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群文化在诸多旅游景点中算是非常给力的景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古都群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为河南省内的大运河沿线古都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契机。河南省应从省级发展战略出发,推进大运河沿线古都群文化旅游的发展。文章在考察河南省大运河沿线的古都群资源禀赋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辨析古都群文化旅游与古都文化旅游,提出总体定位与空间布局、推进活化式和体验式传承、打造品牌营销推广模式、创新旅游发展融资方式、以特色小镇带动文化旅游、发展运河产业集群等六个方面的建议。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为河南省内的大运河沿线古都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契机。河南省内的大运河沿线古都主要有商丘、开封、郑州、洛阳、安阳等,它们依托发达的交通及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可以形成空间组织紧凑、旅游联系紧密、高度一体化的古都群。中原古都群是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具特色的潜在旅游资源[1],特别是大运河沿线古都群的文化遗产包括了河道、河堤、码头、桥梁、仓窖、运河城镇、文化自然景观和水工设施等诸多遗产类型[2]5-9,具有总量多、种类全、集中连片、规模效应明显的特征,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
一、文献回顾
目前,学者们多关注如何推进古都文化旅游,对于古都群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较少。比如,申桂娟指出河南古都城市之间横向联合较少,使古都旅游资源被消费者作为一条旅游主线的选择较少,没有形成中原古都旅游中心地[3]139-140。李雪琴认为河南发展古都文化旅游应转变观念,确立文化资本的新理念;树立古都城市品牌,创新营销;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展现古都风貌;此外,需要进行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4]144-145。邝金丽提出应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古都文化吸引力。提炼文化旅游主题形象,深化古都文化内涵。开发创意旅游产品,增强古都文化体验[5]80-83。马欢欢认为洛阳古都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应从洛阳旅游形象设计战略、古都文化旅游产业大集群战略、节庆会展带动策略三个方面着力[6]52-56。沈祖祥提出应用文化铸造古都旅游之魂,以文化丰富古都旅游的内涵,以文化树立古都城市独特旅游形象,以古都文化开拓海外市场[7]13-15+22。王颖提出为了打造古都商丘旅游文化产品,应该在文化上让“火”成为商丘的名片,办好华商文化节,展现古都商丘明清时期的文化生活等[8]128-130。
二、河南省大运河古都群文化旅游概述
(一)古都群文化旅游的内涵
结合文化旅游以及城市群的内涵,可知古都群文化旅游是指以至少三个的古都作为旅游载体,古都之间通过某种特殊纽带连接,集合各个古都的文化资源优势,协同创新,以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为动因,以文化的体验与交互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合为结果,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前提,挖掘和发挥文化潜力的旅游资源开发过程。本文的河南省大运河古都群文化旅游是对古都群文化旅游的特殊限定,空间形态上表现为以大运河为纽带串联河南省内的商丘、开封、郑州、洛阳、安阳等古都。
(二)古都群文化旅游与古都文化旅游的关系
古都群文化旅游与古都文化旅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是古都群文化旅游以单个古都文化旅游为基础,古都文化旅游可以升级发展为古都群文化旅游。古都群文化旅游从空间来看是三个以上的古都文化旅游景区的有机合理组合。从内部结构看,是古都之间客流量、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旅游基础设施等的汇集、组合、集群、共享。两者的区别是发展古都群文化旅游比单个古都文化旅游更具有优势。首先,文化旅游资源的规模优势。河南省大运河沿线古都的运河相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古都本身也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商丘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现代革命胜迹20多处,馆藏文物5万多件。此外,商丘古城是国务院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9]37-38。其次,古都群的空间布局优势。某一古都的旅游产品主要是短途旅游,两到三天的短线旅游对当地的经济拉动力有限[10]71-73。但河南省大运河沿线的商丘、开封、郑州、洛阳、安阳等古都布局紧凑、集中连片。同等时间内,游客可丰富旅游体验,提升对古都群的的经济拉动力。同时,通过多种交通途径的设计可以连接河南省大运河沿线多个古都,形成规模经济。最后,文化内涵丰富。河南省大运河沿线古都齐聚,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质及文化吸引力。如洛阳的地方文化是河洛文化。中华民族“根在河洛”,河洛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圣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支点[11]313-315。
三、河南省大运河古都群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
从省级战略出发,将大运河古都群的规划开发放在城市规划的重要位置,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开发。同时,编制大运河古都群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促进古都群文化旅游的协同创新,重点发展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旅游度假区,将古运河观光游览线放在重点线路、深度挖传统文化来营造古都文化氛围。通过总体定位与打造“一都一品”的特色空间布局。
(一)总体定位与空间布局
结合大运河遗址地理位置与古都群文化旅游内涵,确定河南省大运河古都群文化旅游的总体定位为:以“文化体验”为主的大运河古都群特色体验带。针对核心旅游客源市场的文化旅游诉求进行形象定位,如:中国大运河之心,中原古都群;大运河古都群,中原文化之魂。深度挖掘以古都群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打造“一都一品”的空间布局。在现有的内外部交通格局下,围绕运河带和古都群,按照组团的方式来进行空间布局,对各组团特色化打造,“一都一品”,主题功能各不相同,既自成体系,同时又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外部交通形成东西南北联动发展。交通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公路、铁路的发展使运河全线的交通大环境得到改善,针对周边核心客源市场内部交通打造精品主题环线。
(二)推进活化式和体验式传承
大众化旅游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无法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因此,新形势下大运河古都群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打破传统套路,增加文化旅游的体验性、趣味性、特色化,以达到吸引更多客源市场的目的。第一,大运河古都群的发展可以通过“场景再现”类文化演艺,让游客能更直观的理解大运河的发展渊源以及大运河在我国古代发展中所担任的历史角色和任务。例如宫殿遗址景区,可以排练符合宫殿所处时代特征的舞蹈,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古代歌舞表演,供游客观看助兴;对于包含历史事件的景区,可以通过编排符合历史事件情结的话剧、豫剧、电影表演等形式,在固定的时间段将其还原出来,供游客回味历史;对于古代朝拜祭祀等遗址景区,也可以模仿古代礼制,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表演,供游客学习了解先祖礼制;对于世代流传下来手工技艺,如茶道、剪纸、陶瓷、书画等,也可以在景区对应的场所进行场景和操作模仿,供游客学习传统艺术或购买相关纪念品。第二,通过VR技术与“重走大运河之路”结合增加大运河古都群文化旅游的趣味性和体验性。第三,建设大运河特色景观带和古都文化特色建筑群。建筑是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将大运河和古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建筑形式表现,能够对游客形成强吸引力。第四,在大运河周边以及内外部交通两边打造特色景观带,设计文化内涵丰富的景观小品,使得大运河古都群文化内涵活化且具象化、具体化。第五,采取旅游直播的方式将旅游目的地的风景、民族风情等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展示给观众[12]31-34,促进“旅游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三)打造品牌营销推广模式
为了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大运河古都群必须要树立鲜明且富有个性化的主题形象,以形象来宣传自身特色,吸引大量旅游者,提升对外知名度。形象的打造要能够凸显大运河古都群的旅游功能和产品特色,使游客对大运河古都群有着清晰的认识。采用新(微博、微信、微电影)、旧(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结合的营销形式,抓住大运河古都群的地理优势,紧抓与大运河沿线其他热点旅游城市的合作进行整体营销,在一年的不同时段举办不同主题的节庆活动,保持较强的市场热度。打造大运河古都群旅游协作信息支撑平台。完备的旅游信息可从一个新的层面去改造传统的旅游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潜在旅游者可借助互联网感知旅游服务,选择组织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旅游企业可得到用户的消费信息,分析消费需求并针对需求提供相关的旅游产品。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旅游企业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提高客户黏性。在统一品牌、统一承诺、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基础上进行连锁经营。借助产品推介网站的实时预定分配系统推广B2C的旅游电子商务。
(四)创新旅游发展融资方式
除政府牵头成立旅游发展基金外,应积极引入社会和资本市场资本,助推河南省大运河古都群文化旅游发展。首先,在资金耗费巨大、微利、投资期限长的河南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程中,优先引进社会资本。鼓励使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模式,给予私营部门一定时期的特需经营权和收益权,提高项目落地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其次,借助资产证券化引进资本市场资本。以现有景区交通乘坐和入园凭证等作为基础资产,引入国资背景企业提供外部增信以确保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一方面获取旅游发展所需资金,另一方面降低旅游企业融资杠杆,加快大运河古都群文化旅游发展。待大运河古都群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成熟,客源稳定,现金流充足,可提供新的基础资产。如2017年10月20日,牡丹江镜泊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原始权益人,以其子公司所有的未来特定期间内运营的观光车和观光船乘坐凭证作为基础资产,成功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融资规模为2.611亿元,发行期限为1至7年,收益率介于5.5%-7.2%之间。最后,以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拓宽社会资本投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程的退出路径,破解PPP项目投资者积极性不高的困境,确保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程的推进。同时,可以盘活PPP项目的存量资产,使社会资本借此获得较为理想的流动性溢价[13]。
(五)以特色小镇带动文化旅游
在大运河沿岸的古都内通过建设特色文化小镇来发展和升级当地文化旅游产业。以河南省境内大运河为依托,在各个古都现有的文化旅游区基础之上,在秉承保持原有景观特色或能够体现该地区文化价值的原则下,以古都的文化异质性为依托,整合当地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建设特色文化小镇集中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此外,以特色小镇带动旅游主题的建设以及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14]136-137。
(六)发展运河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旅游+”功能,综合运用旅游的拉力、融合能力,将其他产业与旅游产业,提升其他产业的功能价值,延长经济产业链。相较于传统旅游产业发展形势,在完善传统旅游要素产业的基础上,增加特色化发展内涵。将工业、商业休闲产业、旅游服务业相结合,完善综合服务设施、做精做特旅游产品、构建宜业、宜游的旅游发展空间。
四、结语
大运河申遗成功为沿线古都群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河南省应从省级战略出发,充分考量政策的落地性,及时、科学、系统地制定相关发展策略。搭建省内古都群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协作保障机制[15]1444-1454,开创区域协同创新格局,为省内古都群文化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古都群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5172.html
- 下一篇:谈民族文化的连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