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8年关于畜牧经济发展的分析论文

时间:2019-05-14 10:06:57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中国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怎么样?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关于畜牧经济发展的分析论文,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摘 要:畜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畜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有限的自然资源因素、畜牧产品的质量因素、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等。针对畜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了促进畜牧经济发展的对策,如发展特色的畜牧循环产业、完善畜产品安全检验监管机制、落实畜牧产品的疫病检疫工作、实行畜牧养殖的绿色生产、加强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等。

一、畜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有限的自然资源因素

畜牧经济发展受自然资源的限制,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粮食占有量、水资源、深林面积、草地面积等逐年下降,对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自然灾害的加剧,市场供需矛盾的显现,我国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污染问题正日益突出,这些客观因素引发了我国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问题,从而对畜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阻碍。

2.畜牧产品的质量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逐渐提高,各国均制定了食品安全的标准,严格限制畜产品的进口,畜牧经济的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为迅速提高畜产品产量、降低饲养成本,部分畜牧从业者不遵循食品安全法规,在养殖中使用违禁药品,导致不符安全标准的畜牧产品流入市场,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危害,也为畜牧产业的良性发展埋下隐患。

3.资金周转方面的因素。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需要资金量大,畜牧养殖业生产周期长,成本回收慢,很多养殖场因为资金不足,无法扩大生产规模经营,提高标准化程度难,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金融扶持政策,但贷款期限较短、利率较高、贷款扶持条件局限性大,门槛较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户资金困难问题。

二、促进畜牧经济发展的对策

1.发展特色的畜牧循环产业

为摆脱自然资源的限制,畜牧从业人员可结合地方特色转变畜牧经营模式,发展畜牧循环产业。例如,华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少,但农村林业资源丰富,拥有巨大的畜牧空间。传统的畜牧模式以家庭饲养为主,受土地资源的限制,而将林业资源和畜牧结合起来可开拓出一种新型的畜牧循环产业,即林下畜牧经营模式,该模式可促进标准化规模生产、生态健康循环、产业化经营等畜牧目标的实现。以林下养禽模式为例,利用林间的昆虫资源,畜牧人员可放牧家禽,形成绿色的循环经济模式。此种模式中,昆虫和草木资源代替了饲料饲养,降低了成本,而广阔的林地为扩大禽类生产规模提供了空间,家禽的粪便可以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

2.保证畜牧产品的质量

(1)完善畜产品安全检验监管机制。为有效降低畜牧产品安全隐患,我国畜产品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畜产品养殖场、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安全,为畜产品绿色生产提供条件,促进畜产品质量的提高。针对畜产品的质量认证,各级检验及检疫部门应加强监管,及时配备先进的仪器设配,革新畜产品检验手段,提高畜产品检验及检疫的管理能力,从而保障监督检查机构的权威性。具体举措是,以严格查处违禁药物为例,各级畜产品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对部分畜牧养殖场违法使用违禁药物、高残留添加剂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最大限度降低药物的使用量。另外,我国畜产品检验检疫部门应及时制定符合各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畜产品检验和检疫制度,打破地方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推进我国畜牧产品的出口贸易。

(2)落实畜牧产品的疫病检疫工作。畜产品生产环节包括屠宰、加工冷藏、包装运输等,其加工时段多选择深夜且地理位置一般较为偏僻。因此,各级动物检疫机构应加强对畜产品加工作坊和屠宰厂的监督检查,严禁漏检漏查和委托检查。在畜产品的流通环节,尤其是出口畜产品的检疫力度,动物检疫机构一定要做到定期复检、随机抽查,为发展G色的畜牧经济保驾护航。此外,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动物检验检疫机构应注重执法队伍的建设,通过技能培训、宣传教育等形式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力度,保持检疫监督工作的战斗力。

(3)实行畜牧养殖的绿色生产。为践行畜产品的绿色生产,畜牧养殖应在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究,具体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落实无公害食品标准。在畜产品生产中,畜牧养殖应落实无公害食品标准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农业部关于食品生产无公害、零药物使用等的准则。

第二,实行饲养场休药期生产。在畜产品生产中,中小型饲养场应设定休药期,尤其在宰杀畜产品前,所有药物和添加剂都应停止使用。

第三,建设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在畜产品生产中,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应以国家饲料卫生标准为切入点,严格畜牧饲料的检验,以促进畜产品实现无残留、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生产目标。践行科学化管理,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可着手于品种选择、饲料搭配、卫生检疫、疾病防治等方面,实现生产技术和管理举措的有效结合。

3.提升畜牧从业者的素质

(1)加强养殖户的技术培训。为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应加强对畜牧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具体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合畜牧业资源,引领技术培训。具体举措是,以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为基础,成立所辖区域内由畜牧系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畜牧业技术培训小组。其工作内容可分为四点:其一,小组对培训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在接受地方培训委托后制定培训内容。其二,小组的培训活动践行集中上课、现场培训等模式,实行分类指导。其三,小组要邀请专家进行地方授课,传授畜牧养殖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其四,抽调基层畜牧系统中的业务骨干,使之参与技能更新培训。

第二,科学规划,落实技术培训。具体举措是,结合区域内畜牧产业布局,有效提升畜牧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培训工作可立足于五个方向:其一,明确畜牧技术培训的领导责任制,建立以主要领导实行布局、分管领导具体执行、技术人员贯彻落实的培训系统,共同推动畜牧培训工作的开展。其二,力求培训对象的分布广度,对畜牧养殖户进行分类培训,落实一个养殖户中一个参与者的培训目标。例如,针对想培训、愿培训的养殖户,可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先富起来,由此带动养殖户学技术、用技术的风潮。其三,畜牧养殖的培训内容应侧重实效,立足养殖户的特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配合实用的养殖技术和新型的管理举措,使畜牧养殖培训能为养殖户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其四,灵活运用畜牧技术的培训形式,建立县、乡、村一体化的培训网络,具体采用长短期、集中分散、白天晚上、科技下乡、专家现场授课等灵活的培训形式。其五,落实畜牧技术培训考核,针对日常培训目标,技术人员可组织技术培训考核,有效避免形式化的培训参与,重视畜牧技术的培训质量及效果。 (2)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为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有效开展畜产品的疾病防疫工作,加强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善畜牧产业的医疗环境。在诊治设施、绿色兽药等方面,政府在财政拨付时应予以考量,改善畜牧产业的医疗环境,为畜产品的疾病防疫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

第二,培养高素质的兽医人才。由于畜牧养殖场多处乡镇区域,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畜牧兽医行业的扶持力度。具体举措是,针对兽医行业,创设专业技术培训机构,鼓励畜牧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的疾病防疫等知识,从而壮大畜牧兽医队伍的人才基础。此外,政府应促进高职院校设置畜牧兽医学专业,保证高水平畜牧兽医人才的输出,以解决畜牧兽医队伍中高素质人才不足的问题。

第三,明确兽医工作的要求。为解决畜牧医疗中的实际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畜牧兽医队伍的技术培训,在管理上践行业绩考核,全面提高兽医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具体的工作上,F医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当地畜牧养殖户的分布情况,通过走访形式进行畜禽疾病的调查和统计工作,提高群众关于疫病预防、疫情警报的意识。具体举措是,在发生重大疫情时,兽医工作人员应及时引导疾病区域的隔离工作,并采取专业手段阻止疫情的扩散。

4.规模化要适度,不能盲目追求扩大规模

我国农牧业资源的特点是人多地少,农民数量多,土地资源短缺,地域多样、气候多样、地貌多样、生态多样、民俗文化多样,我们应从国情现实出发,选择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实行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同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种植与养殖互相配套,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量与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组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应结合畜牧产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本文具体分析了关于发展区域特色畜牧产业的经营模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畜产品的生产环节,加强对畜产品的检验检疫可有效促进畜产品出口贸易,而畜产品的绿色生产可在源头上践行食品安全标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关于畜牧经济发展的分析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179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