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健康卫士原创事迹材料精选

时间:2019-05-14 10:03:05 网站:公文素材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健康卫士原创事迹材料精选,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

【篇一】

世间之爱大都以聚合为至美,唯有母亲对胎儿的爱以分离为标志。这个分离的过程伴随着痛苦、煎熬、意外、凶险,甚至死亡。妇产科医生的使命就是帮助母亲实现这种爱。

有人说,走在xx的大街上,随意询问几位年轻的妈妈,她们大半会回答,自己的孩子出生在xx二附院。事实也是如此,该院新生儿出生量多年占据全市新生儿出生总数量的60%,多年稳居xx省前三位。床位使用率常年保持在130%左右:产妇、婴儿的死亡率,产后感染率直线下降,达到了部颁标准。在这个漂亮的剪刀差背后,有一个在xx妇产界赫赫有名的“护花使者”——xx

她带领的xx二附院大产科,攻克了妊高症、难产、合并心脏病、糖尿病妊娠、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胎盘滞留等一个个产科专业的世界性难题,多项技术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她创下了剖宫产、难产万例无死亡的纪录,把紧急剖宫产手术时间从30分钟缩短到10-15分钟;近三年来、产后感染率近乎为零。

每每看到产床上被分娩阵痛折磨得痛不欲生的产妇,xx的心里没有厌烦,有的只是心疼、怜惜。作为医生,怎样让分娩少点痛苦,让妇女有尊严地生产?产钳助产是一项传统技术,因为种种原因,医生纷纷放下产钳,优先选用剖宫产。而被同行称为“xx产科产钳王”的xx,运用高超的产钳助产技术,使xx二附院剖宫产率却直线下降到不足30%,而其它同类医院—般都在45%一65%左右。并且运用产钳助产创造了“植物人”孕妇自然分娩的医学奇迹。

2004年9月,xx区xx镇9个月身孕的黄某因不慎摔倒,造成颅内出血。送到医院时,孕妇已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先救母亲,必须开颅手术,而开颅、麻醉、用药,胎儿肯定无法存活;先救胎儿,孕妇如植物人一般毫无知觉,根本不能自己生产,只有行剖宫产手术,但是胎儿保住了,产妇却得承受剖宫产和开颅两个大手术,存活率几乎为零。两条人命,保孩子还是保大人?从医多年,xx第一次遇到这样复杂的病情,怎么办?xx大胆决定,用产钳助产分娩,待胎儿娩出后再行开颅手术,力争母子平安。她熟练地摆正孕妇体位,先用手法复位矫正胎儿体位,置入产钳,找准位置,快速上好产钳,果断用力,在产钳的助力下,慢慢地从深度昏迷的产妇体内向外移动。一厘米,两厘米,……全场医护人员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xx仔细地操作。10分钟后,胎儿终于顺利娩出。听到婴儿第一声响亮稚嫩的啼哭,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地。

xx的名字铭刻在每一位母亲的心里,岁月流逝,母亲的女儿又做了母亲,依然在寻找xx可靠的身影。随着名气越来越大,xx依然把理解、关爱体现在治病救人、解除疾困中,诠释了“医本仁术,德乃医本。”的高尚医德和人间大爱。

乾县漠西镇农妇武艳丽家境贫寒,营养不良造成重度贫血,生下双胞胎后又因贫血引起产后感染发烧,不懂医学的家属责怪医生治疗不力。虽然受了委屈,但xx理解病人家属的心情,一边尽心治疗,一边给送去牛奶,天天早晨上班路上买肉夹馍带到医院,给产妇增加营养。陪床的是产妇十六、七岁的表妹,衣着破旧,xx把孩子带到商场,买了两身新衣服。产妇20多天后痊愈出院时,伍倩非要认xx作了干妈。

治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把对生命的热爱,转化为在工作上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她敬畏生命,护佑生命的尊严,体现在治疗上是绝不小病大治、大病豪治的高度负责精神。她同情病人,用的不是眼泪,是心血,是从青春年少到年近花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不辞劳苦;是无论贫富贵贱,都精心诊治的道德操守;是把产妇的利益放在第一,把个人的荣辱得失放在最后的赤子之心。

犹如生命的花园,数以万计的婴儿在xx二附院睁开了初识世界的眼睛。宛似天使入凡间,xx一袭圣洁白衣,用道德、操守和高超的技艺,护佑着生命的尊严。

【篇二】

我叫xx 今年46岁 中国共产党党员 xx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心脏中心副主任。27年前当我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时刻,曾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最初的誓言我理解并不是十分深刻,但是二十多年的从医生涯,冬去春来,寒暑易节,经历无数次同病魔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看到了那么多发生在患者身上的悲欢离合,信仰越来越清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历久弥坚,当初的誓言每一句都字字深刻在我的心中。信仰没有因岁月和环境的变迁而动摇,信仰成为我对医疗事业执著追求的巨大动力和生活准则,使我一直保持旺盛的斗志,全身心地扑在医学临床、教学、科研事业上。

记得在10年前,年轻的我为了开阔眼界,积累经验我应广东一家三甲医院邀请,南下工作担任院专家组组员、科主任。在广州先进的管理理念、高端的仪器设备、开放的学术氛围使我快速进步成熟。2009年,我来到了xx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医院交给我的任务是组建ICU。ICU是危重病人集中的地方,是医院里最辛苦、最紧张、也是要求最高的医疗单元。使用最尖端的仪器设备、应用最全面的技术,治疗复杂生命垂危的患者。ICU的医生需要极大的耐心,高超的沟通交流技术,将来自患者、患者家属、专科医生的不同意见,建议、存在的疑惑进行有效整合、梳理,使患者的诊疗顺利、有效的进行下去。这一切在xx市第一人民医院完全是空白,面对困难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我没有退缩,变压力为动力,调整心态,积极学习,努力工作。每天第一个到工作岗位,最后一个离开科室,从病人的疾病诊断到各种特殊治疗CRRT、呼吸机、有创压力监测、血气分析……认真培训队伍,ICU成立后的半年时间,我几乎是吃、住在病房。经过反复带教,ICU的医护团队迅速熟悉掌握了科室的业务、流程和治疗护理工作。  

2010年冬季的一天深夜0点,做了一天手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刚刚进入朦胧的睡眠中,电话响了,普外科病人心跳骤停,抢救中。情况紧急,时间容不得丝毫耽误,一边电话畅通一边小跑来到医院,接下来诊断,抢救,讨论,诊断再抢救。经过现场10余位医护人员的努力,患者心跳停止了1小时后复苏了,慢慢血压稳定了,没有自主呼吸,转往CCU病房,我一直守在患者旁边,观察病情细微的变化,19小时后患者再次出心跳停搏,经过5分钟抢救,复苏。病情变得更为复杂,危重。不放弃,72小时的坚守患者自主呼吸恢复,一周的坚守患者意识恢复当患者满脸笑容告别医生的时候,我感觉是满足的,幸福的。

2011年6月,我院ICU正处于成长的时期,一天天刚刚入夜,急诊科急匆匆送来一个3岁的大面积烧伤的女患儿,入院时患者已休克昏迷,特别危重,患者进入科室的同时,电话命令刚刚离开科室的护士长火速返院,因为当时我们人员缺少,来不及吃刚做好的饭,我急匆匆赶到医院,投入到工作中,患儿休克血压,高热,昏迷、呼吸急促,全身大面积烧伤十分难护理,我马上要求我和护士长作为患儿的责任医生和护士,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我和马媛护士长就守在患儿旁边,认真的执行各项医嘱,小心翼翼的进行各项专科护理,整整一夜慢慢的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了。天亮了,当患儿睁开双眼,她没有哭,也没有叫,她紧紧拉住我的手,紧紧的,之后的几周我就睡在ICU的病床上,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患儿大面积烧伤,无法平躺,每次换药都会因为疼痛哭闹不止,每天还要理疗红外线灯多角度全方位的照射,我们就轮流抱着孩子治疗,想尽一切办法,促进创面愈合。3个月后经历了休克,感染、植皮等等关后,患儿病情平稳了,但是她的坚强和渴望得到关爱的眼光我是永远不会忘的。

2012年我们的ICU逐渐成熟了,病人数量也越来越多,工作也越来越繁重。2012年11月,ICU收治一位高处坠落,多发伤、昏迷的患者,特别肥胖,病情重,大小便失禁,护理难度大,每天清洗病人,都是刚刚清理完一遍翻过身,患者又拉了许多。病人因为颈部短,开口困难,口腔护理非常难做,经常口腔内积满痰痂、食物残渣,气味非常难闻。一些年轻的护士收拾大便感觉很委屈,甚至动摇了职业信心。看到问题,我就和护士长一起组织我们科的护士对病情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难点,一起研究如何运用轻巧的方法去护理病人,并且我身先士卒,亲自充当护理员清理大便,细心地用镊子一点点地将病人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用口护药水清洗口腔,翻身拍背、排痰、喂水等,经过这次的事情,不仅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家属非常满意,而且使我们的护士感受到了职业的伟大,增加了护士对自身专业的自豪感。

2014年6月我们科收治了一个特别危重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女患者,46岁。患者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急剧恶化,出现休克,少尿,肾衰,水肿渗出、出血、意识改变等。同时出现外周循环衰竭,上肢皮肤组织缺血坏死。患者如愿的一刻,就是战斗的开始,同病魔的有一次斗争,争分夺秒,耐心、细心。患者生命以小时计算,监测血压、血凝、尿量变化更是要精细。患者入院后需做CRRT联合血浆治疗。患者上机接受治疗时,因休克、血容量不足,高凝导致在治疗中机器不能良好运作,反复报警。如果CRRT不能进行,患者就会丧失救治机会。调整管路,加强冲洗。并紧紧盯着滤器压降,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又一次就这样守在患者旁边寸步不离坚持了近60个小时,患者血压逐渐稳定了,CRRT也逐渐顺畅了,患者病情逐步得到了控制。20天以后患者康复出院。

作为一名公立市人民医院的中层领导,还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面对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要敢于担当。2015年5月15日,在我市xx县境内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30余人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失去了生命,事件引起了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的密切关注,省市相关部门成立了专门抢救领导小组;xx市第一人民医院承担了收治部分事故中伤者的任务,医院迅速成立了5.15特大交通事故伤者救治领导小组、专家组、保障组。ICU义不容辞的担当起一线抢救治疗任务。作为ICU主任,我又一次全副武装的进驻在ICU病房,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例患者多次出现并发症,窒息、脑梗死、颅内感染,病情十分严重。面对重症患者珍贵的生命,面对来自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关怀,我倍感压力。在患者不断反复出现病情变化的危险时刻,我一直守护在患者的床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和实施最佳治疗方案,连续40天奋战在病房,工作到深夜,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就连我自己也记不起来了,40天过去我体重下降了6公斤。抢救患者的关键时间,我家人打电话告知我远在千里之外70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意识不清,已经急诊送往医院,身心的憔悴,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我脑袋一片空白,怎么办??我是医生,母亲病危我却不能照顾;我还是医生,患者的病情我最熟悉我能放弃他离开吗?我一边快速购买了当晚的机票,一面将此情况汇报医院领导。同时,联系我母亲所在医院的医生了解病情,叮嘱我的医生朋友守在我妈妈面前。我仍然坐在ICU病房里,守着患者观察的两个小时里,看着患者病情仍然瞬息万变、命悬一线,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使命使然,我是医生,我必须坚守我的岗位。我相信我妈妈身边的医生也会像我一样尽职尽责的。后来我妈妈那边逐渐康复了,知道了当天的情况,她不仅没有埋怨我反而打电话来安慰我:妈没事,你安心工作,注意身体。等你闲下来了再陪妈妈好好检查检查,妈妈就信你。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注意医德医风的培养和教育,拒腐防变,经常教育科里的医护人员要廉洁行医,始终以患者健康利益为第一,做一个医德高尚的人,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的为病人服务。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努力树立医务人员良好的形象,对待患者和蔼可亲,不分亲疏,不分院内院外,不分城镇乡村,只要是找我看病,我都热情接待,从不推脱。在我的带领和影响下,ICU团队中的医护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以及高尚的医德,旺盛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专业精神,积极开展各种新技术项目,使科内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学习风气。ICU成立后我们开展填补医院空白的技术项目60余项,开展了3级医院要求的所有技术项目。现在我们的ICU内有国家认证的专科护士4人、医生100%通过了国家认证的ICU专科医生资质考核。2011年-2014年连续获得医院先进科室、选优科室光荣称号,获得xx市安全文明示范岗位称号、xx省巾帼建功示范岗等荣誉。主持完成了xx市4项科研课题,并获xx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三等奖1项。近年来,在全国各类医学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10多篇,编写专著《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与治疗》。

参加工作来我一直在临床最前线,竭力用温暖热情的态度、精湛的医术、缜密的思维去帮助、关爱每一位需要我的病人。面对日常繁重的医疗工作,不抱怨,不退缩。工作20几年来,我已经记不清楚多少个节假日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多少个眠之夜陪伴危重患者。多少次父母关切的叮嘱:注意身体,抓紧时间睡一会儿。多少次女儿的抱怨:爸,咱不当医生了,你这样还能坚持多久。多少次愧疚的对他们说:抱歉,不能陪你们了,我得尽快赶到医院。说实在的面对家人的关怀和期待,我太多抱歉。但誓言在耳,我选择了从医,就无怨无悔。

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

我将要给我的师长应有的崇敬及感激;

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

病人的健康应为我的首要的顾念:

我将要尊重所寄托给我的秘密;

我将要尽我的力量维护医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

我的同业应视为我的手足;

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见或地位的考虑

介于我的职责和病人间;

我将要尽可能地维护人的生命,自从受胎时起;

即使在威胁之下,我将不运用我的医学知识去违反人道。

我郑重地,自主地并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约定

【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医界同仁:

大家好!我叫xx,1983年毕业于xx医学院,1984年2月到xx市中心医院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传染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现任xx市中心医院东郊传染病院感染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职称,是xx省传染与寄生虫学会委员、xx省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重症肝炎学组副组长、xx省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丙型肝炎学组委员、xx省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xx省中西医肝病学会委员、xx市感染学会副主任委员。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无怨无悔 丹心真情谱传染事业新篇章》。

一、生命至上,甘愿为传染病事业奉献一辈子

我从事的临床工作已30多年,30多个春秋使我对生命的含义有了深刻的认识,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甘愿为传染病事业无私奉献是我从事医疗工作的最高追求和信念。

1983年,记得在我上班的第一天,作为军人的父亲就对我说了这样一席话:“孩子,你从今天起就是一名医生了,意味着病人把自己的生命交到你的手中,就是对你的信任和托付,你要万分地珍惜。”这席话让我深刻认识到医生所从事的是与人的生命打交道的行业,来不得半点的马虎,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是无尽的遗憾;从那时起,这席话也就一直作为我从医事业的座佑铭镌刻在内心深处,时时激励着我。从那时起,我也就把“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医者精神做为自己终身的追求和信念,在每一次的诊疗工作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崇高敬意,30多年里我默默地用行动无怨无悔地践行着白衣卫士的神圣职责。出于对生命的理解,我认识到: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手段。通过努力、刻苦、不断地学习,努力钻研业务,虚心接受老师和前辈的教导,使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对上级和医院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成圆满完成。

1992年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参加了xx省援藏医疗队,赶赴“世界屋脊”—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防疫站进行为期二年的医疗支援工作。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是50%,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当时得那曲没有自来水,没有公用电网,靠柴油发电机供电,晚上8点停电。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刚到那曲我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但防疫站的领导交给我一项任务:开办英语补习班,帮助当地的医务人员完成职称晋升中英语考试。英语摸底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许多藏族医务人员没有学过英语,也没有英语教科书,我只能自己刻蜡板、编教材,从英语字母教起,3个月后,我带的班级在那曲地区英语职称考试中名列前茅,受到那曲防疫站及卫生局领导的表扬。那曲地区地处高原,地域辽阔,传染病防疫的难度远高于内地,我就与藏族医务人员一起制定传染病的防治措施,用半年的时间对那曲地区的乙型肝炎发病情况进行普查,填补那曲地区无乙肝资料的空白。1993年那曲地区大面积爆发“麻疹”疫情,为了控制疫情,我亲自下到疫区,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与当地卫生人员一起并肩作战,制定详细的防治诊疗方案,使麻疹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受到那曲政府和藏族群众的好评。

2003年,全国SARS(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xx市疫情防控也进入紧急状态,市中心医院作为疫情筛查的唯一一家定点医院,要成立了发热门诊,当领导征求我意见的时候,我义无反顾接受任务,当时天气炎热,发热门诊不能用空调,发热门诊只有3名医生和2名护士,每天要穿2层防护服,要筛查从北京等疫情爆发区回陕人员200余名,同时要接收留观人员十余人,工作强度大、大量出汗,又没有时间饮水,一天下来常常是处于脱水状态。但我却从未叫过苦、喊过累,最终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筛查、防控任务,赢得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赞扬。

2008年,H1N1甲型流感疫情爆发,xx省第八例重度感染的病人在xx发现,作为传染病防治的专家,我主动接受了救治此例患者的任务,赴东郊分院带头进入隔离区对患者实施24小时的严密监测和救治。H1N1甲型流感是新发传染病,感染性极强,流行快,年轻医生往往缺乏这方面的临床诊疗应对经验,因此在救治工作中我总是亲自进隔离病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患者交流,解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隔离区的所有医护人员也无人被感染,圆满的完成了上级赋予我的任务。

2014年,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大爆发,xx地区有2名从非洲回国的人员出现发热症状,需要立即隔离观察,看到年轻人害怕的眼神,我穿起隔离服走进隔离区,了解患者的病史、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获得第一手资料,提出治疗方案。科室年轻医护人员很快消除了恐惧心理,2名患者的隔离观察工作圆满结束。

在30余年工作生涯中,我干着其它医生最不愿意做的传染病诊治工作,不但要时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而且工作很辛苦,但一直乐此不疲;接触了无数的各类传染病人,有人问我害怕吗?犹豫过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我知道:“作为一名传染科医生,身上的责任比其它医生更重大,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做到无怨无悔。”

二、“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xx市中心医院东郊传染病院于2010年正式成立,我担任感染一病区主任。感染一病区是医院重点建设科室,危重患者多、医疗风险大。我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把病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经常因为抢救危重患者而耽误了大多数休息时间,有时刚刚端起饭碗,有时刚刚躺下休息,有时在回家路上,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刮风或是下雨,只要是患者需要,我会随叫随到。

2013年一天下午5点,科室值班医生打电话告诉我,科室刚收了一位“危重型出血热”患者,患者已经昏迷,同时伴有休克,生命垂危。当时我刚从门诊下班,已经很累了,而且这天是我老父亲90岁的大寿,家中已经订好了酒店准备给老父亲祝寿。强烈的使命感让我选择要全力救治这个生命,我给老父亲打电话告知科室有重病人,不能亲自给他祝寿了,随后立即驱车到病房,这时患者已经发生脑水肿、肺水肿,休克时间已经长达24小时,随时会死亡,但是治疗的风险极大,我犹豫了。望着患者妻子哀求的眼神,我将治疗的必要性和风险告诉患者的妻子,得到患者妻子的同意后,我即刻制定抢救方案,亲自守护在病人身边,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4小时的不眠不休,终于将这个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2014年6月的一天,科室住院人数达100余人,科室住满了手足口患儿和危重症患者,我刚忙完门诊和医院病房会诊的事情,晚上八点多钟才回到家,刚端上饭碗准备吃饭就接到科室值班医师电话报告:科室有一疟疾患者突然神志不清,昏迷不醒,持续抽搐,两侧瞳孔散大不对等,对光反应迟钝,体温高达41°C,血红蛋白急剧下降,黄疸加重,尿色呈酱油色。我一听心急如焚,立即开车急速驶向东郊传染病院,迅速赶到病房组织抢救。经过诊查确定,该患者为罕见的凶险型疟疾导致脑水肿、脑疝、严重溶血反应、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随时可以因脑衰竭而死亡。我立即成立抢救及特护小组,24小时床头护理病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这一守就是一晚上。患者第二天早晨瞳孔缩小、等大等圆,尿色转黄,尿量增多,溶血反应停止。但高热依然不退,昏迷不醒,四肢仍然有抽搐现象,此时静脉输注抗疟药—青蒿素是挽救病人的唯一希望,然而xx地区各家医院都没有青蒿素注射剂,又多方协调省内多家医院和药房寻找药品,最终在西安的一家医院药房库存中找到了青蒿素,药品火速送到后,立即给病人静脉输入。次日患者体温下降,抽搐停止,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不久便康复出院,患者出院时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谢谢!谢谢您!是您给了我第二个生命。”为了这一个个毫不相识的陌生人的生命,我始终以对生命认真负责的态度时刻践行着一个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30多年来,患者送来的感谢信、赠送的锦旗就是对我的诊疗技术和医德作风的最好诠释。 我常常对科室年轻医生说:“医生多了一份无私,病人就多了一份安全。”一个平凡的岗位可以折射出了耀眼的光芒,为此,我多年连续被医院评为“先进个人”、2014年度被医院评为“敬业奉献好人”。

三、开拓进取,以无私无畏精神推动传染事业稳健发展

2005年,我担任市中心医院传染科主任后,面对环境差、病员少、医生、护士不愿来科室工作的不利局面,积极变压力为动力。制定了科室的发展规划目标,从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送医生外出培训学习、举办传染病学术会议、邀请省内专家坐诊等方面,让科室蓬勃地发展起来。2010年科室搬至距离市区10公里远的东郊xx镇,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病人锐减,每日住院人数不足10人,面对新的困难,从抓科室的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入手,不断开拓新业务、新技术,利用休息时间到基层医院进行技术带教、组织医务人员利用活动日开展宣教,提出专车从本院接送病人等举措,逐渐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如今科室每日收住病人数达100余人,传染科也分化为两个病区。

传染病院作为xx市唯一的一所收治传染病、应对突发传染病的定点医院,对传染性疾病的各种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各类传染病的流程及传染病防护演练等有着严格的要求。我除完成平日的诊疗救治和科室日常管理、临床带教工作外,还要负责修订各类文件、常年为兄弟医院和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疾病防控知识培训和各类突发疫情的应急演练工作。结合近年的传染病爆发流行趋势,我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60多次,进行各类防控演练30余次;还承担了西藏民族学院、延安大学医学院、xx中医学院等5所院校的临床教学及带教工作,不俗的工作表现,使我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表扬和肯定,多年被各带教院校评为“优秀带教老师”等称号。

在30余年的从医中,我非常注重知识的更新,关注国内外本专业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的发展,并及时通过派员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掌握最前沿的医疗技术,使科室的业务水平与省内各大医院接轨,我本人也成为xx市传染病专业学科带头人。近年来,荣获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xx省科研立项1项,国家卫计委科研立项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四、医者仁心,用良好医德做患者永远信赖的好朋友

医疗行为的对与错,和每一位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而每一位医生的医疗行为除了和技术水平以外,更多的是和患者的信任有关,在每次治疗及检查之前,与患者反复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不给患者进行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不以医谋私,是取得患者信任的法宝,30年的行医生涯,我都是以此为法宝,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取得良好的口碑。我一直遵循“视患者为亲人”的理念,主动与患者交心、交友,遇到家庭困难的病人积极帮助。2005年,科室收住了一名从甘肃来的重症肝炎患者,家庭情况极其困难,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有了转机,但因经济困难后续治疗无法跟上而想放弃治疗,得知这一情况后,我给患者送去了2000元钱,并鼓励他要坚持下去,一周后,患者的化验指标达到能回家继续治疗的标准,半年后患者托人送来了亲手做的鞋垫表示感谢。我上门诊的时间比较多,在门诊经常能碰到路途较远的患者因钱少无法带够相关疗程药物的情况,我就主动给患者把钱垫上,让患者减少了来回的路途奔波折腾,给了患者充分的信任和希望。抢救危重患者时,常常能碰到患者家属因为担心我们不尽力而送的红包,也经常能碰到患者抢救成功,家属因感谢而送的红包;30多年来,不收红包是我做医生的原则,遇到实在拒绝不了的时候,我就让护士把钱交到患者的住院账上。实际上,最好的回报,就是我救治的患者康复了,这样我才有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也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动力。我是一名医生,我能为群众看病,能为传染病事业做出一点自己应尽的义务,完全得益于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各级组织的教诲。在此,我感谢培养我多年的医院和医院领导!感谢给我这个平台的卫生局的领导!更感谢我的患者朋友多年对我的支持!谢谢大家!

【篇四】

2013年8月,告别了亲人、告别了祖国的热土,带着美好的向往与追求,肩负重托,飞向了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八百天来,他生活在异国他乡,为了中国医疗队员的神圣使命,为了苏丹人民的健康,发扬白求恩精神,用自己的刻苦所学之技,救死扶伤,履行了无国界医生的职责,这就是市中心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中国第31批援苏丹医疗队,分队长、队委、党支部委员,xx。

八百天后,xx不负重托,顺利的完成使命,从异国的土地上回到了久别的祖国,与亲朋好友团聚一堂,诉说着这八百天在异国的所见所闻。

救援现场战火纷飞  不辱使命履行职责

据回忆,xx说,2013年8月份,他赶赴苏丹援外初期,因未能适应当地恶劣的气候,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在自己身体状况还未得到缓解时,突然接到了当地医院紧急通知,他不顾自身安危,连续两天为8名患者成功进行创伤手术。9月25日晚,苏丹首都喀土穆爆发骚乱,苏丹向中国医疗队支援的恩图曼友谊医院紧急转送3名伤情严重的受伤人员,他立即组织医疗队员制定治疗方案,连夜主刀为伤者实施手术。苏丹院长参与了抢救全过程,连连竖起大拇指,用阿语不停地对翻译说:“你们的骨科医生水平很高,处理的非常好。”

2014年5月,他调到南北苏丹交接的边境城市---达马津友谊医院工作。那里距南苏丹边境不足70公里,局部地区屡次发生动乱和武装袭击事件,他及所在医院同事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累计手术救治遭遇枪击的伤员76例,出色完成医院及当地州政府交付的抢救任务,受到友谊医院及青尼罗河州卫生部的表彰奖励。

边境地区医院药品匮乏,器械简陋,配套设施极不健全,工作生活条件很差。由于方圆数百公里没有一家医院有骨科专业,他成了整个青尼罗河州唯一的一名骨科医生,每天门诊量都在30人以上,常常顾不上吃饭、喝水,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

2015年,他支援阿布欧舍医院,看到每天从各地慕名前来看病的人排起了长龙,便有一阵阵酸涩之感穿过心头。为了每天能多看几名病人,他工作期间从不喝水,总怕上厕所影响病人等待时间,就是上厕所,也是一路小跑,等每天看完病人后,他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医院里最后一个下班的人了,正是这种杏林之术及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为中国医魂在异国土地增添了最为辉煌的一笔。

在即将结束医疗队援助任务的八百天里,苏丹六、七十名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热泪盈眶,抱着他失声痛哭,舍不得他离开,因为那里贫苦的百姓需要他,信任他,热爱他,并尊重他。

完成使命满载而归  苦尽甘来荣誉至上

据了解,2012年,xx积极响应国家卫生部号召,顾不得两鬓花白、年迈多病的父母和妻子、女儿的万般不舍,不惧援外地区恶劣的自然和生活环境、紧张的政治局势,毅然踊跃报名参加了我国第31批援助苏丹医疗队。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这八百天里,在异国他乡不辱使命,顽强拼搏,为国争光,传播友谊。

是什么让他抛家别业,离开故土,前往那相隔万里的苏丹?又是什么精神让他克服种种困难,坚定着自己的选择和理想?“是信念!”xx脱口回答。“其实报名的时候,自己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这是为国家做贡献的大事,是造福苏丹人民的好事,也是自己增长见识的一次机会。”xx说,在他眼里,能有机会去体验那里的生活,是人生一次非常宝贵的历练。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xx同志为人谦虚正派,待人热情大方,深知行医先修德,德正才能立身、清名、兴业的准则赢得了苏丹人民的赞赏,援外期间,xx同志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克服了自然环境、医疗条件、生活习惯等重重困难,累计接待门诊患者6320名,成功完成手术1687例,受到苏丹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我国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充分肯定。

由于援外工作成绩突出,连年被评为 “优秀援外医疗队员”。 2015年5月被授予“xx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暨“‘中国梦·青年志’—我们身边的xx好青年”称号。近日,又被省卫计委表彰为“xx最美医生”。

【篇五】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这个QQ签名写下了一个老党员的心声。这就是xx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审核发证科科长xx。

xx同志从事卫生监督工作27年来,他思维敏捷,锐意进取、拼搏开拓,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行业“百名医德医风标兵”、xx市“五一岗位明星”、xx市行政服务中心“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他所负责的xx市行政服务中心卫生局窗口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法制办授予首批“执法示范单位”称号,是全市获“红旗窗口”称号最多的窗口。

规范卫生许可程序,全面实施“三个一”服务

作为一名卫生监督人员,xx同志始终认为只有把卫生监督工作同服务大局统一起来,把对党组织同对人民群众的负责高度结合起来,才能使卫生监督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市行政服务中心卫生局窗口是负责卫生许可证发证、换证、复核,建设项目预防性设计审查和省、市批许可项目的初审等的工作部门,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更为完善的审批工作程序,xx同志认真研读卫生监督涉及的10部卫生法律、30部条例、130项部门规章,创新性地完善和修订了卫生许可42个示范文本,省内不少卫生监督所同行都慕名前来学习。为全面落实公开办事程序、办事要求、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xx同志放弃休息时间,倾注所有精力,专门编印了各类审批事项“办事须知”,编制和印发各行业申领卫生许可证的具体卫生要求;全面实施“三个一”服务,即“一对一流程服务”、“一种程序办事”、“一次告知清晰”,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所有卫生许可申请书网上下载,及时修改和充实网上公示和运行内容,做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在审批服务中,他既严格把好审核审批关,确保许可事项合法有效;又不断改进服务,以提高办事效率为目标,简化内部工作程序,把承诺件当作即办件办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到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以来,大部分经手办件都在承诺期内提前办结,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不让办事群众“两头跑”

“世界上的事最怕认真二字。”这句话正是xx科长工作精神的全部浓缩。2007年以来,他所负责的卫生窗口累计发放各类卫生许可证达33723件,连续多年没有接到投诉,许可满意率和许可及时率均达到100%。xx同志把人民满意做为最高荣誉,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做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卫生监督为社会进步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百姓健康服务,切实保障监督执法秉公执法、公正执法,真正把维护公平正义落到实处。要让办事群众满意,首先要为群众着想,为确保我市惠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热点项目能顺利通过行政审批,xx推行现场查勘等审批环节由窗口直接组织的举措,实现“一个窗口对外”,杜绝了办事群众“两头跑”现象。

2009年,作为xx市的菜篮子工程,xx天鹏集团新址开业前一周,其下属近400家单位急需领取食品卫生许可证。仅仅一周时间,要完成对400家单位的审核发证工作,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在关键时刻,xx科长带领全科同事接下了这项时间紧迫但意义重大的审核发证任务。周末,他们放弃休息继续工作;深夜,审不完的资料带回家加班再审。时间再紧,他们坚持工作标准不降;任务再重,他们坚持服务质量不减。开业前一天,400张许可证如期发放到了申请单位手中,赢得了天鹏集团上下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与赞誉。这是对他们工作的考验,更是他们自我精神的展现。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窗口确保了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热点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畅通,确保“三谷三基地”、“530”计划企业和纳税大户行政服务“直通车”。

廉洁自律树形象为民办事“零距离”

廉洁人品磨砺出,壮丽人生干中来。xx带领全科同志紧紧围绕“执法为民、服务经济”的主题,进一步规范内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水平和质量。注重职业道德建设,廉洁自律,经得起诱惑,管得住小节,耐得住寂寞。“工作作风不离规,生活作风不出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对投诉举报者、投资咨询者、许可证申领者等均给予热情接待、耐心解释、诚恳指导。在工作中,他们推行“零距离”服务举措。对服务对象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现场指导,提供不限频次的上门服务。对重点项目实现无缝隙衔接。“遇到有熟人找上门来办证,我常对他们说,找不找我办都是一样的。”认识xx的人都知道,找他办事“零关系”服务,他热情接待每一位办事群众、专心接听每一个电话、耐心解释每一个问题,但对不符合条件的“打招呼”,一概不予开“绿灯”。

他不强壮,但瘦弱的肩膀却承载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厚望与重托;他很和善,但和善的目光中时常透露出坚毅与果敢;他并不张扬,却用自己扎实的工作作风默默奉献;他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党员诺言。

【篇六】

健康导读:xx同志是xx县中医院最初创业时期的十几名医务人员之一,当时的医疗条件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但艰苦的创业环境也造就了他这一代中医人吃苦耐劳、勤奋敬业的优秀品格。

由于他只在xx卫校读过3年,毕业后又没有进修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他深感医学知识的贫乏,要想提高医疗技术,自学就成了他成才的唯一出路。五十多年来他刻苦钻研医术,掌握了全面、系统、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继承和发扬前人医学精华,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对中医、内、妇、儿科比较擅长,对疑难、危重症的治疗和抢救也有独到之处。曾聘为xx省中医函授大学的辅导老师,任教学多届;先后出席过五次全国性学术交流会,在各级专业书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获县科技进步奖四次,其中九七年主持的“宁痫合剂治疗小儿痫病疗效观察”科研课题,被省卫生厅列为中医药重点科研课题,填补了我县中医药科研列项的空白,并于2000年6月通过了省科委的成果鉴定,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鉴于他学术上的突出贡献,1999年被省卫生厅列为省级中医药专家,批准带教学术继承人两名,现在两位继承人均已出师,在中医院已经成为了中医医疗的中坚力量。2001年,他还被省卫生厅、省人事厅评为了“xx省名中医”。

邓老医师不仅医术精湛,而且仁心仁术,经常自掏腰包为患者垫付医药费,记得有一位需要手术的患者,他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妻子是个残疾人,无法外出工作,家庭的所有的收入都靠他的微薄工资。自从他患病之后不仅失去了工作,向亲戚朋友借钱,东拼西凑仍承受不起昂贵的手术费。邓老医师得知他的情况后,主动给他打去电话,让他回医院接受手术。得知他支付手术费用有困难,他拿出了2000元钱,让他缴清医院的费用,等他有钱了再还,了却了他的后顾之忧。患者做完手术后格外激动:“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医生,如果不是邓医师,我的手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动。等我病好了,我要送面锦旗给他,以表达我的感谢。”邓医师却婉言谢绝了:“你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如果再不接受手术就有生命的危险,医者仁心都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我这么做也是尽一个医生的责任。”多年来,邓老医师为患者垫付医药费达20000多元!

他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在医疗临床的第一线,自觉地履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努力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全心全意地对待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病友,他总是以满腔的热情、和蔼可亲的态度迎接他们,让每一位病友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除急、危、重症病人随到随诊外,从不厚此薄彼,他始终认为,患者只有病情的轻重缓急之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应该“一视同仁”。久而久之,逐渐地得到了群众理解和赞赏。

他视医业为天职,几十年孜孜不倦、任劳任怨地工作,曾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废寝忘食地为病人服务,也经常带着病痛坚持工作,从未计较过自己的名利得失,把病人的召唤视为荣誉,将病人的病情当作是无声的命令。曾长期亲临第一线组织并参加临床诊疗和抢救,记得有一位中毒性痢疾住院患者,在凌晨2点时分,因病情突然恶化,突然昏倒在卫生间内,他闻讯后,赶忙来到现场抢救,当时病者血流满面、一身污秽、又脏又臭,已处在极度危急之中,他立即提出抢救方案并组织实施,亲自为病人擦洗身上的污秽和血渍,这一举动也带动起了参与抢救的其他成员,经大家通力协作,很快就使病人转危为安。事后,病人激动地对别人说:“是邓老医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被锐器损伤,当时没有家属陪同,又正值下班以后,邓医师在医院门口发现他右腿膝窝外有一撕裂伤口,约四寸长、数厘米之深,鲜血直流,脸色十分苍白,步履艰难,见此情形,他二话没说,将老人从医院门口一直背上三楼的手术室,为其清创缝合,并帮助老人办理好入院手续。当时他也是累得气喘嘘嘘,身上沾满了血迹,老人躺在病床上见此情形,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邓医师的手说:“你真是比我的亲人还要亲呐!”

上述事例,在他整个医疗生涯中可谓是不胜枚举。这一切他认为只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做的,可人们却从心里面感激他、爱戴他,给了他许多赞扬和荣誉。曾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卫生工作者”、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干部”、“振兴卫生事业先进工作者”、“科技兴县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被县卫生系统评为“十大标兵”之一,199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十佳优质服务标兵”,199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十佳公仆”,2000年还被xx省总工会授予“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很多病人认为找他看病有安全感,宁愿较长时间等候也非得他看不可,这令他十分感动,也给了他无限的动力和勇气。2001年邓老医师已被批准光荣退休,但医院和患者却仍然要求他留下来座诊,“既然医院和广大患者需要我,认为我还行,作为一名医生,又一名共产党员,我没有理由不留下来”。至今他仍孜孜不倦地奋斗在医疗战线上,返聘在中医院继续为人民健康服务,发挥着他的余热。

行医他不求名利,做人他坦坦荡荡。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人总是想方设法地在病人身上捞“好处”、得“实惠”,对此他是深恶痛疾。几十年来,他恪守职业道德,廉洁从医,牢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从不索要吃请、收受“红包”,婉言谢绝了难以计数的馈送。他常说:“做人要坦坦荡荡、无愧于心,我不会以医谋私、搞歪门邪道,更不会丢医生的脸,给中医院蒙羞”。他为时刻鞭策和提醒自己,特意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座右铭:“老骥伏枥夕阳短,不用加鞭自奋蹄”。他愿为广大患者和祖国的中医事业奉献出最后的光和热。

【篇七】

1981年,xx一从xx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便分配至xx县大埠卫生院,大埠乡地处偏僻,通往xx州市的班车每天只有一趟,村与乡的距离近则四五里,远则几十里;生活条件很艰苦,整个乡都没有通电,天一黑,家家户户就点起煤油灯,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只能拿着桶去旁边的井里取水;卫生院医务人员总共加起来不足十人,却要负责全乡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工作;卫生院设备极其简陋,只有最基本俗称的老三样诊疗器、血压计、体温表,只能对患者进行一般的检查。

从未在农村生活过得xx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便以极大的热情克服生活及语言上的不便,迅速投入到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工作中,细心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令xx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个冒雨走几十里山路出诊的经历了。

1982年春天,离大埠乡最远一个村的村民通过邻居给xx带话说,她今年70岁,家里的青壮年均在外地,她自己最近咳嗽、咳痰、劳动或活动后气喘,这几日有加重的现象,严重影响她自理生活的能力,想请xx上门服务。当时春雨绵绵,xx听“老表”讲完,二话不说拿着近十斤重的药箱包,消失在雨中。一路泥泞一路行!xx从早上九点走到中午十一点二十多里山路走了将近2个小时,等他走到患者家里的时,他膝盖以下的裤脚已经占满了黄泥巴,整个身体早已湿透。见到老人呼吸困难、精神差,xx二话不说,顾不得歇息便开始了治疗工作,老人是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旧发,考虑到老人病情比较严重,xx不放心便在当地住了一晚上,夜间他时时关注着老人病情的进展,第二天xx看老人病情已平稳,便给老人留下足够的药物交代完老人各项注意的事项之后才踏上了返回的路程。

1981年到1985年这短短的四年时光给xx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分科不明显、医务人员紧缺的卫生院,他所接诊的患者遍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甚至他还当过“接生婆”,他不知道自己背着药箱走了多少里山路,他也不记得药箱的带子背坏了多少根。“乡下看病不容易,所以每当我看到老表们因为病情好转而舒展开的笑容,每当我听着他们朴实的话语,我就觉得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苦点累点无所谓。”时至今日,xx回想当年的情景这样说道。

掀开现实的窗帘。时针指向18:30分,已经超过正常下班时间半个小时了,但是xx州市妇幼保健院新儿科大楼七楼xx主任办公室内依旧灯光明亮,隔着办公室透明的玻璃门,画面定格:xx拿着听诊器,正在耐心地给患儿检查身体,不知道xx和患儿说了什么,患儿原本紧张害怕的表情慢慢松弛下来。办公室内还有几个等待看病的患儿及家属,考虑到从偏远地方来的人可能听不懂普通话,xx操着不同的方言与各个患儿家属沟通着。时间在流逝,等他把所有患儿都看完,已经超过七点了,这时xx才卸下满身的疲惫,收拾收拾准备回家。从xx1990年调到xx州市妇幼保健院以来几乎天天如此。“家属带患儿来看病非常不容易,尤其是边远农村的患儿,我累点没有什么关系,我得尽量让他们当日就诊,早点回去。”xx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更是这样告诫科室里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

众所周知,儿科自古以来就是医院麻烦最多的科室之一,患儿病情发展快却不能自我表达,容易对药物过敏出现不良反应,xx在xx州市妇幼保健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年以来,他秉承一贯良好的工作作风视病人如亲人,服务热情周到,受到患儿家长的赞誉。

2005年担任xx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后,针对科里年青医生多,患儿多,病床周转快,病情变化快等特点,他认真制定制度及计划,积极组织科里业务学习,使年轻医生尽快适应工作。xx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在他的带领下迅速发展成一支业务素质高、抗压能力强的精干队伍,被评为全市医学领先学科。2012年初,在他的精心谋划下,xx州市妇幼保健院成立了xx州市首家儿童重症监护室,专门收治危急重症患儿。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基本上每一天都要和死神抗争,这里时刻上演着“生死时速”。

2012年3月21日早上8点30分左右,xx和副院长李兵飞及经管医生蔡春华一起到儿童重症监护室查房时,发现重症肺炎早产儿心率减慢、呼吸减弱、血压、氧饱和度直线下降,随即出现全身发绀。不好,立即实施抢救!xx同其他医务人员轮流给患儿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间滴答滴答地流失,两分钟、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监护仪依旧鸣叫,液晶屏上两根行走的直线没有任何起伏,患儿依旧没有心跳、呼吸,并且出现瞳孔散大、四肢冰凉、肌张力消失等死亡迹象,血氧饱和度下降为零。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在持续抢救了近80分钟后,才出现了大家所期盼的生命迹像:心电监护仪上那根杂乱无章的绿色生命线慢慢的变得有规律了,患儿心跳逐步攀升,呼吸也达到了每分钟60次,血压和氧饱和度慢慢恢复。

xx行医三十多年,他从未接受过患儿家属的红包,从不请吃。不仅如此,当他看到患儿家属暂时拿不出医药费时,他常常自掏腰包,帮患儿垫付医药费。

今年6月初,一位从南康赶来的患儿在xx州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肺炎,需立即治疗,但是其父由于来得匆忙没有带够医药费,这事传到xx耳朵里,xx一看发现自己恰好也没有带钱,便问同事借了100块钱,正当患儿家属举手无措之际,xx的100元钱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在市妇保院工作的20多年内,xx自己都不记得给患垫过多少次医药费了,上至五百下至几十不等,有的患儿家属记得就会将钱还给xx,有的忘记了xx也不去计较,也不当作教训,下回碰到这样的情况又照垫不误。

【篇八】

健康导读:在30年的医学教学和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用真情和心血谱写了白衣天使的大爱之歌和奋斗之歌!

他叫xx,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于xxxx,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泌尿外科专家,现任xx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职务,是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校级学科带头人、xx省男科学常委、xx州市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xx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xx省卫生系统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在尿路结石、肿瘤、狭窄、前列腺增生症、压力性尿失禁及男科的微创治疗方面处国内先进水平,使95%以上患者避免了开放手术。

坚守岗位

“癌症?”“不可能!”“我不相信!”晴天霹雳!

去年9月,经专家诊断,xx教授患胃癌,需进行胃全切手术……

手术那天,手术室门外挤满了关切的人们。有领导,有同行,有同事,有患者……他的病房挂满纸鹤、摆满花篮,大家伙自发地为这位守护生命的天使祈福。

手术非常成功。大家多么希望xx能够好好养病,好好休息。

令大家震惊的是,如此大的手术,切口刚拆完线,xx就来到科室上班,询问病人的情况,并为病人安排手术。紧接着,在术后长达半年多的化疗期间,xx一直坚守岗位,没有休过一天假。消瘦的身体、沉重的步伐、紧蹙的眉头,谁都可以想象到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大家心痛不已,轮番劝他不要这样拼命。他说:如果不在医院,放心不下那些病人,放心不下亲手创建的泌尿外科,放心不下正处于发展中的第三附属医院……

从1988年至今,xx在医疗岗位上不断书写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做医生,凭一时热情和心灵手巧,顶多只能做个“合格医生”,为“小胜”。想“大胜”,即做个“优秀医生”,必须靠“德”。 什么是“德”? xx归纳为四个字:病人至上。具体说,就是做好工作,做出成绩,创造奇迹。作为一名健康卫士,不管是生病前,还是生病后,xx始终病人第一,任劳任怨,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别人的生命,彰显了一名真正的健康卫士的崇高!

学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评价说:xx同志是说的少、做的多的新时代的好干部,是优秀共产党员的深刻体现,是白衣天使的真实写照,全校师生要学习他这种精神。

扎根xx南

xx教授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医生,成为一名健康卫士、一名守护生命的健康使者,认为救死扶伤、拯救生命是世界上最光荣、最神圣的行当。1983年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毅然填报了xx医学院,并以高分被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录取。19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xx南医学院任解剖专职老师。在当时,这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但怀揣临床医生梦想的他,毅然在任教五年后,转入xx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了一名泌尿外科医生。xx谦和踏实的为人、严谨好学的态度、扎实创新的业务,深受院领导器重和同事喜爱。

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xx逐渐成长为xx南老区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主持或主要参与市厅级以上课题10余项,多项新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等专业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参与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讲学及手术演示,经常在全国及省泌尿外科年会上作专题报告,把自己的新技术在xx南革命老区推广,使革命老区人民不用千里万里外出求医,惠及老区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xx南老区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

20年来,潮起潮落,红土地流失了很多人才,xx也经常面对何去何从的选择,这些对很多人是梦寐以求的机会。面对诱惑,xx经过思考后,婉言拒绝了:xx南革命老区这片养育栽培我的红土地更需要我……就这样,他一直奔波于养育他的这片红土圣地上。

2006年,xx南医学院需从第一附属医院抽调学科带头人帮扶第三附属医院的发展,学校领导想到了xx教授,认为他身上踏实肯干、干劲冲天、开拓进取的品质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xx被委以重任,调到xx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任副院长,主要负责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专科建设工作。不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追求把工作做得最好。第三附属医院的泌尿外科在xx教授的带领下,从零做起,很快成为医院的领头羊,成为医院最具特色的品牌专科,目前在xx州及周边地区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多项技术填补省内空白。

德艺双馨

做医生难,做德艺双馨的好医生更难。众所周知,德艺双馨就是医技精湛、医德高尚、群众满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了!“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xx用行动诠释着德艺双馨的内涵。

2009年初,一位患有双侧肾动脉狭窄、肾血管性高血压并右肾萎缩的12岁女孩在辗转南昌、上海等大医院求治无效后,绝望中慕名求助xx教授。黄教授深知该病的棘手,看到患者家属恳切而无助的眼神,黄教授被其真情所动,同意收治该女孩。xx教授牵头成立诊疗小组,多次召集各临床科室及相关人员进行术前大讨论,充分分析讨论病情、精心设计左侧肾自体肾移植手术方案。历经8个半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血压明显下降,不再需要静脉滴注控制血压,但血压还是偏高,还得靠药物稳定。于是进行手术方案第二步,对其存在弥漫性血管病变的右侧萎缩肾切除。

经过精心治疗,患者生活能自理,肾功能、血压正常,xx省首例“儿童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一侧自体肾移植并另侧萎缩肾切除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xx教授不仅仅用双手实现了小女孩生命的转折,还让女孩全家见证了人间大爱。在入院当天,听说小女孩本来不宽裕的家因到处求医已欠下不少债务,虽然坚强的小女孩已逃脱死神的魔爪,但本来清贫的农村家庭还得面对巨额外债及继续上学。于是xx教授倡议全院员工伸出友爱之手,为小女孩献出一份爱心。

20多年来,xx教授技术上精益求精,手术上追求完美,对每一位病人总是千方百计精心设计治疗方案,用最小的创伤,最好的手术方式施治患者,让病人及家属得到满意的康复效果。他开展的腔镜手术种类、数量、质量居省内前列,技术娴熟并不断创新、优化,已向xx州市及周边地区五十余家医院推广,足迹踏遍xx南老区的山山水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健康卫士原创事迹材料精选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137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