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读书的征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9:47:50 网站:公文素材库

读书有哪些征文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读书的征文大全,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参考一下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

窗外,樱花瓣翩然离枝,几番起舞,仿佛在倾情召唤。阳光微懒,我泣茶捧书,轻倚窗台,伴着花香,开始一场别样的旅行……

今天读的是彼得?梅尔的《普罗旺斯的一年》。翻开扉页,心门也被打开,告别了城市的喧嚣和世俗的烦扰,来到温暖潮湿的法国南部,体验慵懒轻松,悠然舒缓的生活。时而散步在蔚蓝的地中海岸,轻抚古老的城池遗迹,时而徜徉于芬芳的薰衣草和向日葵庄园,品尝自酿的桃红葡萄酒。在金色的阳光下,闭上眼睛,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在普罗旺斯做个时间的盗贼”。

这便是阅读的妙处,如旅行途中的异彩纷呈。呼吸于每一个令人心动的字里行间,然后沉醉,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选择不同的书籍,便是为心灵选择了不同的着陆点。一本好书,可以带你翱翔于思想的海洋,或者与博学广识的智者对话,或者与志同道合的友人聊天,甚至与心有灵犀的恋人倾诉,几行轻声吟唱,几行呢喃低语,灵魂的沟通流淌于纸间,眼神回转,会心一笑。偶尔,思想被带入灰暗潮湿的峡谷,没关系,停下来,进行一次反省和重建,这便是心灵的新陈代谢,然后将美与善的风景永存。

阅读让人足不出户也能闻到花香四溢,能听到琼音妙乐,能看到万千世界,能穿越时间和空间与他人在精神的世界里共舞。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阅读,摈去现世的纷繁杂芜,让心灵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篇二

“总有人在路边问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这是余秋雨先生书中的一段话。

对普通人而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至今,皆非易事。能做成其中一件便已很难。在古代,书籍昂贵,万卷书更是富贵人家才能拥有,读万卷书对一般读书人来说都更多的是一种理想,更别说平民百姓。而古代的交通条件,更决定了行万里路是一件困难程度丝毫不下于读万卷书的事情,否则中国历史上,也不会因为玄奘法师十万里西行取经、徐霞客数十年遨游山川大地而进行如此浓墨重彩的记录。在当代,文化繁盛,一天出版的书籍、报刊不知多少,更遑论泥沙俱下的网络创作。但人心浮躁,能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认真的捧起一本好书,细细品读?那些无数的文字里,又有多少能让人带着敬畏之心认真阅读?现代化交通手段的发展,将远古视为不可征服的高山大海变为通途,千里万里瞬息可至,然而又能有多少人,能在行走的途中将自己的灵魂与大地紧密相联,把心灵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化?

渴望读书的年代,读不了很多书;期盼行走的时候,无法跨越山水阻隔,这是悲哀。而文字风行天下时,却找不到多少能值得阅读的书籍,或是没有多少人看书;山川大洋再不成为阻碍的今天,却难以去亲近大地和历史文化,又是另外一种悲哀。

而余秋雨先生说:没有两者,路就是书。书读得多了,书就变成了行走于历史和文化的捷径;路行得远了,路就变成了胸中无数的巍峨高山,滔滔大河。以足迹为笔,以学识为墨,以大地为纸,以江河为砚。正如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十万里,历经磨难九死不悔;徐霞客探索名山大川,几经生死以身殉道,又如余秋雨先生,无论是文化学者还是文化行者的身份,都不是轻易得来。在神州曾经举国疯狂蔑视文化的年代,他隐居山中,研读中华文化经典。在上海冬天寒冷夏天闷热的小屋子里,他足不出户,醉心读书。多年的读书生涯,成为他深厚学识的基础。而在行走西亚、北非、南亚,对话多种失落的文明创作《千年一叹》的日子里,余秋雨先生行程万里,也经历了被武装分子枪口相对的场面。但正是艰辛的付出,才有丰厚收获。余秋雨先生的著作等身,的的确确不光是读万卷书得来,也是行万里路得来。有人不服余秋雨先生,但无人能否认他的学识;余秋雨先生《行者无疆》之后,无数人以行者自居,但无人能象他那样在行程万里之后,著作等身。当代中国,文化学者有之,文化行者有之,但两者而兼一身者,论学识深厚,论行走之远,论著作之丰,余秋雨先生当为第一。

自古文人自嘲,有学书学剑两不成的说法。但仍然有那么些甘于平淡、潜心研究的人,行成行者,学成学者,令人信服。

篇三

我与书的感情,今生不离,来生亦不弃。

小时候为了能够弄到书,颇做了几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一次,想读前苏联作家写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就想尽办法讨好邻村的一位同学,但效果不佳,就想出如此办法来,即替这位姜氏同学背一个星期的书包。这姜氏同学也比较懒惰,听说我愿意替他背上一个星期的书包,就很乐意地将他的小说借给我看了。我自然也很高兴地替他背书包的,心甘情愿地背上一个星期的书包,心想:不就是锻炼锻炼了自己的肩膀上的力量了吗,不就是磨练磨练自己的耐力了吗,但更大的好处是读了小说,了解了小说中故事情节,也佩服书中的小英雄人物,何乐而不为呢?同时,既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甚至可以在其他同学面前讲一讲卓娅和舒拉是如何如何地战斗,最后又是如何如何地牺牲了,这其中也有诸多虚拟的情节,但别人没有看过,当然只能用两只耳朵来听你胡编胡造了。

还有一次,为了能够完整地看完《三国演义》的连环小人书,那时是看了第十一集就想看第十二集,如同现在的人们看电视连续剧一样,有强烈的吸引力。可是,第十二集看完了,你没有书呀,别人有,别人又不想借给你看,怎么办?你心中干着急还不是个办法,咱们得想个办法弄到手,然后才能看呀!用什么办法呢?那时期家家户户都困难,我们家乡的上学是这样的:天一亮就去上学,到学校去早读,早读以后,就回家吃早饭,吃完早饭再去上学。早饭的主要粮食是吃苕,苕有红苕和白苕,红苕特别软,特别甜。我对我的邻村有小人书的同学说:“今天早晨,我把红苕给你吃,你觉得怎么样?”他说:“好呀?”我又说:“你把《三国演义》的连环画的第十三集给我看,我就将红苕给你吃!”他又说:“当然可以!”于是,作为物质的享受者终于心甘情愿地被精神的享受者征服了。我终于看完第十三集了。看了第十三集,还想看第十四集,怎么样看?这一回总不能让人家吃苕吧!此时,我的主意又来了,我就决定去偷黄瓜。黄瓜可是稀罕的东西,橙黄橙黄的黄瓜令人垂涎三尺,是当时最好的吃食。我就很容易地选准菜地,看四下里无人,又环顾四周,瞅准瓜架,专摘又大又黄的一枝,果断地摘断瓜蒂,将黄瓜藏在腰间,继续环顾四周,弓着身子跑出菜地,感到没人,就故作镇定自若地走起路来,边走边摸腰间的硬梆梆的东西,确信没掉,心里就踏实了。恰巧,碰上了小人书的主人,就又告诉他说:“我有好东西给你吃,你的小人书给我看吧!”他问:“什么好吃的东西?”我说:“黄瓜!”他说:“好呀!”于是,我又看完第十四集了。就这样,我看着小人书,他却吃着我从他家菜地里偷来的黄瓜,岂不惬意?!

慢慢地,我对书痴迷不已,心生向往之情,原来书中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在吸引着自己,在诱惑着自己。久而久之,我这位不谙世事的懵懵懂懂的少年,对书则倾注了无比的挚爱,这份浓浓地眷念之情,不仅仅伴随我度过了少年,青年,更重要的是影响并指引着我的一生!

在平常学习的间隙中,我偷看着文白相间的《三国演义》,而且更专注钱彩的《说岳全传》,看《野火春风斗古城》《金陵外史》《隋唐演义》等小说,尤其是对蔡东蕃先生创作的一系列历史演义小说,从《东周列传》开始,几乎粗览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故事,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了一个粗糙地了解,从此,也培养了我热爱文史的无限兴趣,并且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一直到现在,也是经久不衰,矢志不渝!

我随读随悟,随读随思。我也常常大声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诗句,以用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以增强对书的浓烈之感情。书,成为我少年时期,除了劳作之外最重要的良师益友。读书,也成为我少年时期最重要的份内事儿。或许,在那个乡村的求学道路上,书恰如一盏指明方向的航标,指引着我这个乡村少年跨出了山村,漫进了城市,融入了社会。书让我观察了世事,练达了人情,丰富了阅历;书教我思索了人生,感触了世界,品悟了万物;书赐我壮阔了胸襟,放眼了未来,容纳了天地;书惠我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我随悟随读,随思随读。我读孔丘的《论语》,读孟轲的《孟子》,读屈原的《离骚》,读左丘明的《国语》,读贾长沙的《过秦论》,读司马迁的《太史公书》,读司马相如的《子虚》与《上林》,读扬雄的《法言》,读班固的《汉书》,读陈寿的《三国志》,读范晔的《后汉书》;读竹林七贤的诗赋,读建安风骨的文辞,读左太冲的咏史诗,读刘越石的慷慨文;读陆平原的《文赋》,读谢惠连的《雪赋》,读萧统的《文选》,读姚鼐的《古文辞类纂》;读“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读自号“六一居士”的欧阳修,读“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苏东坡;读李义山的无题诗,想见其诗瑰丽多姿;读元遗山的怀古词,想叹其词故国多思;读归震川的尺牍文卷,嗟叹人生悲欢离合皆可揽怀;读张陶庵的小品文章,立悟世事盛衰兴亡亦能入胸!

我随读随写,随读随作。我读柏拉图,获得爱情的理想国;我读弗朗西斯?培根,懂得知识就是力量,权力也是知识的再获得;我读雅克?让?卢梭,悟得人性的至纯至爱至诚至真;我读歌德,折服其伟词能驯服人世间的假恶丑;我读弗洛伊德,认识到了人性的弱点与劣根性也同样从骨子里找到根本原因;我读叔本华与尼采,了解了世界的一切暴力与强权,都有至高无上的超人与神力在支配着;我读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知道它的根基依然还是在大地;我读意识流的《等待戈多》,其实戈多就在我们身边!我读中外古今的文学书籍,文学滋养了我的品性,培养了我的善心,更锻炼了我的一颗平常心。一个热爱文学的人一定是心地善良,充满了爱,忘了自我,贡了他人的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一定是正直无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善待他人的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一定是思想睿智,思维敏捷,永不停息,奋斗不已的人!

我很幸福,我与书结下了如此深的情缘,惟愿今生不离,来生亦不弃。

篇四

有人说:“我读过很多书,但是大部分内容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忘记了,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有一个回答非常贴切绝妙:“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零食,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血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书籍之味,久则愈香。

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胸藏之墨怀若谷,腹由诗书气质华。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朋友侃侃而谈;读一本好书,就像听着老者孜孜不倦的教诲;读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厨师品尝着人生百态。每天晚上离开手机和电脑,一杯茶一支笔一本书,哪有那么多目的去阅读,那是热爱生活的自然流露。

在《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成语大全》的热播下,社会对文化的求知欲被唤醒,全民阅读的风气逐渐变成一种习惯一种本能,在这种大环境下,朗读亭和移动图书馆的出现让全民读书的热潮锦上添花。以指尖可触摸的纸张为载体,以喉舌为传声筒,把柴米油盐的生活感悟融入抑扬顿挫的声调“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有人说,书籍就像人生百态的酒壶,酸甜苦辣咸酿成一壶酒。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三》,这是老人对生平往事的追忆!暖心暖人,仿佛看见一位满头银丝的老人家伏案细细回忆的场景,透露着淡淡的忧伤,看到一个人思念另外两位至亲至爱的凄凉。但是从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老人的爱和希望。就像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既有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十里春风,不如你的纯真爱意;也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求知欲;既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凌云;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这都是人生的味道,是书籍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味道。

这想来也正是应允了古人的风趣见解:“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青年时读书只是大致扫过,只品味其中的冰山一角,但成长迅速,得益良多。中年时读书看得更加细致全面,就渐入佳境,领悟更多。年老时读书融会贯通,意味颇深,信手捏来。高中的时候读巴金老人的《家》、《春》、《秋》,只是觉得内容和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很像,没有深入的去了解探讨。工作一段时间后又翻了翻,竟豁然开朗了起来。读书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书读的多,生活的少,就会过于理想化。书读的少,生活的多,就会过于情绪化,读书和生活必不可少,也不可过多。

读纪弦的《你的名字》这首诗,有所思有所悟。是否在流逝的某些日子里,曾经有个名字对我们来说意味深长。但愿世间所有深情不被辜负,但愿一直有那么一个人带给我们动力。书籍灵感源于生活,有时候都分不清是生活感动了我们,还是书籍感动了我们。

一位公交车司机在休息之余,手捧图书朗朗阅读。她说作为一名公交车司机,要对乘客生命负责,每天都要保持十几个小时的高度紧张,但是阅读却能让自己放松,沉醉在书中的海洋里面,一天的疲惫都烟消云散。读书的意义大概是用生活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正确的文字不只是给人力量,也是在低潮的时候对自己的鼓舞,因为悲观不能是一直沮丧下去的理由,信仰才能带人走出低谷,一段好的文字能给人光和希望,使得人生过得丰富有内涵。书籍在漫漫长河愈存愈深,我们在斑驳的文字里面感受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风格,它不光传授着知识,还教我们怎么样生活,让我们快乐。

书籍的魅力是永恒的,走走看看读读写写,人生最美妙的事情不过与此。

篇五

我的第一学历是初中,在考通山县一中落榜时,我就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凭自己的能力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从那时起,读书成为我的人生主攻目标,构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之后参加200多人的职工中专脱产学习考试,只录取5人,我被录取了;同另二位高中毕业的同学一起参加成人高考,我又录取了。1988年中专、大专同时毕业,至今已取得各种毕业证书5个。

回首几十年来的读书经历,我对一些名人名言的哲理有了更深的感悟。如:罗曼·罗兰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毕淑敏说:“日子一天天地走,书要一页页地读,清风明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现出来了。”作为现代女性,我们只有与书相伴,把日子当成书来读,多读书、读好书,在书籍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性情、提高自己的修养。

读书圆梦

1985年,我大专学的是工业会计专业,其中有一门课是审计学。那时,国家审计机关刚刚成立,我当时不知道国家已有了审计这个职业,学校里的课本教材是沿用国外审计理论模式编著的,老师讲审计的三性: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我就异想天开地做梦了:“以后要能做审计工作真好,好超脱!”毕业后,刚好审计部门增人扩编,我学的专业正是审计机关需要的,机缘巧合圆了审计梦,正式成为审计人。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又成了我的梦想,自此之后,我又立志成为一名审计师。1993年,是我局参加审计署全国审计职称资格考试人数最多的一年,只要符合条件的都报考了。我经过勤学苦读,又一次圆了梦想,终于成为了一名审计师。

读书让家庭受益

成家有了小孩,如何让工作、孩子的教育两不误?需要家庭成员配合,培养好习惯,其中最主要的是家里要有读书的好氛围。在我们家,看电视是固定时间、固定频道,看完后各就各位到自己的位置做作业、看书。孩子从小就是睡前听故事,第二天要将上一次听的故事讲给我听,他也可以自由发挥地讲,然后我再讲下一个故事,一直坚持到他可以独立看书。为了让他早点独立看书,5岁多上学前班时就为他买新华字典,教他使用。这样无形中培养了他自觉学习的能力,并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所以儿子从小学、中学、大学、出国留学,都没让我们操心,既省钱又省心省力。

读书修身养性

我在工作之余常读的一本书是《读者》,它是一本男女老少都适合的杂志读本,我给家里的亲人都推荐这本杂志,现在不仅仅我受益,家里的大人和小孩都喜欢看。我儿子到大学后,在QQ日志上回忆妈妈在家的情形是:到了晚上,妈妈一定是在台灯下看她心爱的《读者》。我坚持订阅三十多年了,书中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古今中外名人秩事潜移墨化地影响着我,引导我,源源不断给我输送、补给精神食粮。每天从早上到晚上,我都规划好读书学习的时间,看书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在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家里繁琐的家务后,能静坐书桌前或躺在沙发上、床上,读一篇淡雅的文章,那般安逸,那样恬静,心里的那种放松和享受,是任何物质代替不了的。最近最红火的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不但让人记住了参赛的才男才女,更让人们记住的是主持人董卿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美,董卿说“女人外表的美是短暂的,唯有用知识和涵养修饰自己才能美丽一生;我始终相信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总会在未来某一天发挥作用,使我变得更出色”。

篇六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如豆的灯光下,书香晕染,茶香萦绕,馨香绕梁。

生活的节奏快了,凌乱的不应该是我们内心的步伐。在这个浅阅读流行的时代,我们应该坚守住内心的深度,坚持心灵的深度。

也曾在浅阅读的潮流里随性,但面对那一幅幅装帧精美的图集时,仍忍不住叹息,怀念那蝉鸣蛙声里的往昔流年。浅阅读的简单轻松、实用有趣,吸引着人们忙碌的心,让人们在浅浅的阅读中,完成一次眼睛的旅游,稍作歇息,再次投入到快节奏的生活中。而我更喜欢那散发着淡淡馨香的深阅读,更喜欢在深层次的阅读中净化自己的心灵。

深阅读似香茗,需要细细品尝,常常让我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豪放。深阅读,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手里捧着一卷书,在幽幽荷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在字里行间聆听那来自远古的清音,一直认为,阅读是与作者内心的交流,不经意的行文间,可见作者的扬眉微笑;不经意的思考间,可见自己的寂寂心声。喜爱深阅读,喜欢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欢看作者笔下流淌的情思。浅阅读可能是仅仅与作者有个会面,还未深交,便已走远,未免让人遗憾。阅读得深,让我们获得更多。很多人怀念过去在书店里读书,世界仿佛只剩下了书,只剩下了自己和作者的窃窃私语。只剩下了自己的会心微笑,在小小的书店里,人人却可以有一个大大的内心世界。

喜欢深阅读的人,会喜欢在春天踏青,感受风乎舞月的惬意;会喜欢在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欣喜;会喜欢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会喜欢在雪夜神游,感受万树梨花的凉意。深阅读,让我们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深阅读的幽远与闲适,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水般拂掠着尘世的感动。

人生有味是清欢。深阅读的清明淡雅,让我们在生活中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感悟!

篇七

春节前,单位的领导送给我们每个人《道德经》、《弟子规》两本书,手里捧着散发着墨香的书籍,感动之余有些怅然,很小的时候家长“忽悠”我背诵过《百家姓》和《三字经》,记得当时能够通篇背诵,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的遗忘在记忆的角落,只是偶尔模糊的蹦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或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几段话,勾起了童年的记忆,我摇头晃脑的一字一板的背诵,还有爸妈骄傲的神色,久久的挥之不去。

念及于此,心里有些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弟子规》,《弟子规》共1080字,涉及113件事情,《弟子规》中的规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规”是会意字,左边是夫,右边是见,既大丈夫见解,是圣贤教诲,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坚持修身爱人进而达到家庭和睦,单位和谐,是做人的根本。

幼时读着开蒙经典的我,长大成人后却离阅读越来越远。当我在上下班途中,匆匆点开新闻首页的八卦标题,跟着相关的推送越跑越远;当我在周末时慵懒躺到沙发上,边往嘴里塞着零食边浏览着吐槽天气、环境……的段子,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谓的阅读,其实只是被商业利益裹挟着的利益交换,商家用低俗廉价的内容交换着你的关注,你神经麻木地进食着毫无营养的精神快餐,换来头脑虚假的饱足感。而读书,本不应如此。

读书是打开新世界的钥匙。一本好书,会用细致的情节为我们构筑全新的世界。翱翔九天,纵横四海,上穷碧落下黄泉,万里皆在纸页间。

短暂浮生之中,我们听到了女娲补天和盘古开天辟地的美丽传说,听到三皇五帝谈笑娥皇女英,感受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时肩上的责任,看到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时的张狂,看到孟姜女在锦阳关脚下哭倒万里长城时的无奈与悲泣,体会到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非凡自信,和岳飞精忠报国坚贞不屈的民族气概,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我仿佛登上延绵起伏翻越巍巍群山的万里长城,置身于精致如画风景秀丽的苏州园林,乘船游览在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长江三峡。

借由阅读,我们遨游古今中外,让我们的感知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拓展,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而精彩,孕育出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从心底里认同“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除了敬天地爱他人,读书亦是与自我最好的对话,是最好的自我学习方法。爱上读书是上苍的一种恩赐,是一份执着,是对思想的一种净化。“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读书是一个让人静下来最好方式之一,可以使人内心平静,以一种洒脱做人,以一种淡定处世,从而更好地读懂自己,达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外云展云舒的境界。好书都是一道道情感的盛宴,在我们心里留下无穷无尽的回味;有些又如同万钧陨石,投入我们的心湖中,激起千层浪。我们将在书中汲取力量,拂去困扰与纠结。读书常有为思想拨乱反正之妙:“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无论何时,专心地去读一本好书,都不啻经历一场精神与精神的遭遇,无论是静水流深的彼此共融,还是火星四溅的激烈对撞,最终都能收获思维与情感的成长。读书使我们如同与古今中外的大师对话。我们揣摩、学习、汲取、沉淀,因为读书成为更好的自己。恰如《弟子规》所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读书亦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历程。孩童时,犹如海绵自书中汲取着大量的知识信息,渐渐地,我们学会了如何甄别适合自己的读物,学会了如何分辨和控制这个浩如烟海的巨大精神世界。书也犹如食物,有些乏味枯燥,读了半日仍然不知所云;有些偏激辛辣,刺激到让人难以下咽;还有些内里腐败,勉强进了肚子却是毒害。我们在读书中学会了选择,去吸纳那些真正带来乐趣和美感的内容,我们的眼界越来越广博,思维越来越敏锐,对世界和他人更加理解和热爱。这种接纳了世界,也自觉被世界所接纳的喜悦,是被各种耸人标题和以讽刺挖苦为乐的段子包围的麻木神经很难感受得到的。花在坏阅读上的时间多了,高质量的读书时段就不足。“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读书,是我们融入整个文化并获得认同的过程。而好的阅读,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多读书,多读一些好书,你会发现,你可以变得更好,为世界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你也被这个世界,温柔地爱着。

篇八

白天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常常没有读书的时间,慢慢地养成了睡觉前躺在床上看书的习惯。在温柔的灯光下,打开书,尽情地遨游在文字的世界里。

   晚上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上一篇美文,能忘记一天的疲惫,心情格外轻松。一篇情感故事,自己会随着书中的故事情节,时喜时悲,融情感于其中。一篇精短富于哲理的文章,能激发心灵深处的感触,在细细品味之后,会感觉到阵阵清香。

   都德曾经说过:“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的确,烦恼的时候打开书,会消除郁闷,心情开朗;情感受到伤害时打开书,会抚慰创伤,给你重新振作的力量;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打开书,会启迪智慧,帮你走出困境。

   读书可以陶冶情趣。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字里行间,自由驰骋,不仅愉悦身心,而且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陶冶自己的理想情操。

   读书改善了知识结构。散文、小说、诗歌、人物传记、天文、地理……博览群书,知识结构改变了,思维变宽了,智慧增长了。

   每一次阅读,看着那一个个跃动的方块字形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心里便充满了温馨。

篇十

处党委、管理处下发了读书倡议书,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读书学习,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基层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读书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修养,提高谈吐和写作的能力,同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的能力。通过读书学习,不断地去阅读和思考,就会体会到读书的好处和乐趣,它不仅可以充实我们的头脑,开阔我们的视野,而且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生。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把读书当作一种兴趣和爱好,少一些网络游戏的时间,少一些看电视的时间,多一些读书学习的时间。读书可以默读可以朗读,但不可急功近利。选择性地去读书,也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趣味去读。多读好书,多读积极向上的书,是积极进取的表现,是一种品味。读书时需要细品其中的韵味,会让思想得到充实,会使我们懂得许多人生的哲理,情绪上会变得稳重,会少一些浮燥,对人生有极大的裨益。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来源。有句话说可以没学历,但不能没知识。获取知识的来源有很多种,读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途径。从书中可以获得不懂、不知道的知识,在阅读中思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读一本好书,多读上两遍,温故而知新,可以不断提高阅读学习的能力。

   读书需要学以致用。将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的实际中,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张处长在加强学习,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中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要从书本中学,从理论上学,将所学的东西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通过读书,通过学习,通过运用,可以不断提高学习力。

   读书可以提高修养和内涵。读书是提高自身品味、修养和素质的有效途径。读书与文明相伴,可以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明辨是非,扬善抑恶,扬美抑丑。读书可以让思想多一点余香,让情绪有一点缱绻,少一些浮躁。

篇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见证着人类历史的演变与发展。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甲骨文还有如今的现代汉字都在以书的形式演绎着人类历史的光辉灿烂。

   就如同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一本好书,就如同遇到一位好的老师,她会教给你许多东西,但关键之处在于你的领悟。

   读史书,我们在赞叹的同时以史明鉴,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让这辈人可以秉承先辈的辉煌,同时又不去重蹈覆辙;读人物传记,我们随着书中的文字领略着不一样的人生,从中懂得应该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读诗歌散文,我们细细品味着那优美动人的文字,她们就像是温泉水一样,唤起了,我们冰封的情感。

   每次我在读书的时候都可以体会到一种满足感,她可以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她更可以提升人们的气质,要相信,世界上确有气质这么回事。在当今这个纷扰烦乱,信息泛滥的年代,为何不手捧一本好书,去寻觅灵魂深处的一片乐土。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读书的形式也上升到了电子书这一层次,它比纸质书要便捷,更易于人们的阅读与查找,所以现在大多数的人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上浏览书籍,而懒得去图书馆翻阅查找。然而,我仍然去选择去阅读纸质书,我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去查找她们,去阅读她们。电子书给我一种空洞的感觉,像是没有灵魂的文字,死气沉沉。我愿意去享受当手指触碰到书页时心灵的那种悸动,去细细品味纸张所散发的特有的香气和那淡淡的、若有似无的墨香。去看那灵动的文字在纸张上欢快的跳跃,去寻找心灵的一种宁静。有一种幸福是一个人也可以到达的,就是内心的平静。

   在这个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繁华都市里,人们也被厚厚的包裹了起来,于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就慢慢加深,他们选择短暂的逃离。有很多人选择去旅游,去那些他们自以为的美好纯真的自然世界,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并没有解开心灵的枷锁,真正应该去旅行的,是他们的心灵,而对于这些受困的心灵来说,理想的伊甸园便是一本好书。如果世界太危险,只有读书最安全。

   当读书时遇到与你心灵相契合的句子,请多花一些时间记下她,然后在悲观绝望时坚持相信。遇到坎坷,去读一些励志的书籍,让自己知道人生没有迈不过的坎儿;觉得世界黑暗时,读些诗歌,用美丽的文字去温暖自己的心灵;对人生觉得没有目标、渺茫的时候,捧起一本好书,让她来告诉你应该如何走今后的路。

   读一本好书,让心灵去旅行。

篇十一

   很多人对书有过不同的比喻,阶梯也好粮食也罢,书在推动人类智慧进步的进程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书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工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中发挥着它最大的作用。青银处自2009年开展“读好书、好读书”活动以来,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读书并积极撰写读书心得,截至目前,青银网站共发表读书心得900余篇。但从读书心得来稿中,我们看到,部分职工为了完成读书栏目发稿任务,不能认真对待读书活动,只是简单地从书上抄写几段话编在一起应付了事,写的什么连自己都搞不清楚,大都流于形式,这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读书,直接从网上抄袭一篇敷衍了事,也都有悖于管理处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的初衷。书犹药也,可以治愚。人的思想和身体一样,都会偶有不适,那么就要对症下药,思想上哪个方面出问题了就要用哪些书来医治。读书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很多人天生喜欢读书,也有很多人出于各种需要去读书。不管读书的初衷是怎样的,只有方法得当才能在书中摄取更多所需的知识。现将自己长期阅读的一些心得与大家交流共勉。

   要“读”有选择。苏轼说自己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其实不然,他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完天下的所有书,但是他看的书肯定比一般人都多,只是很多庸书被他淘汰掉了,剩下的好书他都刻苦的去研读,最终成为了一代文豪。东方朔曾经说过“学习三冬,文史足用”,意思是利用三年的时间找出好书认真研读,足够自己用很长时间了。所以说,书籍浩如烟海,一个人不可能读尽天下书;知识如大海无边无界,一个人不可能把天下所有的知识全部掌握。因此,读书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爱好和奋斗目标,有选择性地去读。

   那么具体需要读什么样的书呢?结合个人的体会,觉得应该读健康向上的书。一本书,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读书必须选择那些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激励作用的书,读健康向上的书!如果一个人长期读健康向上的书,读好书,就能使人眼睛纯明,心灵澄清,丰富知识;读坏书,就能使人目光短浅,行为恶劣,甚至走上邪路。读修身养性的书。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样修身?读书,就是一个好渠道。有人说,以书为镜,可以修身立德。儒家讲博爱,墨家讲兼爱,道家讲无为,法家讲霸道,兵家讲策略。读知识含量高的书。读书要选得精,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知识含量高、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凡符合自己气质的、自己脾胃的书,就愿意读。

   要“读、思”结合。有的人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并将思考的成果用于实践;有的人只读书,不思考。难怪同样是读书,有人收获丰厚,有人却一无所获。科学家伽俐略读到希腊哲学家亚理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成正比”的学说时,不迷信权威,敢于思考、有自己的观点,他带上几个大小相同而重量不同的钢球登上比萨斜塔进行试验,结果钢球同时落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创立了伽俐略自由落体定律。与之相反的是,历史上出现过许多遍观群书,学富五车,却由缺乏创造性思考,被人戏称为书橱、书簏的人。孔子在《论语·为政》里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毛泽东说过:“读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而成为书呆子。名人名言,说明了思考与学习的关系,说明了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位置。不能泛泛而读,对重点、难点和有用的东西要精读。通过精读,巩固和深层次地撑握知识,把自己的思维引向深入。读书的好方法应是带着问题读,带着思考去读,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有人对读书与思考作了这样的比喻:“读”是“思”的基础,“读”的结果是“知”,“思”的结果是“识”,光读书不思考,是读书机器;光思考不读书,也只能是空想者。真正的“读书人”,他们既是“读书人”,也是“思想者”。因此,读书要与思考结合,在思考中读书,在读书中思考,这是我们获取和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和本领的最佳方法。

   要学以致用。读书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书“读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做到学以致用,才不枉了读书一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知识同提高修养相结合,转化为优良品格和高雅气质;同积累经验相结合,转化为理论概括和真知灼见;同工作岗位相结合,转化为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读完书一定要派上用场才能显示出读书的价值,如果所读的书不能成为引导自己的言行,那么即使是读再多的书也收效甚微。也许有人问怎么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日常言行呢。将读书作为一种积累思想的行为,然后将这种行为在言行中表达出来,通过日积月累的修炼,就会使自己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观,但是很可能由于个人的知识深度、见识广度、总结宽度不够而显得自己的人生观比较凌乱而不够系统,要将自己的思想系统建立起来就要博取众长,通过思想磨合以及实践试用取精华去糟粕,然后才能做到集大成,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的可使用的理论基础,最终达到思想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李敖在谈自己的读书心得时说到,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参考的,这样才能实现书的最大价值。读书不是在完成某项工作指标,而是提高自己的工作指导水平,要不脑袋里面即使藏着一个图书馆恐怕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读书吧!一个人的幸福就在于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写自己喜欢的文章。上述是我个人对于读书的一些心得,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在此权当先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同仁都能晒晒自己关于读书的一些心得,邀约您一起进入充满乐趣和希望的读书世界。

篇十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读书也是一个始终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古今中外,流传了多少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等。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又适逢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在此愿与青年朋友们就读书问题分享我的感受。

   首先,是处理工作、休息与读书关系的问题。很多人都在抱怨,工作压力大,下班后就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处理家务事,然后休息,节假日还要采购、应酬、聚会、旅游,几乎没时间读书。其实这种观点实在偏颇。前提就是对读书的重视程度不够,把其它事情看得比读书重要。李大钊同志就说过:“在我们懒惰的人看来,都以为省出来的时间,只是为休息休息,那知人家工作之外,还要读书。省出来的时间愈多,就是读书的时间愈多,使工不误读,读不误工,工读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再者,我们真的没时间吗?古人都知道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时间,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每天早起1小时的晨读时间,睡觉前躺在床上的等待时间,周末挤出半个上午的精读时间不都是举手之劳吗?

   其次,是读什么书的问题。当今社会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书的数量上去了,质量却下来了。所以我们要看清需要读什么书。第一,读本专业的书。术业有专攻,通过读书获取本专业知识是最有效果的,也是最出成绩的。第二,读本专业外的经典书。其实很多大师早就提倡过学习本专业外的知识,做一个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全面人才。鲁迅先生就曾说过:“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又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最后,是怎样读书的问题。第一说利用什么时间和方式读书。对于晨读时间和周末精读时间用来读专业书和经典书,这是要用心读的;对于零星时间来读美文、知识、趣味类文章,包括睡前、等车甚至坐车时。这个时间内读书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平板电脑、手机电子书,甚至是有声读物,充分发挥现代化科技手段。第二说说如何用心用脑读书。读书要抱着怀疑的心态去读,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才会获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时要写文摘,读书后要总结,勤写读书笔记。

   青年时代正是汲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水平的大好时光,愿每位青年朋友都能坚持“好读书、读好书”,在通往自身成才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篇十三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我的理想生活方式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我不断读书后才有的想法,我以前是不喜欢读书的。读书现在对我来说是一种习惯,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读书不需要理由,书的益处,无需多言,很多大师都留下了巨著名篇劝喻世人多多读书。我喜欢读书,是因为它能洗涤心灵。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读书的。世间很多不如意,心灵难免落下尘埃,我们总要不时打扫一下。一张书桌、一杯清茶,或一个床头、一盏台灯,亦或一片草丛等,不受任何环境制约,读书就是这么简单。 

   我以前不喜欢读书,自从管理处开展“好读书、读好书”活动来,站上图书室一下子买了许多图书,还硬性规定必须写读书笔记。无奈下开始读书,不想一发不可收拾,读书渐渐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了一种习惯。有的时候我都不得不感叹,如果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话,那么这件事情没有那么难。不是我们做不到,只是我们从未去做。如果你不能沉下心来,就什么也做不到。开始读游记是余秋雨的几本书,如《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他展现给我的人文景观异常美丽,初读时觉得艰难晦涩,不容易懂但又引人入胜,我只好到处找相关资料,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读书与岁数无关、与收入无关,你对世界的好奇心构成了你对读书的渴望。读书就是感悟别人,发现自己。中国的年轻一代背负了太多太多的责任,消费虚高、人才过剩都压得我们不得不每天为生活去奔波。但我可以努力去丰富精神食粮,那就是读万卷书。读书中真正的精彩只能够自己体会。以书净心,以书修身,书不仅能传道解惑,还能修心立身。 

   今天,青银厚德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争创“六型班组”、第二届岗位练兵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去读书。作为青银的中坚力量,我们的阅读水平不仅事关自身的成长,还关系青银的未来,崇尚读书,才能为青银的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篇十四

一塌清风书页舞,半床明月茉花香。这是我最爱的读书状态。在单位值班,夜半无事,窗前一盏明灯,清风摩挲,月光柔和,兴起而读,兴末而止,开卷独得,掩卷深思。读书已然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任务,也不是负担。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QQ、微信、微博、陌陌、博客、社区、贴吧等等,我们能得到、收集、表达的地方很多很多,多到你有时候都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但有时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广阔,而是更加的逼仄孤独。朋友聚会,大家都在拍照发博或者刷屏找寻远在天边的人;QQ上的好友可以天天挂着,却在一年中未曾说过一句话,打过一次招呼;手机通讯录从A到Z翻遍,却无一人可以倾听与诉说;家中的书柜或许是满的,站上的图书或许已经放在床头,你却不曾认真翻阅。读书或许不必为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读书可以是消遣,可以是装饰,也可以是一种乐趣。 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从虚无求得意义,从局限走向广阔,生活变得充实,我们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收获方式,你花一点时间或者金钱可能得到的是作者一生的心血与积累。读书能借用他人的智慧,点起我们心中的明灯,在复杂中看到亘古不变的秩序,透过斑斓的社会看到永恒的意义,在喧嚣繁复中寻找到宁静。

   阅读要伴随着写作。写作这个词太大,我们或许可以叫涂鸦。大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我自己一直把写作当成思考,或者说发泄的过程,读到兴处,或心有波折,就写下来,自己挥洒完了,思考也结束了,事情也想明白了。思想就是脑子里在说话,把话写出来,那就是文字。言其声,表其意。写作就是不断寻找更合适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些事情或者情感无法用语言传达,古人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文字可以。文字可以使事件慢放、返回,分步骤一点点叙述;可以使情感具体化,透过意境、氛围造势,调动情绪。也只有当文字承载这些时,它才是有生命的,是可以回忆、告知并且分享的。写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积累。离开了阅读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意思。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写作本应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即使水平有限,写得不好,也不应该成为一种痛苦。有同事说写得太短,拿不出手。我会告诉他其实不然,我们看古诗古词字数都不多,五言绝句总共才二十个字,却可以流传千年。所以,文字的好坏真的不在长短,关键在于你表达了什么,你的所写所思、所感所悟是否影响了读者。生活不可复制,思想也各有不同。生活的苦难,经历的坎坷,情感的波折,复杂伴随着残酷。但我喜欢把真善美的东西表达出来,让看到的人感到温暖。雾霾散去,又是一个晴天,太阳的使命就是普照大地,乌云也不是遮挡心灵,最终也要滋润万物。

   灯光长明夜未央,书香茶醉透心肠。一个人,一杯茶,一本书,读几句激扬文字,写几行聊发少年狂,读也随意,写也自由,愉悦了心情,沉淀了自我。书如人生,人生如书,行走在有去无回的人生旅途,与书为伴,心灵便不再孤独,与书为伴,生命便有了韵味,读书就是走过人生。

篇十五

读书,其实是一项非常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从开卷有益的角度而言,读书可以说是与文字打交道的过程。

   仔细想一想,随着网络的发达,微信时代的到来,朋友圈的共享,我们现在每个人几乎天天都在与文字打交道,每天接触各种各样文字和文章。有新闻类的,各种资讯仪态万千;有人生类的,醒世明言醍醐灌顶;有故事类的,跌宕起伏千转百回;有搞笑类的,轻松一刻开怀大笑;也有知识类的,归纳有序一目了然,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我们从手机电脑上与文字打的交道,比我们上学时,读到所有书加起来都要多几十倍。乐观地来讲,这也是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的表现。然而,这些对我们又有多大影响呢?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或许有一个词解释的是最准确的,那就是浏览。我们的确只是在浏览,浏览这一切一切的文字,这些文字只是与我们的眼睛打了一下交道,然后与我们的心擦肩而过了。记得,曾经读《恰同学少年》时,书中传来阵阵书香,让我精神振奋。或许,这种书香是我们永远从浏览中体会不到的。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主要在于这个“读”字,浏览仅仅停留在看的层次上,我们看了书一眼,书有没有看我们就不知道了。常言道:书是良师益友。可是良师益友只有相互交流才能彼此了解提高。读书、读书,一个读字,第一点就要求我们慢下来读进去。慢下来与书这个良师益友去交流,反复揣摩,用书这面镜子去仔细的照一照自己,正一正自己的思想品行。

   有了慢下来的读书节奏,我们自然会逐渐学会欣赏书中文字的美丽,召唤出字里行间的生命气息,让自己融入到这种生命气息之中,细细体会读书带来的文化冲击和心灵的享受。

   我一直相信每一本书都是有生命的,是每一位作者的呕心沥血的结果,是作者灵魂的符印。有的作者将书中人物写活了,在我的眼前跳跃;有的作者将自己毕生心血注入书中,向我娓娓道来;有着作者将我扯进了书里,让我跃跃欲试。我喜欢读书的感觉,这是冷冷的资讯快餐所给不了的感觉。或许是因为传统书籍需要一页页翻过,留下指尖的痕迹,才让我更喜欢手中沉甸甸沙沙响的感觉。或许是因为遇到晦涩难懂的字句,苦思冥想的经历,才让我更喜欢心中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兴奋。

   一书一世界,静下来,读一本书,净化心灵;慢下来,品一个角色,笑对人生。豁达地包容世间百态,乐观地善待周围的同事朋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微笑,世界便如书中所绘般美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读书的征文大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7984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