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跟大家带来的是雷雨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一看,参考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雷雨》这篇课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本课要解决的关键语文要素点之一在于引导学生根据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这一语文要素,在备课时将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解决课后习题第一题,即“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在这篇课文中,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写得较具体,而雷雨中的景象相对来说写得略简单。我们现在倡导教予学生阅读的策略,掌握阅读方法,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
优点之处: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将雷雨前的内容作为重点和抓手,从字词句入手,联系旧知,引导学生体会景色的变化,从而在雷雨中、雷雨后两个部分进行方法的运用和检测。如何引导学生根据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景色的变化,这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着重考虑的点。因此,在解读文本时,发现“越来越”这类形式的词语能形象而又深刻地表达景色的变化,因此,在教学时确定了利用“越来越”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和提取信息。在第一次试教中,我先从字词入手,读准字音,理解动作词语“压、垂”的妙用,并通读文本,用上“越来越”说雷雨前、雷雨中及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试教过后,发现一节课包含的内容量太大,存在泛泛而谈的情况,语言文字的运用也不扎实。为此,综合情况和学生学情,再一次将重点集中在体会雷雨前景色的变化,通过找出景色,体会情感的方式来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关键信息的提取。通过一次次的试教和磨练,将重点更加凸显。在教学“雷雨前”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找出雷雨前的景物,提取出关键的信息,而后通过图片演示、联系旧知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压”的妙用和“垂”的巧妙,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最后通过图片总结,明确雷雨前景色本身存在变化,随后利用“越来越”这一形式的词语来说雷雨前景色的变化,巩固提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从一开始的懵懂逐渐变得清晰,在学习“雷雨中”这一环节时,同样让学生先找出景色,再用上“越来越”说变化。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雷雨前、雷雨中景色的变化,实现以读代讲。反思整节课,既有落实渗透提取关键信息的策略,又有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相比试教过程中的茫然,多了一份淡然和进步。
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由于学生一开始的参与性并不高,担心学生说不对,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话过多。在教学“雷雨中”这一环节时,由于时间关系,这一板块的教学显得仓促,还是缺乏一定的语言架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反思将不断促进进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雷雨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