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科护理工作中,有效的沟通能够让医疗护理过程变得更加简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有效沟通对妇科护理的应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目的研究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妇科患者,将11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2组,55例/组。单月就诊--对照组(常规护理),双月就诊--观察组(加强有效沟通)。将两组妇科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妇科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患者实施有效沟通能够较好地改善其心理状态。
妇科患者受环境、病情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对治疗效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加强对妇科患者的护理干预。择取我院收治的妇科患者110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某院收治的妇科患者110例,病例选取时间: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有55例患者。观察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4例、21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28岁,上限值为66岁,年龄平均值(39.56±2.71)岁。对照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2例、23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29岁,上限值为67岁,年龄平均值(39.66±2.76)岁。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常规护理在本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入院宣教,内容包括医院规章制度、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等。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1.2.2观察组方法--加强有效沟通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与本组患者的有效沟通,具体内容包括:(1)语言性沟通:在患者入院后,主动同患者进行交流,将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告知患者,针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以通俗易懂、简单轻快的语言将手术环境、手术方法、麻醉情况等内容详细向患者介绍,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和疑惑,并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及时进行回答。(2)其他形式沟通: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和相关文娱活动,在活动中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在良好的沟通环境中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3)家庭式沟通:在同患者进行沟通期间,适当地与患者谈及家庭话题,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利用家庭式沟通促进患者治疗信心的增强,同时将成功治疗病例向患者介绍,多关心、理解和鼓励患者。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妇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将50分作为临界值,50分及以上则表示存在焦虑及抑郁情绪,且程度越严重体现为分值越高,反之则说明心理状态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干预后,观察组妇科患者的两项心理状态评分数据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妇科患者心理的敏感性较强[1],尤其是慢性疾病或者是癌症患者由于病程长且愈后情况较差,情绪会处于低落状态,在临床护理中可能与医护人员出现纠纷等情况,因此在护理中进行有效沟通十分重要。有效沟通的最终目标为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不仅能够满足现代医学人文精神,还能够减少护理差错以及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2]。在妇科护理中加强有效沟通,能够促进护患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在和谐的氛围进行护理操作,一方面通过有效沟通能够掌握妇科患者心理特征及情绪变化[3],并予以合理的干预促使患者正确发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活动和心理疏导能够提高妇科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治疗方法的正确认知,促进患者主观能动性的提高,理解医护人员的医疗操作行为,并积极进行配合。在实施有效沟通时,掌握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征是提高沟通效果的关键,便于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且利用家庭式沟通能够促进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的增强,降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严重程度。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妇科患者的焦虑评分(30.54±3.97分)、抑郁评分(28.73±4.02分)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有效沟通是减轻妇科患者负面情绪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和护患纠纷情况的减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有效沟通对妇科护理的应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