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10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两院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时间仿佛回到了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场景,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这预示着我国长期建坚持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环境开始向发展科学、发展生产力上来,这一场大会的召开也标志着的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整治保障,也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这是党中央再次向全国、全世界人民再次宣告,我国的当前的发展重点是国民经济,提高生产力,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已不用再验证,这是继1978年以来我国第二次召开全国性质的科学技术大会,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视。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并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而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号召我国科技界奋力创新,这次大会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一个变化,那就是从以前的发展科学技术转变成为创新科学技术,这一词之差所表示的意义却截然不同,发展是在现有的水平上提高,去借鉴学习其他发达国家得科学技术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保障,但是这时我由于我们的技术大部分相对落后,或是倚重于发达国家的支持,这时的我们虽然科技水平提高了不少,社会生产力也增长了很多,但是却处处受制于人,因为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太少了,面对日益变化发国际形势和国家未来发展定位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原创,要慢慢摆脱借受制于人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这将会为我国的未来发展,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科技兴。从这短短的一句话可见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要求我们的科学技术者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刻苦创新精神、同时为年轻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拳脚的平台、为他们铺好路搭好桥,做好年轻科技人才的坚强后盾。
【篇二】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两院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
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指出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基于这个重大判断,习近平提出一系列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有十个关键词尤其值得注意,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点和最需要把握的问题都在这里。
纵观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大飞跃都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而导致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也同样历历在目。
今天,我们再次迎来了一个历史性交汇期,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提出“创新信心”,强调的是面对机遇积极有为的态度,也是面对挑战沉着应对的定力,更是面对形势一往无前的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这些都是“创新信心”的重要内涵,是我们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所必需的精神力量。
人才评价制度、管理制度不合理,科技奖励制度需完善,繁文缛节,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习近平一一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归纳起来一句话:通过改革,“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习近平引用这句诗高度评价了一代代科学家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盛赞他们是民族英雄。他们甘愿“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科学报国的理想是最坚定的支撑。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初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然而,无论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报国”永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的动力之源。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靠一代代人艰辛探索、接力奋斗。习近平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一系列关爱青年的要求,目的就是要让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接班人永不断档。
习近平强调,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每一个“我们坚持”,每一个“我们着力”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事业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
【篇三】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发展大势,直面当前我国科技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语重心长的语气,志在必胜的信心,就推进新时代科技创新作出动员部署,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了新活力、强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并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因素,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要把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大力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被人牵着鼻子走。一段时间以来围绕“芯片”的中美贸易之战,让我们看到的自己的科技短板,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不发达,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此我们一定要把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作为激励全民创造热情、推动全民素质提升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以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信心和能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坚持“自强不息”,时刻保持立志奋斗的精神状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融入了民族精神、中国精神,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奋发向上、坚韧不拔、立志成功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品格。科技创新是复杂的、艰辛的、长期的。推动科技创新就要有报国之志,奉献之情、奋斗之心。
有志者,事竟成。自强不息,为“志”奋斗,对党的干部和科技工作者来说,就是要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大志,为志向而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立志,就像确立进发的方向;动力,就像运转前进的马达。只有目标正确、马力充足,人生才自强不息,民族才生生不息。”党员干部、科技人才要树立报国、富国、强国之志,围绕科技创新一起用力、一起奋斗。
“奋斗者”是光荣的,“奋斗着”是幸福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就是自强不息的过程,就是拼搏奉献的过程;就是追求知识真理、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没有奋斗的人生是暗淡的、无味的。为科技而奋斗自强,为创新而奋发图强,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只有齐心协力,方能众志成城。
坚持“自力更生”,时刻保持艰苦创业的精神状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早在2015年,习近平考察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时就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
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再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只有走自力更生之路,自主创新之路,才是最佳的道路,最好的出路。对此,科技工作人员要按照习近平要求的那样,“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努力多出创新成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社会主义要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必须靠全体人民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艰苦创业。党章规定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内容,更是基于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性质和具体国情的认识,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必须坚定不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把重心放到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时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必须学习和吸收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与好的经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两者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在做好结合文章上动脑筋、下功夫。
坚持“自主创新”,时刻保持革故鼎新的精神状态。前段时间,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激活拒绝令一事,把“自主创新”再次推向“风口浪尖”,成为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议题。科技的自主创新可以说时不我待、势在必行。对于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进行强调,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忧国忧民意识。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习近平强调,“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我创新的能力,就要时刻保持“自我革命、革故鼎新”的精神和锐气。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科技工作者,都要有“革新”理念,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意识,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压力感,不断探索智能领域、攀登科技高峰。如何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决方法:“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可谓指明了破局之道、成功之路,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习近平指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孤立地依靠自我力量应对世情的各种挑战,都是不足取的,都会难以突出发展、创新发展。随着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解决前进道路创新难题都需要有“合作共赢”意识。如果要关起门来搞“创新”,不但会失去“新”与“旧”的参照和标准,更将失去创新的目标与动力。只有将门打开,深化国内国际交流合作,才能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助我国科技创新大业。
【篇四】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发展大势,直面当前我国科技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语重心长的语气,志在必胜的信心,就推进新时代科技创新作出动员部署,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了新活力、强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并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因素,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要把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大力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被人牵着鼻子走。一段时间以来围绕“芯片”的中美贸易之战,让我们看到的自己的科技短板,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不发达,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此我们一定要把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作为激励全民创造热情、推动全民素质提升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以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信心和能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坚持“自强不息”,时刻保持立志奋斗的精神状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融入了民族精神、中国精神,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奋发向上、坚韧不拔、立志成功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品格。科技创新是复杂的、艰辛的、长期的。推动科技创新就要有报国之志,奉献之情、奋斗之心。
有志者,事竟成。自强不息,为“志”奋斗,对党的干部和科技工作者来说,就是要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大志,为志向而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立志,就像确立进发的方向;动力,就像运转前进的马达。只有目标正确、马力充足,人生才自强不息,民族才生生不息。”党员干部、科技人才要树立报国、富国、强国之志,围绕科技创新一起用力、一起奋斗。
“奋斗者”是光荣的,“奋斗着”是幸福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就是自强不息的过程,就是拼搏奉献的过程;就是追求知识真理、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没有奋斗的人生是暗淡的、无味的。为科技而奋斗自强,为创新而奋发图强,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只有齐心协力,方能众志成城。
坚持“自力更生”,时刻保持艰苦创业的精神状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早在2015年,习近平考察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时就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
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再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只有走自力更生之路,自主创新之路,才是最佳的道路,最好的出路。对此,科技工作人员要按照习近平要求的那样,“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努力多出创新成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社会主义要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必须靠全体人民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艰苦创业。党章规定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内容,更是基于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性质和具体国情的认识,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必须坚定不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把重心放到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时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必须学习和吸收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与好的经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两者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在做好结合文章上动脑筋、下功夫。
坚持“自主创新”,时刻保持革故鼎新的精神状态。前段时间,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激活拒绝令一事,把“自主创新”再次推向“风口浪尖”,成为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议题。科技的自主创新可以说时不我待、势在必行。对于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进行强调,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忧国忧民意识。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习近平强调,“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我创新的能力,就要时刻保持“自我革命、革故鼎新”的精神和锐气。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科技工作者,都要有“革新”理念,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意识,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压力感,不断探索智能领域、攀登科技高峰。如何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决方法:“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可谓指明了破局之道、成功之路,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习近平指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孤立地依靠自我力量应对世情的各种挑战,都是不足取的,都会难以突出发展、创新发展。随着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解决前进道路创新难题都需要有“合作共赢”意识。如果要关起门来搞“创新”,不但会失去“新”与“旧”的参照和标准,更将失去创新的目标与动力。只有将门打开,深化国内国际交流合作,才能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助我国科技创新大业。
【篇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要深入学习和落实讲话精神,全面聚焦人才培养,释放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让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投身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今天,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从海外学成归来,投入祖国创新创业的大潮。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郭庆华曾在国外多年,他坦言,回国短短3年时间,自己的科研团队能够迅速打开创新局面,这与国家对归国创业科研人员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这句话让我们感到科研创业的天地更广阔了。”郭庆华说。
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余梦伦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要求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是有规律的,我们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要注重各个行业和岗位的基础性技术人才的培养。”余梦伦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老一辈科学家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当代科技工作者要传承科技报国的精神,也要将科技的火种传播在青少年心中。
【篇六】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两院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时间仿佛回到了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场景,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这预示着我国长期建坚持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环境开始向发展科学、发展生产力上来,这一场大会的召开也标志着的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整治保障,也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这是党中央再次向全国、全世界人民再次宣告,我国的当前的发展重点是国民经济,提高生产力,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已不用再验证,这是继1978年以来我国第二次召开全国性质的科学技术大会,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视。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并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而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号召我国科技界奋力创新,这次大会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一个变化,那就是从以前的发展科学技术转变成为创新科学技术,这一词之差所表示的意义却截然不同,发展是在现有的水平上提高,去借鉴学习其他发达国家得科学技术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保障,但是这时我由于我们的技术大部分相对落后,或是倚重于发达国家的支持,这时的我们虽然科技水平提高了不少,社会生产力也增长了很多,但是却处处受制于人,因为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太少了,面对日益变化发国际形势和国家未来发展定位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原创,要慢慢摆脱借受制于人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这将会为我国的未来发展,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科技兴。从这短短的一句话可见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要求我们的科学技术者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刻苦创新精神、同时为年轻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拳脚的平台、为他们铺好路搭好桥,做好年轻科技人才的坚强后盾。
【篇七】
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带露的鲜花,绚丽芬芳。在这阳光灿烂、鲜花盛放的季节里,孩子们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六一”。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也提到了:“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总书记的话,表达了对青少年儿童的关心关爱,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也对今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前段时间,在电视节目中,乡村教师和山区儿童咏唱的这首小诗,感动了亿万中国人。今年年初,云南头顶风霜上学的照片“冰花男孩”王福满,在网上也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无论是山区儿童,还是留守孩子,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都有一份对未来的渴望,或者科学家也是无数留守儿童的梦想,也是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能不能为这些孩子们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能不能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在祖国的阳光下成长,这或许是儿童节应该思考的深刻话题。
在这个人人都能有梦想、人人都可以实现梦想的时代里,但梦想的实现,并不轻松。相较过去,成长在当下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但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中国的教育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有待破解,关爱儿童,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也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必须把涉及儿童权益保护发展的事情,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面要推动形成关爱儿童的合力,对那些损害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担起来,把父母的抚养义务履行好,惟其如此,才能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孩子,你们是未来的希望。你们的背后,投射着殷切的目光;你们的身边,充满着温柔的呵护;你们的面前,铺洒着绚烂的梦想……
【篇八】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作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创新”一词,更强调“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当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一个“九死一生”,生动诠释了创新的不易与坎坷;一个“九死未悔”,更深刻彰显了追求创新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创新之路,充满“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波折与坎坷。纵观古今,创新是不易的,带来的影响也让人意想不到。爱迪生发明灯泡,试验了上千种材料,也失败了上千次,如今万家灯火,是对他最实际的肯定。特斯拉初创之时,这款颠覆传统汽车巨头的电动车被人看作是异想天开,创始人更被当作是疯子、骗子,如今它的周围却围绕着鲜花和掌声。时代是变化的,但破旧立新的趋势从未改变,只是难就难在一个“破”字,苦就苦在一个“新”字上。人常有惯性,不论是思维还是行为。创新难,在于人要打破固有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自己现实的否定。创新难,更在于这艘远航的巨轮,可能会因为迷失方向、撞击暗礁、船体破裂甚至运气太差等诸多原因粉身碎骨,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真正能成功的创新,背后都是一堆尝试多次却屡屡失败的残渣碎片。
创新之路,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九死未悔”。难的不是接受当下的失败,难的是在面对一次又一次失败之时,还看不清未来的道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过程固然艰难,但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只有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真正有底气、有信心去面对时代的大风大浪。只要一想到,因为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我们就只能为此卑躬屈膝;因为在某些关键领域尚无突破,我们就只能因此受人宰割。这种滋味令人如坐针毡。对企业如此,对国家更是如此。在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的当下,失去自主创新能力,失去核心关键技术,就如同命脉被人捏住,丝毫无法喘气。因此,培育创新人才的沃土,培养一流科技的人才,营造有利的创新环境,以永不退缩、九死未悔的决心去实践、去创新,逆流而上,勇攀高峰,方能在时代浪潮中岿然不动。
有句话说,铁匠在啤酒中酒下眼泪,悲叹自己没有办法在铁路时代卖马掌,但是这并不会使他们的马掌更受欢迎,那些学习变成机械师的铁匠,才会保住自己的铁碗。而那些努力学习机械师的铁匠,必然也是历经千辛万苦。如今虽不是铁路时代,但新时代里,创新更是熠熠生辉。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使命,更赋予了责任,以九死未悔之决心,在创新之路上勇往直前,必能够让发展的巨轮驶得更远。
【篇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直接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作为一名青年人,笔者认为我们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自身素质,提高能力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学得有“根基”。坚持原原本本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zd思想为指导,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要学得有“目标”。常言道:“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注重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适应大环境和与时俱进的必要,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与锻炼,努力掌握科学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与水平。
要学得有“广度”。“学愈博而见愈远”,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否则就难以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方针政策,难以准确判断面临的新形势,就会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干部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自觉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扩大视野,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学习熟练业务的新知识,努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要学得有“深度”。突出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它是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新情况、新问题比比皆是,新要求、新挑战也层出不穷,如果固守传统观念、方法、模式、就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同样的方法,可能在某一种情况下卓有成效,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无济于事;同样一项政策,在昨天看来是进步的、积极的,但在今天则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羁绊。社会的复杂、环境的变化、发展的要求、业务工作的创新,都要求我们勇于挑战自我,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设计自己,并不断地将自己的能力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篇十】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凡欲大有作为者必具旷世之才或依赖于杰出人才。在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吸引、汇聚、用好一流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呼唤越来越多的人才投身到党的伟大事业中去,挥洒热血和智慧,助力中国成为世界创新强国。日前,两院院士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引发了强烈反响,无疑是在释放明确而强烈的信号,中央将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人才制度改革、构建世界一流人才发展环境、推进科技创新。
人才是创新的源动力。“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失去创新能力的民族必将衰退。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五千年之久生生不息,不仅缘于中华民族极强的韧性,更缘于强大的创新能力。“穷则变,变则通”,发展遇到瓶颈,就要锐意改革,敢于破旧立新。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技术逐渐得到尊崇,16世纪以来的世界强国也莫不以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作为坚强后盾。当今之世,列国之间、企业之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较量日趋激烈,竞争出台人才新政,旨在汇天下英才为己所用。要加速建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国家,就必须把创新植入民族的灵魂,融入民族的文化基因,体现在党和国家各项重大决策方针中,转为化支持创新发展的实际作为,改革完善创新机制制度,着力培育创新动能,大力构建创新平台。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只有把人才培育、人才发展的环境营造好,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不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扎根、奉献。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制造业升级,完成农业、工业现代化,不断抢占世界科技前沿阵地,引领世界科技创新潮流和标准,就必须大兴育才引才用才之风,让尊重创新科技人才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科技创新需要一流人才,人才发展需要沃土。要着力破除机制制度上的束缚,不断完善人才发展制度环境,在政治上、待遇上、工作上等各个方面给人才充分保障。要实施系列人才引进计划,推行中国版“绿卡”,不断将世界一流创新人才和人才团队引进来、用起来。要着力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完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大力培育本土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为创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10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