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中涌入的一股热流,对于搞活农村经济,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发展的道路上,要不断学习红色期刊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开拓眼界。
第一篇
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近日学习了《求是》第二期中国老促会署名文章《走好新的长征路》,受益良多。在新长征路上,大学生村官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立足本职,用务实奋进的行动积极回应时代呼唤,面向未来;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勇敢担起历史责任,坚定信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脚踏实地前进。
不忘初心,坚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完成史无前例的长征,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长征的胜利不仅是红军的胜利、老区人民的胜利,更是党的正确领导的胜利。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练成的老区精神,与长征精神水乳交融、相互辉映,是我党、我军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新的长征路上就要学习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老区精神鼓舞自己,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完善思想品格,争取早日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入中国共产党。
立足本职,脚踏实地。《走好新的长征路》文中指出,“广大老区人民需要把老区精神转化为自力更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际行动,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更好地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我作为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努力做到安下心、蹲得住、创新做、干得好,坚持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把学习作为生活习惯,扎实炼好为民服务基本功;把社区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要求,用群众脸上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检验自己工作的成与败;把早日加入党组织、争做合格共产党员作为实践追求,砥砺品质、修身养德,勇于担当,交出一份无愧于组织、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答卷。
弘扬精神,继续前进。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大学生村官不仅要时刻不忘长征历史,珍惜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而且更要与时俱进成为弘扬长征精神、老区精神的实践者、传播者,学习并弘扬老区人民那种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把那种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用到工作上;把那种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放到团队里;把那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投到基层中,努力把老区精神融入到工作中,用老区精神服务千万家,不忘初心,前往在新的长征路上。
第二篇
身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自知自身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在工作之余通过看红色期刊来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开拓自身的视野,可以说《大江南北》等红色期刊从我工作以来一直伴随着我同行,看着红色期刊,反思着当下浮躁的气息,期刊里呈现出那一幕幕经典中的难忘岁月,一次次的带领着我踏上红色精神之旅,一边读一边感受着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脑海中不断萦绕着“初心”、“担当”、“责任”六字。
一、“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创下的千秋伟业,都源自于初心与使命,在红色期刊上处处体现了这个宗旨。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永葆初心,要问自己“我要为社区干什么”、“我在社区学到了什么”等等,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及红色期刊革命精神,在实践中磨炼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怀有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二、“担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以担当的工作精神为百姓,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优质的、高效的服务,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与爱戴。群众一有困难首先想到的是社区,主动上门去帮助他们,才是真正的帮助百姓、体恤百姓。每次遇到大事、难事,要肯跨出这一步,不能畏缩怯懦。我们的工作都得围绕群众们工作,天天跟他们打交道,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交流沟通中,注意自身的方法方式,如若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去承担,积累经验,打牢自己的基础,最大限度的发挥咱们干部的作用,搭建好为民服务的渠道。
三、“责任”
在这大千社会,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孝敬老人需要责任,诚实守信需要责任,为人师表需要责任,急死扶伤也需要责任…然而作为村官的我们,要以为群众谋福利,为群众解难题作为我们的重大责任。对于社区,这个小基层,面对的都是群众杂七杂八的小事,比如某小区下水道堵塞了、路灯坏了;某家门口道路坑坑洼洼,影响通行;某邻居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需要解决矛盾…这些都是小事,但绝不可小视。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一句朴素的而又经典的话语,身为百姓的“父母官”,要讲传统的红色革命精神贯穿于工作中,怀着初心、担当、责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自身的个人价值!
第三篇
从大学毕业来到高新区平桥村,已经有了六个年头。六年来,逐步从一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转变为一名晒黑了皮肤“接地气”的农村干部,对我而言不仅是身份的转换,更多的是未知与挑战。我也曾迷茫过,也曾失落过,每每这时,我的良师益友《大江南北》总能为我指明方向,她用质朴精炼的文字弘扬着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让我在现实和历史的交汇中汲取正能量,不断明确职责,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在农村这片热土上谱写青春。
最近读到2017年第7期“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暨新四军建军80周年”这一主题下的几篇文章,我受益匪浅。这一主题一共五篇文章,介绍了新四军在广袤的敌后战场,与根据地老百姓生死与共,历经血与火的考验,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的感人事迹。
新四军从组建之初就践行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把群众纪律作为自己最主要的纪律,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对违反纪律的人和事,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贯彻群众路线,为新四军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抗日战场上,新四军和华中人民为了民族的利益,同仇敌忾,并肩作战,用牺牲和奉献谱写了军民同心抗战的壮丽诗篇。当时日伪经常派重兵“清剿”新四军,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而国民党顽固派则不断制造摩擦,对根据地抗日军民进行骚扰,新四军处在那样的境况之下,不仅条件艰苦,装备简陋,敌强我弱的态势十分明显,而且斗争的艰苦性和严峻性都是十分罕见的。面对如此艰难的客观环境,新四军广大指战员以勇于战胜敌人、勇于开创新的局面的大无畏精神,依靠群众,坚持斗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一套克敌制胜的办法,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和“清乡”,一步步扩大了游击区和根据地。在各革命根据地,新四军普遍开展拥政爱民、拥军助抗的群众运动,努力改善民生,真正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氛围,形成了铜墙铁壁,不仅为全面战略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最近有一句话很流行“我们没有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恰巧生活在和平的国家”。我们不能忘记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在刚刚上映的电影《建军大业》上,有一幕令我震撼不已:在三河口战役中,虽然面临敌众我寡的局面,但年轻的将士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主力部队的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而言,《大江南北》增强了我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鞭策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应该不惧工作的繁琐,不怕生活的艰辛,不嫌百姓絮叨的话语,敢于直面工作挑战和生活压力,始终在这个平凡岗位上,坚守责任,默默奉献。这份杂志,它所承载的史实,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更是要我们把所受到的教育,不断转化为今天工作中勇往直前、传递正能量的动力,督促我们在工作中争先创优。
第四篇
2013年我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通过层层选拔,幸运地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通过4年的社区基层锻炼,渐渐地熟悉了社区的工作,也可以说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社区基层工作者。在这4年的忙碌工作中,《大江南北》杂志始终伴随着我的成长,使我不断坚定了做好社区群众工作的信心,始力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
还记得《大江南北》中写道的英雄模范杨根思,他和许多英雄一样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他的英雄事迹却千古流芳,他身上那种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无比忠诚永远激励着我们这群年轻的共产党员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杨根思入伍后领取了他当兵的第一件武器,仅靠着这根5尺长矛,他苦练杀敌本领,在第一次战斗中便缴获了一杆步枪。我们大学生村官到社区基层锻炼,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工作,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心,要忍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慢慢的积累在社区的工作经验,提高自已的工作技巧。在工作碰到困难时,我就翻开《大江南北》反复阅读那些鲜为人知的革命战争的故事……,可以说,正是他们这些革命老区精神鼓励我坚定“坚持为民服务宗旨,苦炼为民服务功夫,做一名合格的社区基层工作者”的信念。
记得2013年8月,我被分配到了海安中城街道新桥社区工作,开始和基层老百姓们打交道,为老百姓服务,从一窍不通,到如今的熟能生巧,这些都离不开自身的信念。我到社区后,就参加了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作为一名普查员,对辖区的企事业单位基本信息都一无所知,辖区内的企业情况比较复杂,入户分离现象比较突出,企业流动性较大,普查工作难度很大。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必须挨家挨户的上门摸底,有的企业要走访多次才能遇到人,每次都加班加点的入户,这就需要我们普查员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细心,不怕苦不怕累,在维持几个月的经济普查,让我对辖区的企事业单位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在这过程中,曾多次抱怨,但信念让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圆满完成了社区经济普查任务,那几个月,走访入户,脚上都起茧子了,现如今,看见自己脚上的茧子,不禁很欣慰,也很自豪,那么难熬的日子都撑过来,还怕啥?这种信念一直陪伴着我。
去年,我第一次参加了拆迁工作,开始了又一段辛苦的征程,拆迁工作没有规定的朝九晚五,没有规定的节假日,随叫随到,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但是,我身边的同事们都没有一句怨言,资深的同事们都不会因为自己是老同志而无所事事,相反,他们继续深入学习拆迁政策,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而对于新手的我,他们都会带着我一同学习,每次我遇到不懂的、不会的,他们也很耐心地教我,就这样,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第一次接触拆迁工作,懵懵懂懂,每当看到拆迁户们为了补偿费而争吵时,同事们都还要笑着脸对他们,不厌其烦的和拆迁户们讲解政策。拆迁能够让人逐渐成长,不断磨砺自身的毅力,从而更加坚固自己的信念。除了拆迁工作,我们也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只要一有空,就会到居委会加班加点,甚至主动带到家中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我明白了什么叫不怕苦,不怕累,什么叫持之以恒,什么叫做信念!
作为大学生村官,这几年的工作,我所在的工作环境,所接触到的人,接触到的事,一直都围绕着“信念”二字。当然,除了自身的信念,还有学习英雄杨根思无论白天训练多么辛苦,晚上都会在煤油灯下坚持学习的精神。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决心坚持学好用好《大江南北》,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自己,脚踏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亮出新的风采。
第五篇
第一次接触到《大江南北》,源于十年前老干部陆宝根为帮助大学生村官成长,送了这本期刊。从没接触过红色期刊的我,被里面讲述的革命故事深深吸引着,十年来,这本期刊一路陪伴着我成长。
今年正值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粟裕大将110周年诞辰。《大江南北》今年第八期刊登了刘顺发《粟裕的人格魅力》,我读了这篇文章,深深被粟裕大将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佩服他对共产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佩服他心底无私,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的高尚品德。他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共产党人,时刻想着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
联系自身,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在村里负责党建工作多年,与党员打交道比较多,这其中很是敬佩一些人。我们村有个建国前老党员钱玉兰,是一位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这些年来,她每月都会参加党员活动日活动,从不间断。记得前两年冬训时正赶上零下10度的低温天气,但她还是冒着严寒,推着小三轮赶来参加学习。村里的钱宝旺老人,是一名抗战老兵,临终前还记挂着自己的党费没交,让儿子把100元党费交到村里。……从老一辈的事迹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党无私的、纯粹的情感。这就是我们身边榜样,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做共产党人,展示着自己的人格魅力。
但也有个别年轻党员,学历高,年轻有活力,但遗憾是早已忘记其当初入党的誓言,基本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从不主动与组织联系。记得前段时间收取党费,打电话给一个从不来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让她缴纳党费,和她说明收取标准后,表现出各种不愉快,反问道:“凭什么大学生就要交100元,共产党为大学生做过什么贡献吗?”真的,面对这样的党员,我有时也很困惑,参加组织活动,缴纳党费本来就是党员的义务。对于一名党员来说,缴纳党费不存在讨价还价,没有空参加组织活动也不是理所当然。作为分管党建的工作的我,深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年轻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按时缴纳党费,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在生产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面临的时代不一样了,我们的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发生着变化。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村干部,我们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给普通党员树立榜样,我们不能忘记入党时的初心,不能忘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那份誓言。在工作中,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争做一个群众拥护、组织满意的基层大学生村官。
第六篇
转眼间,在高新区工作已是8个年头,基层工作繁重复杂,但我一直坚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尤其是阅读《大江南北》等红刊红色刊物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进一步干好工作增添信心和勇气。最近,读到《大江南北》里刘庆泗老首长的故事后,深感刘老师我们做人做事的楷模,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学习刘老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他是这样说的:一个干部要永远跟着党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什么困难,甚至在蒙冤的时候,他始终没有动摇对党的信任,没有动摇跟党走的决心。我们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锻炼,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在工作环境差和工资福利待遇低的现实面前,要坚定自己的信心,要忍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慢慢的积累农村工作经验,提高自已的工作技巧,刘庆泗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中在党的教育引导下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而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舞台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二是学习刘老的敬业精神。刘老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认真履职尽责,埋头苦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我做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无论是参与辖区项目建设、重点工程等中心工作,还是服务居民化解矛盾都要向刘老学习,要敢于担当、脚踏实地去做好本职工作。基层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了解中肯定存在一些困难,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我们都要坦然面对,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克服重重难关,知难而上,永往直前,依靠年轻人的闯劲干劲解决硬问题,将村里的工作认认真真地落实到实处。
三是学习刘老密切联系群众是优良作风。刘老长期担任领导干部,但他一刻没有脱离群众,他常说:作为一个党务工作者,必须联系群众,要做群众的贴心人。我们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一线工作,直接面对的是老百姓,是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所以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有事主动找群众商量,倾听群众意见,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切切实实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四是学习刘老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范。“离而不休”“永远在路上”,这是熟悉刘老的同志对他的评价。退休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是件很遥远的事,但通过刘老的这种奋斗不息的精神,让我更加明白时间的宝贵,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为党的事业尽一份力,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总之,坚持学习《大江南北》等红刊红色刊物将继续鼓舞和鞭策我克服困难,在基层实践中继续锻炼成长。
第七篇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着力提高学生服务祖国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营造浓浓的校园书香氛围,推出“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师生读书活动,加大红色期刊的阅读量,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学习革命英雄人物,缅怀革命先辈,努力建设崇高的精神家园,提高教育质量;也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根据南通市委2017年24号文件精神和县委2017年5号文件精神,围绕建设书香校园这一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着力强化《大江南北》等红色期刊的阅读指导,开展系列举措,营造“学红刊、忆党史、扬精神、促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好思想,进一步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伟大理想。
一、浓氛围,激发阅读红刊之热情——举行一个仪式
为了积极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举行“学《大江南北》红刊,做全面发展学生”的读书活动启动仪式,邀请党员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发言,在校园内悬挂条幅,在校园内的走廊、宣传橱窗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例如:“学红刊、忆党史、扬精神、促发展”,“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学习英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等,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
二、立目标,引导阅读红刊之所悟——明确“三个知道”
一是通过红刊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知道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重大事件与进程,尤其是新四军、联抗的军史,华东、苏中地区的土地革命斗争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中的重要事件。
二是通过红刊的阅读,知道至少20位革命先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粟裕等的革命故事,知道至少10位著名革命先烈的事迹和10位海安籍革命烈士如马赛等人的名字。我们全体师生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烈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三是通过红刊的阅读,让同学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是无数位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血染疆场,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烈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三、建平台,交流阅读红刊之所想——完善五个落实
一是落实红刊上书架。学校每班均订有《大江南北》等期刊从2016年到2017年的所有期刊均置于书架上,学生利用课间时间随取随看,交换阅读,每周五外借签字,每周一阅读课代表集中整理上架。极大的提高了期刊周转率、使用率。
二是落实学红刊主题班会活动。各班以“学红刊、忆党史、扬精神、促发展”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课。班主任老师向学生推介《大江南北》《红岩》等优秀红色期刊和书目,营造班级阅读氛围。
三是落实班级“书香小园地”。根据各班《大江南北》等的阅读情况,由班级学生在黑板报上定期自主张贴“好文章推荐”、“读好书感悟”“读书心语”等内容,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故事、好文章,推介英雄故事,交流自己在红色期刊阅读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学生自我组织开展情景剧,活动主题为:“向英雄致敬”,目的是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在班级里组织的班团队活动时间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编排、自主表演,教育引导全班学生了解英雄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英雄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英雄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是落实国旗下的讲话读书专题展示。每月的第一周,每班推选一名学生,在升旗仪式后向全校师生宣讲红刊阅读的感想,一位同学在演讲中讲道“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会幻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后人的心间。是革命先烈们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他们是祖国的优秀儿女,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五是落实读书评优活动。评选读刊笔记,要求每位学生有专一的阅读笔记。语文教师要负责学生阅读文章的选材、阅读笔记的评选。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每两个月至少写一篇红刊阅后感,老师每季度检查一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在全校张榜公布。评比阅读明星和优秀集体,表彰在阅读中表现较好与进步较快的学生,并授以“红刊阅读小明星”,每学年还要在各年级中评选“阅读先进班级”。通过评比,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浓烈的阅读氛围,让更多的孩子们与红色书籍走得更近。
四、筑梦想,践行阅读红刊之所得——夯实四个融合
一是坚持红刊阅读与养成教育的融合。培养读书兴趣,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学会读书与思考,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习先辈们艰苦朴素的精神,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学习贯长空的英雄正气,养成不畏难、敢创新的习惯。
二是坚持红刊阅读与校本教育的融合。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更有近百年的党史军史,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先辈们的故事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我们确立了以红刊阅读为突破口,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工程,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民族情感、闪耀着国家忧患思想的一粒粒历史的珍珠熏染学生的灵魂,从而加厚他们的民族文化底蕴,激发其为民族崛起、为国争光、向梦而行的决心和力量。
三是坚持红刊阅读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把《大江南北》的阅读与历史教学、思想品德教学、语文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与班团队活动结合起来。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充分融合大江南北中的案例,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史实融入到习题与试题的情景素材中去,在思品学科教学中,利用红刊故事、优秀人物事迹,进行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教育,进行理想前途信念的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发挥语文教师的阅读指导作用,培养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善思考、常总结的习惯。
四是坚持红刊阅读与艺术教育的融合。2016年,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举办了纪念长征胜利读书竞赛,进行了优秀作品的评选;举办红色诗文硬笔和软笔比赛,并在全县德育联盟活动中进行作品展示;举办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文艺汇演,学生用诗朗诵、小品、相声、舞蹈等各种形式诠释了对革命历史的尊重、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和美好明天的憧憬。
结语(学生张瑞盈读书笔记的一段话):英雄的事迹让我充满了感动与震撼,让我的灵魂升华。这正是《大江南北》的魅力所在,正是她给予了我们新一代青少年的宝贵精神财富,让自小生长于温室的我们懂得了精神与信仰的重要。她像一位慈爱的母亲,向我们展示着温暖的怀抱;更像一位坚毅的父亲,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了祖国未来的希望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如灯塔般指引我们未来的路。
第八篇
与红刊《大江南北》结缘是在我退休以后。那一天,我偶遇在高新区担任老区促会负责人的张增凤。闲聊时,他说“背锹儿,你现在退休了,花点时间把“大笔头”用起来,写点儿文章,发挥一下余热,充实一下生活多好啊。”随即赠送我一本刚出刊的《大江南北》。当时我不以为然,心想,由于工作关系和个人爱好,读的刊物还好吗?但碍于情面随手翻了翻,这一翻不打紧,一见钟情,顿觉眼前一亮,第一感觉就是“战地黄花分外香,一枝独秀傲群芳”。啧啧称赞:“好刊,好刊”。别说内容就是那些设计的栏目都新颖别致。“卷首语”是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递正能量的阵地:“神州风采”、“老区采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展台。“人物缅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青少年绿洲”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教育、励志教育的典型范例。版面不像有些刊物那样胡里花梢,字里行间散放出来的都是正能量。《大江南北》我给你点赞。
连读几期《大江南北》后,我就有了为它撰稿的冲动和激情。当时正好是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和张增凤及海南街道关工委副主任李长山合议采访新四军老战士,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对象锁定我们家乡籍的离休老干部马瑞琴。马瑞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她是15岁入党的“儿童团长”,出生入死的“游击队长”。当时新四军的《苏中报》报道她的事迹称她是“女英雄”,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离休后,念念不忘革命老区家乡故土,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13万元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并且在耄耋之年多次到海安多校作革命传统教育讲座。宣传报道这位革命功臣,是我们这些人义不容辞的历史和社会责任。三人无锡之行后,我执笔写了一篇老战士专访《昔日杀敌女英雄,今朝育人老来红》刊登在《大江南北》2014年第八期上,由马瑞琴推荐。我们又在高新区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去北京采访了海安籍新四军老战士、原刘伯承元帅秘书离休副军长阙兴隆。根据阙兴隆口述,我们加工整理,分“少出家门打天下”、“南征北战屡建功”、“赤胆忠心保将帅”、“言传身教育后代”四个部分,写了一篇专访,题目是《一生戎马,先国后家》刊登在《大江南北》2015年第九期上。随着几篇的刊登,我与红刊的感情不断升华,笔耕不辍,先后采访了江苏润宇建设集团董事长任建,写了《一位企业老总的慈善情怀》;采访了章郭小学,写了《劳动最光荣》。这些文章都被刊用。前不久,配合“走帮服”活动,我采访了江苏省吴仁宝式的村支书,胡集街道的胡仁福,以“三小支书胡仁福”为题写了场景剧,准备排练成功后搬上舞台。是红刊铸炼了我的灵魂,丰富我的晚年生活。红刊啊,我要发挥余热,为你添彩。
曾一度时间家人和朋友不理解,他们说我比退休前还忙。现在我还担任海陵中学有一百多人的退教协会副理事长,校关工委秘书长,县老年体协办公室主任。繁多的工作支配我“眼睛一睁,忙到熄灯”。至于家长和朋友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我有我的想法,我的人生哲学就是:人活着就要有梦想,要实现梦想就要有一个精神柱子支撑着。人生是短暂的,即使短暂也要为人类为社会留点什么。贝壳类的动物,生命可谓更为短暂,凡它爬过的地方都留下印迹。何况人呢?我是一名老党员,一位从事教育多年的工作者,更应该励志,让短暂的人生多几个光圈和印迹。不求走入社会名流行列,只求别人背后不竖小拇指。
有些人感叹“夕阳虽好,只是近黄昏”,我觉得过于消极悲观,难道你就不能改变思维方式,换一种活法吗?我建议平时我们多订几份红刊杂志,多读点好的文章那是有益无害的。我以亲身经历证明有红刊为伴,生活就有七彩阳光。
第九篇
也许是我们前行的步伐太快太快了,当宽裕、丰厚的物质生活降临时,我们反而无措、迷茫了。我想,许多和我一样已经人到中年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会生出这样的感慨。
不可否认,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走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但转型期的社会,也给我们的精神家园,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撞和冲击。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主要是敬业精神的消退,清贫淡泊风格的淡去;
对于学生而言,主要体现在面对传统价值观的被颠覆,他们迷惘,他们低沉,缺少拼搏的动力,企盼指引的明灯。
我打小就痴爱文史知识特别是近现代军史知识,它们使我在物欲横流的经济大潮中,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使自己求得心灵的平静,更主要的是,使我精神不再贫瘠,褪去铜臭与粗鄙,提升我的教学,感染我的学生。
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红刊给我人生带来的正能量,我由衷地感谢她们的相伴。
在我的床头案边,经常摆着《大江南北》、《世纪风采》、《纵横》等红色刊物。特别是《大江南北》这本杂志,我不仅自己认真研读,而且还组织学生阅读、讨论,提升孩子们的理想情操和革命信念。
《大江南北》这本杂志,里面荟萃了国内众多军事史专家的权威论述。阅读这些文章,可以让我们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回望那段峥嵘历史,我们倍感跟着共产党走是中国人民的正确抉择。品读回味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过去,我们倍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自觉抵御贪图享乐思想的侵蚀。
《大江南北》这本红色期刊,尊重史实,再现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战役,我尤其喜爱阅读那些当年战斗亲历者的革命回忆录。不管是将帅的,还是普通士兵的,都是那么真切,那么朴实,却又是那么的悲壮!
如今,硝烟已经散去,和平环境让我们倍感幸福与祥和。如果我们忘却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丑化、恶化那段历史,无异于忘本,甚至背叛!
基于此,我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注意渗透、融合进正确的史学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课堂这块文化阵地、思想阵地坚守好,筑牢抵御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万里长城!
红刊,让我的精神生活不寂寞、不贫瘠;红刊,砥砺我前行。
红刊,也成了我教育教学的好帮手。我经常在班会上、语文课上以及历史、地理课堂上,朗诵《大江南北》上的文章,组织讨论,写读后感,出专题板报。
就在这种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我们种植、打理着信念的沃野!
我们坚信,我们一定会让红色江山,永葆青春;红色基因,世代传承,永不变色!
第十篇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暨新四军建军80周年, 6月《大江南北》中一篇《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布局战略进攻的高超艺术》的文章,从审时度势,毛泽东提早谋划战略反攻大棋局;全局在胸,毛泽东精心拟定南线、北线作战计划;运筹帷幄,毛泽东智慧战略进攻实现伟大历史转折三方面回顾了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一名在社区工作九年多的大学生“村官”,我能不能在推动社区科学发展,带领居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社区稳定等方面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和尽出自己的一份责任,责任重大。
社区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十三五”建设的新篇章中,社区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应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帮助社区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做到惠及民生,促进社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献谋献策,助推社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构建新型和谐社区而努力。
1、因地制宜,发挥所在社区优势。社区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所在社区的优势。根据社区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同的方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我所在的镇南社区属城中村,是海安镇老镇政府所在地,海安镇工贸园区落户在此,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主要以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为平台,以发挥二、三产业为主要经济指标的核心地位,以3家亿元企业为龙头,以14家定报企业为引领,拉动本区域民营经济。经常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坚持 “一人一企”挂钩服务工作,同时加强企业服务,不断协调矛盾,保证企业租赁费用的收取足额到账。
要把握好社区优势经济的发展方向,做一个居情的“明白人”,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上村村通、网络等媒体对外大力宣传社区的新面貌、优势所在,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而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投资。
2、抢抓机遇,快速推进城镇建设。城市建设和重点工程的推进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所在的社区属海安县城郊结合部,有7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小区,发展早,房屋布局混乱,社区内道路等级低,公共配套设施不全,与城区形成强烈反差。抢抓新一轮城市改造建设机遇,让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成为社区发展的头等大事。随着城镇建设,引发的矛盾接踵而来,被征地农民补偿问题,拆迁户安置与补偿间需求,如何化解这些矛盾,这就要求拆迁过程中,要吃透政策、细微入致、诚心服务,把拆迁户当成自己的亲人,赢得拆迁户的信任。
3、惠及民生,构建新型和谐社区。要适应当前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型社区发展模式,建设符合发展目标的新型社区,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加强了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手段,完善数字化办公平台。社区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广泛开展群众文娱、体育、教育、科普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素质,改善人际关系,增进邻里团结,养成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激发社区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基础设施完善、治安环境良好、群众安居乐业是新型社区的重要目标。社区要充分发挥社会治安功能,加强法制宣传,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失足青少年帮教、流动人口管理、防火防盗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路不拾遗、和睦成风、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环境。完善社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区服务功能配套,做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地面绿化,为广大居民安居乐业创造必要条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关于大学生村官学用红刊“四学四争”心得体会10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3961.html
- 下一篇:六2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