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直是大部分孩子头疼的学科,大多数孩子都注重去听了,而很少思考。今天小编整理了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培养问题意识论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教育观念,是知识经济发展和世界全球化进程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需把学生推在主体位置。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交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着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问题。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实事求是的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敢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能力发展的构成分。
二、营造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没有纯情感的认知,也没有纯认知的情感,二者协调,相互作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来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来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发表意见,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尊重。教师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的提问以微笑、注视和评价,在教育学生养成尊重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同时,允许他们自由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活动,提倡讨论、辩论和争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与教师、学生沟通信息。只有这样才说消除学生的提问题“心理障碍”,让每个人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有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在一种平等,安全的心理环境中激励、促进。
另外,注意制设开放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发问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时间,通过一种宽松、融治,人人均思进取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证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间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而求和追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党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间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佳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息,掌怪新知。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可设计如下情境:同学们,今天让大家来做小老师,都来考考我,大家随便报一个自然数,老师不用计算就会知道这个数能否核3教除,你们可以用计数器核对。随着学生报出的数,老师都能准确无误的判断,这时学生觉得老师太了不起了,特想知通老师用什么展法来判断的。老师没什么设法,他不是伸仙,更没有特异功能,只是老师比你们先掌握了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规律好不好?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起情境
《课标》强调,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等中,软局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并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作用,如:数学《图的认识》时,可设计如下情境:大家喜欢动画片吗?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想着吗?(想)请看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自行车轮是圆形、轴在中心,轮是圆形。轴不在中心;轮是辆画,轴在中心;轮是正方形、轴在中心),最后的结果怎样题?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就底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你为什么不识它得第一呢?(因为小白兔车轮的车轴没在中心)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心的,跑起来做又快又稳呢?学完这中课,你将会明白的,这时学生十分渴求知道其中的通理,来解决身边的这个实际问题。
3、创设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常常是一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基础,后一个知识是前一个知识的发展,就像环环相扣的链条。学生学习数学是依据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的过程。数学中,利用学生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向上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原来的知识结构中提取相关的知识经验,来解决身边的这个实际问题。通过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4、鼓励质疑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
质疑是思维的开端,爱因斯组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都始于发现问题,始于问题所激发出来的探索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中便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大多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不例外,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提问作示范,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题的,并把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为今后学生能正确地、独立地质疑奠定基础。
其次,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逐步教给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会提问到善于提问,除对学生的问题给与积极鼓励和正确评价外,还应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学生在质疑问难时,主要是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拍象概括、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但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学生还会用到非逻辑的方法,如猜想、假设、推测等。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方法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引与学生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找问题,从数学概念,判断和推理的照述中找问题,从解思的过程与方法中找问题,从动手操作的实践中找问题等。
第三,要保证学生提问的质量。开始学生提的问程有时不得要领,有时知言片语。有时浅显幼稚。这时教师在关键处要扶一把,送一程,采取低起点、严要来、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序渐进,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学习的知识点上,这样既可在范围上加以控制,又能保证提问的质量,从而达到问题有价值。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人人敢问、乐问、会问,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培养问题意识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2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