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论文: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发展分析(5篇)

时间:2019-05-14 10:40:00 网站:公文素材库

大家知道审计的工作是什么吗?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论文: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发展分析(5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相信会帮到大家!

第一篇:物流企业的内部审计解析

摘要:物流企业在经济深化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桥梁作用,是供应商与经销商之间保持联系不可或缺的纽带,促进经济平衡发展。鉴于物流企业经营业务比较特殊,在日常运作过程中面临诸多潜在经营风险,内部审计作为物流企业化解潜在风险的核心竞争优势,对物流企业长远运营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分析内部审计对物流企业长久运行的重要意义,提出从思想层面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培养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等措施加强物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旨在改善物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活动现状,提升内部审计活动效率与效果,保障物流企业实现稳定长远发展。

关键词:物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

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物流企业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物流企业是联系供货商与经销商的纽带,为双方信息流、物流、商流建设交流搭建平台,可以说倘若不借助物流行业这个平台,经济反战将难以健康运行。近几年物流行业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在经营过程中隐藏着经营风险。如何规避潜在经营风险,增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难题,内部审计工作在规避经营风险、实现物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内部审计作为监督并评价企业生产经营合法性与有效性的重要工具,对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维护企业合理价值发挥重要作用。物流企业内部审计即借助整体性性规范性的方法,对物流企业日常经营业务、内部控制、风险预测等方面工作进行审核和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物流制度及政策、基本业务流程、经营成本、固定设施、企业组织架构、员工素质与业务技能、经营业绩与营运能力诸多层面综合评价。

1物流企业内部审计的意义

加强物流企业内部审计活动建立在系统的内部审计制度基础上,内部审计工作即监督并评价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合法性、有用性与恰当性,通过内部审计改进物流企业生产运营水平,及时规避潜在运营风险,促进企业价值不断提升。

1.1紧跟经济深化改革步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经济贸易深化改革给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新契机,促进物流行业的崛起,现在市场中物流企业数量逐步增多,从难以满足生产企业物流需要,到现在物流行业竞争激烈程度陡增,若想在物流市场中占据理想的市场份额,物流企业要积极应对外部经济变革发展趋势,分析自身发展情况,借助内部审计手段,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效率与水平,紧跟经济深化改革步伐。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日益繁荣的国际背景下,改革开放程度日益深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程度越来越密切,经营范围拓宽提高商品流通速度要求,这既是物流企业遭遇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物流企业应对经济转型形势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机遇。物流企业不仅要借鉴国内先进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还要积极汲取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经营思想,通过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完善经营发展,争取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

1.2助力物流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物流企业经营业务具备一些特殊性,经营流程涉及环节多,风险相对高一些,而内部审计工作能高效地察觉物流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通过提前制定风险规避措施应对风险发生,最大限度优化企业经营成本,强化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内部审计工作达成物流企业规范管理进而实现有序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内部审计工作既能规范物流行业经营发展,也促进整个经济环境发展进步。物流企业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桥梁作用,是连接供货商与经销商的关键纽带,在交易过程中发挥保障功能,促使市场维持稳定状态,保证经济平衡运行。

2加强物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策建议

2.1从思想层面重视内部审计工作重要程度

物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执行要以人为出发点,员工是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只有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物流企业规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程度才能真正支持并落实内部审计工作。首先,物流企业管理者应该认可内部审计工作,认可内部审计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管理者思维方式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发展走向,重视管理者在内部审计方面的认识与评价,通过学习与培训丰富管理关于内部审计的知识结构,提升管理者在内部审计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观察能力,积极与行业内专家管理者进行沟通,关注经济发展趋势与改革动向,跟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变动与工作新要求,实现物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目标。其次,要在企业内自上而下宣贯内部审计工作对实现发展的深刻意义,促使内部审计理念深深植入员工思想中,在企业内形成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都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氛围,鼓励员工为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执行积极建言。同时要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与威望,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及员工的岗位职责,给予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适当权力,保障内部审计活动开展有据可依,通过独立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发现物流企业运行过程中潜在经营风险,通过提前制定风险应对措施,规避风险可能引致的经济损失。

2.2培养人才梯队,完善组织架构设置

随着经济深化改革进程加快,物流企业发展步伐也愈来愈快,传统单纯依靠人力的方式难以解决越来越复杂的发展局面,对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综合素养提出新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作为监督企业正常发展运行的关键控制点,要求内部审计工作者具备坚实的内控理论基础,同时具有敏感的风险防备意识,掌握内部审计活动基本业务技能,只有综合素质过关才能全面把控好内部审计活动要领。物流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人才建设与培养,积极开展内控培训活动,更新内部审计工作者知识库,贯彻执行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工作,真正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此外,不管物流企业发展规模大小,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都应该独立存在,这样利于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实施审计工作,客观地向上级汇报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监督制度贯彻落实情况,控制物流企业经营活动发展方向。内部审计部门承担较大责任,所以在赋予内部审计部门相应权力的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问责机制建设,对没有履行岗位职责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实施相应惩处,把握风险防控第一道关口。通过权责平衡机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真正为内部审计工作服务,对企业经营发展负责,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目标效果。

2.3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提升创新能力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工作形式与企业内部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紧密相关,可以采取相对灵活的形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由于物流企业日常经营业务具备较强灵活性,难以在固定时间内对经营业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所以物流企业可以采取相对灵活的时间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让内部审计工作成为物流企业的日常工作,能够随时进行内部审计,只有保持时间方面灵活性才能借助内部审计及时察觉经营方面潜在问题,及时改进物流企业经营运作的疏漏,让员工时刻保持警戒性,对日常工作不得松懈。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地点方面保持灵活性,通常物流企业组织架构设置比较繁琐,人员分散,所以内部审计工作难以集中开展,为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可以丰富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地点,做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在办公室开展审计工作,还能在运输路途中、装货场地、信息传递过程中均能开展,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性与及时性。此外,在内部审计手段上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微信、邮箱等形式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与效果。

2.4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审计监管

规避物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风险,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应放在事前审计方面,采取预先防范策略,通过事前调研、查看与评价,严格审核每一笔业务,对有潜在经营风险的活动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并改进。通过开展事前审计,最大限度地规避潜在风险可能引致的损失,维护物流企业利益最大化。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对日常经营业务全过程监管,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及业务报价等方面涉及的信息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及业务风险进行全方面监管,掌控物流企业经营发展方向,察觉经营过程中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风险,消除潜在风险引致的隐患,促进物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吕静也.基于风险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审计研究[J].物流技术,2017,36(2).

[2]姚晓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用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作者:刘岩雯 单位:辽宁顺路物流有限公司

第二篇:国有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问题探讨

摘要:国有企业集团是随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具有资产雄厚、经营规模大、范围广、资金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和其他企业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保持相对独立,并具有监督各个子公司或各个部门的职能,对降低企业集团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突出问题的分析,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突出问题;应对措施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权威性也较难得到保障。内部审计监督未受重视,内设审计机构不独立或独立性不够,从诸如纪检监察审计部、法务审计部、财务审计部等企业内设机构名称反映,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集团,尤其是司属二级企业集团的审计机构只是该单位的内设职能部门之一,且审计工作主要由企业纪委书纪、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负责领导,不仅审计人员的职务晋升和薪酬发放要受控于被监督对象主体,其他审计资源的配置也必须高度依赖所属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与被监督主体间存在较强经济联系,审计独立程度不高,权威性也较难得到保障。(二)分级管理模式导致审计资源分散,未能发挥综合监督效能。一是司属企业内设审计机构规模小、人少,大部分缺乏质量控制,更多的是立足于服务本企业开展审计工作,服务集团的大局意识不够,为解决审计任务重、力量不足的现实困难,大部分只能采取委托外部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方式工作,由于存在中介机构良莠不齐、外部审计人员不熟本悉单位情况和缺乏忠诚度等难控因素影响,很难发现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二是集团审计部对司属企业审计人员和审计资源的统筹调度差,未能集合内部审计资源齐力发挥监督成效,较难满足国有企业集团发展对大规模、全覆盖、多领域的审计监督要求。(三)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一是审计人员配置不够,如部分监管单位多、资产规模高、员工数量多的地方级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审计人员数量占职工总数比不到0.2%,监管任务繁重。二是审计人员的年龄结构和业务经验结构不合理,比如大部分国有企业集团存在中老年审计人员占绝对主力,青年审计人员少或无的情况,且几乎系企业财务会计、政工管理岗位的转岗人员,若要完全适应工作需要,还需不断强化审计实务、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及风险管理等重要业务知识的学习。三是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突显,如某集团主业包括了道路建管养和多元化经营业务,但在岗审计员极度缺乏工程造价、企业管理、内控、法务和风险等专业知识。(四)审计监督机制不能完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一是内部各专业监督机构(如监事会、纪检监察、财务和审计等)在履职中系自建工作平台、各自接触被监督对象,除会发生重复监督行为导致监督成本增加外,还因彼此沟通少、专业配合度不够情况,给被监督对象带去了重复配合监督的无形工作压力,既影响独立监督效果发挥,又导致综合监督效能降低。二是对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不力,既未完全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也未结合审计监督需要及时优化审计工作流程等。(五)对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不到位。一是不重视审计成果运用,审计成果还未完全被人事、纪检监察、监事会和业务职能部室等充分运用,运用范围存在局限,同时对发现问题也处理只是纠错个体表现,没有对同性质、同类型的业务问题作延伸性整改,且也存在前瞻性措施不够有力、整改责任未落实到人、整改进程偏慢、不全面整改和未彻底整改的情况,致使旧问题不止,新问题又频频发生。二是审计监督服务意识尚未完全树立,审计成果转换工作推进也不够,导致审计成果在事前防控、事中监督和事后追责过程中存在转换不及时或转换不力的情况。

二、应对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政治站位,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根据十九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等相关精神,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应在企业集团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应建立总审计师制度,确保内部审计的政治站位得以提高,除要合理保证审计人员的职务晋升和薪酬发放不再受控于被监督对象之外,还应尽可能的解决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与被监督对象间的经济联系,有条件的建议在董事会下设立内部审计专业委员会,从企业治理结构层面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积极探索创新审计直管组织结构,集中上下资源齐力发挥审计监督效能在国有企业集团司属企业撤销其内设审计机构后,由集团内设的审计机构统一管理全集团审计人员,集团内设审计机构视审计监督板块情况,可以分设数个审计业务中心(如工程管理审计中心、财务管理审计中心、经营管理审计中心、审计成果转化及咨询中心及审计档案管理中心),对于规模大或经营集团核心业务的司属企业可以派驻审计办驻地监督,次之则指派专职审计联络员,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其专管单位审计工作并集团审计内设审计机构进行信息沟通,再次之则可只配备一名兼职审计员,负责兼职履行审计联络员职责,且可充当集团临时审计员,参与非本单位的审计工作。通过有效的整合集团审计资源,集中力量组建内部审计项目组,既可适度降低内部审计服务外包,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审计服务能力。(三)强化集团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尽职履职意识和胜任能力一是根据集团发展需要,及时对审计人员的年龄、业务经验专业知识结构比不合理的现象进行调整,如适度补充企业管理、内控管理、法务和风险专业人才,增配具有创新特质的青年审计人员等。二是抓好审计队伍政治思想道德建设,根据十九大相关精神,结合实际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审计监督履职政治站位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审计队伍政治素质过硬。三是强化专业学习,在要求审计人员深学笃用内部审准则等专业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地方规划和发展计划情况,组织学习与集团业务和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等相关知识学习,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四)结合经营管理监督所需,持续优化审计监督机制一是整合集团内部监督资源,可以在董事会领导下组建内部联动监督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集团监督工作的总体协调、部署和工作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固定成员单位(如监事会、审计、纪检监察等专业监督机构)和非固定成员单位(如财务、法务等业务指导或监督机构),并配套建立小组联席会议、联合检查、资源成果共享、监督手段创新等有效机制,通过共建监督信息沟通交通平台、解决沟通少和专业配合度不够等问题。二是积极推进审计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工作,除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质量控制体系、成果运用和转化机制外,还应结合审计监督需要及时优化审计工作流程,并尽可能的建立审计人员岗位手册和被审对象迎审手册等。(五)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不断为集团有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内部审计机构除应向管理层报告审计结果、向纪检监察等部门移送案件问题线索,以及尽可能的与人事、监事会和业务职能管理机构等内部单位共享审计信息资源外,还须不断强化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督导,一要认真指导制定措施得当、前瞻措施有力、时限合理、责任到位的整改计划,二要严格监督整改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做好“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杜绝被审的监督对象再犯同类问题。二是强化审计监督服务意识,积极推进审计成果转化,使审计成果真正转化为经营管理的助推剂,一要结合审计发现问题,围绕集团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宣贯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合法合规履职意识,二要在集团范围内认真宣贯内外部审计问题案例,可以采取选编案例汇编、开展审计视角看集团各板块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宣讲问题案例,并要求司属企业对照自查和举一反三提前整改,将审计成果转化运用于日常经营当中,通过做好审前教育、提高问题防控意识和提出措施办法,既能有效杜绝出现过的问题在集团内再次出现,又可合理控制新增问题发生。

三、结束语

有效开展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是经济改革和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内部审计工作对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疏漏、减少企业风险、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突出问题,采取提高政治站位强调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整合集团内部审计资源、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优化审计监督机制、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等应对措施,强化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和管理水平。集团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齐心合力,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海容.关于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5):151-152.

[2]刘晓东.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构建探析[J].会计师,2017(08):60-61.

[3]战欢欢,何秀英.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7):228-229.

[4]孙浩,李晶.关于强化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江苏商论,2014(11):62-64.

作者:刘永英 单位: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篇:如何提高企业内部的审计质量

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对企业正向发展、市场秩序稳定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制约作用和保障作用两个方面入手,简要阐述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功能重要性;其次,针对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信息滞后性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以上问题,重点提出了完善内审制度、加强团队建设、应用网络大数据、加强协调配合四个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企业经营行为;市场环境;大数据

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功能重要性

第一,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行为具有制约作用。标准的内审工作是以国家现有经济法律和市场环境为基础的,可以及时有力地“叫停”企业的违法违规现象,披露企业的作弊行为,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可查,以纠正企业、行业乃至社会的不正之风。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积极与国家的纪检部门协同合作,严厉打击企业错误的经营活动,使企业长期走在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上。第二,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发展具有保障作用。首先,通过集“事前-事中-事后”于一体的全程内部审计,企业能有效地评估出当前经营状态的可行性和合规性,继而采取出适当的工作调整、风险控制等手段,从而消除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点和失控点;其次,开展企业经济的内部审计,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迎合市场竞争,防止舞弊、差错等经营问题发生,在经营活动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保障自身的财产安全[1]。

二、企业存在的内部审计质量问题

(一)审计领域不断扩大,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以勘察设计单位为例,经营业务领域不断拓宽,审计领域也不断扩大,由最早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薪资审计、阶段性审计和内部分控制审计等,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审计信息存在滞后性受到不良竞争观念的影响,一些企业会呈现出各部门“各自为阵”的现象,导致部门人员片面追求个体发展,削弱了企业整体的和谐协作能力。久而久之,企业各经营环节的收支情况、工作流程等信息缺乏联通交流,审计部门人员只能在风险问题苗头出现时按需进行信息的收集、校对和分析等工作,继而实施出滞后性的控制手段,不利于企业的安全发展。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可行措施

(一)完善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一项合理的企业制度,对其相关人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在企业中设置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能有效强调出内审工作的程序性,进而使员工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和职能范围,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违规甚至违法行为。(二)加强专业审计团队的建设力度人是企业的发展之本,只有加快增强相关人员的工作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对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从招聘环节入手,吸纳优秀的审计管理人才。人力资源部门可与内审部门、管理层人员相互联结,制定出多方面的人才测试指标,在分析应聘者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对其工作责任感、心理健康状况、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考量,从而有效引入优质的“新鲜血液”,为内审质量的提升提供团队基础;从现有资源入手,积极组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学习活动。企业管理者可从外部聘请优秀的认证审计师加入到企业培训中来,为审计人员讲解先进、科学的技术、知识及其经验,以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与时俱进。同时,还可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法律法规,对员工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对内审人员的工作规范性采取一定“软约束”手段[2]。(三)创新融入网络大数据的应用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大。此时,为了提高内审工作中所获信息的客观性和实时性,增强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相关人员应积极融入大数据的洪流之中,结合网络中的行业大数据,对当前的市场格局作出具体分析,并将其与企业的收支情况、固有风险、能力水平等经营因素相结合,从而实施出有效、合理的测试、评估和控制,为企业管理的高质量进行保驾护航。(四)加强其他企业部门的协调配合一项严谨、完善的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贯穿于整体的企业经营发展之中。这就要求除了审计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以外,企业管理者及其他部门成员也应积极加入到企业内审体系的构建中来。所以,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各个经营环节的负责人应认真严格地核对本部门工作中产生的财务支出和收入,并将准确的数据信息提交给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为后续审计工作的适时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总结

总而言之,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发展,就必须从制度、人员等多个方面进行健全完善,实施出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分析可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融入信息化的信息渠道,能显著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时性和约束力,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的规范性,从最大程度上消除企业的经济风险问题,为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牛晓红,院振东.试论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以烟草企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15):72-73.

[2]冉启万.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107.

作者:姚惠 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篇:互联网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逐渐强化互联网在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成作用,这对企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内部审计转型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依托依托互联网投身与经济社会改革的浪潮中,这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互联网转型对内部审计的新要求以及存在的价值,进而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有效性的策略,最后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未来的演进与展望,以期为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发展提供更加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快速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各行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以及生产要素,推动了企业在内部组织结构、盈利模式、客户关系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依托互联网技术消除了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距离,将内部审计获取数据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有效弥补了以前束缚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和技术等各种障碍。现代审计的基本脉络就是以技术、资源的发展为前提,更好的降低了风险。因此,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思考。

一、企业互联网转型对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

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首先可以更加完善企业的治理,提升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能力,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盈利能力,来进行综合治理,并监督治理的整个过程,将企业内部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更加全面的掌握经济发展状况,使审计活动更具规范化。其次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内部审计通过依托互联网实现对各个风险点的监控和预测,在集成管控、数据交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使企业完成封信评价目标,提升对抗风险的能力。最后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通过促使内部审计转型,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治理效率和治理的效果,可以促使企业积极应对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互联网背景下,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有效性的策略

(一)依托互联网平台,增强内部审计获取信息的实效性和空间性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受到获取内部审计信息实效性的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充分做好变革的准备。首先,要调整企业现有的组织构架和思维模式,突破原有的审计模式,了解当今时代数据信息获取和商业的运营模式。其次,互联网具有获取与汇总数据、信息集成等优势,企业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创新监督方法,对管理监督系统进行完善,形成规范的评价程序。互联网对企业内部审计最大的影响在于,消除了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实时获取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进而有效开展内部审计活动,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大幅度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远程检查并分析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信息,一旦发现问题交由审计人员核查现场,并将核查结果进行反馈,将内部审计所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二)通过互联网,节约获取数据信息的费用“互联网+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审计模式的创新,未来审计模式的发展方向为远程审计模式,与现场审计比较,这种审计模式具有经济性、及时性的特点,能够很好的控制内部审计的成本费用。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数据信息也变得日益丰富,大家也可以共享各类型的数据信息。依托互联网,内部审计可以获取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参考数据、企业的公开经营状况、各类产品的单价等信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大大减少获取各类信息所需要的费用,在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同时,做到兼顾成本效益。(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互联网的发展,对于企业内部审计来说既是给予也是挑战,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为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企业要对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内部审计的运营模式以及审计方法进行变革,促使互联网与企业内部审计有机结合,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企业要将审计部门与其他智能部门独立开来,以免产生经济联系。

三、企业内部审计未来的演进与展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解决了以前束缚内部审计的人力和技术障碍,对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加突出及时性和前瞻性,价值创造作用也会更加重要。(一)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对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未来企业内部审计将会快速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会有更多的优秀审计人员来自“IT专业中财务或者审计最好的人”以及“企业财务或审计专业中IT最好的人”。IT系统平台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够集中调配资源、共享审计经验方法、联动开展审计项目,大幅度提升内部审计整体的工作效率。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更加广泛,更多的大型企业集团将会在同步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审计数据集市”,土洞各类审计项目的发展。(二)远程审计逐渐成为主流由于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而距离,不利于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而互联网的应用有效缩短了这一距离。远程审计具有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远远超过现场审计,因此,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远程审计,它通探讨了过与现场审计有机结合来进行企业的内部审计。未来,通过在企业的IT系统平台对审计模型进行完善和固化内部审计可以实现实时监控生产经营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出现的异常变化,将风险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查找并有效化解,这将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三)建立宽容的内部审计文化和新的审计评判标准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对创新是鼓励的,对失败是宽容的。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要想实现转型,就必须要建立起宽容的审计文化,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宽松、允许试错的氛围。除此之外,随着企业运营方式、商业模式以及盈利模式等的变化,传统审计评判标准已经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会对互联网企业的盈利状况和运营状态造成错判。因此,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发展,要逐步建立起新的审计评判标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依托互联网发展的企业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发展的新常态,这促使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它推动了各类产业互联网化的转型升级。在互联网的深入推进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逐渐实现转型升级。传统的内部审计由于独立性不高、具有较高的审计成本、以及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欠缺的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当务之急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互联网与审计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内部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胡靖.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6,(3):17-19.

[2]张复生,田艳媛.对企业"互联网+"背景下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的探析[N].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16(1):44-46.

作者:武燕 单位: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第五篇:企业内部审计的外包实践调查与发展方略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企业的内部审计外包问题也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企业已经选择外包服务,但由于内部控制水平较低,致使企业的环境无法满足外包需求。本文将探析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实践调查及发展方略,以期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实践调查

内部审计外包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兴服务模式。它通过建立起独立的审计机构,与企业合作,负责管理企业内部审计相关事宜,以减轻企业管理负担,实现审计工作的系统化发展。我国企业内审外包体系不够完善,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内审外包的重视力度,建立起科学的内审外包体制。

一、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相关内容综述

(一)概念

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有局限性,无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扩大自身利益,企业选择将内部审计外包,将大量非核心业务交由其他公司来完成,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营成本。这种外包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能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本企业不熟悉的领域交由外部专业人员代管,在保证业务质量的同时,也能创造更多的效益。由此可见。企业审计外包的本质是要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外包方式

1.部分外包。企业自身水平有限,无法高质量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即便能够完成也无法达到特殊项目的具体要求,此时企业就会选择将管理咨询与合作、补充内部审计等相关业务进行外包,保证内审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此外,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体系不健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在外部聘请专业的审计人员协助本企业开展审计业务,为企业内审提出相应的意见,提升内审质量[1]。2.全部外包。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因此并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此时企业经营者会选择将内审业务全部外包,只在内部安排一名审计人员负责监督承包工作,并及时的与承包方进行沟通,了解业务进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实践调查

(一)内部审核外包规模

目前,我国企业对于内审外包的争议较大。部分企业认为内审外包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并提高内审质量,是非常明智的举措;另一部分企业则认为保密业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应当透露给外部人员,一旦机密泄露,对于企业而言将是重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内审外包十分排斥。但随着内审外包的成功案例不断增多,企业对于实施外包也越来越信任,内审外包现象在现代企业中也越来越普遍。

(二)外包商选择呈多样化发展

随着企业内审外包需求的不断扩大,承包商能够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样化,企业在选择承包商时,需要考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多,除要考虑审计效率、业务能力及费用等必须条件外,还要看口碑、看业绩等,这也促使企业内审外包服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外包流程逐渐完善

在开展外包工作前,企业需要制定可行性外包实施方案,并将方案内容送给董事会进行审核,审核批准后要先选择合适的承包商,与承包商取得联系,并签订合同,所有前期工作准确无误的完成后才能够进入到内审外包业务实施阶段。待审计完毕后,还需要进行验收,并结合承包商的实际完成质量,交付一定的款项。

三、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发展方略

(一)加强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决策风险、决策体制风险以及投资体制风险等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企业应当对风险进行科学的分类,针对不同风险类型,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避免因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企业在进行内审工作外包以后,负责接手内审工作的承包方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对内审业务流程进行层层把关,确保内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此外,企业也应当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力度,结合自身内审类型,加强对审计工作的有效分析,做好风险评估工作,以保证内审的各个环节间的良好连接。

(二)优化外包流程

企业在决定内审外包前,首先要构建系统的外包流程,充分的考虑外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项问题,做好每一步计划。根据自身的内部审计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包模式,例如合作外包等等。由于企业的经营类型、管理水平以及盈利能力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外包商的选择标准也不尽相同。企业应当对自身的能力进行综合考量,合理选择外包商,并遵循一定的外包流程,保证内部审计的外包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实施,避免因外包而产生的不必要风险[2]。

(三)控制外包质量

部分企业旗下包含大量子公司,若母子公司选择同一个承包商,则内审外包流程则相对简单,也很少会出现问题。一旦母子公司选择非同一个承包商,则需要考量交叉业务问题,这种情况下常常有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为企业带来审计风险,对此,承包商应当加强对审计主体间的关系认识,及时进行沟通,防止问题堆积影响到审计质量。且在开展外包服务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安排一名内部审计人员到内审外包办公点进行监督,保证工作的透明化与公开化,提升审计质量。

(四)完善外包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内审外包工作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企业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制定了一系列内审外包的相关规定,促进了内审外包的规范性发展。但目前,我国内审外包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各方面制度还不够完善,企业的外包没有担保,很容易出现问题,对此,企业应当慎重的选择外包对象与方案,保证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展。此外,我国负责外包业务的专业人才相对缺失,从事该工作的员工大都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业务经验,对国家发展情势不够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审质量,因此,我国应当注重对该方面人才的培养,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我国内审外包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审外包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企业应当充分的利用外包优势,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政府也应加大对内审外包的投入力度,构建起完善的内审外包服务机制,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外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媛.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7(20):88-89.

[2]袁芳.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相关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18):118-119.

作者:白菁华 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煤炭运销分公司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论文: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发展分析(5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540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