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已经过去了,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天进行了什么活动吗?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书香三八原创征文汇总(12篇),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
时光飞逝,一转眼,自己已经站到了四十五的风景里。爱美的我,常常会有顾影自怜的窃喜。在和家人、同事、朋友的相处中,我总是笑呵呵的,歌声有时会不由自主地从嘴里哼唱出来,怪不得同事、朋友都常常对我说,从我的脸上读出了我是个幸福的女人。
幸福是一种感觉,从这个角度上看,我确实是个幸福的女人。仔细想来,我的幸福有两个牢固的支撑:一个是幸福的家庭,一个是和谐的团队。
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曾坦言道: “家庭是女人的靠山,是平静的港湾。”家庭对女人意味着生活的全部。我很庆幸,我有一个怜我、爱我的老妈,有一个知我、宠我的老公,有一个聪明懂事的女儿。
已经87岁高龄的老妈从来不服老,坚持帮我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她乐观豁达的性情潜移默化影响着我,成就了我今天的生活信条“全力承担你必须承担的,尽力改变你可以改变的,开心接受你无法改变的。”
晚饭后,常陪老妈聊家常、看电视,于我也是幸福时光。老妈的经典语录,有时会让我们笑得前俯后仰,事后想起又觉得回味无穷,意味深长。今天的年轻人,大多觉得和老年人很难相处。可是,在我们家,我和老公还真体会到了“家有一老,犹如一宝”的感觉。
我的婚姻经过20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浓淡相宜、琴瑟和谐。老公还是那样宽厚包容,善待着我这个温婉独立的小女人。工作上从不拖我后腿,他常说,有事才有业。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安慰我“方法总比困难多”,同时积极帮我想办法。
在女儿眼中,我是独立勇敢、知性优雅的能干妈妈。也许是受我的影响,女儿从小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上、学习上从不让我操心分神。但在心灵的沟通上,我们又是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我所在的部门是清一色的娘子军。俗话说,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可我们从没有那些是是非非。作为“队长”,我真诚、公正善待每个人、每件事,我懂得放大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让大家能够愉悦、有尊严地工作。“累并快乐着!”是我们这个团队发自内心的感叹。我们彼此欣赏,相互帮衬。我们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坚韧不拨的毅力合成了我们团队的战斗力。报社新闻报道的二次传播、财政系统上下贯通的信息网的搭建、有声有色的全国通讯员培训、精彩纷呈的《市县财经》版面等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财政系统的认可,2011年我们获得了“财政部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我把我的幸福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在我看来,幸福,既隐藏在自己身边,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幸福,用行动去呵护幸福。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幸福,千万不要在迷茫中让幸福从自己身边溜走,不然,怎么会有一句谚语:身在福中不知福。
【篇二】
上党校学习期间结识了一个班的朋友,共40来位,这是我这几年来最兴奋的事了。在这些朋友中,小骆给我印象最好,我们的友谊也最深。她个子小巧、匀称,长得像个中学生,年龄比我小约10岁,但她的智慧与真诚让我感觉她是可以依赖的长者。她活像个快乐的天使来到我的生活中,从此带给我快乐、欣慰和智慧。
我开博客是受她的影响。因为当看了她的博客后,有一种强烈的要跟她交流的愿望。她的很多感悟与其说是说给她自己的,不如说是专门说给我的。她让我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跟小骆的第一次合作是我们小组写简报,那次我们全班去克勒沟镇捐助希望小学,活动很成功,感受颇多,回来就连夜赶出文章。转天就给了小骆,小骆改的地方都是我措辞特别为难的地儿,而她改过的几个地方一下子使文章更加明朗好看了。我们的合作是绝配。那期简报还得到了两位部领导的批示,那可是党校开天辟地的事。有了那一次就有了第二次我们写北新建材考察记的合作。两次合作下来让我感觉写文章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党校结束了,我们又回到各自的岗位。以后只能与她在博客上交流了。现在看小骆的博客是每日生活中不可缺的内容。
在一次我们的交流中她谈及了人为什么活着这个话题?这也许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的话题。她说,人活着应该干自己爱干的事,才能快乐。这句活说的真好。我感觉到现在我还没有干自己想做的事。所以要抓紧时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否则白活了。
小骆平时喜欢写写东西,旅行时不忘拿上一本好书,所到景点最喜欢缠着导游讲故事,精心的观察、细心地体会,不是只顾照相的那种。因此外出调研一趟下来,她的感悟收获最多。其实大家都在一起,为何她能感悟深刻,爱思考是关键,加上她笔头勤,很多东西就留下来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特别值得我学习。
通过她的言谈能体会到她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孩子、爱老公的人。外出调研时,她常常给孩子打电话,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想通过打电话弥补陪不了孩子的时光。
每次打电话,她的第一句话总是:孩子,你今天开心吗?怎开呢?.....这话题就打开了,那话语足以把孩子的思念驱走,她是位好妈妈。与老公说话更是相敬如宾。能感觉到她对老公很佩服,无论人品还是事业。她孝敬公婆,是位懂事的儿媳.....。总之小骆有那么多让她愉快的因素,与其说那是她的愉快因素,不如说这一切都是她事先播撒下的快乐的种子。
被彩虹圈过的人是幸运的,被活佛摸过头顶的人也是幸运的,两者兼而有之呢,就更幸运啊。小骆就是这样的双料幸运之人,有这样一位朋友也算是我的幸运吧。
我祝福她永远快乐着!
【篇三】
记者——有多少孤独的旅途,就有多少书香伴随。
每一次出差,出门前总会随手拿起一本书,塞进随身的背包,在机场排队的时候看,在火车上看,在一个人出差在外的夜晚看……那些零落的时光,因为书香的伴随,而轻快与明媚了起来。
行走与对话是记者工作中两个重要的内容。每天与不同领域的人对话,与不同工作的人对话,码字时,字里行间,我们多么希望能更精确地表达采访对象的风格,记录这个世界某一个小小的变化。
从毕业加入到当时刚刚成立的《中国会计报》,至今已有近5年的时间。在这里,在这个女同事超过70%的集体里,奋斗与汗水似乎也有了不一样的记忆。喜欢她们谈起烹饪小技巧时的得意,喜欢她们偶尔叽叽喳喳的恣意,喜欢她们临阵绝不退缩的坚定,喜欢她们遇事百折不挠的勇气……
是的,当我们对待生活的心是美的,生活在生活中的人、工作在第一线的人又怎能不美。
大家常常在“擦肩而过”时交流,因为总有人正在路上,总有人刚刚归来。作为记者,每一个人都是一支队伍,不仅因为记者常常一个人在征途上,更因为每一个人都要具有独自应付一场战役的能力。只是在每一次“重逢”时,送上一声简单的问候,一句幽默的玩笑,还有将自己刚刚在旅途上读的书,塞到正要出差的同事手上。而后,在漫漫征途之上,某一个被划了线的句子,迎来同样的微笑。思想,就在这样一个人的时候,完成了交流与碰撞。
当然,常常有遇到挫折的时候,采访多次遭拒、采访点不够充实、反复打磨一篇稿子仍不尽如意。这时,书就是我们的港湾,给你一刻休憩的时间。无论某一页,翻开书,念念有词——“有时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绝望。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没有什么关系。它让人心平气和,让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它让你谦卑,因为所有别人能带给你的,都成了惊喜。”
对话,与采访对象对话,记者更需要与自己的对话,当“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并在“被打得七零八落时,在上帝他老人家数到‘九’之前重新爬起来”。
而后,不知是一种怎样的自然定律,整装重发,继续努力,总有惊喜在前方等待着你。而无论经历过多少个这样的时刻,再遇见一个好的选题、好的新闻,就像“再看到眼前的那个大海时,还是一样兴奋,欢天喜地地跳进去。”沉淀过后,在读书笔记里,出现了这样的话——“困难总是在所难免,而无论想与不想,成长与前进都是我们唯一的道路。请记得每一次挫折、每一次流泪、每一次叹息,以及每一次重新起航、每一次奋勇直追、每一次的在所不惜……仔细听,身体里拔节的声响。”
又是一个周末,小宫在赶去湖北的路上;而那时,小惠正在河北玉田县采访会计档案的标准化管理;小白虽在家里,却为了下周朝花夕拾版面上有最精彩与浓缩的好文而流连在各大财经网站。那个周末,或许《送你一颗子弹》,正在她,她,或者她的手上传递着,读到那一句——“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不禁微笑,心有戚戚焉……
【篇四】
内在美和外在美哪个更重要?相信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也许男性和女性的回答也会不同。对于一个独立的个体尚且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内在美,而非美丽的外表。内涵对于一个整体而言永远是最重要的核心。
一个国家,看媒体宣传并不能代表全部,真正的现实是人民直面的,也是最接地气的。人民的生活质量,直接决定着社会和国家的前途和发展。一个国家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本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才是为人民服务型的国家。国家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并非对某个特殊阶层;其政权是能体现民意的,而非某个集团或帮派的意志或声音。一个政党的先进性,是它的生命之本。党是由全体党员组成的,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
我参加工作已10年,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这并不影响我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祖国的热爱。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我郑重递交了我个人的入党申请书,从此我开始了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学习。
共产党的先进性,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作基础、以优秀分子为成员、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所形成的。具体体现在党的理想、宗旨和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之中,体现在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之中的一种特质。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没什么花架子,我们也没有夸夸其谈的虚假外表,我们只有一颗心,一颗美丽心灵。
当蒋敏得知女儿及家人的噩耗后依然战斗在震后第一线,当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推开自己学生的一瞬间,我想她们当时心里想的应该很简单,没什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想法,只是单纯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崇高的心灵是纯洁的,也是简朴的,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奢侈品的外表。在这一刻,美丽的外表显得那么多余,只有内在,只有心灵美,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感人的真实。
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中国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嘹亮号角,凝聚起全国人民奋进的力量。大海航行靠舵手,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了我们前进的新方向。“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骄傲的生活在现代中国,我们以我们的国家为荣。
对于女性来说,美丽的外表很容易讨人喜欢,但我觉得,美丽的心灵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魔鬼外表天使心灵”,这样的女性依旧很美。对于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说,美丽的心灵更是关键,无法想象如果一个当权者心里阴暗的可怕后果。愿每个人都幸福沐浴在阳光下,因为我们的心灵更加美丽!
【篇五】
书中的岛指的是希腊的斯皮纳龙格岛。1903年该岛成为麻风病隔离区,岛外的人视其为地狱,居住在岛上的人被外面的世界歧视与遗弃,甚至多年后人们仍不愿提及这个小岛。作者用平淡的文笔,通过伊莲妮、玛丽娅、安娜、索菲亚等四个女人的生死悲欢讲述了在那个冰冷与恐怖的地方演绎的挚爱深情和对命运的抗争。其中伊莲妮、玛丽娅给我的印象最深。
伊莲妮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师,一个渔夫的妻子,两个女儿的母亲。她不幸被查出患了麻风病,一种在当时被认为丑陋与绝望的疾病。在女儿和学生的哭泣声里,她被送往斯皮纳龙格岛。那个时候,那个孤寂的小岛是一个没有一点希望的小岛,因为没有药、没有文明而显得尤为恐怖。
然而,生性乐观的伊莲妮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一蹶不振,她没有抱怨,没有仇恨,也没有自欺欺人。她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的人,出于她对教育的热情与认真,作为教师的她上岛后立刻接管了岛上的学校,教孩子们认字读书。她并不认为到岛上的人就是来等死的,特别是那些孩子,他们仍然有学习和了解这个世界的权力。她明白教育能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能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她仍然保持对心中美好世界的憧憬,她定期给女儿们写信,描述斯皮纳龙格岛上还算正常的生活;与丈夫一起坐在岸边谈心,享受难得的欢聚时刻。然而尚为不治之症的麻风病使得伊莲妮和许多人一样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玛丽娅是伊莲妮的小女儿,她美丽、善良、仁爱。妈妈离开后她在桀骜不驯的姐姐面前学会了忍让,学会了理性。和妈妈一样不幸的是那个可怕的疾病也缠上了她,这对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因为麻风病未婚夫离她而去,甚至姐姐也疏远着她,她同样被送到那个没有希望的小岛上。
然而,她所看到的远不是外界想象的那般阴森灰暗的“活死人之地”,岛上的人不仅与自身的疾病抗争,还为自已的生存权力与外面的世界作斗争。她觉得这里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她努力想让自己像母亲一样坚强地生活下去。在医生的关心以及朋友们的关爱下,玛丽娅开始走出了最初那段悲观绝望的日子,渐渐溶入到斯皮纳龙格的生活中。在岛上的日子,她利用自己所积累的草药经验为人们治疗了一些常见病。她重新审视她的那段初恋,她甚至庆幸因为麻风病让自己及时地看清了当初的那个人。后来,她在岛上收获了真正的爱情。在医生和病人的共同努力下,对麻风病的治疗慢慢有了起色,越来越多的麻风病人得到康复和痊愈。一批批治愈的病人离开小岛开始了新生活,这其中也包括玛丽娅。
《岛》带给我的是积极的正能量,岛上的人对于几乎绝望的疾病,坚强的生存者,勇敢的活着,想尽一切办法去竭力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我期待着世界上所有人都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然而当不可预知的传染病来临的时候,当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吞噬我们生存空间的时候,我多么希望每个人都能为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努力,而不只是等待某一天的来临。
【篇六】
读书是女性朋友精神健壮的有效途径,是女性朋友身心健康的良师益友。
昔日的女性,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有重男轻女的风俗,男尊女卑的训喻,深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纲常伦理的思想束缚,不知蒙受了多少苦难,多少凌辱!她们被死死地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自由,没有权利,没有地位,更没有读书的权利,一直生活在黑暗的精神世界里。
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经过100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同时,我国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广大妇女奋发进取,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女性朋友们才有了享受读书、丰富精神世界的权利。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今日的女性朋友,书读万卷,志存高远。她们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恒久的精神动力。她们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全面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建设领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充分展示了巾帼风采,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广大妇女以诚信为本,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发展先进文化,扶危济困、奉献爱心,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变革,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同时清楚地认识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均收入、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中华之崛起是她们共同的理想。
今日的女性朋友,开卷有益,丰富人生。读书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不论是为国事、天下事而忧,还是为私事、家事而虑,她们的情感思绪始终起伏在真实的世界里。尽管这生活远非完满如意,这情感也未必通往博大崇高,但她们对读书倾注了一腔热情,在自有黄金屋的书中寻找智慧、快乐和担当。
今日的女性朋友,广泛阅读,提升境界。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外貌形象不再追求千百年传统文化孕育的“标准化”的女性特征,不再是以老公、孩子为中心,不再只是生活在家庭的投影中。她们积极进取,巧用读书使精神世界更加多元,在读书中自我完善、自我抒发,形成率性而为的高尚精神境界。
读书,自古以来都显示出浓烈的性别特征,那就是女性读书同是为了中华之崛起、民族的强大,也是为了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更为了精神健壮!
【篇七】
人的一生离不开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到:离不开物质、情感和精神,这也就验证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离不开对社会的认知和对知识的追求,读书也就成为人们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近日阅读《毛泽东谈读书学习》一书,更使我深深地感到毛泽东的一生是伟大而杰出的一生,其卓越的才能和丰功伟绩离不开“读书”二字,读是终其一生的读,书是有字书和无字书。
毛泽东的一生畅游在书籍的海洋里,他是如何读书呢?仔细阅读全书,毛主席读书学习的六项态度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立志——为人、为国人、为世界人。从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就立志探寻宇宙的大本大源,想读尽天下书。他主张读书学习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认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改造国家和社会而发奋学习才是求知的真正动力。
有恒——活到老,学到老。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说,“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我就一定要学9年359天。”他不仅这样说,而且这样做,在他心脏停止跳动的前8个小时,他还示意工作人员给他读书,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嗜书如命,以书为伴,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广博——博览群书。广收博览是毛泽东读书的一个基本特点,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西方社会科学名著到马列主义著作,从古代作品到近人新作,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等11大类书籍以及各种报刊杂志,都在他的涉猎范围。毛主席之所以能够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战略眼光宽广一些,与他有渊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分不开。
思考——尽信书,不如无书。独立思考、多思善疑是毛泽东读书学习的显著特点。他常说不要迷信书本,读书不要盲从,要独立思考。毛泽东读书学习时总是习惯写下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所得,将书中的知识与书外的实践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
实践——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毛泽东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善读“无字之书”。他反复强调: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他赞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之道。为了践行开门求学原则,他一生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历史和现状作出了科学分析。
应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毛泽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家,他曾明确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中,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脱离了欧洲血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立志、有恒、广博、思考、实践、应用是毛泽东一生读书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成为一代伟人的智力支撑。毛主席虽然离开我们已经有37个年头了,但他勤奋读书的高大形象,仍将影响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由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需要我们像接力赛跑一样,接下去。
十八大报告对青年人提出了殷切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要求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这些都离不开读书学习这一根本路径。
因此,我们更应该向毛泽东学习读书,在读书方面多读一些、读深一些。养成爱学习、勤读书的好习惯,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让我们的一生也充满书香,在不断阅读中寻找幸福人生的密码。
【篇八】
在广播的某个栏目中听到主持人推荐《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理由是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二十年。抱着揭开庐山真面目的心态阅读了这本书,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自律在人的一生中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律就好像渔民没有回港的灯塔,飞行员没有了自己飞行的航线。自律如此的重要那他究竟是什么呢。所谓的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心态,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要想一下子学会自律是不可能的,他需要人们一点一点的接近她,并且不断得在生活中体会她,从而认识她的重要性方可学习她。
在人的一生中主要有两件事情组成:遇见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人的本性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逃避困难,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是由我们的惰性引起的。我认为这是无法避免的,只是成功者会将其该方面的缺点尽最大可能消除。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埃尔德里克·克里佛说过: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想必你也有同样的感触吧。
读到推迟满足感这一小节时,我想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先苦后甜。从小就听爸妈,老师讲“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就有好的生活”,似乎我们每个人就是冲着这句话来到了大学。现在想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很多人都懂这个原理但只是不知他的专业名称罢了。推迟满足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里面,就是上面提到的遇见问题和解决问题。推迟满足感就意味着你不能逃避问题和规避问题,而是一心一意的投入到怎样解决问题上来,这样就使你没有闲暇时间来考虑问题给你带来多大的痛苦,如此一石二鸟的方法为什么被那么多人所遗弃,而去选择逃避问题带来种种痛苦呢。要想使自己的心灵早点成熟那就学会推迟满足感。
再者就是承担责任,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学会承担责任。对自己身边的人和社会都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企业是做不大的做不强的。”可见承担责任在社会各行各业都显得尤为重要。要恰如其分的去承担责任,不能强迫自己将所有的责任一股脑地压在自己身上,更不能推卸掉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具体的做法还要我们在生活之中慢慢体会,生活会教会人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尊重事实也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毛主席是这么评价尊重事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这句话贯穿我国近六十年重要国策制定中,可见其作用一斑。尊重事实最早体现一个人诚实与否,现在上升到了一个人心灵是否成熟重要指标。无论在与同学交流还是到社会中打拼,是否尊重事实已经是他人愿意与你交往,你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事实就是事实,没有一个人证明他的真实与否,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不随人的意识转移而转移。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自我约束机制。生活中最恰当的例子就是生气,不会生气的人会任人摆布,容易被人忽视。经常生气的会使别人感到厌烦,很难与你相处。这就应了易经中非常重要的理论物极必反:世界万物不能发展到极点否则就会向反方向发展。保持平衡就是他的另一种说法,保持平衡势必有两种作用力: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负面的,这两个力此消彼长。这也告诉我们做人要圆通,该坚持的要坚持,该妥协的要妥协,必须指出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坚持。
【篇九】
相信各位爱书的妇女姐妹们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读书是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它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汲取营养。特别是那些经典书籍,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可以超越历史,我们不同的人、不同时代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升华甚至灵魂的觉醒。感谢这次“书香三八—幸福中国,幸福女性”的征文活动,让我们得以一起畅谈读书的体会,交流人生的感悟。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哲学家周国平所写的一本散文集--《最合宜的位置》。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当我在阅读书中作者关于人生、哲学、教育、情感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时,感受到了一种从容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思考,带给我很多启发。
在开篇序言中,作者这样写到,“我们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自己最合宜的位置。然而,要找到这个位置,却又殊不容易。环境的限制,命运的捉弄,都有可能阻碍我们走向这个位置。即使客观上并不存在重大的困难,但是由于心智的糊涂和欲望的蒙蔽,我们仍有可能在远离这个位置的地方徘徊乃至折腾。尤其在今天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当时在读到这段话时,我不由想起了在大学时代的写作课上,老师曾经给我们出过这样一道题目——《最熟悉的陌生人》,在这个命题作文中,我仔细筛选了身边出现的各个人物和角色,最后发现,在最熟悉和陌生这两个命题之间,似乎只有自己才最符合这样一种定位。课后,在和同学们交流时得知,很多人在经过认真的思考后都得出了同样的答案。
最熟悉与陌生,两个截然相反的命题却集中在自己的身上,究其原因,我想就是因为人们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够准确的认识自己、找准定位。特别是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由于人生阅历、社会经验都很欠缺,身处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很多现象、很多问题都在影响着我们,困扰着我们,这就导致了有些人在遇到困难或者诱惑时很容易迷失自己,做出错误的选择,使人生变得浮躁、消极,甚至引发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周国平的这本书里,关于人生定位有这样一段思考和论述:“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他们是否感到快乐。从沙漠征战归来的人,勋章不能报偿他,亏待也不会使他失落。一切从工作中感受到生命意义的人都是如此……。像托尔斯泰、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没有得诺贝尔奖于他们何损,得了又能增加什么?只有那些内心没有欢乐源泉的人,才会斤斤计较外在的得失,他们这样做很可理解,因为倘若没有这些,他们便一无所有。”
作者用这些睿智的语句想要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怎样活的充实,活得有价值,其实完全取决于自己心中的信仰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和行动。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财政系统的老前辈和当代优秀财政人的故事和感人事迹。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财政事业的历史和风骨,更感受到他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浓厚情意。正是通过他们身上这些优秀财政精神的沉淀、传承和发扬,我们的财政事业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为维护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青春是美好的,没有使命感的青春则是苍白无力的。作为一名年轻的财政人,我们怎样定位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财政系统的前辈和楷模们用无私的付出和优异的成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国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但同时我们清醒的看到,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国家我们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难题,财政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身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我为自己能够投身到这项为财政科学发展和财政干部健康成长服务的事业中倍感自豪,同时我更加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普通一兵,自己要做的就是立足本职、勤奋学习、兢兢业业,勇于创新,用优异的工作成绩为财政事业添砖加瓦。我想,这就是自己人生最合宜的位置。
【篇十】
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读书,也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淡淡书香,能轻拂蒙尘的心灵,能安抚躁动的情绪,能充实空虚的灵魂。浩瀚书海之中,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中国有句古话:“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因此,经典之作是值得我们花时间研读的。《林语堂代表作:谈中西文化》一书正是汇集了林先生的部分经典之作,经受住时代的涤荡,来到我们面前,叩击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正能量。
林语堂先生是一位享誉近代世界文坛的文学巨匠,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通,“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先生的这句诗恰好体现了他的文化情怀和态度。林先生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海外经历使他能站在世界文化一体的高度,不偏不倚地看待不同的文化,《谈中西文化》一书共收集了林先生60篇文章,大多是闲谈中西文化思想的小品文。这些带着浓郁中西文化内涵的小品文里,涉及文化、艺术、政治、社会等等,细细读来,发人深省,获益良多。在这里我从两点谈谈我的收获——读书和做事。
对于“读书”这件事,林语堂先生的确很有发言权,他在《读书的艺术》以及《论读书》两篇文章中阐述了他于“读书”这个问题的观点。他认为读书是“雅事乐事”,“兴味到时,拿起书本就读,这才是真正的读书”,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读书”这件事呢?我想我们需要做到三点:第一,读书要有良好的心态。“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不是读书的本旨”,读书的本意在于修身养性,增长见识,为了读书而读书,未免流于浮躁。当我们拿起一本书的时候,我们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我们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着我们前进,把我们带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给我们展示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自由地读书,享受地读书,不拘泥于时间、地点和身份,有闲暇就读书,才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广见识、养性灵”。第二,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既要有有的放矢的精读,也要有浅尝辄止的泛读。有的书,我们只需要知道书名、作者和内容梗概,找出有用的段落章节以备将来查找,有的书则需要我们仔细地读,反复地读,读出不同的味道,读出独到的见解。读书必求深入,因此读书还要从感兴趣书本入手,由读一本书而不得不去继续找相关的十几本书来辅助研读,甚至要到实践中去体验、感悟,这样循序渐进,广求博引,才能触类旁通,梳理成自己的知识系统。第三,读书要有胆识。这种胆识既是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也是敢于自我反省的气量。前者与毛泽东同志“存疑的学习”观点一样,读书不能是人云亦云,不能是对权威无条件地臣服,不能抛弃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遇到与作者不同的意见,能多思考多求证,力争找出真理。若是自己的观点有错误,我们也能虚心的接纳,诚心的改正。这样的读书才能处处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
《谈中西文化》这本书的扉页,印着林语堂先生的这么一句话:“文章可幽默,作事须认真”。林先生把幽默看做一种文化心理,常常在洒脱诙谐的文字中闪现出智慧的光辉;做事上却毫不马虎,他秉承传统文化中的脚踏实地,反对国民性中的“假大空”。书中一篇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文章《论性急为中国人所恶》有一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他说:“中国今天何尝没有思想,没有主义,然而,这所谓的主义是纸上的主义,思想也只是纸上的思想而已,为思想、主义而性急,为高尚理想而狂热,为求思想主义轰轰烈烈地贯彻之人,则只有孙中山先生而已”。这句话正是对夸夸其谈、形式主义的讽刺,也是对当前社会的警醒。林先生的观点与前不久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治国理政观点不谋而合。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八次全国大表大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了新内容,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的身后是波澜壮阔、厚重沧桑的奋斗历史,我们的面前是前所未有的复兴曙光,此时此刻,我们距离强国富民的“中国梦”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我深感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肩上责任重大,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实干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注重落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们要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的奋斗,扎扎实实的工作,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共同迎接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
【十一】
“后来,我向父亲求证,他一脸淡然,不紧不慢地说:‘更快更高更强,生活中无处不在’”。广西的一位中学教师用这样平实的文字讲述着他当小贩的父亲,用自己大半生的历练来解读“奥运精神”的故事。翻开《我们家这十年》,61个故事都是如此的质朴寻常,却又温暖真挚,慢慢品读,如沐清新微风,细密温润,润物无声,不经意间就拨动了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这本书就像一幅素描,没有堆叠的色彩和繁复的笔触,干净明朗,沉静纯粹。这本书是百姓的“生活照”,是“草根”的“纪实录”,是人民的“幸福书”,充满了“正能量”,特别地“接地气”。“柴米油盐”下积淀的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生存密码”和“精神DNA”,字里行间流淌的是这个伟大民族静水深流的感人力量。
从2002年到2012年,有一个词最集中地体现了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追求,那就是“民生”。《我们家这十年》讲述最真实的家庭故事,展现了以人为本、民生进一步得到保障和改善的黄金十年。翻开书页,触碰到的是平静中隐含着对命运的坚忍,平淡中饱含着对生活的激情,平实中孕育着对明天的希望,是站在现实之中遥望美好未来、面对再大的艰难依旧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读《我们家这十年》,仿佛与这61个家庭一同回溯光阴的荏苒,历经生活的苦甜,体味幸福的甘醇。这本书以小视角承载大立意,从“感受十年、勤勉十年、感恩十年”三个层面展现家国进步。
10年历程,家人一同感受。“感受十年”里记述了中国家庭见证、参与和感受十年发展与变迁的故事。其中有劳动果实和神州飞船一起发射的普通农民;有非典期间和医生丈夫一起坚守隔离病区的护士;有决心和“塑料袋”斗争到底的“环保卫士”;有从手持“板砖”大哥大到玩转电脑的“潮人老爸”……他们告诉我,全民参与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全民共享的成果才是辉煌的成果。
10年幸福,全家共同奋斗。“勤勉十年”讲述着中国家庭勤勉劳动、努力致富、追求幸福的故事。在这里,我看到勤俭的农民父亲用39本发黄的账本,记录着对生活的执著和坚持;我看到中专毕业的哥哥在沿海赚取了第一桶金,随后回到家乡发展新型农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我看到白手起家的夫妇把家安在了城市中心,享受着自己“小确幸”……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的“幸福之花”在阳光下迎风怒放,美不胜收。
10年感恩,爱在家国间传递。“感恩十年”收录的则是最感动心灵的故事。在北川小战士还来不及确认自己父母的安危,就永远地倒在了救援第一线时;在工作人员把社保卡交到年迈母亲的手上时;在残疾弃儿在福利院备受关爱时;在不知名的老师为贫困学子到处奔走,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活补助时……我心疼他们的磨难风霜,更感慰从他们心中折射出的温暖光芒。
合上书页,我不禁回想起我家的“这十年”,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有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从刚毕业的懵懂女生成长为一名奋斗在财政干教战线上的年轻干部,有了渴望为之奉献青春的事业和追求;在这个城市里抬头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那扇窗,为人妻为人母。我和我的家人们健康积极地生活,在变化中感受、在艰难中感悟、在幸福中感动、在收获中感恩,怀揣梦想和希望携手前行,沐浴在如此温暖的阳光下,低头轻嗅脚下泥土的芬芳,用爱和勇气印下了坚实的足迹。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愿望,都可以从一个个“家”的需求的满足和幸福感的提升上得到放大和体现。十八大对“民生改善”作了再动员、再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十个更好”,字字句句都是对民生关切的积极回应,是为人民描绘的幸福生活图景。这种回应,彰显出一个执政党的为民宗旨和责任担当;这种回应,吹响了时代的号角,敲击出使命的鼓点,提醒我时刻把人民装在心里,为财政干部教育事业贡献己力,燃烧青春;这种回应,使我们满怀信心让“幸福”走进亿万个“我们家”,迎接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十年。
【十二】
注重从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近日,拜读了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一书。书中再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细致描绘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引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这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更用党辉煌而曲折的革命和发展征程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历史借鉴和精神动力。
坚定的信念是党领导我们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不竭动力。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中国革命从历史的谷底蜿蜒而起,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最终抵达辉煌的彼岸,关键正在于我们共产党人共同拥有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从南昌起义后的风雨飘摇到白色恐怖,从五次反围剿到长征的艰难历程,无数的血雨腥风,无数的艰难困苦,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凭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驱散恐惧,击退悲观,将革命的火种不断传递下来。
坚定的信念,正是党领导我们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不竭动力。我们党正是靠着坚强的党性和伟大的精神,铸就了党魂,创造了奇迹。时代发展,信仰不变。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要把信仰作为一种传承,一种坚守,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矢志不移地不断前行。
实事求是是党领导我们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全部理论的思想精髓。书中写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理论从哪里来?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创新实践中来。
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的平凡与伟大,正在于它从来不是被神化的计划或预言,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根植于实事求是的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繁花似锦,越走越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今后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跟随着党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向着“五位一体”的小康社会总体布局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艰苦奋斗是党领导我们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在艰难中摸索着成长,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着百折不回的坚韧品质,在革命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
正如书中所写到的:“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这精神和气概,是鼓舞中华民族不断奋发进取,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历史虽已过去,精神却将永承。面对党的十八大吹响的新征程的号角,我们更应重读党的历史,在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光辉历程中汲取做好工作的勇气、智慧和力量,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保持艰苦奋斗,立足岗位,奋发有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谱写更加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书香三八原创征文汇总(12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77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