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小学校的劳动体验基地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事物,它与早期的学工、学农、学军基地有很大不同。对于学校劳动体验基地的建设工作,既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要有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区妇联联合区教育局对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体验基地建设的深刻内涵
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劳动体验基地,是指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需要,并为其提供综合体验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场所)。体验基地是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类,它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按照综合体验活动课程的实际需要,承担一定的课程任务;它既与校内教育密不可分,又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与课堂教学有区别;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广泛拓展学校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体验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体验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体验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体验基地的建设。”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体验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体验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2015年8月,《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体验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市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体验基地,或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体验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体验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
二、**区中小学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在市、区教育部门领导的重视下,**区中小学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省、市区相关意见,进行了劳动体验场所建设和开展劳动体验教育活动。如**小学、**区第二中学等学校开辟了“开心农场”等校外劳动体验基地。全区六所中小学都设立了“少年宫”,**小学编印了**体验校本课程,为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主要剖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来自应试教育思想。评估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学生不是用新的教育思想去全面考察、综合评估,而是单纯地看所谓的教学质量,单纯地看升学人数和考试成绩。诸如劳动体验教育活动情况如何,学生综合能力如何,都是属于忽视的地方,最终导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衡现象。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风心切,只要子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最终导致学生的劳动体验教育活动成为了被学校教育遗忘的角落。
2.经费投入不到位。一是有的学校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劳动体验教育基地建设不重视,即使有能力投入,也不乐意化在这方面。二是有的学校认识到了加强体验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有良好的愿望和迫切的要求,但学校经费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是没有设立专项资金,制约劳动体验教育基地建设的发展和学生劳动体验活动的开展。
3.目标责任不到位。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基地)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配置。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上讲,它比其他教育活动更重要,应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目标并认真落实。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会上讲的多、会后落实少;一般要求多、强化责任少;统一号召多、具体措施少。
4.劳动体验场所开发利用和创新不到位。这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的中小学本身虽有劳动体验场所,且拥有土地使用权,但由于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视学农基地是累赘,于是把学校的土地承包给社会人员。二是有的学校虽有劳动体验场所,但不能适时组织学生参加体验劳动,而是由学校包办学生劳动体验。三是有的学校劳动体验场所项目、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不能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不利于学生体验能力培养与提高。
5.师资配备不到位。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专职教师队伍,是做好劳动体验教育工作的可靠保障,但现状不容乐观。不少中小学校专职劳技教师尚属空白。把劳技课或劳动体验课列入副课行列,由教师或班主任兼任,课程形同虚设,劳技课和劳动体验课被其他学科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
6.课堂教学与体验教育的矛盾解决不到位。在劳动体验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和教师思想位置摆不正、矛盾解决不到位,存在重课堂教学轻体验活动现象,课堂教学深入细致,体验教育走马观花,使课堂教学与体验活动相脱节。
7.规范管理不到位。一是领导机构不健全。二是学校、社会、家庭体验教育管理网络不健全。三是体验教育管理机关制度不健全。四是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体验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及评估办法存在失缺。五是体验教育管理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步伐,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尚待于深入探研。
三、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劳动体验场所(基地)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综上所述,目前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场所(基地)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劳动体验场所(基地)的建设迫在眉睫。为此,提出商榷建议及应对措施:
1.树立全新的育人观。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衡量一名学生的才智,不能只看书本知识和考试成绩,要综合考察看整体素质。既看学业成绩,又看体验能力;既看专业特长,又看创新精神。树立全新的知人育人用人观念,把人们从传统的育人观中解放出来,确立全面的素质教育观,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改善办学条件配备硬件设施。加强中小学劳动体验场所v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把生产体验教育基地建设与教育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等项工作等同看待,纳入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采取一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筹集劳动体验基地建设专项经费,提供土地等资源,确保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发展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步进行。
3.分层建设劳动体验场所。一是建立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综合型的素质教育体验基地,以区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也可以市、区二级教育部门联合联办或与其他区县联合办学,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二是各中小学校可因地制宜,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区位特点,兴办有特色的劳动体验场所。这样既有综合型的功能健全的素质教育体验基地,又有各校特色的劳动体验场所,真正做到为新课改配套服务,从而更好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4.优化配置有效开发。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充分开发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一是对己有的体验基地要理顺关系,充分利用,绝不能让他人承包,更不能让基地荒废。二是按照教育大纲开足上好劳动体验课,杜绝出现挤占劳动课现象,保证学生的劳动体验活动课时。三是开发并使用好劳技教材,结合本地实际编写好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供一套具体验实用实效的劳技教材。四是加强劳技教师队伍建设,使劳技教师队伍精通业务、工作稳定,保持其教育的专业性和连续性。五是建立社区、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劳动体验教育场所网络体系。
5.建立管理检查评估体系。加强基地的规范管理,检查评估体系的软件建设,才能有效地保证基地建设的正常运转。一是建立各级各类学校的体验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体验基地评估督促体系。立足当地定计划、因地制宜定项目、注重特长定老师、结合优势定目标,查基地达标情况、查活动记载档案、查开发效果实绩,以保证体验教育实效。三是学生体验教育与毕业、升学适度挂钩。采用学生体验教育活动学分制,完成学分才有资格参加升学考试。四是将体验教育基地列入学校工作、校长任期政绩考核、教育督导评估和有关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促进此项工作全面开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0867.html
- 上一篇:关于重温入党誓词的感想范文精选
- 下一篇:2018关于政协会议闭幕式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