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院校的教学面临着各种改革,对于这些教学改革有哪些可行的措施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高专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措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在高专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管理学作为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程,同当今的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情况更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高专院校在管理学课程教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办法。
一、高专院校管理学改革的原因
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相关课程的基础,高专教育主要在于培养迎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求的高等技术型专门人员,其实质是培养具备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才。因此,高专管理学课程在教学上并不是强调系统教授管理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可以通过掌握基础管理知识来适应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环境,能够在工作中灵活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来应对实际的相关管理学情况。
二、高专管理学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机会
教师单方面讲课,学生被动听课;或者是找几个相关案例让学生讨论,再由教师公布答案;或者是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等等;这些都是传统的高专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式。无论是上述哪个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理论传授,轻视实践教学。高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主要进行的是概念、原理的讲解;在介绍案例时,注重的是向学生介绍案例中涉及到了哪些相关知识,但是对于案例中相关问题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对学生自身条件所涉及的问题就更是有限了。
2.共性教学胜过个性教学
传统管理学授课过程都是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授课只能是围绕主要的、共性的知识,至于特定环境,特殊情况,在教学中很少涉猎。例如在管理学中有关控制方面的教学,其注重的通常是控制的原则、步骤等方面,这是一个共性问题。然而在管理的现实运作中,尤其是当管理对象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时,往往依据共性的原则、步骤是无法得到预期效果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控制的过程中,按照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这往往反映的是个性上的问题。
3.课程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
传统授课的考核形式往往局限在考查学生的考试成绩,无法掌握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因此对学生在相关能力掌握程度上的评价也是客观全面的。特别是管理学这类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要求很高的科目,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考核学生能力是并不足够的。然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考试所占的比例仍旧很大。因此,该考核方法对学生相关能力的检验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无法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三、高专院校管理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1.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管理学在授课过程中应当以能力为中心,教、学的方式应当具备直观性、启发性以及实践性。管理学课程首先应当设计每章的学习目的、课前启发式阅读、复习题、实训题、案例讲解等项目;其次,管理学课程应当设计新式的管理知识与技能练习,用视频案例讲解、管理漫画、管理测试与练习等方式取代传统的习题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后到企业、工厂去进行调研考察、参加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活动、采访企业管理者等。或者在课堂上讲解相关内容时,由学生主持,让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管理知识带进课堂,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管理学知识和技能,从而真正达到管理学教育的目标。
2.重视学生的个体教育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不仅自身要具备紧跟时代的教学理念,更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具有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体发展,是所有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所学专业不同、毕业后就业地区的情况及学生自身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对学生的个体化教育。
3.改革教育过程中的考核方式
高专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在于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在对管理学学习成果进行考核时,应适当增加对于学生实践方面的考核。虽然试卷考试这种形式仍旧很有必要,但是可以适当地减少考试成绩在整体成绩中的占比。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减少一些背诵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查,增加点开放性的试题,从而提升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学生的随堂表现以及出勤率等情况,在学生期末总体成绩中的比例可以相应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在平时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最终达到高专教育在管理学授课方面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专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措施》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