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精选16篇

时间:2019-05-14 10:15:05 网站:公文素材库

端午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各单位都应该重视起来,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精选16篇,有需要的一起来看看参考一下吧!

(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公文有约提供)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篇二)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XX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篇三)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

第二,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以驱蚊蝇净化空气。

第三点,端午节是体育节。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如今粽子的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过好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

(篇四)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篇五)

老师、同学们: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终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车注。” 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

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也要关注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

现在,许多旅居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国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们的传统,他们虽然身在国外,依旧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我们的民族节日.然而,现在我们国内的学生却喜欢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动画片及国电视剧,过的是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我们的民族节日却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2004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xx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这个消息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至少它发人深思。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却成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内心又会作何感想?

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不灰心不放弃,而是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

(篇六)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习俗,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食粽子、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等节日活动。

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挂艾草与菖蒲,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吃粽子,端午食粽是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如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在享受美食时要注意食物是否过期变质,外出旅行要注意出行安全,预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篇七)

端午节,又和民族团结月联系在一起,因为这几天是民族团结月的最后几天,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端午节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一代代人的生活,也使我们的记忆里多了很多感动和温暖。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蒿、办诗会、公祭屈原,这是端午节里的主要活动。这是看得到的端午,除了这些,还有看不到的端午,那就是端午精神。传统节日是为了加强人们的心灵沟通,文化认同。

端午是唯一具有爱国主义文化特征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纪念屈原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抗战开始的,是从六朝就开始了。屈原是个功臣,分裂时代的时候需要这样的人物,所以纪念屈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的选择。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多灾多难,中国需要屈原这样的功臣,有了这样的功臣,中华民族才会屹立不倒。每当政权更替,尤其是外族外敌入侵的时候,屈原的精神价值立刻显现出来,给人们很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爱国的精神过去虽久,但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这种精神。在面对暴恐分子制造的各种恐怖势力氛围,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以及特警那种保卫国家,保护国家的主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精神。是可以与其相提并论的,正是这种精神,才让暴恐分子成为人民心中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正是这种精神,才让人民感觉到美好生活的幸福!

端午文化高扬爱国主义的大旗,反对民族分裂,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现实意义。在民族团结月谈端午文化的现实意义,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端午节是一个和谐的节日。过端午,虽然各地风俗不同,但在节日到来时家人团聚吃粽子,敲响欢乐的锣鼓,唱喊嘹亮的号子,举行龙舟竞渡,其中透露出的祥和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节日的魅力和温情。其次,端午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一盘粽子代表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紧紧的粽绳象征着民族团结,晶莹剔透的心表达我们透亮的爱国心。在我国,有29个民族都过端午节,在这个多民族和谐发展的时代,对于弘扬爱国主义、反对民族分裂,建设和谐社会、加强民族团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XX多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背景下,尤其需要端午传统文化中的这种精神、这种力量。这是我们今天在传承端午节的过程中应该强调的。在我们XX最大的爱国主义就是加强民族团结。

我们XX有13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各民族的大融合,铸就了我们XX各民族相互交汇的文化底蕴。XX各民族是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谁也离不开谁的统一体,今年我们民族团结月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从我做起”,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端午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将它落实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建设和谐XX的具体行动中。

(篇八)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由我来进行国旗下的讲话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很多年历史。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强烈反对,屈原去职,被赶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等,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些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后来因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业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节。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在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文化,也是我们的魂。屈原并没有因为别国的强大而抛弃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别国。他的忠是一种广义的爱,一种大爱,一种永恒,不计报酬与代价。同学们祖国需要我们的爱,美丽的校园需要我们的爱,同学们需要我们的爱

端午节,我们要缅怀屈原,更要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学习他的大爱,这些必须付诸行动。

(篇九)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习俗,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食粽子、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等节日活动。

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挂艾草与菖蒲,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吃粽子,端午食粽是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如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在享受美食时要注意食物是否过期变质,外出旅行要注意出行安全,预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篇十)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之屈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篇十一)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终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车注。”

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

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也要关注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

现在,许多旅居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国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们的传统,他们虽然身在国外,依旧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我们的民族节日.然而,现在我们国内的学生却喜欢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动画片及韩国电视剧,过的是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我们的民族节日却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xx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xx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这个消息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至少它发人深思。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却成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内心又会作何感想?/转载请保留

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不灰心不放弃,而是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50xx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

(篇十二)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他生活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但却因为他的忠诚和仗义直言而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悲愤之下,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投汨罗江。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划船前来救助,把江米装进竹筒,扔到水里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久而久之,我国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滔滔汨罗水,悠悠数千年,屈原已去,但是他的爱国热情却已化成一座丰碑,牢牢地竖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你早已经听过,已经无法让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但是,我们要知道20xx年11月,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而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着作".这绝不仅仅是中国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个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文化记忆的节日却成为了他国的文化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但遗憾的是,现代国人在越来越熟悉西方节日的同时,也在以更惊人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历史、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瑰宝。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记忆,节日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更代表着文化和民族的认同。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因为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传统节日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积淀的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面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作为后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自觉的做一个维护者和传承者。从七夕的金凤玉露,到重阳的登高赏菊,从秦腔的底蕴悠绵,到京剧的唱念坐打,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华夏浩繁的史帙中显得那样熠熠生光、璀璨夺目。然而,现在有很多低俗、恐怖、危害性比较大的外国文化正在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比如最近流入中国的蓝鲸游戏,始作俑者声称是在清除社会垃圾,然而他以游戏为媒介引诱别人成为他口中的“垃圾”,却是最大的罪恶。我们看到“蓝鲸”游戏对于心理健全的成年人是没有什么作用的,针对的都是青少年,利用青少年在心理成长期,心理在塑造的过程中,容易被外界影响、控制的这一特点,灌输消极的世界观,对生活产生厌倦,同时又误导青少年寻求“另一个世界”的“美好”,达到逐步控制青少年按照指令做出自残甚至自杀的行为。

这个非常危险的、所谓的游戏,须密切防范。国家互联网监管部门已经组织力量,大力度、深层次地迅速介入,所有互联网经营单位加入到追缴“蓝鲸游戏”的战斗中,让这个教唆人们自杀的游戏迅速销声匿迹,将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然而在如此的人口密度下很难完全杜绝危害,更为需要警惕的还包括相关复制品的滋生,而且一旦自杀游戏产生了商业利益,总会有些人泯灭良知、铤而走险,就像勒索病毒一样,衍生在互联网的阴暗之处。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作为一个一中新世界人,我们要正确科学的对待网络,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让网络文化充满正能量。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栋梁之材,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让华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

(篇十三)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公元前278年,人们为纪念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九歌》、《天问》等不朽诗篇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 ——屈原投汨罗江自尽的那天,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2000多年以来,端午节成为中华民族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说起吃粽子除了我国有这个习惯外,国外也有,如越南、缅甸、柬埔寨、泰国、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秘鲁等,不过部分国家吃粽子就不一定和端午节有联系了。

新加坡作家尤今的散文《粽子》中提到煮粽子的情景:锅里的粽子,在阿婆眼里,已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阿婆脸上那专注而执著的神情,就像烧陶的艺人......竹叶,芦苇,挟裹着古文化的气息。代表着一种清雅高洁的人格,一种缠绵悱恻的相思,想千年前,当人们竞着龙舟把粽子抛向汩罗时,不也是怀着一样高洁的相思吗?

可悲的是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的今天,现代青年学生热衷于西方的节日,导致民族情感日益淡漠。众所周知,韩国官方及民间大量组织和个人通过主观臆断和无端想象将众多历史名人、文化传统、历史瑰宝“囊括”于自己的怀中。韩国已经将“端午祭”成功地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但是端午节真的是韩国的吗?!难道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真的是韩国人吗?!韩国端午申遗成功,向我们敲响警钟!做个经济大国不如做个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强国才能晋升世界先进国家之列。作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必须为优秀民族传统的弘扬,国家文化遗产的传承而努力。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20xx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此次国旗下的讲话为契机,同学们应积极参加各种端午纪念屈原活动,“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虽然,常常都有粽子吃,可这粽子,也是让我们走近了屈原,缅怀了屈原,更了解了屈原。它传承着民族感情;它能使我们了解古文化、古建筑、民俗民风、历史传统;它弘扬了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学习屈原爱国、求索的高尚人格 ,向全世界宣扬中国的魅力,让全世界与我们共同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同学们认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让我们行动!

(篇十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八年级  班的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粽叶飘香, 弘扬传统文化》。

再过几天就到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一个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端午节也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 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端午节也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端午节也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 可能很多同学还不知道,我们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端午节,20xx年已经被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同学们,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今天,让我们从端午节开始,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篇十五)

亲爱的老师、同学: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弘扬民族精神,过个有品位的端午佳节》。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恰逢xx月9日,也就是本周四。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怀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以身殉国。当时他xx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最后,祝老师们,同学们过一个愉快、安全、有品位的端午节。

(篇十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必不可少活动,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佩香囊 ,赛龙舟。今年的xx月9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将迎来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忧天下,当他得知楚国被秦军攻破后,就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就有了后来赛龙舟的风俗。百姓们把用楝树叶包裹,外缠彩丝的饭团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粽子习俗。于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月就被定为端午节。端午时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纷纷挂艾草、佩香囊 、赛龙舟、办诗会,来纪念屈原,庆祝节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越来越多的渗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曾经最热闹的活动,渐渐被人们所淡忘,我们似乎不再眷顾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些西方节日。当我们还沉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200xx年,韩国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听了这些,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而如今,这个我们过了二千多年的传统佳节眼瞅着成为了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是怎样的尴尬与无奈。

中国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文化内涵丰厚,它们留存着先民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须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学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需要大家共同传承,并且发扬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彻彻底底的辉煌起来!谢谢大家。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精选16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266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