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课堂的应用

时间:2019-05-14 10:40:18 网站:公文素材库

社会文化理论无论是针对国外文学还是国内文学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课堂的应用,大家感受一下社会文化的魅力!

摘要社会文化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创立的,该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与人际互动在人类认知功能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增强学习者自我意识、考虑学习者个体差异、提供学习符担、利用支架,能真正将社会文化理论应用于二语课堂,发挥社会文化理论的应用价值。

社会文化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创立,该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与人际互动在人类认知功能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近发展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时,Vygotsky提出了这一概念。最近发展区是指学习发生在近端发展区,即学习者的实际发展水平由他们通过独立解决问题所学到的知识所决定;学习者的潜在发展水平由他们通过与更懂行的对话者互动解决问题所学到的知识决定[1]。最近发展区与Krashen的i+1假设不同,因为两者在基础理论构建中存在内在差异。Krashen认为,“i”等于学习者目前的能力水平,“i+1”指的是在习得顺序中下一个习得的语言特征;而最近发展区是指学习者通过互动学习发展的潜在能力,而不是通过个人努力获得的潜在能力[2]。最近发展区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区域。在该区域中,学习者借助他人调节、支架式帮助等进行二语学习,将潜在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实际发展水平。Vygotsky主张教学应关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1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的国内二语习得研究

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研究二语习得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新方向。该方面的研究强调,二语学习者通过与教师、同龄人、目标语言、各种资源、文化、社会、历史和环境互动来学习语言;语言学习是一个社会中介活动,受到了它所发生的社会或学习环境的中介。相关研究者认同: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侧重社会环境通过语言对学习者的影响或学习者在语言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的互动[3]。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但主要涉及理论介绍或评述,将两者结合的实证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国内研究者将动态评价、支架、生态化等社会文化理论主要应用于二语写作和口语领域,取得初步成果[4-7]。相关研究表明:动态评价、支架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生态系统模式对小组互动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或写作能力。目前,在我国已出现将社会文化理论与网络移动学习、慕课、翻转课堂等当前二语习得研究热点结合起来的实证研究。社会文化理论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拓展了研究者的视野,为二语教学实践提供了全新认识。

2社会文化理论应用于二语课堂的教学策略

2.1增强学习者自我意识

在设计以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的二语课程时应考虑如何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动机和教学风格,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风格间的不匹配,为协作式目标设定提供机会,以便教师更好地发挥中介作用,根据学生需要,选择最佳的中介形式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2)创建学习任务,融合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主学习意识的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意识到对自己学习负责的重要性,并使其学会主动监控学习的必要策略和能力。一个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是一个会自我调节的学习者,该学习者可反思过去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估,在自我评估基础上自行设定新的学习目标,会使用广泛的学习策略以达到这些目标,并明白取得学习进步需要通过不断更新这一周期的活动[8]。培养学习者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学习者明确其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其在语言学习过程所表现出的具体行为。

2.2考虑学习者个体差异

学习者个体差异是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本的二语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策略倾向和学习风格,因此,鼓励教师创建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比如,在结对学习活动或小组学习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将活跃型学习者和沉思型学习者混编入队或入组。另外,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束缚,我国的多数学习者具有被动学习的风格,在学习中过分依赖教师。对此,研究者认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设计丰富多样的任务型语言学习活动,促使学习者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

2.3提供学习符担

“学习符担”是指教师引导下的学习机会,该学习机会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相关性进行自我选择的[9]。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符担不是强调语言输入或情景化的语言输入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学习者从事的活动的重要性。学习机会并不等同于学习符担,因为前者一般是指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机会;而后者将学习者置于语言、文化、历史、社会的环境中,使学习者识别该环境中和自身最相关的属性,然后采取行动,该行动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根据Vygotsky的理论,互动是所有知识的来源,迄今为止,社会的互动是人类从事的最常见的互动类型。通过给语言学习者提供精心构造的情境,或给予在给定环境中与学习者最相关的某些语言方面的互动机会,学习者将启动与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相关的自我调节活动。VanLier通过生动的比喻概述了学习符担的作用:学习者不是从教师为他们提供了输入的学习活动中立即“收获”,而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种下学习的“种子”,允许学习者给和他们相关的那些“种子”浇水,从而习得复杂的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符担有着“超越性”:除了为某个话题提供新知识,它还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所需的认知技能,以供学习者在将来使用学习材料或在课堂内外的自我发展中获取认知工具。因此,在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本的二语课堂上,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传递给定主题的有关信息,更应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符担,允许学生从互动的任务中学习,使学习者在互动中将知识内化,从而实现语言认知水平的更大发展。

2.4利用支架

最近发展区理论基于互动,即:一个更有能力的或知识渊博的对话者或专家和一个能力较弱的新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促进新手的知识从社会层面转移到认知层面。在社会文化理论中,“支架”这一概念即用来说明这种从专家到新手的知识传递过程。不止这种新手与专家模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有所帮助,其他研究表明,新手与新手模式或专家与专家模式同样有帮助。这几种模式有着同一思路,即:利用支架,通过互动,促进协作解决问题。另外,该思路也可用于防止语言僵化。语言僵化现象是指当学习者语言产出中的特定错误被忽略,而修复的机会错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特定错误可能成为永久性的、无法弥补的语言现象。Washburn认为,语言僵化现象持久性的原因是,不存在更高一级的潜在发展区,即对于这种特定的语言特征不存在最近发展区。然而,协作活动可能会导致转变产生,使学习者找出新的方法和新的动机来拓展其语言,以实现新的功能。可见,协作解决问题甚至是在僵化的情况中也能促进学习者二语能力的发展。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根据社会文化理论,学习不是通过互动产生,而是在互动中产生。因此,社会互动是学习的中介,互动为新的学习提供支架,通过对话,帮助学习者成功完成任务。在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本的二语课堂中,学习者在学习中凭借自身能力无法完成任务时,教师可通过搭建支架来支持学习者学习,当学习者能够达到目标高度时,支架即可撤除[10]。教师也可利用小组活动,通过搭建集体式支架,发挥学习者间的支架作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协作解决问题,以促进学习者二语的内化。如何将社会文化理论应用于二语课堂。以《新起点大学英语精读教程2》的一篇关于噪声污染的英语文章为例,首先,教师可对学生说明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并简介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然后,让学生听几种不同类型的声音,其中包括优美的音乐声、机场噪音和火车站噪音等,请学生用英语词汇描述自己听后的感受并补充相关词汇,借此机会为学生提供学习符担,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获得相关语言输入。接着,教师可设计抢答竞赛的小组阅读任务: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将活跃型学习者和沉思型学习者混编入组,要求各组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阅读文章,找出阅读理解选择题的答案,并讨论出答题的依据,然后举手抢答,教师给每组计分,得分最多的组为冠军组。抢答竞赛可以使具有被动学习风格的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另外,这种互动学习的模式也能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支架,使其得到优生的帮助,发挥支架的积极效用。

3结束语

社会文化理论将语言看作是一种思维工具,在社会交互和语言发展的关系视野下,从整体视角审视二语学习。社会文化理论推崇整体论,因此,二语教师应将上述策略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框架,系统地融入二语课程教学设置或教学大纲,以缩小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差距,以期真正将社会文化理论应用于二语课堂,发挥社会文化理论的应用价值,提高二语学习者的二语熟练程度,全面提升其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课堂的应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542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