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苔花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原创11篇

时间:2019-05-14 10:44:08 网站:公文素材库

苔花虽小,,却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开出绚烂的花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苔花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原创11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300多年前清代诗人袁枚写下小诗《苔》:“百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赞扬了苔花虽小依然执着坚定,像牡丹一样花开灿烂的精神。近日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发在中国组织人事报上,刊发了题为《组工干部当如“苔花”绽放》的署名文章,向广大组工干部发出学习“苔花精神”的号召,可以说,这是对新时代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亦是价值引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组工干部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组工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中流砥柱,更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组工干部发挥努力进取、奋发有为精神,像牡丹一样盎然怒放,迎接属于自己高光时刻,需要把“苔花”精神当做标配。

学习“苔花”“舍我其谁”的新担当。苔花生长在山间岩石或树上,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但它从不屈服顽强生长,直至灿烂绽放。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锻炼人成就人。作为党员干部,无论是在紧张忙碌的党政机关,还是繁杂琐碎的基层一线,都应树立“干”字当头的意识,敢为天下先。具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消除畏难情绪。一马当先,积极承担困难大、问题多的工作,主动前往群众最需要、意见埋怨最多的地方,以“舍我其谁”的新担当攻克难关,打开干事创业的新局面,锻炼能力,历练品质。

学习“苔花”“功成不必在我”的新作为。苔花是喜阴不喜阳,在偏僻的角落里汲取营养默默生长。一生朴实无华其貌不扬,没有牡丹绽放时的姹紫嫣红,更没有令人驻足围观博人眼球的机会。但不遗余力绽放精彩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党员干部应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责任担当。干出有显有浅的新作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方面干出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搞短平快的项目,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多干为后人修桥铺路,常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襟,立起政德的风向标,成为社会尊崇的标杆,回应群众期待,造福子孙后代。

篇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300多年前,清代袁枚写下一首名叫《苔》的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枚小小的苔花,只要足够坚定、足够努力,也能像牡丹那样绚丽盛开。组工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或许今天还是一枚小小的“苔花”,但置身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努力进取、奋发有为,也会像牡丹一样,灿烂快乐地绽放,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生活情趣的人,他在园中遍植花草,偶然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生长在太阳也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由此成就经典之作。苔花这种平凡、勇敢、自信的态度和精神,也是我们年轻的组工干部所需要具备的。

年轻组工干部要学习苔花甘于奉献的精神。年轻组工干部是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和各项事业的希望,肩负着越来越重的责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年轻干部要有所作为,就要擦亮底色, 摆正心态,不怕挫折,排除干扰,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个人进步这个问题上,要戒浮躁,平心态,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对工作的变动,组织的安排,自己不要考虑太多,要用成绩说话,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大家的好评。

年轻组工干部要学习苔花敢于担当的精神。置身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干部。年轻组工干部作为党的组织事业的接班人,更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不想担当就无法成长,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前,在必须树立责任感、紧迫感,勇于担当,在担当中进步,在担当中成长,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年轻的组工干部要学习苔花自信的精神。孙中山先生讲,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当官不许发财。我们要以革命领袖为榜样,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放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定位。如果仅仅从个人出发去设计和追求个人理想,这种理想必定是苍白的、缈小的,往往会在现实中碰壁。二要心胸宽广。年轻组工干部一定要把视野放远、把胸襟放宽,始终保持豁达从容的心态,这样才能在成长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相信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篇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300多年前,清代袁枚写下一首名叫《苔》的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枚小小的苔花,只要足够坚定、足够努力,也能像牡丹那样绚丽盛开。组工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或许今天还是一枚小小的“苔花”,但置身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努力进取、奋发有为,也会像牡丹一样,灿烂快乐地绽放,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千帆逐春潮、奋进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如“苔花”一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情怀,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以“伟大思想”指引前进方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员干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狠功夫,真学真信真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思想上来,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实践,找到改革的办法,开放的视野、创新的举措,在政治上思路上行动上跟上时代节拍、堪当时代重任。

以“真抓实干”扛起时代重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面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拿出十足的拼劲、闯劲、韧性,主动担当、敢于负责。聚焦解放思想、抓住用好重大历史机遇,聚焦加快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聚焦补齐短板、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绿色发展、全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聚焦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

以“人民满意”诠释责任担当。肩负新使命,迈进新征程。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严格对标对表,按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标准,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经过实践检验的强大思想武器,聚焦重点、破除卡点、找准切点、攻克难点,争做对党忠诚的表率、争做以才立业的表率、争做真抓实干的表率、争做遵规守纪的表率,锻造敢担当的宽肩膀、能成事的真本领、重实干的硬作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实际行动书写人民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新时代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属于担当者的时代。全体党员干部唯有练就敢于啃“硬骨头”的勇气与担当,敢于“涉险滩”的能力与本领、敢于“闯难关”的胸襟与气魄,将“苔花精神”进行到底,奏响新时代最美的“奋斗旋律”。

篇四

在央视的节目《经典咏流传》上,一名来自大山深处的老师和朴实无华的孩子们共同唱响的《苔》,再掀中国经典文化热潮。“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称不上辞藻华丽,也说不上气势磅礴,却有着深沉悠远的的震撼力。

苔花在逆境中趋向成熟,在角落处绽焕发活力,这样的坚定执着的态度和精神,使人联想到基层干部,他们也如这苔花一样,平凡、勇敢、自信。基层干部要深入学习苔花给我们上的这一堂生动的党课,细细品味“苔花精神”。

基层干部要学习苔花自我锤炼的意志。基层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伟大使命,是推动基层工作的先锋者,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的主力军。基层干部作为党执政兴国的基石,条件艰苦、任务艰巨,走尽万里路、听遍百家言,始终在加强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调查研判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促进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实现基层工作做实做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正做到虽是“白日不到”,也要摆正心态、务实肯干。

基层干部要学习苔花不懈追求的信念。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力求新突破,实现新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承诺,更应该作为我们基层干部的使命追求。千万基层干部正如苔花一般,安守一片沃土、奉献一份青春,却时刻不忘抬高标杆、争先进位,自觉对标先进典型、优秀楷模,从思想上、落实上全力赶超,谋求进步。

基层干部要学习苔花自我奉献的情怀。苔花作为被子植物,虽然样子不起眼,却有净水、入药等多种功效。基层干部也要学习苔花润物无声的精神,多同群众沟通、不搞官僚主义,多做实地调研、不搞形式主义,多为群众办事、不做表面文章,真正把自己当做群众的贴心人、基层的建设者、发展的引路人。基层干部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作风、更宽的视野在基层的广袤沃土中实现价值。

篇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300多年前,清代袁枚写下一首名叫《苔》的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枚小小的苔花,只要足够坚定、足够努力,也能像牡丹那样绚丽盛开。组工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或许今天还是一枚小小的“苔花”,但置身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努力进取、奋发有为,也会像牡丹一样,灿烂快乐地绽放,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中国共产党员网,6月8日)

和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相比,小小的苔花颇不起眼,但当春风拂来,这如米粒一般大小的苔花依然迎风绽放,迸发属于自己的风采。这种从不争奇斗艳却能坚持自我的风骨,似乎与组工干部的工作常态和精神追求达到了“同频共振”。能否读懂与“苔花”之间的精神联系,直接关系到组工干部对自我的认知,对职责的领悟,更关系到组工干部能否在新时代勇负新担当,力争新作为。

要读懂“苔花”精神的安定心神。组织工作是关于育人、选人、用人的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基石。对于组工干部而言,很多时候都是做着“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组工干部安不下心,就会放不平心态,摆不正位置,为是否白做功夫焦躁,为是否得不到赏识而烦闷,为是否有政治前途而苦闷,惶惶不可终日。因此,组工干部必须懂得放弃,学会选择,为参与每一位干部的成长而骄傲自豪。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摒弃私心杂念,安于工作,安于信仰。

要读懂“苔花”精神的专心致志。组织工作政策性、政治性强,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政策制度上的严格要求,更涉及干部的切身利益,容不得一丝马虎和半分轻忽。一份简单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如果经手的组工干部不认真、不细心,就有可能在出生日期、工作履历、工作时间等关键细节处出纰漏,给日后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造成极大的干扰和影响。每一位组工干部都应该时刻以“赶考”心态,在工作中以“行家里手”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环节、任何步骤都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努力成为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档案”。

要读懂“苔花”精神的全心投入。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干事创业者总是对工作迷恋执着,满怀热情的。如果只是把组织工作当成养家糊口的“饭碗”,自然只会看到这份工作的严格、规范和枯燥。但如果把组织工作当成毕生的事业追求,真正“做一行爱一行”,才能全身心投入、迷恋至深,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昂扬斗志和奋斗激情,在严格的制度框架下执着追求,有所作为。

“苔花”精神之于组工干部,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工作态度,是“功成不必在我”的人生情怀,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进取精神。愿每一位组工干部都能学会、读懂“苔花”精神,在组织工作这条平淡而不平凡的长路上执着前行!

篇六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首期,我们有幸听到一位慈爱善良的支教老师梁俊和他在乌蒙山里的孩子们一同咏唱袁枚的《苔》,让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走进了亿万中国人的心房。

为什么只有二十个字的一首小诗,却让我们听得热泪盈眶,久久难忘?笔者获得的启发就是:就算是一朵小小的苔花,也要学牡丹的盛开;平民学英雄的精神,就像苔花学牡丹的盛开、小鸟学雄鹰的高翔,平凡的生命如果努力向上也会受到尊重和赞扬,奋力绽放也会永葆生命活力、昭示蓬勃魅力、青春溢彩流光。

小小的苔花也要学牡丹的盛开——因为只有坚定理想和信念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激发起披荆斩棘、排除万难的力量。天地间有华荫似盖的参天大树,也有国色天香的华贵牡丹,更有翠色如茵的柔弱青苔。作为不起眼、不惹眼、不亮眼的小小的苔花,尽管出生于阴暗潮湿的偏乡,尽管没有大树那样的充足的阳光,没有牡丹那样的大红大紫的排场,但是她顽强的生命意志从未磨灭,她那生命的本能和生活的意向从未受到阻挡;她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反而始终以如牡丹绽放作为终生的追求和理想。照耀小小的苔花心中有不落的太阳——学牡丹的盛开的远大抱负和坚定理想。这让我们想起那些战士,他们总是坚守在边防哨所、雪域海疆;让我们想起那些消防官兵,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无所畏惧的冲向救灾的现场、扑向冲天的火光、奔向祖国需要的地方;让我们想起那些奋斗在第一线的扶贫干部,那些奉献在贫困山区的支教教师,那些奔走呼号在残疾人队伍中间的公益志愿者,那些不怕风沙、炙烤和严寒的茫茫沙漠上的修路人、植树人、行医人、探矿人的紫铜色的皮肤、绛紫色的脸庞……

小小的苔花也要学牡丹的盛开——因为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扬起前进的风帆,激发起时不我待、取长补短的刚强。终生的学习、不断的培训和持之以恒的锻炼,多少的无名运动员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成为了奥运冠军让中国的国歌在世界领奖台上奏响、让五星红旗自豪地升起、迎风飘扬。还有多少的科研工作者总在默默的耕耘、研究和试验,他们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尊重科学、促进发展,他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取他山之石以攻玉,闻鸡起舞、滴水穿石、只争朝夕,留学了也不忘归航,谱写着教育、国防和航天事业的灿烂篇章。

小小的苔花也要学牡丹的盛开——因为只有以榜样为旗帜和标杆才能点燃希望的光芒,照亮足下的道路,勇敢豪迈的走向诗和远方。在遵义播州区平正乡的悬崖绝壁上坚持36年带领群众凿出万米生命渠、致富渠、幸福渠的时代楷模、当代愚公黄大发,就是苔花也学牡丹开的不忘初心的榜样、艰苦奋斗的榜样、竭诚奉献的榜样、终获成功的榜样。在感动中国2017年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作为一名老党员,已经83岁的他“活到老、干到老”的讲话是多么简洁、多么坚决、多么响亮、多么铿锵!党员干部们无论是苔花、梅花、菊花、荷花和牡丹花,以党的好干部、好榜样、好典型为镜,让经历的每一个日子都溢满花香,这是我们学习、补课、改革、求真、实践、创新、自律、奉献的盛开的方向、成长的方向、奋斗的方向和生命的方向。

只要我们把理想和真心开成一朵坚持之花、希望之花、奔跑之花、成功之花,阳光就会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小小的苔花,只要以自信、自爱、自强的生命力量,不惧电闪雷鸣,不惧雨雪风霜,执著、坚韧、乐观、顽强地学牡丹的开放,心怀理想、取短补长、披荆斩棘、学习榜样、扬帆远航,定能在人间留下独具特色的、沁人心脾的、与日同辉的异样花香。

篇七

甫一开口,《经典咏流传》的舞台被梁越群的歌声拽到深不可测的山谷。2月16日,来自威宁自治县石门乡一群孩子的天籁之声,重新唤醒这首《苔》,让亿万央视观众为之动容。

触发泪点的是孩子纯洁的声音,触动心灵的是这首小诗里蕴含的精神和境界。不知道为何,现在只要一提到精神,提到境界,一些人总是会用不以为然的神态告诉别人,那些都是过时的东西了。可究竟什么是不过时的,他们却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实际上,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就比如这首小诗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迸发的自强不息的姿态,散发的绽放自我的光芒,足以让我们去细细思量一下。

这分明就是一个递进的关系。生命,是一个神奇的字眼,只有拥有真正旺盛的生命力,我们才可以去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支教老师梁俊说,“这首袁枚冷门的小诗,是我们生命的注解。支教老师也好,乌蒙山里的孩子也好,都是平凡人,就像是生长在角落里的苔,微不足道却悄悄地绽放着青春。它的美等待着人们去发现。”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不也正是这样吗,不论在别人看来如何,自己总是在顽强地“活着”。不断去揣摩生命真正的意义,不断去触摸生命真正的温度,在感动别人和感动自己中成长着,最终,将生命活成了一种力量,活成了一道风景。

如果说旺盛的生命力是一道瑰丽的风景,那么自强不息就是这道风景的天然屏障。有人说,苔藓处于阴暗潮湿的角落,默默无闻,不为人所注意,可它却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存的勇气,默默积蓄力量直至绽放芳华。这种默默无闻就是自强不息,里面蕴含着很深的哲理。不仅仅只是肯吃苦就是自强不息,肯勤奋努力磨砺自己,信念坚定坚韧不拔,才算自强不息。芳华之前,要经过风霜,经过雨雪,这个过程有苦有泪,但那都是我们人生的必经之路,蓦然回首,岁月唯一带不走的精彩,就是这段路程中我们默默的付出。

当你真正能想到这些做到这些的时候,你的光芒便是遮掩也遮掩不住的。谁的生命不期待精彩,谁的生命不期待奇迹。可是,在收获精彩之前,在发生奇迹之前,我们所需要做的,不是只欣赏别人的精彩或者等待奇迹的降临,而是要如苔花一般,不目光短浅,更不妄自菲薄。不论阳光是否能够照到,我们的青春都照样萌动,哪怕只如米粒微小的苔花一般无名,也要活出自己的骄傲,自己的执着。

篇八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李白有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褴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刘禹锡也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牡丹富贵,自不用说,花瓣层层,堆叠如云,一团团,一簇簇,热烈奔放,国色天香,乃是花中之王。而苔花呢,它们生长在溪边、山林中、潮湿的小巷里,无人问津。它们小小的,小到了如尘埃,小到都不能称之为花。

但是,细小的苔花不仅没有因为自己的卑微而自怨自艾,没有因为自己的渺小而自惭形秽,它们反而在青苔丛中悠然自得地开着细小的花瓣,酣畅淋漓地吐露着属于自己的芬芳。它们是灿烂的、欢快的,它们是肆无忌惮的。即使在最差的环境里,他们也能处处青苔处处花,放肆的繁衍,子孙满堂。它们那自尊自重的神态,叫人不禁想起清代诗人袁牧的诗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渺小的身躯与他们表现出来的坦荡姿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强烈的反差却显示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张力:不因自身的渺小而汗颜,不因自身的卑微而怯懦。正是这种苔花精神使得它们能同样尊严地、庄重地、堂堂正正地挺立在百花丛中,与牡丹竞放、与芍药争妍。

在现实工作中,可能你会觉得自己的工作看似并没有那么的举足轻重,自己的职位也不是位高权重,你甚至会觉得自己就像苔花一样微不足道。但即便如此,也请你不要放弃自己、低估自己,相反请你拿出“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精神,昂首挺胸,勇往直前,开拓进取,在我们电力人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一样的激情岁月。

篇九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亦诗亦歌,初次欣赏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小诗,是在央视诗词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由梁俊和梁越群演唱的歌曲《苔》,却瞬间击中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对于苔,我们并不陌生。矮土墙后、草屋四周、阴暗潮湿角落,在阳光不及的地方,它们努力的生长、拼命延展着生命的活力,它们不惧严寒、不畏劣境,突破窒碍,焕发光彩。哪怕只有米粒般大小的花朵,依然拼尽全力的去绽放,为世人营造那满眼绿色中的朵朵点缀。

静静欣赏这首《苔》时,却有了一种别样的情愫油然而生。苔,它的成长、绽放,它那欲与牡丹试比高的精神,不正是我们雅道人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精神吗?

挺进高原,雅道人缺氧不缺精神。川西高原,雅砻江畔。2015年5月,随着三公司又一次中标水电公路,进入雅砻江水电市场,由杨引备带领的首批雅道先遣队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山路颠簸,顺利抵达工地所在地——道孚县亚卓镇,与其说是镇,还比不上内地的一个小山村。破破烂烂的两排石头房子,中间形成了一条勉强够两辆轿车通过的道路。后来才知道,这条道还是雅江县和道孚县的必经之路,又叫雅道。这期间,随着海拔的不断提升,司机老陈和一个技术员竟也有了高原反应,头疼、难以入眠,长时间的煎熬几乎让他们脱掉了一层皮。但就是这样,他们依然选择了奋战在一线。找坐标、寻驻地、修便道,他们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狼一般的精神,迅速打开了“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局面,在川西高原上书写了一局速度,赢得了业主的肯定,成为了业主的“免检”工地。

面临困境,雅道人艰苦不怕吃苦。鲁迅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然而对于雅道人而言,路不是走出来的,是用铁锹、挖机,一掀一斗“刨”出来的。曾经有来过雅道的同事说,这哪里是路啊,“依山傍水”,一个不留神就出大事了。其实,所谓的“依山傍水”,来形容这里的路再切且不过了。进入工地的主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滔滔河水。走在这样的路上,山上不时飞落的石头已经让项目部的好几辆车“遍体鳞伤”,车身上大大小小的坑很是扎眼,再配上滚滚河水拍打石头的声音,唯有一个“瘆”字了得。其实,这样的环境还算不得什么,令人最难以忍受的却是无网络、无信号,与外界、家人的“失联”。因为“失联”,家人报警、女友分手,竟在项目部出现了好几起。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这群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中铁人硬是坚持了下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工人,项目领导带领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在半山腰修建了七个足球场大小的驻地。“经理砌墙,总工搬砖,”,一时间成为雅道线的美谈。

地处深山,雅道人寂寞而不落寞。人们常说,工程人是孤独的,也是寂寞的。这句话对于雅道人来说,他们的内心体会应该是最深的。在这里,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外部世界的精彩纷呈。太阳落幕时刻,也是这群雅道人最为寂寞孤独的时刻。前期,没有信号和网络,唯一与家人的联系却是项目部的卫星电话。一个月通话一次,一次不超过十分钟。轻轻问候、报声平安,下一个期待的眼神早已在身旁等候。然而,虽然寂寞,他们却不落寞。项目部的“职工书屋”成为了他们排解寂寞的好地方,一本书、一杯水,静静地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活动室里,每月定期开展的卡拉ok大赛,他们尽情释放、燃烧激情;篮球场上,借着灯光,他们或沉着应对、或跳跃投篮,挥洒着汗水、洋溢着青春的风采。是的,地处深山,他们是寂寞的,但丰富的业余生活让这群年轻人充满了朝气,他们孤独却快乐着生活。

扎根水电,雅道人誓创中铁品牌。“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这是筑路人不屑的追求。水电市场,对于公司而言,是近年来积极拓宽的市场,同时,也承载着集团公司在水电市场的嘱托。承建雅道、扎根水电,他们喊出了敢打硬拼,我们是一局;亮剑冲锋,我们为荣誉。的口号,并用一个个骄人的成绩对它进行诠释:全线第一家进行特大桥桩基施工;第一家进行特大桥承台施工;第一家完成特大桥主墩承台施工。2017年,雅道项目成为全线十三家参建单位唯一同时荣获“安全”、“质量”示范先进班组的单位。

苔花虽小,却也能如同牡丹一样灿烈盛开,这是生命的胜利。雅道人却也如同苔花般,在川西高原、雅砻江畔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素有“走婚大峡谷”的川谷峡道中,架桥筑路,演绎属于中铁人的精彩,书写属于筑路人的辉煌。

篇十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的这首小诗《苔》,因为央视《经典咏流传》近期播出的一期节目,在春节期间刷爆朋友圈。有人甚至说这首沉寂的小诗一日传播量超过此前300年。现实生活中不乏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去追名逐利,就像一朵“苔花”,在一个角落里慢慢绽放,没有牡丹的娇艳迷人,但确也是那样的坚强和独立。新时代的干部更应该要具备“苔花”的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价值。

新时代干部要有苔花的慎独精神。慎独,着重提升干部的党性修养。“独”就是一人独处,所谓“慎独”就是要做到公开场合和独处时一个样,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党员干部要打好作风建设这一仗,自律是第一关,他律是第二关。要加强道德修养,做官先做人,为官重修德,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在立德上下功夫;更要加强政治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这就要求新时代干部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

新时代干部要有苔花的“墩墩苗”品质。现在有部分同志干什么事情都急于求成,就像俗话说的“只要结果,不要过程”,殊不知“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过程肯定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其实就是培养年轻干部坚忍不拔之志,让其在工作中经受意志、耐心、定力、孤独等考验,从而让“苗子”真正强大起来,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而让年轻干部在基层这个“大熔炉”里得到锻炼和成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做人做事都应向苔花学习。苔花虽小,却不能小瞧。正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说,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苔花是在那艰苦而不为人知的环境中坚韧地生存了下来,并且绽放出可爱的花儿,它的精神品质更值得我们尊敬。

篇十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的《苔》写出了苔藓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存的勇气。在脱贫的道路上,**镇始终奋发向上,主动作为,恰如那如米小的苔花。

**如苔花

**镇地处**县之东,山大人稀,弯多路窄。过去的**镇,可以用“两不堪”来形容:土地泥泞不堪,房子破烂不堪,世世代代肩挑背驮,年年岁岁靠桐油灯照明。如今的**家家户户仓里有谷,梁上炕肉,再也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乡镇。然而,目前的**镇还是“两不通”,即不通高速公路,不通铁路,恰如那如米小的苔花。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阳光雨露下,苔花该怎样生存?唯有不自卑、不埋怨,努力向上,做到**自信,深挖**特色,确保在“特”上下功夫、在“准”上做文章、在“精”上求突破。

也学牡丹开

“以前村里开会没有凳子,村民搬几块石头就坐上去。下雨天走路稀泥裹到裤腿上。现在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通路通电,还通网络。这些都源于我们村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油茶、茶叶、中蜂、箬叶主导产业,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1147元。这些档案资料记载了我们不断发展的历史。”**镇龙坪村村书记打开档案柜向我们介绍。

近年来,**镇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保护生态和利民富民的关系,坚持生态立镇、生态富镇、生态惠民,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农村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镇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强力推进“6+1”产业集群,形成了烟叶、茶叶、箬叶等特色产业格局,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如何让农民觉得有奔头,有幸福感?如何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镇积极推进农牧业、林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赚上了“旅游钱”、过上了好日子。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镇之所以有天壤之别的变化,与党组织的努力分不开。将“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筑堡垒树旗帜带动人。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常态,提升干部的能力,转变干部的作风。**镇84岁老党员田玉香,每月按时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现在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以前过的那又是什么日子,这其中的变化,我们最有体会。党的政策好,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无比光荣。”

“最美**人”“最美家庭”“最美乡村”的鲜活故事以及评选“星级文明户”“最美环境卫生家庭”等活动树文明立新风,涌现出了许群群、向宏建、丁炳山等一批模范榜样,使得好人好事人人称赞、个个效仿,有效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通过种种有效措施,**镇全力打造了一个“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深山明珠”。

“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

一条条弯曲的公路,一盏盏山间的灯火,在多数人看来它们再普通不过了,但背后都在诉说着**镇相似而不平凡的故事。

**镇石龙洞村、新寨村利用本土优势,发展油牡丹、山茶、有机茶、富硒土豆等特色农业,当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收入近150万元,过去3个月增加农民务工收入近50万元。“以前我们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年纪大了,日子倒越过越甜。”75岁的老人周学云感叹道。

据悉,2017年,**镇实现352户1130人稳定脱贫,2018年将脱贫675户2008人。相信特色**一定会让每一点“特色”成为脱贫致富的“亮色”,**的百姓都能体会到“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苔花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原创11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585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