。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吃饭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还常常剩饭。洗手时每次都能用半盆水,洗完后常常忘了关水龙头,白白浪费了许多水。母亲苦口婆心地教育我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那之后,我就不再挑食剩饭,并且学会了节约水资源。过年时,我到外婆家拜年,外婆从口袋里掏出红包放在我手上,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选丽啊!你已经长大了,明年要更加努力哦。外婆送你三句话,一是尊敬长辈,无论将来走到哪儿,看到长辈都要有礼貌;二是孝敬父母,他们养育了你,长大一定要报答他们,孝顺他们;三是自强自立,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赖别人,要靠自己的实力工作,勤奋进取。这就是我对你的期望。”直到现在,我还牢牢记着外婆的话并身体力行着。
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吃年夜饭时,父亲就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爷爷家是个大家庭,吃饭时,爷爷要先给太爷爷盛饭,太爷爷动筷了,大家才吃饭,体现了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或农闲时节,村里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家里人禁止参与赌博,不准吸烟喝酒,因此家里人都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从小到大,母亲常教育我们要讲究卫生;吃饭时不能挑食,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不说谎话、不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小时候,每次去学校之前,母亲总要叮嘱我到学校千万别惹事,要和同学和睦相处,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宽宏大量,在她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和同学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我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有忧愁,也有争吵,但更多的还是快乐,构成这种氛围的主要因素是我们家那些不成文的家风家训。我的父母虽然能力不强,知识有限,但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与谆谆教导中,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原则和生活态度。这些教诲也将伴随我的一生,不仅用来自我约束,我还要教给自己的孩子,将良好家风家训一代代传承下去。
【篇二】
我的父母已去世多年,虽然他们一生平凡、普通,但是生前的许多故事仍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启示。
勤俭持家。父母在世时,勤俭持家,时常被左邻右舍称赞是过日子的好把手。父母常说:“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每顿饭,母亲都是吃多少做多少,哪怕就是稍欠点,也不能让剩饭、剩菜。至今,家里还保存着一个精致玲珑的米黄色葫芦面瓢,那是母亲当年做饭时定量用的挖面瓢。虽然那时粮食紧张、短缺,但在母亲的精打细算下,全家的粮食都能维持到第二年的新粮下来,没有让家里人饿过肚子。
脚踏实地。父母时常教导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那年二哥高中毕业后,经过选拔,被村委保送去学兽医专业。二哥学了没几天,就跑回来说不想再学了,嫌兽医又脏又累,还不体面,没啥意思。父母劝他说:“做事不能心太活,要脚踏实地,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那山还没这山高,否则一事无成。”听了父母的话,斟酌再三,二哥不再胡思乱想,又回校专心学习,后来成为十里八乡一名技术精湛的兽医。
吃苦坚强。父亲一生吃苦坚强,不管生活中遇到多大困难,他都咬牙坚持,勇敢面对,决不退缩放弃。“只要自己不倒下,困难永远打不倒你”,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母亲因病去世那年,面对我们三个未成年的兄弟和母亲看病时留下的债务,街坊四邻都为父亲以后的日子摇头叹息,并有好心人建议父亲把年纪最小的我送人抚养。父亲断然拒绝,硬是凭着自己的辛苦劳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不仅供我们兄弟三人上完了学,还还清了家里所有欠款。我上初中那年,学校离家远,许多孩子受不了披星戴月之苦,纷纷退学,我当时也起了退学的念头。父亲说他上学那会儿比现在艰苦多了,学校没有食堂,同学们每周往返几十里从家里背够一周吃的馍,每顿饭都是开水泡馍就咸菜。数九寒天,没有棉衣穿,好多同学一身单衣,脚冻肿了,手冻烂了,在冰凉的水泥桌上写字手都握不住笔,但是大家还都坚持下来了。父亲说:“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听了父亲的话,我惭愧不已。
兄弟团结。父亲常说:“兄弟之间要相互团结,才能把家过好。”父亲弟兄四个,相互团结,齐心协力,弟兄们结婚成家好多年了都没有分家。就是在爷爷奶奶相继过世分家时,他们也是相互推让,彼此迁就、包容。对分来的家产,不管多少、好赖,谁也没有计较争论过。看到明明该分给父亲的东西却分给了伯伯叔叔他们,我们兄弟心里不满,父亲就笑着说:“肉烂在一个锅里,一个亲字掰不开。兄弟之间不能斤斤计较。有本事到外面去挣东西,不要在窝里捉鸡。”
孝老爱亲。父亲对爷爷奶奶非常孝顺,在村里是个有名的大孝子。冬天的夜晚,为怕爷爷奶奶炕冷,睡觉不舒服,父亲就每晚坚持为他们烧炕。有时遇到大雪,柴禾湿点不着,父亲就干脆自己先钻进被窝暖热后再让爷爷奶奶进去休息。记得那时,父亲有个习惯,每次从外面回来,不管带有啥好吃好喝的,都是最先到爷爷奶奶屋里,然后再回我们家。都说婆媳之间难相处,可在我家,母亲和奶奶关系很融洽和睦。因为父亲在母亲和奶奶之间只传好话,不传赖话。每当奶奶、母亲心中有疙瘩、不愉快时,在父亲面前诉说、抱怨对方的不足、过错时,父亲总是笑呵呵对她们劝说,并且还用善意的谎言,说对方曾在他面前如何夸赞“你”的好处优点,为此双方相互谅解包容,不仅消除了不快、误会,而且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篇三】
我出生在豫西深山沟的一户农民家庭,父母就像山里的树一样,努力地向着阳光生长,我们兄妹3人则在大树的庇护下茁壮成长,直到长成一棵棵挺拔的大树。在成长的历程中,父母未曾给我们讲过什么深奥的大道理,却用勤劳、担当、诚信、好学和坚强的品格影响着我们兄妹3人,这种无言的熏陶,胜过千言万语。
我的父母同龄,都出生于新中国成立那一年,我有5个叔叔、2个姑姑和5个舅舅。我爷爷去世得早,外婆家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父母都是各自家庭中的老大,所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家庭重担。记忆中,父母总是带领着小叔、小姑和我们兄妹3人在田里栽烟、种豆子……闲暇时间,他们就箍窑洞、整院子、盖房子。10多年时间,他们手推肩挑,相继盖好了3所院落,包括5孔窑洞、6间厢房和3间上房,还张罗着让我的小叔、姑姑和舅舅成了家。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家是村里第一户拥有上房的人家,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从记事起,我从未听父母因为生活艰辛而发牢骚,也从没见过他们因为家庭琐事而红过脸,一家人总是和和气气、有说有笑。父母勤劳的品质和不怨天尤人的生活态度深深影响着我们。
沉默的父亲话不多,但他总说“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吐沫一个钉”,就连每天犁多少地、割多少麦子这样的事情,父亲都是按照事先的计划做好,从不拖拉。一次,也许是太累了,父亲竟然倒在田里睡着了,害得我和姐姐哭喊着找了好久。当看到破涕而笑的我和姐姐,父亲起来继续干活,干完活就把我架在脖子上、牵着姐姐的手回了家。那时的我和姐姐总喜欢在父亲干完活时叫他吃饭,那样他就会带着完成任务的喜悦轮换背我们回家。
为了我们这个大家庭,勤快的父亲开始做小生意。他最早做的生意是挨家挨户收鸡蛋,然后拿到离家六七十里地的煤矿附近卖,返回时再带些酱油、醋等回家来卖,因为父亲的酱油、醋总打得比商店里多,为人还特别讲诚信,生意一直都不错。长期的起早贪黑和往返奔波,让父亲落下了腿疼脚疼的毛病。后来父亲拿出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借了好多钱,和同村的小海叔买了辆车搞运输。勤劳加上诚信,我们家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
没想到,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因为小海叔有事不在家,前一天犁了20多亩地已经累得眼皮打架的父亲为了信誉,坚持给客人送货,结果途经一个陡坡时,车翻到了几十米深的沟里,父亲摔得浑身是血,但他睁开眼看到暗自垂泪的母亲后第一句话就是:“没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后来,父亲在床上躺了不到3个月,又开始下地干活了……
记忆中,爽朗的母亲总是走路带风、有说有笑,她的手里好像从来都不曾空过,放下锄头就拿起镰刀,扔下扫帚就拿起了抹布,晚上还就着煤油灯纺棉花、纳鞋底。亲戚们来到我家,都说我家分外亮堂。是啊!破旧的帘子被母亲洗得十分清爽,门窗擦得一尘不染,板凳用花布罩上软绵绵的,就是母亲打补丁的衣服也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的。
我们都习惯了母亲忙碌的身影,无意中,我发现她其实很喜欢看书。一个三伏天,我在家里午睡,醒来看到母亲一手给我扇扇子,一手拿本书在看。于是,我缠着母亲给我讲故事,可她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就让我自己看。从那之后
,我发现了母亲的“小金库”,里面有十多本书,《岳飞传》《高山下的花环》《平凡的世界》《西游记》,甚至还有《红楼梦》。我很好奇母亲怎么会有这么多书,她告诉我当年她的学习成绩总是班里第一名,那些书都是老师作为奖品送给她的。每当说到这些往事,我都忘不了一向爱笑的母亲总是抚摸着这些页子已经发黄的书,泪眼婆娑,沉默良久。
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兄妹3人也都喜欢上了看书。尤其是下雪的冬夜,寒风呼啸着往屋里灌,雪花如棉絮铺天盖地,但家里地上的炭火总是旺旺的,父亲边吸烟边静静地看着母亲纳鞋底的侧影和我们兄妹3人在灯下读书的红脸蛋,吸完烟,闲不住的父亲就会给我们烧水喝,烤红薯、土豆吃。屋外的雪花静静地落在地上,偶尔会有树枝被压折的声音;屋子里,母亲安静地纳着鞋底,我们哗啦哗啦地翻着书,再加上父亲烤红薯的清香……一家人在寒冷的冬夜其乐融融,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风景!我们兄妹仨还喜欢爬在桌子上看书、写作业,我好多次看到父母望着我们看书的身影微笑,那时却不知道他们有多辛苦。
那时我的2个叔叔、2个舅舅没有成家,再加上父亲买车欠的账很久都还不上,我们兄妹3人其实很想上学,但看到被岁月无情地催白了头发、压弯了脊背的父母,我们多次说要回家帮助他们务农,为家里分担重担。其实那个时候在农村,我同村的10多个小伙伴没念完小学都相继辍学了,但父母坚决不同意我们辍学,他们把豆和麦子卖了、把牛卖了,省吃俭用供我们上学,其中的种种艰辛,可想而知。
1995年,哥哥大学毕业,姐姐早已自立,我也考上了豫西师范,很多人羡慕不已,其实我们知道是这些年父母无言的熏陶,已经让我们的心飞出了深山,产生了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由于长期操劳,母亲在49岁时突发脑溢血去世,在母亲走的前一天,她还在灶台上给一家人做饭,大铝盆里还有洗好的大堆衣服没来得及晾上……
母亲走了,哥哥和嫂子在市里工作,姐姐出嫁了,我在家乡教书,我们希望父亲和我们一起生活,但他在我们兄妹谁的家里呆不上3天便要走,说自己不下地干活浑身都不自在。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不想给她们讲什么大道理,因为我深知身教更胜言传的道理。在我的影响下,女儿星期天回到家看到我在整理房间,会马上放下书包也开始干;看到我喝着茶水静静地看书,她们也会像模像样地坐在书桌前看书;遇到什么事情,我也尽量让她们自己拿主意……
时代在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变,但我想,总有一些东西不会变,会渗入我们的血液,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就像家风。
【篇四】
我的父亲贺遂廷曾是陕州区(原陕县)硖石乡政府的一名基层干部。他在任职生涯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忠于职守、清正廉洁,无论是党性修养、工作能力,还是为人处世,在他工作过的乡里,都有很好的口碑。我们姐妹都很钦佩、敬重父亲。在成长历程中,我们始终把他的言行作为一面镜子,指引、修正、激励着自己,并以此教化自己的孩子。
父亲虽然已病故20多年了,但他临终前留给我的一段话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世上只有学而知之,凡事要动脑筋,多学、多想、多问。有志者事竟成,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在工作中要团结同志,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认真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当时我刚参加工作,对“组织”一词的认识还很肤浅,看着病重的父亲用尽最后力气在我的笔记本上留下遗言,我哽咽地说不出话来。不久,父亲就永远离开了我们,而“父亲的寄语”成了我们人生道路上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的父亲和母亲常常教育我们姐妹要诚实守信、与人为善、自立自强、清白做人,以至于我们姐妹成人后都秉承了父母刚毅、守信、和善、忠诚、清白、勤俭的秉性。
父亲很有远见。我的两个姐姐高中毕业后,大姐顺利参加了工作,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父亲响应改革开放政策,率先在我们居住的乡镇按正规程序,通过工商管理部门为二姐申请办了一个个体小商店。从此,吃苦耐劳的二姐自食其力将小商店经营得风生水起,一直延续经营到至今。
父亲崇尚勤俭持家。在我的印象里,作为国家干部的他没有穿过西装和皮鞋,最好的衣服是中山装,走在路上看到一个钉子、一个螺丝帽,他都要捡起来。受父亲的影响,我们姐妹成家后都崇尚勤俭节约,虽不富裕,但都量入为出将小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父亲视工作为生命。在他工作期间,只要是职权范围内允许的,无论亲疏,他都尽职尽责、竭尽全力;而遇到违反原则的事,他则六亲不认。当年下乡驻队,父亲和乡亲们一起耕田犁地、播种、锄草,从不叫苦叫累。他工作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效率高、成效快,常常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不幸的是,由于积劳成疾,父亲于1991年不幸病故。
受父亲的言传身教,我们姐妹几个参加工作后,都做到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生活上我们也是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我的大姐为人坦诚、积极乐观,现已退休。二姐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经营个体小商店多年。我和妹妹也早已加入了党组织,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履责、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认真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共产党员先锋岗”“优秀警官”“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父亲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临终寄语已被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姐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父亲的嘱托落到了实处。
家和万事兴。好的家风、家训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石,是我们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心去传承、去践行,我们的小家就必然会幸福、祥和,国家将更加和谐、繁荣、昌盛。
【篇五】
今年8月11日,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教育家、作家曹靖华先生(卢氏县五里川路沟村人,系北京大学教授)诞辰120周年。为了纪念曹老,我重读了曹老写给我的亲笔信,此信被我珍藏多年,如今睹物思人,不胜感慨。
1971年11月,我在灵宝市(原灵宝县)文教局工作时,第一次收到曹老的信笺,直到1981年6月23日我才有幸和这位敬慕已久的老人相见。这十年间,曹老给我寄过12次书及杂志,其中包括他的译作《一月九日、七色花》、散文《春城飞花》《列它的故事》等。另外,他还给我写过10多封信。
这10多封信,只有第一封是用空格稿纸写的,其余的信件均是在旧废纸的背面所写。寄信的信封一律是用旧信封翻糊的,贴的邮票多数是纪念邮票。
收到第三封信的时候,我以为曹老缺文具,回信时我表示要给他寄些文具去。
曹老在回信中说:“我什么都不缺,这是误会,谢谢您,文具千万勿寄。我写信用旧信封、废纸之类,这是我生平习惯,我觉得一片纸也是劳动力生产出来的,弃之可惜。记得抗战时期,有人曾把一只信封利用五次,只要信送到,一切都有了。鲁迅先生的书桌有两个抽斗,就是专装这类可利用的废物的;《铁流》的作者绥拉菲摩维奇,也是一样,他一个抽斗内尽装可利用的废纸、细绳等,以备不时之需。我想,他们也不是从这些东西的本身价值出发,而是以为这是劳动力换来的,弃之可惜;我还认识一位已经去世的驻外大使,他也非常节俭,一个旧信封也不随便抛弃,用一次再用。此之谓‘拘小节’吧……”
看了曹老的来信,我的心中忐忑不安,曹老连一片纸都不舍得丢弃,如此珍惜人的物化劳动,真令我备感惭愧。
尊敬的曹老,我将把您的惠书及信笺视为“珍品”,永远保存,让它时刻提醒自己,处处珍惜劳动人民的心血。
【篇六】
一个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长辈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会使晚辈终生受益。我现在无论做事还是做人,父母的谆谆教诲时时刻刻都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百善孝为先。父母常说:“家有老,是个宝。孝老爱亲是晚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我家有这样的规定:好吃好喝的都是长辈、老人优先。记得我小时候,母亲盛好第一碗饭总是先端给爷爷;家里有啥好吃的,也是最先送给爷爷品尝,之后才轮到我们。受此影响,我的姑姑出嫁后对婆婆特别孝顺,年年被村里评为“好媳妇”;我们兄弟几个成家后对父母也很孝顺、敬重,逢年过节几个儿媳都争着为父母买好吃、好穿的,有空也都会回家看看,和父母聊天谈心、讲笑话趣事,想方设法让父母开心。
家和万事兴。父母常说“兄弟一条心,黄土会成金”,教育我们一家人要团结和睦,齐心协力才能把家过好、建设好。父亲和大伯从没因家务事红过脸,闹过别扭。我们家有啥好吃的,比如母亲包饺子、蒸糖糕、炸油饼时,都会喊大伯一家人来分享。大伯对父亲也非常关心,有一年父亲生病住院,我们工作忙,大伯衣不解带伺候了半个多月。如今,我们兄弟之间能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关系融洽,也是因为受到了大伯和父亲的影响。
温和加忍让。父母总教导我们“忍是心上一把刀,不忍总把祸事招”,与人相处,凡是不伤大雅、不损原则的事,就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和人计较;对冒犯、伤害自己的人,不要针锋相对、激化矛盾,要一笑了之,把目光放远些。父母给我起名叫柏仁,就是让我记得凡事要忍让。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我遇到什么样的误解、委屈、挤兑或是讽刺,我都能心有温泉、脸有春风、心平气和。一个“忍”字化干戈为玉帛,一个“让”字变冰霜为春风。
感恩多回报。对于曾在工作和生活上对我有过关心和帮助的人,我都念念不忘,永远记在心里,且一有机会就会报答他们,因为父母常说:“做人要有感恩之心,要记着别人的好,并想法给予报答。”
勤俭忌奢侈。勤俭节约是父母持家过日子的好习惯、好作风。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这些话父母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说了一遍又一遍。受此影响,我如今写文章用的每一张纸都是正反面都用过了,再用来练毛笔字,从不浪费。有时看到单位走廊或办公室开着长明灯或水管忘关,我都赶紧上前把它关掉,并善意提醒同事做到随手关水、关灯。父母常说:“光生产不节约,等于买个没底锅。”20世纪90年代初,参加工作不久的二弟买了双50元的皮鞋,父母知道后,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说他奢侈浪费,教育他过日子要朴素,不能讲排场、图面子,爱慕虚荣、摆阔气是败家子的作风。至今,我们兄弟对吃穿的档次都不看重,粗茶淡饭,吃饱就行;买衣服也不讲牌子、不求时尚,只要整洁、大方就好。
【篇七】
我的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农民。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虽然他们没有将什么做人的大道理传授给我,却以实际行动深深地影响着我。
吃苦耐劳。一辈子以土地为生的父亲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不怕苦怕累。那些年,为了贴补家用,父亲每年除了辛勤经营好十几亩庄稼外,还上山背石头、砍柴。干这些苦力活时,父亲时常磨破了手或擦破了肩膀,可性格乐观的他不但没有抱怨、退缩,还乐呵呵地说:“只要家里的光景能好过些,能为孩子们换来学费,我就是出多少力、吃多少苦,心里都是高兴的。”
勤俭节约。父母一生勤俭持家,从不奢侈浪费,家里的物品都是使用了很多年。我们家做饭用的一口大铁锅,由于父母平时使用时很爱惜,这口锅竟然用了20多年。别人和我们一起购买的铁锅,只用了不到1年就报废了。小时候我们吃剩的饭菜,父母害怕浪费不舍得倒掉,都是拨到自己碗里吃了。有时连我们掉在地上的饭粒,他们也会捡起来吹吹吃了。
坚强能干。在生活困难年代,为了养活我们兄妹几个,父亲不是到河里给人挖沙、背石头,就是上山砍柴挑到几十里外的城里卖。母亲则跟着村里的年轻人扒火车到豫东一带去背红薯片。有一次,母亲在扒慢慢起动的火车时,一不小心掉了下来,幸亏当时是掉在站台上,若掉在站台下,后果不堪设想。
诚实守信。父母常说:“做人讲诚信,借别人的东西,要比用自己的东西更爱惜。要是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要给人家当面说清,还要赔偿。”记得有一次,父亲在归还邻居的锄头时,发现锄头上有一个小缺口,他马上到集市上买了一把新锄头给邻居送去。邻居很迷惑,弄清原因后告诉父亲,那个缺口在借给他之前就有了。
以诚待人。父母常说:“火心要空,人心要实。”街坊四邻都愿意和我的父母打交道。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一位村民拦住父亲,说想借我家的犁铧使用,父亲爽快地答应了。想到人家着急用,父亲一进门就赶紧翻找出犁铧擦试干净,扛着给对方送去了。
宽容善良。对于伤害我们的人,父母不会采取“以牙还牙”“一报还一报”的处理办法,而是心平气和地与对方交流沟通,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有一次,一位村民趁我们家没人时,用一把镰刀把我家责任田里的玉米苗砍了一大片。得知这一情况,3个哥哥暴跳如雷,父母则心平气和地说:“这事你们不用管了,我们自己解决。”后来,父母推心置腹地跟那个村民谈,并表示既往不咎,对方感到羞愧难当,保证以后再不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尊老爱幼。父母为人心底善良,见到村里的每一位老人和孩子,都是笑脸相迎、嘘寒问暖,如果手里有瓜果之类的,还会递上去和他们分享。看到哪家的小孩鼻涕流出来,大人不在身边,父母总是笑着上前为孩子擦试。有时看到村里有的年轻人对老人、儿童恶语相向,父母都要上前制止,并对年轻人讲明道理。
邻里互助。“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父母常说,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每当邻居家遇到困难时,父母都是跑前忙后,尽心尽力地帮助。有一次邻居家顽皮的小孩爬到树上摘果子时,不小心掉了下来,当时邻居不在家,正在屋里捡豆的父亲听到哭声连忙冲出来,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有的邻居下地干活、出去时忘记锁门,或将钥匙吊在锁上没有抽出,父母看到都会上前帮助邻居锁好大门,保管好钥匙。
如今,父母已经去世,但他们言传身教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坚强能干、诚实守信、以诚待人、宽容善良、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好家风,我将永远牢记在心,并把它发扬传承下去。
【篇八】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家风家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塑造着人们的品格。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举止息息相关。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其背后凝聚着一个个或温馨或深刻的故事。
“90后”的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但是非常勤快、懂事,完全没有一些独生子女身上的不良生活习性。这都得益于我的父母,是他们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格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诚实守信,一直是父母做人的根本原则。这么多年,因工作调动等原因,不论我的父母工作、生活在哪个单位、哪个地方,他们诚实守信、以诚待人的品行都是有口皆碑的。在工作生活中,无论与谁打交道,他们从来都是以诚相待、掏心掏肺,从不做一些违背诚信、不讲道德、坑害他人的事。就算是对待仅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父母也是真诚相待。记得有一年,父母带着6岁的我从山东部队回老家探亲。我们在泰安火车站嘈杂熙攘的候车室等车时,旁边一位同样在等车的陌生叔叔忽然站起来,把两个大包往父母面前一推,说:“麻烦帮我看一会儿,我上个厕所,很快回来。”说完就急匆匆地跑向了卫生间。我们等的火车很快通知要检票进站,那个叔叔还没回来。看着面前的两个大包,父母宁肯全家人错过这趟火车,也坚持留下来等候那个叔叔。最后,火车已经开走半个小时了,那位叔叔才满头大汗地赶来。看到仍在原地等候的我们,那位叔叔激动万分,说自己因为肠胃不舒服去得久了一些,他对我们连连道谢,说自己真是遇到了好人。至今,那位叔叔还和我的父母保持着联系,不仅热情邀请父母到他那里玩,逢年过节还给我的父母寄上一些特产。
从农村走出来的父母至今仍保持着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习惯。无论干啥工作都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从来不叫苦喊累。尽管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他们对于力所能及的活都是亲力亲为,家里的衣服、床单和被罩,母亲总是坚持手洗,说这样不但能节约用水、洗得干净,还能活动筋骨、锻炼身体。每逢过年家里擦窗户,甚至是新房装修后进行保洁,父母从来没有请过保洁人员,都是自己爬高上低、汗流满面地打扫。担心母亲累着,有时我就上前阻拦,母亲却笑着说:“干这些活,比起当年我在农村干的那些活、吃的那些苦轻松多了。”我的父亲是军人出身,尽管每个月有几千元的工资,但吃苦耐劳的他还是闲不住,到处找活打工。不管是给人装卸、搬运货物,还是熬夜加班给人家写材料,父亲都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干,从来没喊过一声累。每当我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挫折想抱怨或是打退堂鼓,就会想到我父母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样子,我就会信心倍增。
我的父母从小生活在农村,又是在困境中长大,虽说后来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打拼过上了好日子,但他们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如今,父母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有近万元,我们家买了房、买了车,我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家里没有任何经济负担,可父母依旧节俭仔细,花钱从不大手大脚。我家里的好多生活物品都用了几十年。母亲的一部老式手机都用了十几年了,也不舍得换。我多次建议她买个智能手机,她都一口回绝,理有是手机能打能接就行,并且她的手机又没坏,根本没必要花钱买新的。父亲的眼镜也是戴了20多年,去年看到一个眼镜腿折了,就想着他该花钱买个新的吧,没想到他出去买了一瓶几元钱的万能胶,把眼镜腿重新粘上,还夸赞自己买的万能胶粘得牢固。父亲现在身上穿的秋衣、背心,还有跑步穿的球鞋,都是20世纪80年代他考上军校时学校发的。我有个20多岁的表弟,家庭困难、父母多病,可他却很不懂事,爱慕虚荣,从不知节俭仔细,要吃好、穿好、用好。他打工的单位食堂有饭,可他天天下馆子在外面买着吃;抽烟要求上档次、价格昂贵的,穿的衣服也追求名牌。他在深圳打工一年了,没攒到一分钱,回来还向多病的父母要钱。父母数落他,他还振振有词、强词夺理。然而,当他得知我的父母收入高,家里没有经济压力,但一家人还一直保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时,他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篇九】
“寒门家风好,少年造成才”,我们家是一个普通家庭,有欢乐也有争吵,但更多的还是快乐。构成这种和谐氛围的主要因素是我们自定的那些不成文的“家风家训”。那时我才二年级,父母就让我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刚开始的时候很困难。有时我也和父母抱怨:“妈妈,我实在写不出来啊!我能看到很多东西,但是回到家动笔的时候我发现,能记在脑子里的只有几句话。”父母很坚定地说:“因为你看的书太少,所以你要多看书,才能积累好句子。”在父母的要求下,我每天读书积累,坚持写日记,并且保持至今,现在我也不担心写不出好作文了。“处世为人理应与人为善”这是父母给我定的第二条“家规”,在我懂事开始,父母就教育要尊重长辈,做人要诚实,不干坏事,不说脏话。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药友善,不要因为小事就斤斤计较,伤了和气。做一个宽容、有涵养的女孩。到现在我也从未骂过人。在家里,爸爸妈妈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受益。
爸爸妈妈经常出差,他们教导我要听姥姥的话,帮助姥姥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我时刻牢记在心。姥姥年纪大了,我经常帮助她洗碗、打扫卫生、洗衣服……姥姥每次都欣慰地摸着我的头说我长大了,真懂事。爸爸妈妈回来后,我也会主动帮他们捶背、收拾行李,因为他们为了我们能有好的生活而奔波劳碌,我绝不让他们再为我操心,而且我还要替他们分担,照顾好姥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篇十】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然而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家风家训,习主席强调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这最有效的方法当然就是去融入我们每个家庭的家风之中!
从我懂事起,老爸老妈就告诉我,做人呢,首先要去勤学,就是要去好好学习,这样将来才能成为为祖国出大力的人;其次还要不断地努力上进,并且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能行!不能只去喊那些没用的大口号;最重要的还是诚实,要诚实做人、诚信做事,不诚实的人是没有人会去信任你的;还有就是要有一颗善良、大度的心,要是只有一颗狭窄的心,怎么会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去帮助别人呢?每次当我写作业时,老爸老妈也会安静的在一旁读书看报;当我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老爸老妈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和我一起去探讨、一起去学习;每次当我考试的成绩不理想时,他们从来不会去打我骂我,而是和我一起去寻找考不好的原因,并告诉我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而当我考不好迟迟不想拿出试卷让老爸老妈知道,想通过某些方法骗取他们的签名时,他们却对我大发雷霆,告诉我:“人最重要的就是诚实,咱们考不好没关系,找到原因下次努力就行,就算努力后的结果还不是很好,但只要努力过你就已经成功了,但这样去欺骗别人你就已经失败了,并且是一败涂地。”这些话,我一直牢记在心;小时候的我非常钻牛角尖,别人做错了就算道歉了我也不能原谅,并且还时不时的翻翻“旧账”,老爸老妈就对我说:“宝贝啊,做人要有一颗大度的心啊,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就算是别人做的不对,但你啊根本不去计较的话,这样才会让人敬佩,别人才会夸你大度啊。并且咱们不去计较那些啊,自己过得也更加的快乐。还有可能别人是不小心做错了的呢,咱们也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学会去原谅别人。”这一条条的便是我们家的家风:勤学、上进、诚信和善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家风征文范文大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77401.html
- 上一篇:绩效薪酬量化考核的实践与探索
- 下一篇:2018优秀大学生自荐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