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浅谈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新尝试

时间:2019-05-14 09:46:51 网站:公文素材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浅谈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新尝试,大家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尝试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新尝试

【摘要】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各种形式的课堂改革铺天盖地的袭来,但在当前我国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改变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构筑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势在必行。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实现这一目标,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   迁移能力  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学习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思考的习惯,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必要而且可能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些小尝试。

一、倡导求异,培养创新能力

求异是创新的基础,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倡导求异,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拘泥于一种答案的习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面对教材权威敢于“班门弄斧”,提出新观点、新见解。而无须压抑,不必担心别人的笑话和讽刺,进而迸发出创新的潜能。如解答“一根蜡烛点燃8分钟后还剩12厘米,点燃18分钟后还剩7厘米,问蜡烛最初的长度是多少厘米?”班上有个学生用18-8=10(分钟)12-7=5(厘米)说到这里时全班同学一脸赞同的表情,可是当下一个式子10÷5=2说出口时,班上好多同学都“啊?”了一声,有些同学有异议了,说他除反了,我问同学们“除反了吗?”其他同学更坚定了,“反了!”我又问了一遍那这个不对?我们先安静下来,听听他是怎么想的。回答问题的同学又接着说10÷5=2,表示2分钟烧1厘米,前面烧了8分钟就烧了4厘米,4+12=16(厘米)就是蜡烛最初的长度。看其他同学没太大反应,我就让他又讲了一遍,这时同学们终于由“啊?”变成了“哦……”我当堂表扬该同学思维创新,敢于冲破常规解法,想别人不敢想。同时又鼓励了其他同学以后要向他学习,相信自己,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数学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方法确实多样的。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迁移,实现触类旁通

迁移是已有知识和技能对新知学习的影响。教学中充分发挥已有知识的“例子”作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类似、学习方法类似、解题技能类似的知识进行对照,凭借知识方法的共同点,可诱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迁移,于同中见异,刻意求新。如在探求圆的面积公式时,学生用切割拼凑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在教学探求圆柱体积公式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大家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怎样推导圆面积公式?能用这种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体吗?可能变成什么几何体?怎样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从而促进学生用已有知识的正迁移,在迁移中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激励质疑,营造学习氛围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学习的前提。”疑是思维的启发剂,有疑才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鼓励他们勇敢提出质疑。在问题情境中、阅读自学中、交流评价中质疑,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同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释疑,从而在质疑、释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解“甲、乙两桶油的质量比是5︰3,如果从甲桶油中取出45千克油倒入乙桶后,甲、乙两桶油的重量之比是2︰3,求甲乙两桶油的总重是多少千克?”第一次遇见这种题目是,班上做出来的同学很少,有个同学起来讲解他的方法时是这样做说“5︰3=25︰15,2︰3=16︰24,把甲乙两桶油的总重量都分成40份,原来甲的25份比现在16份少了9份,是因为少了45千克,就可以求出一份是5千克。”听完他的讲解,同学们在听懂的同时提出了质疑。“为什么要分成40份……有什么道理和思路让我们在以后的做题中能直接想到这里呢……你的方法有点东拼西凑的感觉……”一阵讨论后学生们终于想起了我,“老师,你有没有更好的讲法?”当我讲解了我的思路后,同学们也都豁然开朗。这节课我很开心的对提出质疑的同学们进行了表扬,有质疑才有进步。

四、高效课堂,改进教学方法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一百多年前的医生复活了,他在这个时代当不了医生,如果一百多年前的建筑师复活了,他在这个时代当不了建筑师,但是如果一百多年前的老师复活了,在这个时代他依旧可以站上讲台。”这句话深深地讽刺了我国多年来的教育固步自封,没有改革和创新。同时也提醒并鞭策在新时代下的我们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教育道路的新老师,在如今的大形势之下,我紧紧的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并实行着“6+1”高效课堂。从以前字字句句的讲,到现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根据导学案小组讨论自学探究,学生逐步从课堂上单靠耳朵接受信息,到如今的调动各个器官深入研究,这样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变革。整节课下来,老师讲的东西很少,看似很轻松,但事实上,从小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长大的我们,心里有很多不安和困惑,害怕学生们的讨论不深入不彻底,怕基础差的学生在组里乱竽充数,怕时间长了,同学们对所学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毕竟小学阶段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很有限。

带着困惑,我常和同科目的老师讨论交流,如何让“高效课堂”真的高效,让学生学的轻松又扎实。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熟透课标,备好导学案

我们在课堂上既然要放手,那课前的准备工作就必须是充足的。对课标要熟悉,导学案必须要把握好,设计好一篇科学又实用的导学案,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和保障。学习坡度适中,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信心又有挑战。

(2)合理分组,选好小组长

一个优秀的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在组内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调动和督促每一位组员认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3)给学生足够的信任。

导学案课,既然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必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在自主学习和交流协作环节中,给学生以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利用起课堂上的时间,真正用读用写用思考走入课本中,开动思维。小组展示的过程中相信并鼓励他们,培养他们会思考擅表达的能力,因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名优秀的会学习的人。

(4)教师点评,精讲多练

我们要求学生运用导学案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里的课前学习。所以对导学案的运用,要根据学生的预习程度来进行,在整个课堂中,我不断地巡视,看看学生学习的大概情况,再决定自己的教法。在学生展示老师评讲的过程中,我让自己的讲尽可能地切中要点,尽量实现精讲多练,但小学教育我们面对的始终是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将高效课堂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讲”的部分还没有达到“高效课堂”的“精”。

(5)制定奖励,激发斗志

有小组竞争就有优胜,对于在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小组,我制定了不同的奖励机制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永葆激情和活力。

总之,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才能达到高效课堂。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不断地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实现高效课堂,提高自学能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新尝试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7973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