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政府如何做好依法行政推进策略

时间:2019-05-14 11:08:39 网站:公文素材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浅谈新形势下基层政府如何做好依法行政推进策略,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新形势下,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内容。通过对新形势下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现状和基层单位践行依法行政过程中显露的问题进行研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来提高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成效,让权力的行使在法律范畴内进行,构建现代化的法治政府。

关键词: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困境;对策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严格遵守并按照法律规章来合法行使权力,管理各项事物,并对行为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法行政是一种政治理念,是一种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政府活动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现代社会,基层的法律制度在逐渐完善、大力落实,法制理念已深入人心,基层政府的依法行政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和政府自身建设,法治中国的实现需要我们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又需要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又离不开基层政府这一重要环节。所以,基层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依法治国方针的落实和法治中国的建设影响深远。

一、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背景

当下,尽管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但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之重前所未有,想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开启法治的“保护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强化基层政府执行职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基层政府是依法行政的基石,是依法治国实现的关键和核心,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的基础。其行政权涉及多方面、多领域、多角度,其运用程度体现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程度,能否有效运用好行政权关系到党和国家同人民的鱼水关系,关系到法律赋予人民的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国家的和谐稳定。衡量基层政府是否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一是政府的职责依法全面履行,行政制度体系完备、成熟;二是政府的权力透明公开,权责统一、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得以运行;三是行政决策科学合理,政府职能、机构、程序明确清晰并法定化;四是保障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五是各部门机构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维护稳定、化解矛盾、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基层政府依法行政面临的困境

(一)法治意识的淡薄,依法行政观念不强

基层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从思想和概念层面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发现一些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仍存在教条主义、官僚主义。依法行政要求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以法律法规作为工作开展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意识更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对具体行政指令进行贯彻落实。但当前基层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依法行政理念淡薄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存在根深蒂固的“官本位”和“人治”思想,对执法对象群众作风霸道、态度生硬、语言粗暴等不良行为习以为常,对社会存在的“套关系、搞投机”现象不以为意,靠人情钻空子的事例司空见惯。二是部分干部对政治学习不屑一顾,缺乏专业知识,经过系统业务和法律培训为数不多,对法治概念缺乏系统理解,也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大做“表面工程”,将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口号来对待,只有在上级部门考核巡检时才临时突击应付。三是法制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缺乏经常性、计划性、时效性,没有形成一种制度,相关部门对基层干部进行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的时候没有把领导干部学习法律情况作为考核内容来制定,并不影响考核及职务的晋升,从而造成基层干部学习法律自觉性不强。

(二)依法行政人力资源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基层工作环境恶劣,很多人才不远到基层工作,出现缺岗缺编人员较多的问题。大多数乡镇街道的执法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行政执法资格,即便有执法证的工作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或者能力的限制,也很难做好执法工作。并且很多乡镇没能配备相应的法律顾问室,没有成立基本的法制办,导致无专人负责相关工作,由政府部门、计生部门替代执行。此外,在基层政府中,有一部分的行政人员素质不高,对依法行政工作认识不到位,个人觉悟偏低,在执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同时,执法中也存在滥用行政执法量裁权的情况。自由量裁权是指行政执法人员面对具体情况与具体问题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自行决定处罚方法及处罚幅度的一种权利[1],执法人员在作出处罚决定时凭个人主观经验,导致处罚结果要么过轻要么过重,这不但有损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而且会给行政机关的公众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三)监督机制不合理,问责力度不强

一方面,尽管目前基层政府接受内部外部多方面的监督,建立了覆盖全面的监督体系,但监督主体并未划分出明确的监督责任,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责任到人,表现为监督弱化、虚化和空置。一旦发生责任事件,会导致出现执法真空地带,推诿扯皮、无限搁置。另一方面,基层政府的行政监督侧重于事后严惩,对违法行政行为的追责力度明显不足,这会导致行政违法相关责任人迟迟未得到全面应有的制裁。此外,行政信息闭塞也是导致基层政府问责力度不强的原因之一,尽管政务信息公开已经作为一项考核制度固化到部门单位的管理机制中,但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部门单位有选择性地公开信息,对一些敏感、重要、涉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信息则选择不公开或者简单走形式,这不仅会损害行政监督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也会导致行政监督工作难以开展。

三、解决基层政府依法行政问题的途径

(一)强化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法治理念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体系化的思想认识过程,既体现为具有法治观念及将该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思维认识的能力,更体现为行政人员无时无刻、自然而然地运用法治思维,按照法治的规则、精神、要求来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核心是从法治出发,落脚于具体实践,并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予以落实。一是强化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权威。培养行政干部对法律的敬畏之心,积极探索实行行政干部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提高行政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让学法、知法、懂法深入人心,切实纠正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的不良现象。二是加强依法行政知识的系统培训。实行公务员学法用xx训的培养计划,将宪法和行政法等法律作为干部培训的基本内容,提高法治课程的比重,增强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严格执法、勤政廉洁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三是组织普法活动,强化法制宣传。基层政府通过组织“七五”普法动员会,出台《普法规划》,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把法治宣传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等措施来切实推动依法行政工作的高效推进,加强普法效果。同时,聚焦“受众面”,实现全民普法。推进普法宣传进机关、进单位,由县级主要领导带头学法,人大、政协发挥法律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合力推进,促进机关单位、乡镇学法、用法的普法氛围;推进普法宣传进乡村、进社区,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建设法制图书角、法治文化宣传墙,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推进普法宣传进校园,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组织法官、公安、律师进校宣讲法律法规,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

(二)强化制度建设,保障行政行为合法合理

政府既是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积极践行者和引领者,又是民主法治的守护者和歌颂者,这就需要形成专业化、法治化、规范化的社会形态,使人民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更有保障、更加充实、更可持续。一是厘清权利设置。想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政府必须“摸清家底”,推行政府权利清单制度,促进机构、权限、程序、职能、责任法定化。二是健全决策机制。一方面,在决策中让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合法性审查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另一方面,要让“拍脑袋”者不能“拍屁股”走人,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明确奖惩标准和程序,让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不得不全面考量、衡量利弊、保持对权力的高度敬畏与谨慎,从而对决策权进行强有力的约束。三是深化执法体制。健全行政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2],聚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中心任务,围绕维护社会公平的主题,健全基层人才引流制度,积极引导高学历人才投身基层执法工作,定期开展如工作创新大赛等活动,互相讨论优化管理执法模式,拓宽执法思路,设立严格的队伍管理制度,完善依法惩处制度,发挥社会共治的力量,倒闭行政执法队伍提升综合水平,着力提高基层政府公信力。四是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新机制,基层政府可以利用政务公开栏、报纸、政府网、“两微一端”等形式主动公开信息,加大力度支持行政流程公开透明,除了涉密不予公开的事项外,在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各环节都要坚持依法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及进程,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保证决策的公信力、执行力和公众的参与度,发挥优势推动社会力量的监督,切实提高决策质量。

(三)强化绩效考核,完善依法行政监督机制

开展依法行政考核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将行政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分解为可衡量、可评价的具体标准,把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目标和要求细化、量化,来检查发现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和薄弱环节。健全完善依法行政监督机制,从而将依法行政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更加全面、科学、系统掌握和评价基层政府和部门的依法行政能力及水平。

一是细化量化考核目标。将依法行政纳入了机关单位干部实绩综合考核目标。遵循实事求是、公众参与、公开公正、分级负责的原则,将民主决策、转变职能、规范执法、强化监督、化解矛盾、责任落实、学法用法等内容作为考核基本要求,将考核结果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挂钩。同时,区分开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可以将量化的考核指标在平时完成数据的整理收集,防止年终一次性收集带来的偏差。在平时行政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考核中实行周记实、月小结、季考评模式,抓好个人工作记实和季度考评结果留档的同时,设立“红黑榜”,对业务能力强、做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的行政人员登红榜,勉励继续保持;对工作拖沓、作风懒散、群众评价低的行政人员登黑榜,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及时整改。

二是创新目标激励机制。创新是绩效考核的一个硬指标,基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创新,开展“参观”、“学习”风潮,自行探索创新的内容,每个单位每年申报社会管理的创新项目,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团队对创新性项目进行评审,在考核分值的量化上向创新性工作倾斜,如果达到标准增加政绩考核分数,达不到标准降低政绩考核分数,激发各基层单位的能动性,自主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

三是构建内外监督体系。提升对内部监督与管理,强化事前及事中控制,明确政府职责,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避免出现灰色模糊带,建立回避制,改进行政监察方式,为行政廉洁创造条件。加强人大政协的外部监督作用,满足群众愿望与诉求,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强化群众监督,发挥群众参与监督和管理,增加行政工作透明度;凸显舆论的监督作用,以事实为依据,鼓励新闻媒体辩证性报道腐败行为、为案件提供线索、支持反腐倡廉工作等,使媒体真正反映民意;完善电子行政监督系统,充分用好大数据平台,建立包含电子政务、政府采购、信访举报、行政审批、财产申报等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完善电子行政监督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 端木玉芳.公务员应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J].职工法律天地,2017(7):173.

[2] 李剑文.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J].中国科技博览,2017(12):23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政府如何做好依法行政推进策略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698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