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8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改进方案

时间:2019-05-14 10:04:42 网站:公文素材库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如何进行资产管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改进方案,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资产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管理中各层面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牵制,有力地推动了对国有资产管理模块的研究。鉴于此,文章分析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尚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了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近年来,财政部陆续制定、修改、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并不断下发系列指导意见及文件制度,同时采取了各种管理手段和措施,用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使其保值增值并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及经济效益。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比较重视经营性质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对国有资产管理新方法的探索及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总结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成为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为实现资产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以及有效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奠定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影响资产管理工作状况及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作为单位资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的差异,直接影响单位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高低。部分领导受传统的管理思想影响,重资金轻管理,重业务开展轻财务监管,从而影响本单位本部门或本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果。

(二)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单一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庞大,种类及来源也较为复杂,特别是专用设备较多。资产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在资产基础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对资产的界定模糊不清、归类混乱等问题;疏于日常管理,资产核算、核销或报废等管理工作不规范、不及时,导致存在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现象;管理制度制定缺乏可操作性,未明确资产的购置、调拨、处置、捐赠等具体实施办法,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资产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或建立的根基不牢固,各信息化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资产运行效率不高

预算控制管理主要的工作就是对项目建设和经营活动提供合理的资金分配。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在结合点上尚未做实做细,未形成闭合型的控制链,刚性支撑不足,控制力不强,尤其体现在项目预算时支出预算随意性大,可研报告上报仓促,不符合实际需求,资产匹配不合理,闲置现象严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存量不实、标准不全、操作规程不细等情况。

(四)单位资产管理内部监管不到位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式单一,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及有效的内控机制,主要体现在:(1)对资产控制的主要流程及关键环节未进行风险防控,内部控制制度未制定或者虽制定但却形同虚设,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转让、出售、处置、变卖等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管理部门审批,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资产评估工作,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变卖和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较为严重,国有资产产权变动脱离国家监督。(2)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如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所导致的资产流失;因流动资产管理不善引发的资产流失;无形资产通过委托业务列支出的资产流失;资产处置不规范导致的资产流失;决策失误造成无效资产增加导致的资产隐性流失;账外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等。(3)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由财务部门或者办公室兼管,不相容岗位没有实现分离,没有实现专职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二、加强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资产清理工作,摸清单位资产的整体情况

目前,在政府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大环境下,各部门各单位均需要开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1)根据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各单位至少每年年底应该对本单位的资产情况开展一次全面的盘点工作,特别是对于数量较多且金额较大的资产,应该逐月或逐季度进行资产清理。通过开展细致的资产清查工作,摸清单位资产的存量情况、变动情况,包括增加、减少、毁损、报废等。(2)核实“非转经”过程中国有资产产权归属,全面清查国有资产投资情况,规避以投代管、只投不管、无人对资产安全完整真正负责、产权虚置、管理缺位的现象出现。(3)通过清查发现盘亏或者盘盈、虚置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二)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出台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规范

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的出台,可以规范资产管理中面临的很多问题,同时也能突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与本部门本单位相适应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求单位一把手负总责,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起草本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自用、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捐赠、处置报废、监管等制度。资产管理机构岗位设置、人员匹配要符合内部控制中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三)完善辅助工具建设,推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

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建设低成本高效率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按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程》(财办[2013]51号)及财资[2015]90号的规定,建立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并广泛应用,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如:启用电子印章,将资产管理审批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表格等通过加盖电子印章等方式在网上运行,实现线上线下审批整合;实现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快捷地掌握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综合信息。

(四)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挂钩的联动机制

从单位内部来讲,编制预算过程实际就是各个部门申请资金用以资产购置以及保障维护的过程,深入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统筹全口径收入管理、存量资金管理。预算编制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资产的配置是否合理,预算编制必须以现有资产的状况为基础,而现有资产状况的真实性取决于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资产管理工作影响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又反过来影响资金分配,进而最终影响资产增量,从动态的角度说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是一种循环往复的关系,预算安排是实现增量控制的关键。因此要处理好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之间的关系,按照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制度,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联动牵制。

(五)转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方法和态度,强化内控管理

加强资产的日常内控管理必须在建立制度基础之上并严格执行,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强化监督管理,对资产风险预算、购置、处置等进行详细审核,从而减少因为盲目购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预算、政府采购、验收及日常使用等方面内部控制,即:只有附上政府、财政或者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复文件,才能通过预算审批;严格履行政府采购手续,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程序采购资产;在验收环节验收人员严格保证资产的质量;避免资产损失,注意维修保养,严格出入库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维护资产的良好使用状态。

(六)强化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对单位内部控制、财务信息及运行管理等进行监督检查,能间接或者直接纠正内部偏差,促进内部管理单位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相比外部审计机构,更加了解单位情况,开展审计工作有更便利的条件,监督能够更及时,如检查某项实物是否在账簿上有记录,检查账簿记录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检查账簿记录与固定资产卡片是否相符。能改进资产管理各单元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适当性,促进工作目标实现。同时,应考虑将资产管理纳入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范畴,明确责任,具体到人,落实惩罚机制,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

(七)适应权责发生制改革,转变资产折旧、减值等处理方式

2014年新《预算法》颁布并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新要求,用以改变现行政府会计体系收付实现制的弊端,将会计重点从反映预算收支执行转移到准确、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家底”以及政府运行成本情况等上面,突出了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性;2017年10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再次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引入坏账准备概念等。因此,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如实反映经济价值,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适应权责发生制的应用,积极探索、稳步发展。

三、结语

国有资产是我国经济实体发展重要的支撑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实体有别于企业实体,经济利益目标区别较大,问题症结也存在差异。因此,随着信息化大时代发展,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摸索规范化、科学化、效益化的管理模式,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分析、研究,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途径,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共同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及使用效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改进方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154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