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梁家河》读后感6篇

时间:2019-05-14 10:15:46 网站:公文素材库

习近平总书记在追忆自己的青春,回忆自己的党路时,特意强调了梁家河这个他政治生涯的起点,他指出:“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学习《梁家河》,我们在路上,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第一篇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就是习总书记对于梁家河的情怀。读《梁家河》这本书,不仅是要了解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生活,更是要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进而获取投身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学习青年干部如何在基层淬炼自我,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在全民奔小康道路上奉献力量。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为人民做实事的崇高理想信念。从北京来到梁家河,面对种种落差,年少的他就坚定了为民做实事的信念,这种信念和抱负,注定习总书记是一位不平凡的领导者。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深入群众中去,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深切感受群众所需所想,以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蓝图转变为现实存在作为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勤于读书的优秀习惯。爱读书,已成为形容习总书记的重要标签之一。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时间多么紧迫,读书是他每天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并且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习总书记读书涉猎范围非常广,从古典名著到现代经济、从国内文学到国外名著,丰厚的阅读量,让习总书记有了丰富的理论积累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讲话引经据典,都是来自于他对祖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基石。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把每天读书当做吃饭一样平常的事情,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眼界,用书籍来补足我们的精神之钙、填补我们的阅历之空白,为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更充分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攻坚克难,抗压担责的精神。面对群众贫穷的生活,习总书记敢于担当,带领村民办合作社、建沼气、打水井,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遇到困难,习总书记从不退却,扑下身子解决一切难题,方便了村民采购、用上了沼气。作为青年干部,对群众,我们要有担当,不怕吃苦、不怕失败,为群众做出实实在在的实事,带来真真切切的收益。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这就是习总书记的信念,也是我们要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并且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要锤炼党性、提升素质、坚定理想、立志成才。

第二篇

前两日工作之余,读了最近很火的一本书——《梁家河》,看完感触颇深。《梁家河》这本书,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真实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梁家河》是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的优秀读本,是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励志创业的实践教科书,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延安精神的生动教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生动的实践,是践行追赶超越的行动指南。它为我们广大职工深入研究梁家河的大学问、增进对领袖的高度认同和坚决拥戴,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材,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积极学习领悟《梁家河》一书中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若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为电力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初闻这句话,心里有些疑惑,有些不解,它有怎样的魅力能让总书记给出如此高的评价,梁家河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我终是明了。梁家河,一个载着习总书记启航的地方,七年的青春岁月让他在这里学会良多,不仅仅是他学习到的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更重要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是让他真的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地方。他受百姓馈赠,却又回馈百姓良多,建沼气,挖水井……不论去哪,他总是心头记挂着他身后的群众们。终于,在这里他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

果然,梁家河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啊!

本书开始“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陕北高原是他的根,那里培养出了他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不管自己飞的多高,梁家河始终是他的根,他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这里的人以及这个地方所带给他的“学问”。

从一开始村民不接纳他和他有距离,到后边村民想着他推举他当党支部书记,一步步走来是他对自己信念的坚守,他用实际行动让村民信服!从1975年离开梁家河到2015年回到梁家河整整40年的时间,总书记依旧记着当年同伴们的小名,正是因为总书记始终把梁家河放在心里!

我们要学习青年时期习总书记敢为人先、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坚守信念的高尚品质。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更要知行合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第四篇

“我其实和习总书记有着一样的最初工作经历,只不过他在最基层的梁家河村,我在最基层的万寿路社区。”这是我自己在读完《梁家河》之后在研修班“青春小讲堂”上的分享,虽然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攀比,但基层的工作经历加上跟习总书记相同地域环境的成长经历,让我在读《梁家河》的时候,为书里面贴近生活的朴实描写和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深深感动。书的第二部分“窑洞里长满了故事”,生动讲述了习总书记带领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情随境转、魂随心至,循着文字刻画的轨迹,让我更真切地触摸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份艰辛中砥砺为民的情怀。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是书的灵魂和闪光点。从1969年初到梁家河村至1975年1月离开,15岁的习近平是“年龄最小、插队时间最长、去的地方最苦”的知青。七年青春、七年磨炼、七年奉献、七年贴近黄土地、七年扎根梁家河,梁家河的一草一木和人们的记忆都印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与群众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的烙印。而在这里,他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资本论》《中国古代思想史》《华盖集》《史记选注》等治国理政知识的储备,并在与群众工作的结合中,“蒸发掉水分,得到真正的知识。”回望梁家河,正如其自己所述:“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掩卷遐思,感悟《梁家河》,作为央企青年,我们要用砥砺为民的“黄土情结”锤炼我们不忘初心的“海外情结”,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做一个时代浪潮中搏击前进的“好后生”;要用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的“为民情怀”铸造“树高千尺不忘根、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奉献精神,博学求知、埋头苦干,做一个改革大势中勇挑重担的好青年。新时代新征程,作为新时代青年,让我们从梁家河汲取力量,赓续复兴民族梦想的精神,用青春和实干书写当代青年牢记使命、永远向前的新篇章!

第五篇

我党历来重视学习。学习型组织建设一直伴随着我党的成长壮大,评价一个党员首先就要看他政治思想学习的进步。

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学习当做从严管党治党政治建设的首要抓手,在党内外掀起了学习热潮,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的“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和主题教育,正在实实在在的纯洁党员党性和党的组织,推动全党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学习对一个现代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读书既是学习的方法,也是学习的途径。历史这本厚重的书承载着中国先贤哲“修齐治平”哲学思想,无数代洪学贤德秉承这一思想光大并延续了几千年来中华文化文明。近现代以来,优秀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危急关头,学习引进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资本轮》,从中看到了希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带来了马列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指引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无数先烈浴血奋战28年,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共和国,确立了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党的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毛泽东首先就是党内的学习翘楚,他博览群书,尤其精研中国历史,深刻思考和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实践。在一穷二白的底子上,从容面对西方世界的围堵,号召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思想斗争,进行文化革命,以大无畏革命情怀确保缔造的共和国茁壮成长在世界东方。

50年前,随着毛主席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号召,2.8万北京知青落户延安,其中就有一个革干子弟,来到延川县文家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梁家河,革命圣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注定从此闻名,这个知青就是习近平。

历史在偶然中保持着必然性。15岁的习近平落户梁家河村,是历史造就,与百万知青命运相同。不同的是习近平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爱上了读书,并且住在中央党校时获得了一次难得的读书机会,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读书启智明礼立志诚信,15岁的习近平明白“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而且已经立下鸿鹄之志。

读书人穷身不穷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读书人的“天下”情怀莫过于此。尤其在艰难困苦中独善其身矢志图强难,只有读书能开启智慧之门,能博古通今,处变不惊,看尽世态炎凉,任他花开花落,我自求知求索。板凳要坐十年冷,习近平7年知青岁月,身穷志不穷,读书、劳动相得益彰,融入人民群众却又与众不同,通过读书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山中日月长,书中乾坤大。习近平读书求知紧密相连,有思考有借鉴有批判。他博览群书,在文化荒芜之地,思考时代,思考人性,锤炼意志。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气质是装不出来的,他喜怒不行于色,待人平和,足智多谋善断的修养,“钢铁不是一天炼成的”。

我们党员8千万,都曾是人民群众中优秀分子,都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为人民服务而奋斗终身。绝大多数党员都能够自觉读书学习,锤炼自己共产主义修养。我国改革开放40年,基本实现小康社会,人民群众过上了不愁吃穿的生活,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时代要求,要求我们创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人民在基本解决“衣食住行”需求后对精神文明的美好愿望,多读书读好书是为良方。读书可以静心,可以安神,可以知所止。而我们党内少数分子通过投机钻营获得权力,利用制度法律漏洞损公肥私,疯狂掠夺自然、社会资源,猖狂至极;大搞奢侈腐败、特权、圈子,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罪大恶极。他们之所以变质,就是因为他们读书没读好或者根本就放弃了读书修养,大脑开启潘多拉盒子,他们虽然锦衣肉食,宝马香车,能得一时之利,看似风光无限,但必然受到审判,被历史唾弃。

一个知识分子,不可以不读书,读书是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一个共产党员,不可以不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终身事业。不读书的知识分子是个笑话,不为人民服务的党员是蛀虫败类!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通过读书修身立志,思考、判断、取舍;通过读书明礼诚信,明德、知止、至善。

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看齐意识,不仅仅是到革命圣地去感受学习,更要静下心来读几本传世经典,从思想上从精神上看齐。形于外不长久,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你的言行举止显明你读没读书,哄不了人的。

第六篇

深夜,城市退去了一天的喧嚣,归于宁静。夜晚的风呼呼的穿堂而过。我在暖橘色的灯光下,又一次翻开了《梁家河》这本书。好几次想提笔写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下手。每一次翻开这本书,带给我的都是震撼,都是一次心灵上的触碰。从来都不敢说我已经真正读懂了这本书,因为每一次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而新一次,却又在这本书中成长。

我们对于历史,都是听老一辈的口述。我听到的,动荡岁月里,都是抱怨,都是控诉,都是大时代下对于自身命运无法把控的哀怨,很少听到有人说在那个岁月里,真正能明白自己是谁,想要做什么,未来在哪里,甚至于此时此刻下我想干什么的人都不曾真正思考过。真正的强者,是在人生的每一步,都能清楚自己定位。习近平做到了。“黑五类”、“插队”、“知青”,每一个在当时看来都是不得已选择下,他却能在命运的的拐角处给自己一个完美的回答。扎根农村,当农民,那就踏踏实实的干自己该干的事,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建大坝、挖水井、修沼气池、办供销社,从村里的实际出发,心系着梁家河的村民,一点一滴的为村民更好的生活努力着。

习近平的每一次决定,都是在实地的了解梁家河贫困的根本原因的情况下,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要上学,那就刻苦的读书,在当时教材短缺、书本贫瘠、学习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习近平依然没有忘记了读书,平日里繁重的劳动,要带领村民解决温饱,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多,夜晚,他还是会努力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销都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坚定的意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书籍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习近平坚定的意志,使他在艰难的岁月里,不曾放弃读书这件事,而从书中,他也学到了无穷的知识。这种经验与现实的结合,使他扎根在农村七年的岁月里,为农民做了实事。

当干部,就要当人民的好干部,“1969年1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心系人民的干部才是人民的好干部,习近平1993年、2015年两次回到梁家河,“山上要治理、沟里要打坝……既要解决肚子吃饱问题,还要解决文化问题……”时时不忘人民,不忘农民的疾苦,不忘人民的脱贫致富,不忘人民的日子要过好。在每一个踏踏实实的脚印下,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习近平的努力,似乎也明白了他坚定意志,“如果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那就把现在做到最好”!

作为陕焦新生代的力量,从这本书中,我感触颇深。陕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他像一个知天命的老人,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对于许多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坚持,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他焕发的新生活力,又像是一个弱冠的青年,有着无穷的希望和梦想。身处于这个时代中的我们,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本职;努力的学习、不停的求知,这是我们的希望;而通过自己的活力,让陕焦绽放出更大的光彩,这才是我们的骄傲。

梁家河对于习近平而言,是成长的第一步。而陕焦对我们而言,或许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学会坚定自己的意志,学会踏实的迎接每一天,学会努力的完成本职工作,学会不停的学习,不停求知等等,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集体中,完善自己,努力的充实自己,陕焦或许不会陪着你很久,但他会用他的环境,用他的一切帮你变成最好的你。而陕焦,也会在你的努力下,变成最好的陕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梁家河》读后感6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274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