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范文原创10篇

时间:2019-05-14 11:00:25 网站:公文素材库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以及风华正茂。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范文原创10篇,大家可以进来看看!

【篇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生动再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艰苦生活,为新时期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供了生动教材,自己反复阅读学习后,深受教育和感染。作为深度贫困地区最基层的党员干部,就要向总书记学习看齐,磨炼艰苦意志,树立为民思想,打牢群众根基,以求真务实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要把根本宗旨牢记于心。习近平总书记回忆梁家河往事时深情地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说到做到,带领全村老少建沼气、修淤泥坝,乡亲们这样评价:“他的心总是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我们要学习总书记这种为民爱民情怀,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忘初心、真心为民。当前,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真正用脱贫攻坚成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要把吃苦精神发扬传承。总书记插队的地方,是全国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但他没有怨言,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当地老百姓都感叹:“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这苦”。尽管我们处在贫困地区,但基层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与总书记当年插队时不可同日而语,待遇也有了显著提高,我们没有理由在工作中喊苦叫累。我们要继承总书记“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品格,大力发扬“人一能之、我百之,人十能之、我千之”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人往一线走、事要亲自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特别要坚持不懈地改善生态环境、兴修梯田水利、建好路水电房,以苦干治贫穷,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三要把务实作风外化于行。总书记曾经说过,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插队期间,他带领群众办代销点、缝纫社、磨坊等,既满足了群众需求、方便了群众,又发挥了社员长处、解放了劳力,给村里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当前,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要把责任担当勇扛在肩。总书记插队期间,敢说敢做敢担当,勇敢地承担起村支书的责任。他听闻四川有沼气池试验成功,便远赴四川学习,回到梁家河后亲手试验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这种担当意识,是由强烈使命感、责任感驱动的。

通过认真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对确立和维护习总书记核心地位重大意义的认识,增进了思想和情感认同。我们用实际行动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就是要认真落实好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和掌握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以实际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二】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提升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现代人才学中的“蓄电池理论”鼓励大家来一场“学习革命”。“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这就需要我们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说到这里,不禁想和大家分享一本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是一部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生动再现了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可以从众多口述中洞察大时代、可以从真情实感中感受担当精神、可以从奋斗中汲取大智慧。是七年的知青岁月让他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七年的知青岁月让他在艰难困苦中磨砺了坚强意志;是七年的知青岁月让他实践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学习“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勤学精神。上山放羊,习总书记揣着书,把羊栓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休息时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正是通过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使他在农村七年的时光没有被荒废。相反,很多知识的积累都是在知青时光里打下的基础。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思考和读书,他的书装满了2个箱子,就算在田间地头休息的间隙也抓紧读书,干了一天的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反观我们现在,却很少花时间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更多的都是碎片化的手机阅读。但是,碎片化的阅读大部分信息都是同质化人群筛选出来的,并不会提高自己。书本才是历经岁月和很多人筛选出来的。作为青年,我们要求知若渴,多学习思考,利用青春时光多读书,在读书和思考中沉淀自己。

学习“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精神。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青年时期是奋斗的黄金期,在这奋斗时期里肯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不能有畏难精神,要在艰苦奋斗中寻找希望。就像书里面所说的,“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总书记“过四关”、吃大苦、耐大劳。挑粪、锄草、割麦、打井等重体力活样样都干却从来不抱怨、不叫苦叫累、更不偷懒”。这种不畏艰难、不怕困难、奋斗不止的精神鼓励着我们要更努力的写下属于自己的绚丽篇章。青年时代,选择奋斗就是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就是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不管哪个年代,奋斗都需要长跑精神,没有什么事情会一夜之间产生你期待的结果。所以哪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奋斗,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作为青年的我们,要在奋斗中释放青春、追逐梦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篇三】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道在前,如何前行,怎样坚持走下去,值得我们深思。

入党十年,从警八年,我想,新时代的青年人要走好成长每一步,就必须以新思想武装新头脑,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忠诚信念引路,用勤学奋斗行路。

忠诚信念是什么?我想,忠诚信念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意志。忠诚信念是我的战友朱建峰牺牲在刑警岗位上的英勇壮烈。我明白了刀光剑影里,有一种微笑叫勇敢坚定;我理解了熠熠警徽下,有一种选择叫无悔忠诚。不论是驰骋千里缉拿凶犯,还是在大街小巷执行任务;不论是在车水马龙的街头疏导交通,还是在人民安全受到威胁时的奋不顾身,人民警察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铸就的必定是对党和人民公安事业的无限忠诚。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在工作中,我也应铸就执着的信念、忠诚的品质和坚毅的志气。在区域发展建设的征程中,我也必须用忠诚为民去捍卫自己的誓言,用守卫百姓平安去抚慰流下的汗水。

勤学奋斗是什么?我想,勤学奋斗是“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发展思维。前段时间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从书中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从未放弃读书和思考,当年下乡时带的书装满了两个箱子,在田间地头劳作休息间隙还抓紧读书,干了一天的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总书记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他在读书时会旁征博引、综合阅读,并在读书中不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如今,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不仅能够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而且蕴含着哲学思维和发展眼光,在很多讲话中引经所典也是信手拈来,这些都与他一直以来注重读书学习是分不开的。

总书记的人生经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明白了,前进路上,志向是前提,勤勉是保障,无志不足以行远,无勤不足以成事。青年人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读书学习和独立思考来认识世界、发现问题、找到差距,从而探寻成长目标,找到发展出路,用勤学善思勇奋斗的情怀耕耘在自己的那一方“责任田”,并用心去成就累累硕果。

一路走来,我深刻地明白,新时代青年人的成长必须是以理想信念为魂,以勤奋实践为根,只有如此前行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说: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青声习语,与君共勉!

【篇四】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习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作为万千大学村官的一员,如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农村发展作一点贡献,为乡村振兴加一把力是我在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后的所思所想。

不断学习,克服本领恐慌。“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工作之后,时间精力有限,更需要我们对学习有极高的自觉性。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使我们提高政治站位,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纵观世界局势,认清未来发展方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使我在学习、工作上获益匪浅,习总书记艰难时期不忘学习的态度,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方法都教会我在扎根基层期间脚踏实地,勤勉工作,与群众密切联系。“学习”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工作本领的学习同样重要。我所在的叩官镇是旅游型乡镇,为做好节假日期间的旅游宣传,我们年轻人在镇领导的带领下一起学习讨论宣传方式,通过微信、微视频转发等方式为乡村发展助力。在宣传推广初期,我们遇到了采景、制作等诸多小问题,同事一起加班到深夜讨论,中午烈日下重复采景等都是认真学习的佐证。我们的努力同样获得了一致的认可,使游客人数激增,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不断加强学习,学习理论,学习技术,强健自己的筋骨,才能更好的为农村发展做一份贡献。

紧靠组织,做好书记助理。我所在的夏家庄村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强班子、土地流转建庄园,趟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作为夏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我紧靠组织,协助村支部书记开展好“党员活动一小时”,做好阳光议事,述职评议等。在去年的村“两委”换届中,协助村支部书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现场秩序维护,换届结束之后村两委工作交接等。做好书记助理,同村党支部一同进步,紧紧围绕夏家庄村党支部,凝心聚力,一同助力壮大村集体经济。

上山下乡,拉近与群众关系。多下村是拉近与群众关系的最直接的方法。在工作之余,我会同村里人拉拉家常,了解一下村民收入来源,主要的支出等。对于贫困户,经常去走访,了解他们的现状,需要哪些帮助,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每逢党员义务劳动,我会同他们一起参加,我们一同拔草、植树、清理村里卫生,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活动使我同村里人关系更加密切。对于与村民息息相关的、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的“厕所革命”,我会同村干部一起到村民家中查看情况,然后与村民一起聊聊政策的落实情况。正是这些琐碎的实则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作,使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加强自身能力,强筋健骨有了更迫切的愿望,更加希望自己能多为村民办实事。

于众多投身于基层工作的村官来讲,我只是普通的一员,但对于我所在的村庄来讲,我希望提升自己的本领,强筋健骨,为村庄做一点贡献,为助力乡村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篇五】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记述了40多年前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反映了青年习近平重感情、讲情义,勤于思考、善于思辨,志存高远、知行合一的品格风范。

青年习近平是一个重感情、讲情义的人,他对群众的感情是实在的、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他把自己称作农民,把这看成很光荣的事。他和群众打成一片,无论是老汉、后生、娃娃、婆姨,他都能跟大家聊到一块儿。他办事有条理,说话有道理,群众把他看成自家人。他眼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尊重每个人。他与人交流、谈话的时候,即使对方是再穷的人,他也全神贯注地听。

青年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这种感情,从书中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比如,年纪轻轻的他就很本能地看重中国的人情,对革命前辈很尊重。他们一帮知青刚到梁家河的一天早晨,习近平和同伴走到一户人家院子里,得知主人的老母亲——一位当年支持革命的普通妇女,因年迈过世,习近平先是客客气气地征求主人家的意见:“我们能不能进去看看”,然后进到窑洞,面向炕上老人的遗体恭恭敬敬地鞠了几个躬。只要对革命做过工作,哪怕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青年习近平都对她们怀有崇高的敬仰之情。这是一种朴素的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也可以说是流淌着红色血脉的亲情。

青年习近平对人民有感情,人民对他也有感情,1975年在他离开梁家河时,一推开窑洞门,全村男女老少站满一院子自发为他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村民们唯一一次看到习近平落泪,是他这时赶忙走过去搀扶一位前来送行的双腿残疾的村民。离开梁家河后,他还是念念不忘当地人民,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在厦门工作时他写信给延川县委书记帮忙给村里通电;在福建省委工作时联系给村里办了所学校;他两次帮助一位患骨髓炎的村民治病,救了他一条命。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篇六】

拜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深刻认识到这是一部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这是一本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与当地老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当了整整七年农民。习总书记接受艰巨挑战,将青春燃烧在了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

习总书记说过,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以实践做出了诠释。即便作为“黑帮子弟”处境艰难,但他坚持追求真理和进步,始终对党充满信心,矢志要为群众办实事。与他同窑洞住过的雷平生说,习总书记有强烈的使命感,在农村的7年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总书记已经把理想信念深深地内化于心,外化成行。当身边的知青或当兵、或招工、或推荐上大学,一个个相继离开梁家河,只剩下他一个人,他还能从容淡定,奋发作为。因为他把自己看作了黄土地的一部分,立志改变梁家河的旧面貌。

逆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追求。2013年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历史地看,基层沃土确乎成了青年习总书记练就过硬本领、淬炼坚强党性的“大熔炉”。习总书记2014年说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可清晰看到,这一执政理念的形成,奠基于在梁家河村的最初执政实践。可以说,总书记从梁家河开始就读懂了中国梦,也读懂了民心。”

从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到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无不真诚相待;从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把蓝色大衣送给上师范的武晖,到把粮票和钱悄悄压在房东碗底下;从“解衣推食”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送给讨吃老汉,到离开梁家河多年后还给吕侯生治病慷慨助人;从在赵家河村“整队”果断治理神车沟,到在梁家河村打淤地坝办沼气,无不体现了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怀和大仁大爱。习总书记永葆赤子情怀本色,把自己完全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千方百计想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和充溢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学习这本书,可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众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它们深刻贯彻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理念,所以我们要以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为目标,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篇七】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重点书写了习近平总书记扎根群众的为民情怀、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敢于担当的责任使命、勤劳务实的工作作风、好学吃苦的坚强意志、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不断实现自我磨练和提高。对以下六方面进行了认真学习。

一是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二是要秉持扎根群众的为民情怀,做到牢记宗旨、不忘初心。三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四是要发扬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做到顽强拼搏、矢志不渝。五是要扛起敢于担当的责任使命,做到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六是要磨砺好学吃苦的坚强意志,做到破解难题、追赶超越。

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党领袖成长的不平凡历程,增进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更加坚定地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和首要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全面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当今时代,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是“最有权威、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党的领袖。这“三个最”与书中提到的另外“三个最”,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年知青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有着跨时空的联系。我作为一名公务员,应该把总书记这种能吃苦,愿奉献的精神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中来。

一直以来,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我从身边事物的欣喜变化中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正确领导给人民带来的实惠。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全党同志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围绕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构建起一个系统完成、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习总书记的讲话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就是真理。早学早受益、深学深受益、长学长收益。我深刻的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党的领袖是从人民群众中来的,总结出的一系列真知灼见非常适合指导我们的工作,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为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

【篇八】

自从拿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一口气阅读了一遍,感触颇深,对于习总书记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书中通过当年那些与总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们进行面对面访谈,真实可靠,详细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

全书内容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是通过采访29名当年的知青和乡亲编制而成,均为口述实录,真实还原当年的历史细节,详细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工作历程。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真实动人,话语朴实无华,特别是青年时期习近平的形象,跃然纸上,一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青年,深深地激发了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苦干实干的情绪,增强了工作中的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

我作为一名和群众直接接触,为百姓办事的乡镇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向青年习近平看齐,把基层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为街亭镇各项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同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青年习近平的七年的艰苦岁月,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从来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基层乡镇干部,我们需努力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中学习把握精神实质,牢固自己的理想信念。

【篇九】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期间,利用闲暇时间看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倾听总书记与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内心深处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撼,心灵一次次得到洗礼和升华。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这是李大钊对青年人的勉励。我想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伟人才真正做到“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一定要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方能获得回报和成功。

要树立跟党走、听党话的理想信念。总书记青年时期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即便是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这就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理想坚定。时至今日,习总书记仍然呼吁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这个初心,是我们青年党员的政治选择,也是我们的人生航向。总书记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我们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真正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要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生活方式。全书读完,印象深刻之一的便是青年习近平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他跑了三十几里路才借到手,因此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始终“痴迷”读书,即便身处困顿也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成了他始终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和一种精神追求。而当前,书多了,想读什么书就有什么书,但我们的读书学习却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浅层次。针对这一问题,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青年抓学习要“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这些要求看似简单,却又很有现实针对性,结合青年习近平读书学习的事例,我们要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生活方式,勤学善思,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

要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别人做事从“零”开始,青年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从“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从“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从一开始劳动“连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个工分”到两年后“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不管多累多苦,青年习近平总是一直拼命干,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每过一关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不断积蓄着人生升华与超越的能量。这种苦难的磨砺,既是物质上、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心灵上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青年,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必须像青年习近平那样,吃得苦头、下得苦功、做得苦差、不倒苦水,在挑战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要践行心为民、利为民的服务宗旨。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助老汉拉车、帮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而急坏了……这些都是青年习近平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梁家河的村民们讲,总书记那时候“主要想的就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能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

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了它的根基与源头。新时期的年轻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定不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多到基层去,多到困难的地方去,多到老百姓需要的地方去,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弘扬敢担当、重实效的工作作风。开导教育不务正业的“二流子”改邪归正,调解两个见面就骂的婆姨成了好朋友,学习技术带领村民大办沼气,忍着寒冬刺骨带领村民挖井取水、办铁业、打坝地,青年习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风着实让乡亲们称道,让群众信服。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三严三实”工作作风的真实体现。“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年轻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勇敢担当起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肯干实干,善做善成,以高标准、争一流的理念埋头苦干、成就事业。要把干事创业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追求,重实绩、办实事、讲实话、求实效,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用一件件、一桩桩有意义的往事来记录我们的人生历史。

现在回头看,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待就是七年,很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总书记当初在梁家河,不知道自己要待多久,很多时候看不到未来、也设计不了自己的未来。在那种情况下,总书记仍然坚守初心、坚持学习、坚持奋斗、坚持工作,支撑这份宝贵的坚守与坚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榜样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启示我们青年一代,要在不懈奋斗中创造未来,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篇十】

基层干部,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就是戴着草帽,穿着胶鞋,走在乡村道路的田坎之上,挨家挨户进村入户的“糙汉子”。但是,这些“糙汉子”却做着许多“细腻活”,无论是带领一方群众致富、保证惠民政策落实,还是入户核对数据、调解民事纠纷,都需要较高的个人素养才能做到。所以,“人生三韵”对于基层干部而言不是阳春白雪,而是要实实在在掌握的技能.

实事求是,培养好干群情。弹琴需要手与琴弦的完美契合,方能演奏出“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一般的悠扬琴声。在基层最重要就是处理好干群关系,而要建立起感情纽带就需要基层干部用心去感知群众的所诉所求。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习近平在任梁家河大队支书时,可以为了简单的两个婆姨吵架可以多次去找当事人谈话,从而调解两人关系,让群众认可他,觉得他做工作有方法讲策略。作为基层干部就要学习这种服务群众无小事的理念,时刻将群众事情放在心上,建立起干部与群众的“鱼水之情”。

落实政策,树立好大局观。下棋,举子布局,审时度势,步骤严谨,动一子而牵动全局。无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还是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是国家为我们构建的大格局,而这些大格局就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去推进完成。基层是政策执行的第一线,直接负责政策的解释、贯彻和执行,这些小目标大部分都要靠基层来完成,所以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有大局意识,把眼光放长远,以“铁肩担道义”的精神确保政策落地。

勤学苦练,丰富理论素养。追求书法艺术永无止境,古有王右军练笔成就墨池佳话,练成书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夜以继日的勤学苦练。基层工作亦然,在新形势下,各种最新政策日益更新,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况纷至沓来,如果基层干部一直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总是以过去的“三板斧”去解决问题,那么在“三板斧”挥舞完后,就很可能摊手叉腰,无计可施。所以,基层干部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用政治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与最新的政策一道与时俱进,让自己时刻保持在一个学习的状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范文原创10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656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