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谈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教学改革

时间:2019-05-14 11:05:43 网站:公文素材库

随着大学生案件触发的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需要进一步的培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谈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教学改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普法教育,培养法律意识。当前大学生的整体法律意识不强,各地频繁报道了侵犯大学生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的案例。因此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法律教育因素,提出了提高法律教学的实效性对策,以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

当前,新闻媒体报道了大量的校园贷、裸贷等侵害大学生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的案例。这足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不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必要性

1.1个人层面:提高综合素养,维护合法权益

进入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究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法律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全能型人才受到各界的青睐。而全能型人才必然要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与法律逻辑思维〔1〕。大学生具备足够的法律意识,才能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可以帮助他们能正确面对与妥善处理所遇到的法律问题。

1.2学校层面:落实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非常快。同时也十分注重自我利益诉求的表达与维护。在学校在行使管理职责的时候,有时会存在侵犯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的现象时,他们会维护自身的权益。如2015年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公开审理了一起大学生状告巢湖学院的案件,并获得胜诉。事件的起因是学校以学生部分课程未及格为由,而不予发放毕业证。然而学生认为学校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故而提起行政诉讼。这个案例足以证明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而校方墨守成规,已无法适应依法治校的客观需要。

1.3国家层面:保障依法治国,加快现代化建设

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就是依法治国,只有依法治国,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才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违背宪法、法律,要遵守宪法与法律的规定。各级政府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依法行政,每一个公民都对法律心存敬畏,社会才会和谐〔2〕。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都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观念与意识,要运用法律思维与法律逻辑依法办事。大学生思想活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需要有较高的法律素养,才能为实现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2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法律教育因素分析

2.1课程设置不合理,法律教育定位模糊

由于我国法律教育起步较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这么一个过程。大学生的法律教育课程主要是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并开设。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材为例,全书共计12章节。其中涉及到法律教育的有6个章节,这其中包括了宪法等基本法。但教材中关于法律教育的内容较为分散,而且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存在明显的脱节。长期以来法律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是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部分,未体现其重要性。因此,部分学校在开设法律教育的课程时,往往忽视或者是不开设相关课程。

2.2法律实践较薄弱,法律教学方式呆板

由于从事法律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年轻教师几乎都是博士毕业后进入到教师队伍中,从校门到校门。他们大多数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教学经验也不足。只有少部分担任法律教育课程的教师,从事或者兼职从事法律实务工作〔3〕。从事律师或者是曾经在法院与检察院担任法官或者检察官的法律教师寥寥无几。如此就难免导致任课教师在法律实践教育的水平不高,无法从自身工作与经历中给大学生予以引导。同时,现在的法律教学方式主要以灌输式为主,而大学生更喜欢形式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这也导致了大学生法律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无法引起大学生的法律教学的兴趣。

2.3日常管理理念陈旧,法律教学效果欠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重大任务。这对于大学生法律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大学生法律教育指明了方向。虽然,绝大多数学校制定了各自的治校章程,但是章程的制定过程几乎没有大学生代表参与,将大学生这个直接利害关系人排除门外。这就使得大学生在今后几年的学习生活中,只能处于被动接受学校的管理规章。从调研的数据反映出两大问题:一是大学生缺乏参与民主管理的机制,知情权与参与权有可能被剥夺。二是制度观念较为陈旧,无法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同时,部分颁布实施的规章制度与现行的宪法法律有不一致的地方。如媒体曾经曝光了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拒绝退还在校外租房的研究生的住宿费的案件。校方以各种理由不将住宿费退回给在读研究生,严重侵害了学生的财产利益。

3提高法律教学的实效性对策研究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是一个常态化过程,需要有浓厚的法治氛围,尤其是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的管理层与教师要给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学法、懂法与守法。

3.1引入法律实务人才,采用案例式教学

目前,部分学校的法律教学活动让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为不少任课教师只会照本宣科,或者是两眼直盯着PPT念,以非常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有些任课教师丝毫不关心教学的效果与学生是否乐意接受,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让法律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与乐趣。法律教学本应该是充满激情与理性,蕴含哲理与人性的生动过程,给人以启迪,教会大学生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应对层出不穷的法律问题。为此可以探索从法律实务人才里择优聘请到法律教学的师资队伍中,以此解决法律教学方式死板的问题〔4〕。从事法律实务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可以用案例式教学,教学方式新颖且参与性强。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法律教育的兴趣与热情。从现有的调查问卷可知,大概有三成左右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开设法律教育课程有较大的必要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开设法律教育课程可有可无,还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法律教育课程无必要性。这表明大学生对于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明显缺乏认识,也反映出缺乏兴趣。因此要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课程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提高在校大学生对于法律教学课程的兴趣,就要充分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改革教学方法。

3.2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

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往往就是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进行的。某些时候,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讲授两天,还不如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秒钟的感触,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深刻。部分大学生认为法律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尤其是宪法赋予的某些权力,如选举权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关联度。因此,有必要在校园文化中,注意营造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围。校园建设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借助建筑或者雕塑的作用。如可以摆放象征着平等、公平的天枰雕塑,为大学生提供富有法律文化的校园氛围。可以在大学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文化活动,如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宣讲。利用大学生每天需要去食堂购买饭菜行为,告知大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当买卖双方出现纠纷时,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去解决纠纷矛盾。尤其是要宣讲如何运用法律思维与法律方式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而不要采取非理性的方式去化解问题。要让在校大学生牢固的树立尊崇宪法法律的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3.3法律教学要结合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要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沃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根基〔5〕。法治中国建设需要靠拥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与法律意识的当代大学生的参与,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而要想让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与法律意识,就必须要改革教学方式。将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与理念相结合,让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法律文化有着充分的自信。这也就是习总书记所提出的文化自信,可以促使当代大学生对法治中国建设充满信心。法律教学过程中可以重点讲述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髓,尤其是从诚实信用的传统美德延伸到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让大学生对于法律不感到陌生与遥远,要让大学生感受法律无时不刻在规范着他们的生活。法律拥有鲜活的生命力,还一直在延续。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大学生在主观上有充分的认识与重视。当然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能脱离法律教学。要在法律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与实效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谈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教学改革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681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