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党支部赴龙场王学圣地参观有感

时间:2019-05-14 10:19:22 网站:公文素材库

王学圣地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你去参观过吗?这个过程你体会到了什么?下面的这篇党支部赴龙场王学圣地参观有感范文大家一起欣赏!

致良知以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阳明洞回来,已过旬余,心中反复念叨最多的就是这四句话。这四句话是阳明先生《传习录》中教学的心得总结,称为:“四句教”。细想阳明心学体系,其思想精髓尽在其中。

阳明认为:心是人的本体,无善无恶。意念一动就体现出“善”,体现出“恶”。所以,阳明要教人“知善知恶”,要教人“为善去恶”。在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以孟子为主的“人性本善”和以旬子为主的“人性本恶”就争论不休,人性善恶问题一直以来未有定论。阳明提出“心本体论”——无善无恶,指出“有善有恶意之动”,善和恶是通过意识活动反映在对事对物的行为上。

这让我们想起禅宗最出名“风动”“幡动”争论问题。

禅宗六祖慧能承继五祖弘忍依钵,到法性寺受戒宏法。到法性寺当天傍晚,众僧聚集大雄宝殿,准备听住持方丈印宗讲法。这时佛像前所挂的长幡被风吹得飘扬起来,一和尚说是“风动”,一和尚说“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幡动”,其他和尚参与争论,一时脸红面赤。“风动”者认为,没有风动,幡就不会动;“幡动”者认为,没有幡动,怎么知道风在动?在争论不休时,慧能出口道:“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众和尚大惊,觉得很新鲜,但又能理解,就停住争论。这里的“风动”“幡动”争论问题,两个本体“风”和“幡”,两个本体虽有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却忽略傍观参与的第三个最核心的本体——人、人心的体认,没有了人的主体意识的感受体认,就无所谓“风动”、“幡动”的问题了。回到人性善恶的问题上,也是如此,没有人的思想意识反映,没有做人做事行为反映表现,也分不出“善”和“恶”的问题。故老子《道德经》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所以阳明主张:“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致良知”是阳明“心即理”核心。在阳明心里,“良知”是人的道德原理和道德原则,也就是人行为做事的根本遵循。“致”就是“良知”在对事对物上的具体体现,具体反映。用阳明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致吾心之良于事事物物”。《寄正宪手墨二卷》:阳明说“吾平日讲学,只是致良知三个字。”所以,阳明要求格物致知的功夫主要用在“致良知”上,核心是“为善去恶”。

而“心即理”的思想,若没有“良知”为轴心,实难让人信服。而阳明之“心”,为天地良心,充满社会道德理性。我们常说“天地有正气,社会有良心”是也。这与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意同。

龙场悟道

谪居龙场,没有居所。满目荆棘,杂草从生,虫兽出没,何等凄惨。阳明是为朝廷立过大功的人,如今贬谪到龙场这个蛮夷之地,流放途中还为当朝权贵追杀,情何以堪?一番沉沦之后,阳明深深反思,反复探寻古圣人之心,探究“五经”,深察“格物致知”之理。终至得出“心外无理,理只能在心中求”的观点,并与“五经”相印证,得出“心即理,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今天我们看到的玩易窝、何陋轩、君子亭,均是对古圣之心深察体悟。阳明留下《玩易窝记》、《何陋轩记》、《君子亭记》等文章,让我们能一睹阳明悟道的心路历程。在以后的讲学中,阳明进一步阐述了“心即理”观点,形成心学体系,是心学始祖陆九渊以来的心学思想集大成者。孟子曰:“是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曾(增)益其所不能”。阳明先生做到了,成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伟业,后世敬仰。

后记

阳明心学,近年来倡导日盛。其知行合一,更是今天文化自信的遵循。学思渐悟,学用结合,理备于前,践行于后。

阳明洞回来,感悟良多。阳明洞收集阳明资料甚多,生平事迹资料完备。阳明先生留下的文章也极多,其心路历程、悲痛喜乐均有陈述。初到龙场的凄苦、与当地民众交往;悟道前的迷茫、忧思;悟道后的喜悦;与龙场诸生应答……奔涌而来,目不暇及,想完成这篇心得观感,不知从何着手。

去阳明洞之前,对阳明心学所知不多,更不曾探究。只在近代经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诸子流别》中略有评述,比较朱熹“格物致知”与阳明“格物”差别,尤赞阳明“致良知”之说,“格物者,致良知以正物。”想当下,红尘浮浪,繁华竞逐,为利所趋,心无所皈依,惶惶不知所终。而阳明致良知说,可为当下人正心明性,如夜行秉烛,明灯高悬。

今以“何陋轩前君子亭,阳明洞外别洞天”为题,是因栖霞山上有阳明时留下的君子亭,何陋轩;阳明曾筑室于浙江会稽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栖霞山上寻得东洞,自为上天特意安排以待自己,喜不自胜,更名为阳明小洞天。别洞天之意,除此之外别无洞天,证以“花果山福地,水濂洞洞天”。今反其意,阳明心学贡献在社会,是为天地立心,成就在阳明洞之外。而何陋轩更源于孔子欲居九夷之地,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而中唐朝诗人刘禹锡更把“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伸到极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回望矮矮的栖霞山,林木蓊郁,雾气蒸蒸。环山小路,一枝一叶,后人纷踏而至,络绎不绝。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空阔宽敞广场上,阳明铜像昂首挺胸,斜望天空,“致良知”说大道之音缭绕,回响环宇。

注:

?“五经”指《易经》、《诗经》、《礼记》、《尚书》、《春秋》。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党支部赴龙场王学圣地参观有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313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